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还要张扬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格教育。当前由于现代“人”的教育观念的缺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急功近利,应试教育下的文本僵化处理等多种因素导致人格教育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误区。这主要表现对人格教育的界定不清,将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人文教育混同于人格教育或者以之取代人格教育。
一、人格教育的特征
那么,什么是人格教育呢?简而言之,人格教育,就是一种发展学生心理素质,以培养健康的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它具有一下特征:首先,人格教育强调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统一,人格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能灵活运用语言,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且具有高尚的情操。能用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即追求知、情、行的统一,避免知、情、行相互冲突的多重人格”。其次,人格教育着眼于健全人格培养,更注重认知教育“人格教育把知识获得,智力发展,技能形成视作人格培养的组成部分”。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如语言、艺术、道德、哲学等所展示的人性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由它们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真正展现了人格的深度和广度“这些文明成果是人格培养中认知教育的源泉”再次,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往往支配着一个人的外显行为,通常以社会舆论或社会规范作为评价标准。
二、人格教育的目标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的目标分为两个层面,即个人品质层面的目标和道德精神层面的目标。个人品质层面的目标主要包括:1.积极的自我观念。包括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悦纳自己,为他人所悦纳;自省自律,自尊自爱”2.面对和接受现实。包括正视现实,接受现实;正视困难挫折,不轻易被困难打倒,具备一定的抗挫折能力;相信自己的力量,随时接受挑战。3.关爱的品格。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同情别人、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助人为乐。4.乐观开朗的性格。包括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遇事不冲动不偏激;能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信心与希望。道德精神层面的目标主要包括:1.爱国主义情怀。包括热爱祖国语言,热爱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维护国格尊严,关心国事,忧国忧民。2.诚实守信。包括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信守诺言;待人真诚,不虚伪;具有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3.独立意识。包括能够独立生活,具备独立的人格;能依靠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轻易接受他人的帮助和支配;能够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4.自强不息。包括意志坚强、积极进取,勇敢,勇于接受挑战;不胆小怕事,不怕困难;做事有耐心,能坚持到底。5.奉献精神。包括能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当自己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能牺牲自己的利益而顾全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三、实施人格教育的策略
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的实施要坚持以人为本,“社会的主体是人,一切社会的活动,究其本质都是人的活动”而社会的需求都是成熟的人。因而,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也就成为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具体的实施策略有:1.要充分挖掘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蕴含人格教育的因素。首先,初中语文课本课文中人物形象蕴含着丰富的人格示范内容,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屈原、文天祥、李白、谭嗣同等先贤。教学文本是我们进行人格教育的最佳资源,要善于发掘教材中富有人格教育意义的材料,激活其中蕴含的有关人品、道德、才能、见识等富有人格魅力的内容,再现文章中的人情世风,让学生去寻索作者属文时的内心世界,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人品人格直接碰撞。其次,语文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再次,转变教育观念充分把握文本中的人格教育因素。2.在初中语文教育能力培养过程中加强人格教育。在培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加强人格教育。3.利用初中语文教师的人格力量进行人格教育。语文教师应该有健康的性格“忠厚诚实的教师教学严谨,谦逊温和的教师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正直善良的教师能受到学生的尊重,活泼机智的教师更易受到学生的崇拜。这些美好健康的性格会给学生良性的影响”反之,有心理缺陷的教师或多或少会对学生的人格养成造成不良的影响。语文教师还要有丰富的情感“情之所至,可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可以落泪,可以哭泣,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教师的一肇一笑、一言一语都能深深打动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人格魅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榜样的作用会让学生去关注老师的一言一行,尝试信任老师,而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帮助学生一步步地建立起对老师的信任,并且巩固榜样的作用”。这样,就有利于建立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在新课程倡导的新课堂是必须要学生积极参与的,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一切理念和想法都是没办法实现的,而学生的积极参与源于对老师的认同、敬重和信任,否则的话可能学生刚开始觉得新鲜还会积极参与,时间长点就会担心影响他们的考试和升学,从而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
