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世界了解中国社会形势和政策最重要、最权威媒介,其翻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我们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仔细分析了政府工作报告的特点,并以历年报告中的语句及其译文为例,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希望对其翻译研究有所贡献。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特点;翻译策略
一、引言
政论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通常被使用于正式和严肃的场合,例如:宣言、政府文件、声明、记者招待会上的回答等。政论文大多主题明确,议论生动,体不诡异,辞不险怪,体现出“意与理胜”的特点[1]。政府工作报告属于政论文,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其翻译的质量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种公文形式,各级政府都必须在每年召开的当地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政治协商会议(俗称“两会”)上向大会主席团、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布这一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的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回顾并总结上一年的工作情况;归纳当年政府各项工作,汇报这一年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政府自身建设。
二、政府工作报告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下面是笔者对《政府工作报告》特点的总结,并以历年的报告中的语句及其译文为例,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一)讲求确切, 逻辑严谨,
《政府工作报告》属于政论文,其内容就有很强的客观性,重事实的阐述,语言精确,逻辑性强。其中常常多数涉及具体数字,必须准确,不得马虎。事关国家大事,必然要字句斟酌。例如。
(1)原文 :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
译文:We cannot cross the line and reduce the total amount of farmland in China to less than 120 million hectares.
乍一看18亿译为120 million似乎是译者出错了,然而仔细一看,原文是以亩胃计量单位,而译文则是以“hectares”(公顷)胃计量单位,有些读者也许会产生疑问,不就是就是“1.8 billion mu ”吗?为什么必须改成“120 million”? 这是因为“亩”是个典型的中国计量单位,在翻译时要将它处理成国际通用的单位“公顷”才能为外国读者所知。可见,用词严谨在原文和译文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中国特色词语层出不穷
随着新事物不断涌现,新方针、新政策不断出台,每个时期又会有许多新的政治词汇[2],它们都会及时地反应并出现在各类政治文献当中,如“三农”,“三通”,“科学发展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因此,《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过程中,“特色”术语或行话的处理就成了不小的瓶颈。[4]
对于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或说法,有的我们可以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形式,比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可译为improve(better)the lives of the people、improve (uplift)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ves 或improve the texture of the life of the people 等。
然而由于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提出的方针和政策都是针对中国国情的,其中有很多中国特色的词汇在英文中无对应词,因此译者要做出相应的解释性翻译。如:
(2)原文:“三农”
译文:agriculture, rurual areas and famarers
(3)原文:“西电东送”
译 文:transmission of electricity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4)原文:“两个确保”
译 文:two guarantees (guaranteeing that the living allowances for workers laid off from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at the pensions of retirees are paid on time and in full)
以上词汇都表现中国特有事物,译者在翻译此类词汇时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并作出适当的解释。
直译加注释也是一种可行的策略,只要不逾越表达的常规,我们所独创的表达很可能会逐渐被西方人所接受。
(5) 原文:一国两制
译 文:one country, two systems (refers to two social systems being adopted in one country. Specially, the socialist system has been adopted for more than 1.1 billion people in the mainlan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while in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the capitalist system will remain unchanged)
(三)词语重复性强。汉语,特别是政治用语,会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来达到严谨清晰没有歧义的效果;英语中,除非是为了强调或达到某种诙谐的效果, 不会多次重复。那么针对这一冲突,在英译过程中,我们须借助于替代,省略和使用概括性词语等方式,尽量避免词语的重复使用。在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仅“加强”一词就出现了 85次,而译文中并未全部用strengthen一词来翻译。 二十分别用increase,improve等含有近似意义的词语来替代。例如: (6)原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译文: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macro-control, and spurring steady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7)原文: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加强科技支撑…
译文: …vigorously promoted innovation and increased support for work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8)原文: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
译文:We improved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services
(9)原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要一代一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让我们的祖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译文:Resources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ust continu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o make our environment greener,cleaner and bluer.
