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灯闪亮,却不见故人踪影

来源 :大飞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rogo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1年,唐纳德·道格拉斯在美国加州圣塔莫尼卡创立了道格拉斯飞机公司。此后数十年间,道格拉斯飞机公司走过了一条从辉煌到没落的道路。从几乎垄断全球民用客机市场,到与麦克唐纳公司合并,成立麦道飞机公司,再到1996年麦道公司被波音公司兼并。其中曲折,颇耐人寻味。
  早期辉煌
  促成道格拉斯公司早期辉煌的大事主要有三件:
  第一次环球飞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陆军航空队的经费严重不足,于是有人想策划一次环球飞行,以便在公众中提高知名度,促使政府增加经费。经过招标,道格拉斯公司生产的“世界巡航者”飞机入选。4架飞机分别被命名为“西雅图”、“芝加哥”、“波士顿”和“新奥尔良”号。1924年4月6日,“世界巡航者”从西雅图起飞,开始了环球之旅。这次环球飞行历时175天,整个航程经停72次,实际飞行371小时11分钟,航程46300千米,平均速度每小时124.8千米。环球飞行的成功,使道格拉斯公司名声大噪。


  研制出第一架让民航公司赚钱的客机。上世纪30年代初,民用客机大多速度慢、载客少,经营客运的航空公司大都亏损。道格拉斯公司吸取波音247的长处,研制出DC-2和DC-3。DC-3成为世界航运史上第一款让经营者不靠补贴或邮运,只靠客运就能赚钱的飞机,堪称民航的“金饭碗”。DC-2和DC-3的问世,大大促进了美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1936年到1939年,美国空运增长了400%。1939年,美国空运作业的95%是用DC-3完成的。
  成为盟军大型军火供应商。二战爆发后,罗斯福总统要求美国航空工业开足马力,一年生产50000架飞机。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积极响应。公司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我们能干”。在美国所有企业中,按战时生产合同的价值计算,道格拉斯公司位居第五位。1942年到1945年,道格拉斯公司生产了31000架飞机,最多时有近1 6万名员工。
  长滩建厂
  二战中,道格拉斯公司的业务急剧扩大。战前,公司只有设在圣塔莫尼卡的一家工厂。后来,在埃尔塞贡多设立了第二家工厂。由于订单源源不断,1940年唐纳德·道格拉斯决定在洛杉矶长滩再建一家新工厂。
  新厂紧挨着长滩城市机场,厂房面积达150万平方英尺,是道格拉斯公司最大的工厂,1941年12月23日,第一架C-47运输机出厂。长滩工厂也是美国第一家“无窗工厂”,有11栋没有窗户的建筑,门不透光,有空调,是美国第一批采用空调设备的工业设施之一。为保护工人和贵重机器设备,整个工厂都有伪装,从空中看好像是一片郊区的住房。


  1941年11月,道格拉斯公司共有员工7723人。到1943年5月,员工达到47250人。其中,57%是女性。战争结束时,女性员工的比例达到87%,在美国飞机行业中是最高的。
  二战中,长滩工厂生产了4000多架C-47运输机、3000架B-17重型轰炸机(经由波音公司许可),以及2000多架轻型轰炸机。紧挨着工厂的长滩城市机场是美国陆军空运司令部转运师的大本营,转运师里有一个由18位女飞行员组成的中队,巴巴拉·伦敦是她们的头儿,该中队负责把道格拉斯公司新出厂的飞机飞到全国各地的军用基地。
  二战结束后,军方的订单锐减,长滩的一些工厂关门了,道格拉斯也裁掉了大部分员工,只留了1200人。“未来就像掉进一只靴子里,一片漆黑。”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给航空制造商带来了转机,道格拉斯公司为生产C-124“环球霸王”和A4D“空中之鹰”忙得不亦乐乎。
  DC-8问世
  二战结束后,军机的需求量大幅减少,民用飞机市场开始成为航空制造商的主战场。
  在喷气式客机问世之前,道格拉斯公司在全球客机市场上占据领先位置。从上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道格拉斯公司陆续推出了DC-2(138架)、DC-3(10928架,大部分是军用型)、DC-4(1453架)、DC-6(537架)和DC-7(226架)等活塞式客机,是各国航空运输公司的主要供应商。
  也许是过于迷恋已往几十年的辉煌,道格拉斯对于创新的喷气技术缺乏敏感,公司决策者对研制新型喷气式客机并不热心,直到波音公司第一款喷气式客机波音707试飞一年后,道格拉斯公司的第一款喷气式客机DC-8才仓促上马。
  虽然DC-8项目启动较晚,但凭借道格拉斯公司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口碑,还是得到了不少航空公司的支持。DC-8的机身比波音707宽,机翼更大,航程更远,载客也更多。更为有利的是,道格拉斯公司有着完善的销售网络和产品支持系统,在客户中享有很高的信誉。当道格拉斯公司喊出“稍等一下,你们可以买到更好的DC-8飞机”的时候,很多公司决定买DC-8,不买波音707了。
  道格拉斯公司本来计划在圣塔莫尼卡工厂生产和试验DC-8。为了安排试飞,公司向圣塔莫尼卡市提出将机场1520米跑道加长的申请。由于受到周边居民的投诉,市政府拒绝了公司的请求,公司只得把生产线搬到长滩机场。
  第一架DC-8于1958年4月9日在长滩出厂,5月30日首次试飞。8月,波音开始向泛美航空公司交付波音707。道格拉斯公司千方百计缩小与波音的差距,为了能在1959年8月获得FAA颁发的型号合格证,道格拉斯公司不惜用10多架飞机参与试飞。
