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小学学生核心素养逐渐被提上日程,受到小学教师重点关注。现阶段,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小学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结果。在教育教学体系中,特别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有更好的学习机会,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料,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从而获得长远的发展。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小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就成了教师应该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生;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小学语文
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词,其含义究竟是什么呢?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认为: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要素,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旨在回归教育常识,回归教育本真,为学生健康成长、更好的生活服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课堂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学生品格形成、生命成长的地方,是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场所,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载体是课程,主渠道是课堂,最根本的是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发挥引导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应用、说明和解释,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参照每个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满足他们独特的需要,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并确保学生有真实的机会去运用和证明他们对核心素养的掌握。可以采用互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有利于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尊重学生主體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中需要给予学生发言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智力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教学内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问,反复讲解学生不明白的部分,深化学生记忆。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锻炼学生思考能力。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自身水平不高,或者说自身素养不高,他不可能担负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而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是需要学校进行持续不断地培训、实践,这是外在的。更多的是来自教师的自我觉察,自我惊醒,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本体和实体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我们应该加强师德教育,身教重于言教。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他们的品行往往是通过对老师的模仿来进行的。在天真的孩子眼里,老师一般具有某种权威,甚至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作为教师,总是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一方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塑造学生的心灵。所以,教师行为本身就履行着教育职能,教师本身的道德品质乃至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此意义上讲,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无数事实说明,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师德教育,做老师的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
三、家校社会相结合,共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家庭是影响一个学生的最重要的场所,原生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所以,孩子素养的提高和父母密不可分,良好的父母形象,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都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有利于孩子的素养提高。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表率,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是为人父母必须做的。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孩子在学校和家庭接受的教育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并得到正确的辅导,有助于孩子质的飞跃,比如经常带孩子参加有益的社会团体,培养孩子的爱心,带孩子参加一些艺术方面的社会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眼界和艺术修养。多带孩子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带孩子去旅游,去认识大自然,去认识这个世界。自然界是最好的老师,他们会教会孩子们很多东西。环境会影响一个人,作为孩子更容易被影响,所以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周围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外部的邻居、孩子同学等各方面。不要等孩子发生不好的变化才发现问题,可能已经晚了。
四、丰富课程内容,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需求。
让学生在课程中提高学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为此学校应建立有效的课程体系,开发多元的校本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体验。阅读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从小就开始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孩子素养的提高非常重要,我们的孩子可以从好书中汲取丰富的养分,这些可能是父母和老师做不到的。我们可以借助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摘抄阅读笔记,让学生与伟大的灵魂对话,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积极开展各种主题的朗诵活动和校园剧,让学生在诵读和表演中理解主题并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展书法展览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各种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和练习,让核心素养更是深入学生心中。从不同文体的教学到不同主题活动的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带领学生理解核心素养,利用语文课堂让核心素养深入每个学生心中,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并明确做人标准,培养他们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将之渗透到其他学科,使语文核心素养深入人心,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小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国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策略探究
【2】刘琴 基于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小学语文
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词,其含义究竟是什么呢?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认为: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要素,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旨在回归教育常识,回归教育本真,为学生健康成长、更好的生活服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课堂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学生品格形成、生命成长的地方,是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场所,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载体是课程,主渠道是课堂,最根本的是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发挥引导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应用、说明和解释,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参照每个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满足他们独特的需要,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并确保学生有真实的机会去运用和证明他们对核心素养的掌握。可以采用互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有利于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尊重学生主體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中需要给予学生发言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智力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教学内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问,反复讲解学生不明白的部分,深化学生记忆。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锻炼学生思考能力。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自身水平不高,或者说自身素养不高,他不可能担负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而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是需要学校进行持续不断地培训、实践,这是外在的。更多的是来自教师的自我觉察,自我惊醒,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本体和实体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我们应该加强师德教育,身教重于言教。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他们的品行往往是通过对老师的模仿来进行的。在天真的孩子眼里,老师一般具有某种权威,甚至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作为教师,总是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一方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塑造学生的心灵。所以,教师行为本身就履行着教育职能,教师本身的道德品质乃至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此意义上讲,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无数事实说明,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师德教育,做老师的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
三、家校社会相结合,共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家庭是影响一个学生的最重要的场所,原生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所以,孩子素养的提高和父母密不可分,良好的父母形象,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都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有利于孩子的素养提高。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表率,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是为人父母必须做的。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孩子在学校和家庭接受的教育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并得到正确的辅导,有助于孩子质的飞跃,比如经常带孩子参加有益的社会团体,培养孩子的爱心,带孩子参加一些艺术方面的社会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眼界和艺术修养。多带孩子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带孩子去旅游,去认识大自然,去认识这个世界。自然界是最好的老师,他们会教会孩子们很多东西。环境会影响一个人,作为孩子更容易被影响,所以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周围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外部的邻居、孩子同学等各方面。不要等孩子发生不好的变化才发现问题,可能已经晚了。
四、丰富课程内容,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需求。
让学生在课程中提高学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为此学校应建立有效的课程体系,开发多元的校本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体验。阅读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从小就开始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孩子素养的提高非常重要,我们的孩子可以从好书中汲取丰富的养分,这些可能是父母和老师做不到的。我们可以借助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摘抄阅读笔记,让学生与伟大的灵魂对话,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积极开展各种主题的朗诵活动和校园剧,让学生在诵读和表演中理解主题并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展书法展览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各种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和练习,让核心素养更是深入学生心中。从不同文体的教学到不同主题活动的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带领学生理解核心素养,利用语文课堂让核心素养深入每个学生心中,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并明确做人标准,培养他们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将之渗透到其他学科,使语文核心素养深入人心,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小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国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策略探究
【2】刘琴 基于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