原文中,“一代一代”和“持之以恒”在英语中意思相近,所以在译文中,只用“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就足够明确意思了。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复用词着实常见。当然为避免英语译文的重复单一,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根据具体的上下文灵活选用不同的词汇来予以表达, 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说话习惯。
(四)句式复杂,流水句和无主句较多。
“流水句”是最能体现汉语特征的句型之一,它指的是以表情达意为宗旨,以“话题+评论”为格局,各小句自成流块,开阖收放,但全句文意贯注,浑然一体。[5]吕叔湘先生曾指出:“汉语口语里特多流水句,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3]现代汉语,尤其是政论文中,流水句随处可见,然而如果翻译时依然按照原文的说话习惯,就会有较为明显的汉语烙印译为“中国式英语”,其主要特点是:主语用词过大、过泛、过于抽象,句子过长,分句之间缺乏必要的逻辑关系。
汉语求意合,英语求形合。奈达在《译意》中指出,汉语和英语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6]所谓“形合”和“意合”其实指的是修辞中的衔接手段。现代英语在语句衔接方式上来说多用形合法,即用连接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而汉语既用形合法又用意合法,但重意合法。这就造成了汉语中存在许多流水句。同时,汉语的形合也是使得《政府工作报告》中存在大量的无主句。
在《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过程中,对于流水句,我们要注意使译文像英语的形合方向转化转化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下策略:
弄清原文意义,理清原文的逻辑关系,通过句子成分的重新组合,既构成恰当的英语句式,又更加清晰明确出的表达出原文的思想内容,译出符合说英语国家人民思维习惯的译文,才能使译文通俗易懂。同时,英语的形合正是表现在用一些衔接性的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所以将汉语中隐性的逻辑关系显性化,译语读者读起来就会不会模棱两可,有含糊不清的感觉。比如:
(9)原文:“十一五”前期,针对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以及结构性、输入性物价上涨等问题,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有效防止了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
译文: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we adopted correct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address overheated investment growth, the excessive trade surplus, excess liquidity, and structural and imported inflation; effectively prevented emerging problems from evolving into trends; and prevented problems in any one area from becoming general problems.
译文者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抓住原文所要表达的两层意思,即采取正确措施应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效防止了这两类问题的转变。根据句意,按照译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将译文成分顺序调换,增加主语we,使译文通顺流畅,简明易懂。
(10)原文: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结束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超过1335亿元。
译文:Agricultural tax and various government charges were totally abolished, thereby ending the history of farmers paying taxes on the crops they grow and easing their annual burden by more than 133.5 billion yuan.
通过增加“thereby”和“and”清楚的表明了三个小句子之间的关系,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清晰易懂,使译文的逻辑性更强,更符合译入语读者的思维和说话习惯。
调整句式,将句子成分重组适用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无主句的翻译,这种方法常常需要改变句子的的语态;也可以根据对原文的准确理解直接添加原文中省略的主语。
根据语境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比如:
(11)原文: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译文:We need to vigorously push forward strategic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make greater efforts to improve China’s capacity fo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s well as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nd to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economy and i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原文中没有主语,“谁”采取这些措施,或者说,“谁”是动作的执行者,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很容易得知,“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是这一动作的执行者,所以,译者在译文的主语位置上放上“we ”。
(12)原文:取消农业税 ,终结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
译文:The agricultural tax was rescinded, ending the centuries-old practice of farmers paying taxes.
根据上下文 ,我们可以知道原文省略的主语是 “中央政府”;但是,如果把原文中的宾语改成译文中的主语,句子更加通顺。有时为了上下文的衔接,或者与上下文句式保持一致,变为被动语态更有助于译语读者的理解和译文语言的通顺流畅及美感。
(13)原文:国有企业、金融、财税、外经贸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迈出重大步伐。
译文:Major progress was made in the reform of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SOEs), the financial system, fiscal and taxation systems, the system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我们不能说“reform makes great progress”,原文中的主语在英语中说不通,所以必须找到合适的主语。要符合译语习惯,必须调整句式、同时转换语态来获取主语。这种情况下译者将原文中的无主句用被动语态来表达,使原文通俗易懂。
三、结语
本文就政府工作报告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做了具体的论述,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研究。政府工作报告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国情、中国发展、中国政府的政策和主张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受到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普遍关注。因此,其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译者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政治修养,做到以“忠实准确”为核心,并且符合译语的思维逻辑,力求给外国读者提供最易接受的译文。
[参考文献]
[1]成昭伟.新英汉翻译实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4.