  1961年8月21日,一架DC-8在试飞中首次突破声障,飞行速度达到1.012马赫,并保持了16秒。这次飞行使DC-8成为第一款实现超声速飞行的民用喷气式客机。
  强弩之末
  波音707成功后,波音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又开发出一款体积更小、航程更短的中型喷气式客机波音727。这款客机同样受到客户的欢迎。1964年,波音的客机销量首次超过了军机,在全球客机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36.2%,而之前占有全球客机市场95.4%的道格拉斯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下降到26.8%。波音一跃成为世界民机市场的主宰。   就在波音737研制热火朝天的时候,道格拉斯公司陷入了财务危机。连续研制DC-8和DC-9两种飞机,加上新建了一大批工程和生产设施,使公司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


  1966年,道格拉斯公司二季度亏损超过340万美元。公司股票价格急剧下跌。面对可能出现的更加严重的资金问题,道格拉斯同意与麦克唐纳飞机公司合并。1967年4月28日,两家公司正式合并成立麦道飞机公司。
  道格拉斯“嫁”给麦克唐纳,并非没有生意,恰恰相反,而是生意太多,一时“消化不良”。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研制喷气式客机费用昂贵,占用资金过多;在短时间内招聘和培训大量新员工,人力资本急剧上升;一些转包商和供应商不能按期完成任务;越南战争导致劳动力短缺和国民经济出现通货膨胀。
  新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启动了DC-10计划,目的是为了在利润丰厚的大型喷气式客机市场与波音747展开竞争。DC-10采用独特的三发布局,投入使用的时间比波音747晚一年,座位数少1/3,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到1989年停产时,共交付了386架。
  麦道公司在DC-10之后已经无力研制新飞机,只推出了几种改型机型,如MD-80/90、MD-11,对如日中天的波音公司已构不成威胁。
  麦道消失
  冷战结束后,美国国防经费明显减少,在众多防务承包商竞争有限军事预算的情况下,麦道公司岌岌可危。1996年12月,波音公司收购了麦道公司。
  1997年8月,原来叫麦道民机生产部的长滩工厂改名为波音公司道格拉斯产品部。1998年8月,再次改名为波音民机公司长滩分部。
  1998年初,波音公司将MD-95改名为波音717-200,准备将其投入短程喷气式客机市场。1998年9月,717首次试飞,1999年9月首次交付。2001年5月,波音公司将从事717装配工作的员工从3500人裁减至2100人。
  2005年1月,由于销路不好,波音宣布将关闭717生产线。2006年5月23日,在长滩生产的最后两架717交付用户。至此,在长滩延续了65年的客机生产历史最终画上了句号。
  从1941年开始的65年里,长滩工厂共生产了15500多架飞机。2006年5月23日早晨,在长滩工厂生产的第15599架飞机从长滩机场起飞。这架为穿越航空公司生产的717是波音在加州长滩生产的最后一架客机。
  那天早晨,当标志着商用飞机生产在长滩工厂结束的仪式接近尾声的时候,一架DC-3螺旋桨飞机从长滩机场起飞,飞往不远的圣卡特琳娜岛。DC-3的军用型C-47,以前曾在长滩生产,直到1946年才停产。60年后,一架DC-3在这里腾空而起,留给人们无数的遐想。
  在长滩工厂工作了40年的汉克·吉赛尔说:“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麦道公司和之前的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彻底完结了。这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日子还要继续过。”吉赛尔的夫人卡洛琳也曾经是厂里的员工,几年前退休了。她说:“眼瞅着长滩工厂从1990年前后有50000多人干活的兴旺年代越来越缩小,就像看着一个病人慢慢地消亡。”
  C-17军用运输机是麦道留给波音的项目,前景也不乐观。2 0 0 2年1 1月,美国空军接受第1 0 0架C-17,这时,在长滩生产的飞机已经接近尾声。波音2013年9月宣布将会关闭长滩总装厂。2015年1 1月28日,最后一架C-17离开长滩工厂,这标志着持续2 0多年的C-17生产结束。
  长滩工厂当年装配DC-10客机的两个车间,其中一个在2014年租给了汽车生产商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公司。在该车间的南墙,一到晚上,当年道格拉斯工厂的霓虹灯招牌依然会点亮,仿佛在继续号召人们“去乘坐道格拉斯公司的喷气式客机”。
其他文献
如今,全球航空发动机产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行情高涨时代。在今年6月的巴黎航展上,最抢镜的并不是波音和空客的飞机订单,而是GE公司在短短一周内斩获了价值310亿美元的发动机产品订单。  而在新一代窄体客机动力市场,CFM国际公司的LEAP系列发动机和普惠公司的GTF系列发动机是占据明显优势的两款产品。随着空客A320neo、庞巴迪C系列和波音737MAX的陆续交付,这两款发动机产品在运营初期都交出了令
期刊
