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并购”本来是一个中性词汇。而最近两年钢铁业掀起的并购潮,却越来越因为“国进民退”而受到诟病。
杜双华的戏已接近曲终了,李兆会的戏才刚刚拉开帷幕。
李兆会和杜双华,一个是上世纪80年代生人,一个是60年代生人。但他们颇有几分相似之处。一、分别执掌山西和山东最大的民营钢企;二、分别是山西首富和山东首富(2008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二人资产分别为58亿元和108亿元);三、都极为低调,鲜有接受媒体采访;四、都面临被国有钢铁巨头重组的可能性或现实。
想吃下日照钢铁的山东钢铁集团,去年年初甫一亮相,就张开血盆大口,与日照钢铁展开明争暗斗。杜双华倒是不愠不火,打起“潜伏战”。较量了一年多,杜双华一步一台阶,渐渐占了上风。
三个时点可见一斑:一是去年“5·12”汶川地震后,杜双华慷慨捐出1亿元,一时令山东钢铁尴尬万分;二是去年“光棍节”前夜,杜双华发出致日照钢铁员工的一封信,称与山东钢铁重组协议已签,“冬天来临”,相伴随的是他迅速主动与银行解除贸易融资授信协议,将抵押的铁矿石等资产变现,同时裁员,并将触角伸向资本市场;三是2009年5月19日,香港上市公司开源控股召开特别股东会,通过了以52亿港元收购日照钢铁部分资产的决议——杜双华“潜伏”成功,完全变被动为主动。
想吃下海鑫钢铁的是山西省属企业太原钢铁。不过,与山东相比,暗战的双方温柔得多了。对太原钢铁而言,尽管在今年4月山西省的产业调整规划中,受到千般恩宠,但毕竟这一规划同时提及“形成太原、长冶、运城、临汾、吕梁5个钢铁生产基地”,分而治之而不是一统江山,太钢自然不便冒进。海鑫钢铁同样一副乐呵呵的样子,一边并不排斥太钢,敞开大门与之接洽,一边却是欲打造“百年老店”的雄心和悄然发力。
山西的平和和山东的激进对比明显。尽管李兆会玩转金融资本的风格也甚为凶悍,但在并购面前,他不可能选择与杜双华相同的路径。这与海鑫钢铁和日照钢铁不同的治理结构有关。杜双华在日照钢铁所重用的薛健等人,都是和他关系密切的江湖兄弟。而海鑫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家族企业,总裁是李兆会的六叔李文杰,财务、采购、销售等要职,无一不由家族成员担任。这样的差别,决定了当与呼啸而来的并购者发生正面交锋时,李兆会无论进与退,“弹力”要比杜双华弱一些,反客为主的几率也要小一些。
实际上李杜二人并不像外界传说的那么神秘。江湖大佬杜双华同样有非常“乡土”的一面,在家时吃的饭菜相对简单,屋里经常很杂乱,与普通中年男人并没什么不同。尽管日照钢铁的发展到今天还有一些争议,但它的利润率却常令山东省国有钢企们望尘莫及。当遭遇被并购的宿命时,他奋力而争,曲线突围。同样,李兆会在海鑫管理层内部交流时,健谈,有时仍会透出一股孩子气。在闻喜这样一个并不算富裕的小县城,两代人一同创造了一个钢铁帝国,他们从没想过有朝一日失去海鑫控股权的情形是什么样子。
去年9月我在山东日照采访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日照钢铁党委书记廖海亭在近两个小时采访结束时的一声大吼:“什么‘一山不容二虎’啊,我们根本不是什么虎,我们连狗都不如!”今年5月我在山西闻喜采访时,接触了李兆会家族众多成员,他们甚为豪爽,李文杰半天里三次对我说:“海鑫3年内销售会做到300个亿。”吃饭结束时,我跟他打招呼,他又一次重复了这句话,然后说:“相信我!”
