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养·笼归·笼虚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z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笼养、笼归和笼虚,这三个短语,从外部形式上看,都是“名词+动词”式,但从其内部结构来看,却是三种不同的语法结构。笼养是状谓式偏正结构,笼归是连动结构,笼虚则是主谓结构。其中的“笼”字,一是名词作状语;一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一是名词作主语。其实,这三种结构的界限还是比较分明的,但有人却对此不甚明了,有时还会产生误解。如有的文言译文,就把“笼归”中的“笼”解释为名词作状语(《高中文言文全解一点通》 2005)。究其原因,就是对这三种语法结构不能准确加以辨析所致。本文就这三种语法结构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状谓与连动
  
  这两种语法结构不易区分,因为二者外部形式相同,如“笼养”与“笼归”,都是“笼+动词”。但其内部结构关系并不一致,前者“笼”与“养”是修饰与被修饰关系,后者“笼”(活用作动词)与“归”是同一主语发出的先后动作。如:
  (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促织》)
  (2)(俞平伯)偕佩弦笼烛而归(俞平伯《忆白马湖宁波旧游》)
  (3)(成名)大喜,笼归。(《促织》)
  例(1)“笼养”是状谓式偏正结构,“笼”,名词作状语,是“用笼子”之意,表示“养”的方式。例(2)“笼烛”是述宾关系,“笼”,名词活用作动词,是“用灯笼罩着”之意。“笼”和“归”是主语相继发出的动作,是连动结构。例(3)“笼归”是例(2)的省略式,若将省略成分补出的话,则为“笼蟋蟀归”,这样一来例(3)与例(2)的结构就一样了。因此“笼归”是连动结构而不是状谓式偏正结构。
  名词作状语和名词活用作动词后构成的连动结构,还需要注意有下面这种情况:
  (4)日将暮,取儿稿葬。(《促织》)
  (5)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杜牧《阿房宫赋》)
  例(4)“稿”,名词活用作动词,是用草席裹之意,同时又作动词“葬”的状语,表示“葬”的方式。例(5)“辇”,名词活用作动词,是“乘辇”之意,同时又做“来”的状语,表示“来”的方式。我们把这种语言现象暂时称作名词活用作动词兼作状语。若只说名词作状语是不够全面的,只说名词活用作动词也是不全面的。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状谓式偏正结构和连动结构的区别:第一,不管名词是否活用作动词,只要看它对后面的动词能否构成修饰关系,能构成修饰关系的(一般动作的方式、手段等),是状谓式偏正结构;反之,是连动结构。第二,看前一动词(有的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和后一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否同时发生,同时发生的是状谓式偏正结构;反之,是连动结构。因为,同一主语一先一后的两种动作不可能构成修饰关系。
  