一、人格教育的特征
那么,什么是人格教育呢?简而言之,人格教育,就是一种发展学生心理素质,以培养健康的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它具有一下特征:首先,人格教育强调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统一,人格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能灵活运用语言,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且具有高尚的情操。能用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即追求知、情、行的统一,避免知、情、行相互冲突的多重人格”。其次,人格教育着眼于健全人格培养,更注重认知教育“人格教育把知识获得,智力发展,技能形成视作人格培养的组成部分”。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如语言、艺术、道德、哲学等所展示的人性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由它们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真正展现了人格的深度和广度“这些文明成果是人格培养中认知教育的源泉”再次,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往往支配着一个人的外显行为,通常以社会舆论或社会规范作为评价标准。
二、人格教育的目标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的目标分为两个层面,即个人品质层面的目标和道德精神层面的目标。个人品质层面的目标主要包括:1.积极的自我观念。包括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悦纳自己,为他人所悦纳;自省自律,自尊自爱”2.面对和接受现实。包括正视现实,接受现实;正视困难挫折,不轻易被困难打倒,具备一定的抗挫折能力;相信自己的力量,随时接受挑战。3.关爱的品格。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同情别人、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助人为乐。4.乐观开朗的性格。包括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遇事不冲动不偏激;能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信心与希望。道德精神层面的目标主要包括:1.爱国主义情怀。包括热爱祖国语言,热爱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维护国格尊严,关心国事,忧国忧民。2.诚实守信。包括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信守诺言;待人真诚,不虚伪;具有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3.独立意识。包括能够独立生活,具备独立的人格;能依靠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轻易接受他人的帮助和支配;能够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4.自强不息。包括意志坚强、积极进取,勇敢,勇于接受挑战;不胆小怕事,不怕困难;做事有耐心,能坚持到底。5.奉献精神。包括能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当自己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能牺牲自己的利益而顾全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三、实施人格教育的策略
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的实施要坚持以人为本,“社会的主体是人,一切社会的活动,究其本质都是人的活动”而社会的需求都是成熟的人。因而,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也就成为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具体的实施策略有:1.要充分挖掘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蕴含人格教育的因素。首先,初中语文课本课文中人物形象蕴含着丰富的人格示范内容,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屈原、文天祥、李白、谭嗣同等先贤。教学文本是我们进行人格教育的最佳资源,要善于发掘教材中富有人格教育意义的材料,激活其中蕴含的有关人品、道德、才能、见识等富有人格魅力的内容,再现文章中的人情世风,让学生去寻索作者属文时的内心世界,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人品人格直接碰撞。其次,语文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再次,转变教育观念充分把握文本中的人格教育因素。2.在初中语文教育能力培养过程中加强人格教育。在培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加强人格教育。3.利用初中语文教师的人格力量进行人格教育。语文教师应该有健康的性格“忠厚诚实的教师教学严谨,谦逊温和的教师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正直善良的教师能受到学生的尊重,活泼机智的教师更易受到学生的崇拜。这些美好健康的性格会给学生良性的影响”反之,有心理缺陷的教师或多或少会对学生的人格养成造成不良的影响。语文教师还要有丰富的情感“情之所至,可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可以落泪,可以哭泣,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教师的一肇一笑、一言一语都能深深打动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人格魅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榜样的作用会让学生去关注老师的一言一行,尝试信任老师,而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帮助学生一步步地建立起对老师的信任,并且巩固榜样的作用”。这样,就有利于建立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在新课程倡导的新课堂是必须要学生积极参与的,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一切理念和想法都是没办法实现的,而学生的积极参与源于对老师的认同、敬重和信任,否则的话可能学生刚开始觉得新鲜还会积极参与,时间长点就会担心影响他们的考试和升学,从而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