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则有关孩子早恋的故事。
半年前的一个早晨。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电话的另一端,是一位女士焦灼的声音:“我儿子突然宣布不参加高考了,他关上门,谁也不理,滴水不进,只是神思恍惚地说他失恋了想自杀,家里为他已经天崩地裂。”
在父母的陪同下,健来到了心理咨询室。健一开口就说:“我的心已碎了,说什么都没用了。”
我避开他这个心灰意懒的话题,旁敲侧击地说:“恋爱是情感的交融,没有大道理可说明,也没有什么赞成和反对之分,我想最终要讲一个缘分。”健听到这里,激动地大声说:“我们没有缘分吗?”于是,他打开了话匣子,讲述了他的恋爱经过。
女孩活泼漂亮,他们是同班同学,由彼此厮熟发展成一种微妙的情感。相处了好长时间后,女孩提出分手,理由是:有一个更优秀的男孩代替了健的位置。他内心非常痛苦,但同时发现那个男孩不管从外形、成绩上样样不如他,这让他无法容忍又很困惑。健特地守候在女孩放学的路上,问她为什么不和他谈恋爱了?他哪点比那男孩差?女孩轻轻地瞟了他一眼说:“不为什么,就因为和你在一起缺乏心跳的感觉。”健的身心两方面都彻底崩溃了。
我面对神情沮丧的健说:“你已经18岁,长大成人了。既然已经恋爱,就是经历了从男孩到男人的角色转换。作为男人,就应该有责任感,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再则,初恋是美好的,你应该深埋在心底,好好珍惜。不要轻言放弃,再给自己争取最后的一次机会。”
“为什么,我不明白?”健满脸疑惑。
“你看你现在这个样子,又是绝食又是自杀,闹得全家人心惶惶,这样的初恋会美好吗?你现在自暴自弃,对自己和家人都不负责任,缺乏一个男子汉的责任心。还有,你把所有的机会全放弃了,就是输给了那个男孩。你不参加高考,不去上大学,你就不能和那女孩在同一起跑线上了,这太可惜了,对你也不公平。能否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再次竞争!”
健激动得两眼放光,跳了起来:“那么,我还有希望继续追她?”“当然!”我鼓励着:“想想你的有利条件,离高考还有两个月时间,努力夺回损失的时间,好吗?因为你要证明你自己,对自己挑战。”咨询结束后,我和健的家长及班主任老师及时交换了意见,要求他们配合我的咨询,不要给健心理压力,督促他的学习,共同帮助他走出早恋的误区。
半年后,健的母亲打来电话,兴奋地告知我:健已考上了大学,而且他已经不再谈起那段青涩的初恋了。我由衷地为这个男孩的成熟感到高兴和欣慰。
点评:
健和许多同龄男子一样都有着青春期的烦恼和困惑。其实“早恋”并不可怕,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不要“谈恋色变”,害怕和担心孩子早恋,从而横加干涉,这只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学习。也许人们的恐慌比孩子早到的情感更加有害,因为产生情感是正常的,但要让正常的东西躲躲藏藏,问题可能就随之产生。
所以,坦然面对孩子的“故事”就像坦然面对他们本人一样。处于性格形成过程中的孩子格外需要正向情感,父母应该和风细雨,帮助调整心态,使之轻松愉快地度过青春期。
当发现青春期的孩子与异性交往时,请你不要像下面的家长一样:
*一发现孩子与异性交往,便对家里的电话严加监控,每次都要盘问“打给谁的”,“谁打来的”。如果是家长接的电话,即使孩子就在旁边,只要听到是异性的声音,都说“人不在”。
*有的家长暗中翻查孩子的书包、偷看日记,异性同学的来往信件或约会纸条。
*闻听孩子出门,家长悄悄跟踪。
*发现孩子有异性交往且比较亲近,便要让他们分开,并数落对方如何不好,尽量让孩子产生讨厌异性同学的印象,从而达到制止交往的目的。
令家长们始料未及的是,这些严格禁止和多方阻挠的行动,反而会增强孩子对异性的好奇心和神秘感,或激发其逆反心理,促使那本来纯真的友谊向初恋的方向发展,到头来弄巧成拙。相反,从生理、心理、社会及个人发展等方面考虑,正常的异性交往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有益处的,对孩子在智力上相互的取长补短、互相提高,性格的培育与发展,激发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及增进性心理健康和日后处理婚恋问题的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好处。
也许有不少家长担心,怕“放开”后,孩子会走上不健康的道路。其实,科学的有的放矢的教育和引导,终究会获得孩子的欢迎和接受,而主观臆测、刻板僵硬的所谓“教育”,其后果才是不良乃至可怕的。因此,要尽量和孩子做朋友,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具备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