[2]黄振定.英汉互译实践教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8
[3]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文出版社,1979: 27
[4]邵志洪.汉英对比与翻译导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341-357
[5]王诗客.浅析汉译英中出现的流水句英文表达问题[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2):55-57
[6]Nida, E.A. Translating Meaning [M]. California: 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 1982: 58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特点;翻译策略
一、引言
政论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通常被使用于正式和严肃的场合,例如:宣言、政府文件、声明、记者招待会上的回答等。政论文大多主题明确,议论生动,体不诡异,辞不险怪,体现出“意与理胜”的特点[1]。政府工作报告属于政论文,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其翻译的质量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种公文形式,各级政府都必须在每年召开的当地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政治协商会议(俗称“两会”)上向大会主席团、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布这一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的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回顾并总结上一年的工作情况;归纳当年政府各项工作,汇报这一年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政府自身建设。
二、政府工作报告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下面是笔者对《政府工作报告》特点的总结,并以历年的报告中的语句及其译文为例,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一)讲求确切, 逻辑严谨,
《政府工作报告》属于政论文,其内容就有很强的客观性,重事实的阐述,语言精确,逻辑性强。其中常常多数涉及具体数字,必须准确,不得马虎。事关国家大事,必然要字句斟酌。例如。
(1)原文 :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
译文:We cannot cross the line and reduce the total amount of farmland in China to less than 120 million hectares.
乍一看18亿译为120 million似乎是译者出错了,然而仔细一看,原文是以亩胃计量单位,而译文则是以“hectares”(公顷)胃计量单位,有些读者也许会产生疑问,不就是就是“1.8 billion mu ”吗?为什么必须改成“120 million”? 这是因为“亩”是个典型的中国计量单位,在翻译时要将它处理成国际通用的单位“公顷”才能为外国读者所知。可见,用词严谨在原文和译文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中国特色词语层出不穷
随着新事物不断涌现,新方针、新政策不断出台,每个时期又会有许多新的政治词汇[2],它们都会及时地反应并出现在各类政治文献当中,如“三农”,“三通”,“科学发展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因此,《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过程中,“特色”术语或行话的处理就成了不小的瓶颈。[4]
对于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或说法,有的我们可以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形式,比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可译为improve(better)the lives of the people、improve (uplift)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ves 或improve the texture of the life of the people 等。
然而由于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提出的方针和政策都是针对中国国情的,其中有很多中国特色的词汇在英文中无对应词,因此译者要做出相应的解释性翻译。如:
(2)原文:“三农”
译文:agriculture, rurual areas and famarers
(3)原文:“西电东送”
译 文:transmission of electricity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4)原文:“两个确保”
译 文:two guarantees (guaranteeing that the living allowances for workers laid off from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at the pensions of retirees are paid on time and in full)
以上词汇都表现中国特有事物,译者在翻译此类词汇时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并作出适当的解释。
直译加注释也是一种可行的策略,只要不逾越表达的常规,我们所独创的表达很可能会逐渐被西方人所接受。
(5) 原文:一国两制
译 文:one country, two systems (refers to two social systems being adopted in one country. Specially, the socialist system has been adopted for more than 1.1 billion people in the mainlan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while in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the capitalist system will remain unchanged)
(三)词语重复性强。汉语,特别是政治用语,会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来达到严谨清晰没有歧义的效果;英语中,除非是为了强调或达到某种诙谐的效果, 不会多次重复。那么针对这一冲突,在英译过程中,我们须借助于替代,省略和使用概括性词语等方式,尽量避免词语的重复使用。在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仅“加强”一词就出现了 85次,而译文中并未全部用strengthen一词来翻译。 二十分别用increase,improve等含有近似意义的词语来替代。例如: (6)原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译文: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macro-control, and spurring steady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7)原文: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加强科技支撑…
译文: …vigorously promoted innovation and increased support for work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8)原文: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
译文:We improved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services
(9)原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要一代一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让我们的祖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译文:Resources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ust continu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o make our environment greener,cleaner and bluer.
