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主要场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含其中的无限生机与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获得能力与生命的全面提升。那如何让课堂绽放生命的异彩呢?
一、更新知识结构——生命课堂的首要前提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师应树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汲取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在现实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对问题的分析讲解入木三分、得心应手。例如,讲到“林冲”就能带出“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精彩的故事;提到成功人士的坎坷经历,教者总能将霍金、张海迪等中外名人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度高,注意力集中,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有的教师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可谓逻辑缜密,但是对问题的讲述,语言贫乏,缺少感染力,犹如一杯白开水。这种捉襟见肘、黔驴技穷的教学窘态,学生乐趣何来,还谈何生命成长!教师只有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加之源头活水的补给,才能积淀教育智慧,在课堂上深入浅出、游刃有余,让自己的生命在课堂焕发亮丽的光彩。
二、融洽师生关系——生命课堂的情感基础
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让儿童能有尊严的学习。一句温馨的鼓励、一次真情的赞美、一次成功的体验,都是对儿童人性的关怀和生命的关照。教师对孩子悉心的呵护已成为隐形的课程资源,影响课堂气氛,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首先要学会包容,善待美丽的错误。儿童的本质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潜在的可能说明儿童还不成熟,还会有缺点、出差错。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挖掘错误中蕴藏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让错误成为启迪思维的催化剂。第二,要学会赏识,尊重儿童的独特见解。儿童具有独特的思维,总以他独特的眼光看世界。我们应尊重儿童学习的原生态,悉心呵护童心创造。第三,学会等待,关照儿童的个性差异。儿童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思维水平,因此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感悟存在必然的差异性,这就要我们学会等待。等一等,纠错就会水到渠成;等一等,精彩就在眼前;等一等,每个人都会成功。一位名师在执教《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教学语言无不体现他对生命的关怀与呵护。“你能像这位同学一样读一读吗?”“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慢慢说,老师等着呢!”“你来说,相信你会说得更棒!”在这堂课上,学生在教师亲切的询问、耐心的等待、赏识的言语中慢慢地体会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三、坚守儿童立场——生命课堂的核心条件
成尚荣先生说:“教育是为了儿童,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因此,教学应站在儿童立场上,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发展去考虑,使得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生命的拔节。
文本解读是课堂教学的起点,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思路的形成无不从文本解读开始。只有以儿童的视角解读文本,才能了解学生已学的、应学的、要学的,才能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找准问题切入点,制定好准确的课时目标,选择好恰当的教学手段,预设好合理的教学环节,最终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节能。如,在教《水》这课时,因为有了儿童视角的解读,才会发现:以现有的阅历经验,他们对“狗尾巴草”知之甚少,怎么办?不讲学生疑惑,如讲述,一两句话不一定讲得清楚。于是,网上找来晒干狗尾巴草的图片呈现于课堂,并把它与四兄弟插图放一起。学生在惊叹中感受没有水的苦涩,真切感受水的珍贵。
“教”的存在是因为“学”的需求。只有我们站在儿童的角度解读文本,才能就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准确下镐,因学定教,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实效。
四、遵循语文规律———生命课堂的必然归宿
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特殊学科,它主要不是学习文本的内容,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语形式。因此,语文课堂应重视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予人文关怀,让他们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如,教学《珍珠鸟》这课,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逆向解构文本,关注作者言语表达,破解语言密码。学生在品味“一点点挨近”“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啄两下我的手指”等动作的同时,既领悟到小珍珠鸟试探的心理,又渗透动作描写方法的指导。学生在此环节中深刻体会到作者细致入微的刻画,丰富了自己语言积累,为习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命课堂呼唤对生命的尊重,它要求我们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为生命课堂注入活力;更需要我们拥有爱满天下的育人情怀,为生命课堂增添亮色。
(责编 韦 雄)
一、更新知识结构——生命课堂的首要前提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师应树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汲取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在现实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对问题的分析讲解入木三分、得心应手。例如,讲到“林冲”就能带出“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精彩的故事;提到成功人士的坎坷经历,教者总能将霍金、张海迪等中外名人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度高,注意力集中,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有的教师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可谓逻辑缜密,但是对问题的讲述,语言贫乏,缺少感染力,犹如一杯白开水。这种捉襟见肘、黔驴技穷的教学窘态,学生乐趣何来,还谈何生命成长!教师只有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加之源头活水的补给,才能积淀教育智慧,在课堂上深入浅出、游刃有余,让自己的生命在课堂焕发亮丽的光彩。
二、融洽师生关系——生命课堂的情感基础
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让儿童能有尊严的学习。一句温馨的鼓励、一次真情的赞美、一次成功的体验,都是对儿童人性的关怀和生命的关照。教师对孩子悉心的呵护已成为隐形的课程资源,影响课堂气氛,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首先要学会包容,善待美丽的错误。儿童的本质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潜在的可能说明儿童还不成熟,还会有缺点、出差错。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挖掘错误中蕴藏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让错误成为启迪思维的催化剂。第二,要学会赏识,尊重儿童的独特见解。儿童具有独特的思维,总以他独特的眼光看世界。我们应尊重儿童学习的原生态,悉心呵护童心创造。第三,学会等待,关照儿童的个性差异。儿童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思维水平,因此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感悟存在必然的差异性,这就要我们学会等待。等一等,纠错就会水到渠成;等一等,精彩就在眼前;等一等,每个人都会成功。一位名师在执教《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教学语言无不体现他对生命的关怀与呵护。“你能像这位同学一样读一读吗?”“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慢慢说,老师等着呢!”“你来说,相信你会说得更棒!”在这堂课上,学生在教师亲切的询问、耐心的等待、赏识的言语中慢慢地体会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三、坚守儿童立场——生命课堂的核心条件
成尚荣先生说:“教育是为了儿童,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因此,教学应站在儿童立场上,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发展去考虑,使得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生命的拔节。
文本解读是课堂教学的起点,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思路的形成无不从文本解读开始。只有以儿童的视角解读文本,才能了解学生已学的、应学的、要学的,才能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找准问题切入点,制定好准确的课时目标,选择好恰当的教学手段,预设好合理的教学环节,最终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节能。如,在教《水》这课时,因为有了儿童视角的解读,才会发现:以现有的阅历经验,他们对“狗尾巴草”知之甚少,怎么办?不讲学生疑惑,如讲述,一两句话不一定讲得清楚。于是,网上找来晒干狗尾巴草的图片呈现于课堂,并把它与四兄弟插图放一起。学生在惊叹中感受没有水的苦涩,真切感受水的珍贵。
“教”的存在是因为“学”的需求。只有我们站在儿童的角度解读文本,才能就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准确下镐,因学定教,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实效。
四、遵循语文规律———生命课堂的必然归宿
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特殊学科,它主要不是学习文本的内容,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语形式。因此,语文课堂应重视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予人文关怀,让他们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如,教学《珍珠鸟》这课,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逆向解构文本,关注作者言语表达,破解语言密码。学生在品味“一点点挨近”“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啄两下我的手指”等动作的同时,既领悟到小珍珠鸟试探的心理,又渗透动作描写方法的指导。学生在此环节中深刻体会到作者细致入微的刻画,丰富了自己语言积累,为习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命课堂呼唤对生命的尊重,它要求我们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为生命课堂注入活力;更需要我们拥有爱满天下的育人情怀,为生命课堂增添亮色。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