  二、状谓与主谓
  
  这两种语法结构区分起来也比较困难,因为从外部形式看都是“名词+动词”式,但从其内部结构来析,二者的结构关系并不相同:一个是名词对动词的修饰关系,如“笼养”;一个是陈述关系,如“笼虚”。再如:
  (6)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孔雀东南飞》)
  (7)大铁椎外,一物无所侍,腰多白金。(魏禧《大铁椎传》)
  例(6)“腰若”(腰象),是主谓结构,前边的名词是被陈述的对象,作句子的主语。例(7)“腰多”(在腰间),是状谓式偏正结构,名词对动词是修饰关系。那么,如何辨析以上两种结构呢?
  (一)看这个名词跟它后面的动词能否构成主谓关系,能构成主谓关系的是主谓结构(名词作主语),反之是状谓式偏正结构(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主语一定是这个名词前面的那个名词(有时省略,但可以补出)。如:“笼虚”,什么虚了?“笼” 虚了,“笼”在这里是主语。“笼养”,谁养?“笼”不会养,只能是前面的名词“游侠儿”。因此,“笼”是状语。例(6),什么象“流纨素”?是“腰”,“腰”是主语。例(7),谁多“白金”?绝不是“腰”,而是前面省略的被陈述对象“彼”,因此,“腰”是状语。
  (二)如果孤立地看这个名词跟它后面的动词能构成主谓关系,但联系上下文语言环境看,却不是主谓关系,因为主语还在前边(有时省略),此时,这个名词仍是状语。如:
  (8)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马中锡《中山狼传》)
  (10)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例(8)“烟灭”,乍一看能构成主谓关系,但上文有“樯橹”,可知“灭”这个行为的主动者,只能是“樯橹”,而“烟”是名词作状语。孤立地看例(9),“人立”能构成主谓关系,但从上下文看,被陈述的对象是“狼”而不是“人”。因此,“狼”是主语,而“人”只能是状语。例(10),陈述的是南京城的形势,而不是“虎”和“龙”,所以是名词作状语。同样的用词在以下句子中情况就不一样了。如:
  (11)顷之,烟炎张天。(司马光《赤壁之战》)
  (12)夫差使人立于庭。(《国语·越语》)
  (13)熊咆龙吟殷岩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烟”“人”“龙”这些词,也都是用在谓语动词之前,但这里都是被陈述的对象,都是主语,与(8)(9)(10)形式相同,但用法却不同。
  (三)名词前如有或能补出其他修饰成分(如副词等),即为状谓式偏正结构,反之,是主谓结构。如:
  (14)未果,寻病终。(陶渊明《桃花源记》)
  (15)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史记·刺客列传》)
  例(14)(15),名词前有副词“寻”“皆”,所以,这些名词都是状语,而不会是主语,因为主语是不被副词修饰的。
   (李修岭,天津市宝坻区李家深高中)
其他文献
前言  “一”作为常用数词,既可以用在量词或名词前,也可以用在动词前,构成“一V”结构,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修订本)》初步对“一V”结构进行了归纳和解释。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做更深一步地探讨,让留学生了解其中蕴涵的深层意义,有助于其理解、记忆、运用,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一、副词“就”的隐现    1.《现代汉语八百词(修订本)》归纳了四种情况:a、d两种没有副词“就”;b、
期刊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是一部很受欢迎的教材,但书中的“做”“作”不分,给汉语教学者造成了困难,请看下面的例子:  (1)而汉语里的“她爱我”和“我爱她”,里面的两个代词“她”和“我”,不管是做主语还是做宾语,词形都不变化;动词“爱”,不管作主语的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都没有相应的词形变化。[1]P11  (2)“孤”的形旁是“子(孑)”,用“子”作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小孩有
期刊
朝鲜借音就是古代朝鲜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把汉字及其读音借入到自己的语言当中,从而形成的一套语音体系。这套借音体系是以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为基础的,同时加以改造以适应朝鲜语的语言习惯。
期刊
在图书馆无意中看到徐杰的《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以下简称《普》)一书,对于徐杰,我们知之甚少,隐约中只记得他硕士阶段师从邢福义先生。翻开封二作者简介,才知他离开华中师大后赴美深造,先后就读于夏威夷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师从李英哲先生、郑良伟先生、David Lebeaux先生和 David W.Lightfoot先生学比较语法学、语言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并获得了马里兰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顿时
期刊
“真的是美轮美奂,充满了诗情画意啊!……”这是200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董卿评价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表演的群舞《小城雨巷》时所用的串联词。显然,董卿可能是觉得这个成语太美的缘故,而把“美轮美奂”理解成“优美、美丽”的意思了,这是一个典型的主观臆测、望文生义的错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时下各种媒体非常喜欢用“美轮美奂”这个词,把“美轮美奂”定位在两个“美”字上,只要想表达美丽的意思,不
期刊
程度副词“有点儿”在现代汉语中用得很多。但是对学习汉语的韩国学生来说,正确地运用“有点儿”并不简单。韩语中的“jogeum”也是表程度小的程度副词,因此许多汉韩词典将“有点儿”翻译成“jogeum”。两者之间的确存在着相似之处,但还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区别。学习汉语的韩国学生因为受到韩语负迁移影响,往往把“有点儿”用得不准确。因为韩语中“jogeum”除了做程度副词外,还可以用作数量副词和名词。尽管作
期刊
语言的大众化、通俗化是播音员、主持人传达信息、阐明理念、进行交流、感染受众以实现传播目的和达到传播效果的手段,但大众化和通俗化并不等于低俗化,广播电视媒体语言呼唤精确语言的运用。而语言的逻辑性和形象性的强弱,是语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语言基本功是否深厚的体现。由于内容和要求的不同,不同栏目的主持人,其语言的形式风格具有不同的特色,对逻辑性和形象性的运用各有侧重,但都要在不断增强逻辑性和形象性上下
期刊
关于“狂”,《新华词典》(修订版)给出了四个义项:  ①发疯;精神失常。例:发狂。②狂妄。例:狂言。③纵情地、无拘无束地。例:狂欢。④猛烈。例:狂风暴雨。  在现今张扬个性的网络时代,“狂”更多地表示“不计后果”、“毫无保留”的意思。与其他许多词缀不同,“狂”在和其他成分搭配使用时既可能出现在其他词的前面,也可能出现在其他词的后面。我们把这两种用法分别表示为“狂X”和“X狂”。  “狂X”首先表示
期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一首经典送别之作,其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脍炙人口。但是对于该诗的题目,是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还是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历来众说纷纭。诸多权威的唐诗选本多作两解。各地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和青少年课外读物,大都题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到底“蜀州”“蜀川”哪一个更贴近王勃的本意,长久以来引发众多学者的争论。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做
期刊
引言    会话的一个特点是说话人的轮换(Turn-taking),即参加会话的人在会话过程中轮流说话。如一问“What’s up?”,一答“It’s fine.”。在FTF(Face To Face,面对面)会话中,很少会出现重叠(Overlapping)的情况,也就是说不会出现两个或更多的人同时说话。此外,一个说话人停止说话和另一个说话人开始说话之间几乎也没有间歇(Gap)。而在IRC (I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