“并购”本来是一个中性词汇。而最近两年钢铁业掀起的并购潮,却越来越因为“国进民退”而受到诟病。虽然不能一概而论说“国进民退”一定是个“坏孩子”,问题是在怎么个并购法的谈判桌上,一旦发生争执,效率、利润率等因素往往首先为行政力量让了路,如此一来,就算俩企业糅到了一起,也不可能从真正意义上形成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所言的“竞争优势”。
杜双华的戏已接近曲终了,李兆会的戏才刚刚拉开帷幕。(编辑/张科)
杜双华的戏已接近曲终了,李兆会的戏才刚刚拉开帷幕。
李兆会和杜双华,一个是上世纪80年代生人,一个是60年代生人。但他们颇有几分相似之处。一、分别执掌山西和山东最大的民营钢企;二、分别是山西首富和山东首富(2008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二人资产分别为58亿元和108亿元);三、都极为低调,鲜有接受媒体采访;四、都面临被国有钢铁巨头重组的可能性或现实。
想吃下日照钢铁的山东钢铁集团,去年年初甫一亮相,就张开血盆大口,与日照钢铁展开明争暗斗。杜双华倒是不愠不火,打起“潜伏战”。较量了一年多,杜双华一步一台阶,渐渐占了上风。
三个时点可见一斑:一是去年“5·12”汶川地震后,杜双华慷慨捐出1亿元,一时令山东钢铁尴尬万分;二是去年“光棍节”前夜,杜双华发出致日照钢铁员工的一封信,称与山东钢铁重组协议已签,“冬天来临”,相伴随的是他迅速主动与银行解除贸易融资授信协议,将抵押的铁矿石等资产变现,同时裁员,并将触角伸向资本市场;三是2009年5月19日,香港上市公司开源控股召开特别股东会,通过了以52亿港元收购日照钢铁部分资产的决议——杜双华“潜伏”成功,完全变被动为主动。
想吃下海鑫钢铁的是山西省属企业太原钢铁。不过,与山东相比,暗战的双方温柔得多了。对太原钢铁而言,尽管在今年4月山西省的产业调整规划中,受到千般恩宠,但毕竟这一规划同时提及“形成太原、长冶、运城、临汾、吕梁5个钢铁生产基地”,分而治之而不是一统江山,太钢自然不便冒进。海鑫钢铁同样一副乐呵呵的样子,一边并不排斥太钢,敞开大门与之接洽,一边却是欲打造“百年老店”的雄心和悄然发力。
山西的平和和山东的激进对比明显。尽管李兆会玩转金融资本的风格也甚为凶悍,但在并购面前,他不可能选择与杜双华相同的路径。这与海鑫钢铁和日照钢铁不同的治理结构有关。杜双华在日照钢铁所重用的薛健等人,都是和他关系密切的江湖兄弟。而海鑫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家族企业,总裁是李兆会的六叔李文杰,财务、采购、销售等要职,无一不由家族成员担任。这样的差别,决定了当与呼啸而来的并购者发生正面交锋时,李兆会无论进与退,“弹力”要比杜双华弱一些,反客为主的几率也要小一些。
实际上李杜二人并不像外界传说的那么神秘。江湖大佬杜双华同样有非常“乡土”的一面,在家时吃的饭菜相对简单,屋里经常很杂乱,与普通中年男人并没什么不同。尽管日照钢铁的发展到今天还有一些争议,但它的利润率却常令山东省国有钢企们望尘莫及。当遭遇被并购的宿命时,他奋力而争,曲线突围。同样,李兆会在海鑫管理层内部交流时,健谈,有时仍会透出一股孩子气。在闻喜这样一个并不算富裕的小县城,两代人一同创造了一个钢铁帝国,他们从没想过有朝一日失去海鑫控股权的情形是什么样子。
去年9月我在山东日照采访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日照钢铁党委书记廖海亭在近两个小时采访结束时的一声大吼:“什么‘一山不容二虎’啊,我们根本不是什么虎,我们连狗都不如!”今年5月我在山西闻喜采访时,接触了李兆会家族众多成员,他们甚为豪爽,李文杰半天里三次对我说:“海鑫3年内销售会做到300个亿。”吃饭结束时,我跟他打招呼,他又一次重复了这句话,然后说:“相信我!”
“并购”本来是一个中性词汇。而最近两年钢铁业掀起的并购潮,却越来越因为“国进民退”而受到诟病。虽然不能一概而论说“国进民退”一定是个“坏孩子”,问题是在怎么个并购法的谈判桌上,一旦发生争执,效率、利润率等因素往往首先为行政力量让了路,如此一来,就算俩企业糅到了一起,也不可能从真正意义上形成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所言的“竞争优势”。
杜双华的戏已接近曲终了,李兆会的戏才刚刚拉开帷幕。(编辑/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