因为受邀参加体验,我对ARJ21新支线飞机的首航,一直很期待。不过,我的第一关注点可能与别人稍有不同。对于国产民机,有些人关注的是飞机制造的细节、空姐的服务是否热情,甚至是其安全性,但我关心的首先是天气。毕竟,恶劣天气对成熟机型都是很大的挑战,对进行首次商业运营的ARJ21来说,就更是如此了。  所以,进入6月份后,我就特别关注成都、上海两地的天气。成都还好,但上海今年的雨水特别多,我感觉6月份上
期刊
中国商飞公司试飞中心东营基地的正式启用,标志着东营市与中国商飞公司的合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我们相信,东营试飞基地的建设发展,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2016年初,中国商飞民用飞机试飞中心东营基地正式揭牌启用。该基地包括C919飞机试飞调整机库、动力站房、停机坪等工程,将主要承担C919高风险试飞科目,试飞员、试飞工程师培训及后续日常维护性飞行等工作。  该基
期刊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50届范堡罗航展上,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公司(UAC)总裁尤里·斯柳萨里透露,中俄联合研制新型宽体客机已就组织生产中的主要事项达成原则性协议。  根据协议,中俄双方企业将按照对等原则组建合资公司负责宽体客机项目的实施,合资公司总部将注册在上海。中俄联合工程团队将共同完成飞机设计工作,负责研发工作的联合工程中心将落户莫斯科(或设在位于莫斯科郊外茹科夫斯基市的UAC总部大楼),飞机总装生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理念的更新迭代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民机客户服务已不再只是集中在交付运营阶段,而是向前向后延伸,贯穿于民机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航空公司等用户所关注的不仅仅是飞机自身的性能指标,一定程度上左右购买决定的恰恰是主制造商所具备的客户服务能力和所能提供的高品质服务。  近年来,民机制造正在由“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主制造商不再是单一的产品提供者,而是“产品+服务”的全流
期刊
2年前,股神巴菲特旗下公司要进军中国航空租赁市场的传闻甚嚣尘上,但今年4月30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大会上回答提问时表示,其一直没有进入航空租赁领域,因为觉得飞机租赁“是可怕的业务”。  不过,在中国市场,却有一批“大胆”的公司不仅不惧怕这一“可怕的业务”,还乐在其中,并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究竟,航空租赁业务存在怎样的风险?中国航空租赁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如何?《大飞机》杂志就此
期刊
尽管英国“脱欧”给全球航空制造业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但7月11日至17日在该国汉普郡举行的第50届范堡罗航展却并没有像之前业界预测的那般萧条。  为期7天的展会,吸引了全球1500多家参展商和10万多名专业观众,中国、巴西、奥地利、爱尔兰、韩国等国家更是第一次以国家展团的形式在范堡罗航展亮相。其中,中国展团由超过30家参展企业组成,涵盖航空产业多个领域。与上届航展相比,来自中国的参展商数量增加1
期刊
2015年,全球经济在低迷中缓慢复苏,而全球航空业却创造出历史最好的经营业绩。国际油价的大幅降低,使得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压力大减。亚洲地区的航空市场增长强劲,尤其是中国国内市场和由中国连接的亚太市场依然是全球增长最强劲的航空市场。  2015年,全球航空公司安全运输35.68亿人次和5220万吨货物。全球范围内运营26788架商用飞机,平均每天10万次航班,超过5.1万条航线的全球航空网络。全球航
期刊
9月29日,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向成都航空交付第二架ARJ21新支线喷气客机。这标志着我国支线喷气客机正向产业化目标稳步迈进。  此次交付的ARJ21飞机为混合级布局,全机78座,客舱设头等舱/商务舱和经济舱。首架飞机交付运营以来,中国商飞公司及时听取客户意见和市场反馈,严格遵照持续适航要求,对飞机驾驶舱等局部细节不断优化,努力提升乘客乘坐体验。  10月13日,注册号为B-3322的第二架ARJ2
期刊
据国际航空机场协会对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的逾2300家机场的统计,2015年全球机场客流量为72亿人次,比2014年增加6.4%,创下2010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从地域上看,2015年亚太地区客流量达到24.6亿人次,比前一年增长8.6%;欧洲地区客流量达到19.3亿人次,增长5.25%;北美地区客流量达到17.2亿人次,增长5.3%;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客流量达到5.71亿人次,增长5.3%;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