原文中,“一代一代”和“持之以恒”在英语中意思相近,所以在译文中,只用“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就足够明确意思了。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复用词着实常见。当然为避免英语译文的重复单一,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根据具体的上下文灵活选用不同的词汇来予以表达, 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说话习惯。
(四)句式复杂,流水句和无主句较多。
“流水句”是最能体现汉语特征的句型之一,它指的是以表情达意为宗旨,以“话题+评论”为格局,各小句自成流块,开阖收放,但全句文意贯注,浑然一体。[5]吕叔湘先生曾指出:“汉语口语里特多流水句,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3]现代汉语,尤其是政论文中,流水句随处可见,然而如果翻译时依然按照原文的说话习惯,就会有较为明显的汉语烙印译为“中国式英语”,其主要特点是:主语用词过大、过泛、过于抽象,句子过长,分句之间缺乏必要的逻辑关系。
汉语求意合,英语求形合。奈达在《译意》中指出,汉语和英语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6]所谓“形合”和“意合”其实指的是修辞中的衔接手段。现代英语在语句衔接方式上来说多用形合法,即用连接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而汉语既用形合法又用意合法,但重意合法。这就造成了汉语中存在许多流水句。同时,汉语的形合也是使得《政府工作报告》中存在大量的无主句。
在《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过程中,对于流水句,我们要注意使译文像英语的形合方向转化转化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下策略:
弄清原文意义,理清原文的逻辑关系,通过句子成分的重新组合,既构成恰当的英语句式,又更加清晰明确出的表达出原文的思想内容,译出符合说英语国家人民思维习惯的译文,才能使译文通俗易懂。同时,英语的形合正是表现在用一些衔接性的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所以将汉语中隐性的逻辑关系显性化,译语读者读起来就会不会模棱两可,有含糊不清的感觉。比如:
(9)原文:“十一五”前期,针对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以及结构性、输入性物价上涨等问题,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有效防止了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
译文: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we adopted correct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address overheated investment growth, the excessive trade surplus, excess liquidity, and structural and imported inflation; effectively prevented emerging problems from evolving into trends; and prevented problems in any one area from becoming general problems.
译文者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抓住原文所要表达的两层意思,即采取正确措施应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效防止了这两类问题的转变。根据句意,按照译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将译文成分顺序调换,增加主语we,使译文通顺流畅,简明易懂。
(10)原文: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结束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超过1335亿元。
译文:Agricultural tax and various government charges were totally abolished, thereby ending the history of farmers paying taxes on the crops they grow and easing their annual burden by more than 133.5 billion yuan.
通过增加“thereby”和“and”清楚的表明了三个小句子之间的关系,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清晰易懂,使译文的逻辑性更强,更符合译入语读者的思维和说话习惯。
调整句式,将句子成分重组适用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无主句的翻译,这种方法常常需要改变句子的的语态;也可以根据对原文的准确理解直接添加原文中省略的主语。
根据语境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比如:
(11)原文: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译文:We need to vigorously push forward strategic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make greater efforts to improve China’s capacity fo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s well as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nd to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economy and i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原文中没有主语,“谁”采取这些措施,或者说,“谁”是动作的执行者,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很容易得知,“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是这一动作的执行者,所以,译者在译文的主语位置上放上“we ”。
(12)原文:取消农业税 ,终结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
译文:The agricultural tax was rescinded, ending the centuries-old practice of farmers paying taxes.
根据上下文 ,我们可以知道原文省略的主语是 “中央政府”;但是,如果把原文中的宾语改成译文中的主语,句子更加通顺。有时为了上下文的衔接,或者与上下文句式保持一致,变为被动语态更有助于译语读者的理解和译文语言的通顺流畅及美感。
(13)原文:国有企业、金融、财税、外经贸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迈出重大步伐。
译文:Major progress was made in the reform of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SOEs), the financial system, fiscal and taxation systems, the system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我们不能说“reform makes great progress”,原文中的主语在英语中说不通,所以必须找到合适的主语。要符合译语习惯,必须调整句式、同时转换语态来获取主语。这种情况下译者将原文中的无主句用被动语态来表达,使原文通俗易懂。
三、结语
本文就政府工作报告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做了具体的论述,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研究。政府工作报告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国情、中国发展、中国政府的政策和主张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受到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普遍关注。因此,其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译者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政治修养,做到以“忠实准确”为核心,并且符合译语的思维逻辑,力求给外国读者提供最易接受的译文。
[参考文献]
[1]成昭伟.新英汉翻译实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4.
[2]黄振定.英汉互译实践教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8
[3]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文出版社,1979: 27
[4]邵志洪.汉英对比与翻译导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341-357
[5]王诗客.浅析汉译英中出现的流水句英文表达问题[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2):55-57
[6]Nida, E.A. Translating Meaning [M]. California: 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 1982: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