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发散思维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的运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hong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对数学更抽象的认识和探索,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中逐渐会产生类似“解题方法是怎么思考出来的”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剖析,并在练习中进行思维引导,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能力,也就是思维的发散能力.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发散思维在平面几何解题中的运用.通过对发散思维的锻炼,能够让学生对题目中暗藏的关系更加清晰,从而达到用“老法”解“新题”的效果.
  【关键词】关系发散;变式解题;平面几何
  初中阶段是学生开始构建抽象思维的阶段.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學过程中,我曾经历过很多次这样的事情:在给学生评讲完一个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之后,学生常会发出恍然大悟的呼声.这个时候也会有善于思考的学生会提出疑惑:为什么老师能够想到这个思路?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去解题?为什么老师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正确方法?我的思路在哪里出了岔路?
  如果教师对这几个问题细细思量就会发现,其实很多基础很好的学生做不出并不是因为知识储备量不够,而是在寻找解题思路时思维没有打开.这也正是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创新和应用能力.
  托尼·巴赞认为发散思维具有两个含义,一方面是来自一个中心点的联想过程;另一方面是指思维的爆发.发散思维也能派生出很多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数学中经常运用到的有组合发散法、因果发散法、关系发散法等.下面就其中的关系发散法在平面几何中的运用进行详述.
  一、何为关系发散
  关系发散法常被用来对题目进行变式,从而得到结论依附的必需条件.通过关系发散,题目可以产生不同的变式,如将已知变成未知,将未知变成已知,从而达到循序渐进、难度攀升和加强对题目理解的效果.
  二、关系发散在新授课中的运用
  1.关系发散在教科书中的运用
  在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学习平行四边形一章的“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一节中,讨论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时,用到了这样的例题:
  【例1-1】已知:如图1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C=BD,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菱形.
  这个问题中,已知条件为“四边形对角线AC,BD相等”,结论为“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证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因此我们将“四边形对角线相等”与“中点四边形为菱形”作为已知和结论建立了关系,如果将已知未知互换的话,就得到了这样的问题:
  【例1-2】已知:如图2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四边形EFGH是菱形.
  求证:AC=BD.
  善于思考的同学此时会仿照上述关系发散思维,将已知未知进行调换,甚至可以将以上两个条件删减或者叠合到一起猜测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特殊四边形.从这一变式中,很容易发现中点四边形的形状是由原四边形的对角线决定的,而在证明过程中,运用的都是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以上是比较基础的对中点衍生出的猜测与结论,而在后续的练习中,除了对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形状的讨论之外,还经常考查学生将其中的证明方法活用到解题之中.学生在对以上知识构架相对熟悉的基础上,很快就能发现其中的联系.例如下面的例题:
  【例1-3】如图3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DC,E,F,G,H分别是AD,BC,BD,AC的中点.四边形EGFH是怎样的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
  我们可以将上述解题方法应用在这一例题中,虽然不是讨论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但解题方法还是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来判断边与边之间的关系.
  所以关系发散法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在进行思维发散的时候将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进行提取,找到其中逻辑支点,也就是教材上对应的知识点.数学习题无数,但将问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提炼,很多问题本质上是相似的,我们可以用相同的知识点解不同的习题.
  2.关系发散法在习题中的运用
  关系发散法经常被命题人运用在解答题中的压轴题里.这些题的特征是后面的问题是前面问题的延伸,常见的延伸方法是将前面问题中的条件进行改动或者删减,如下面的典型例题:
  【例2-1】在等腰直角△ABC中,∠ACB=90°,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BE⊥MN,垂足分别为点D,E.若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如图4所示的位置,求证:①△ADC≌CEB;②DE=AD BE.
  该题中给了一个铺垫,先证明三角形全等,过程中会利用角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行转换得到全等的条件,再转换到三条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也被称为“K字形”的一个经典例题.变换MN的位置,还可得到下面的例题:
  【例2-2】在例2-1中,若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如图5所示的位置,求证DE=AD-BE.
  直线旋转前后,上述等量关系仍然存在.不同的是证明三角形全等之后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发生了变化.
  从而将思维打开,转而思考是否直线的位置对全等并无影响(排除MN与BC或AC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全等的三个条件是否可以放宽,譬如“等腰直角三角形”去掉“直角”的条件,换为普通的“等腰三角形”之后,若要全等仍然成立,则必须对应改变AD,BE与直线MN之间的夹角.
  在九年级学习相似这一章节内容以后,这个思路可以用来解决很多问题,特别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问题.如果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称作知识主干的话,那么延伸出来的例题就是这个主干上长出的繁茂绿叶.虽然叶片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触碰,但是它们都是吸收着同一处的养分,究其根本也是相同的.所以要想真正弄懂一个问题,就得追根溯源知识的来源.
  三、如何提升学生的关系发散能力
  关系发散的前提是学生能够构建知识点与题、题与题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利用简单有效地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使学生能够在见到题干中的某些关键词时,快速联想到知识点并找到解决方法.除此之外,教师在讲解练习题时,要避免单一地讲解题目解决过程,多关注解题时的思路形成过程,即由哪些点联想到这个方法可能适用.在习题讲解完毕,教师要及时对讲解这个问题用到的方法进行总结或者提炼,同时学会关联题干间的相通之处.
  关系思维发散法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关系发散思维能力、数学综合素质,包括几何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尤其是应用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做到真正学习有意义的数学,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学框架,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也能够将数学的方法和思维应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理性思考、思维活跃的人.
  【参考文献】
  [1]刘长春,张文娣.中学数学变式教学与能力培养[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11-27.
  [2]刘东升.“形散神聚”的主题,“浅入深出”的环节:中考二轮微专题复习课“无处不在的边角关系”教学流程与立意[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数学),2018(04):87-91.
  [3]吕娜,叶锦锦.变式教学在数学概念课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9):36-37.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数学知识.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结合数学知识和生活,倡导生活化教学,要结合学生数学学习和生活实践、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同时慢慢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现解决,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活化;情境教学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社会各界对中学教育体系的质量要求越发提升.中学是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转折阶段,中学数学教师作为学生人生路上重要的引导者,一定要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提供相应的保障.因此,中学数学教师的基本素养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针对数学史和中学数学教师的基本素养之间的联系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数学史;中学数学教师;基本素养  引 言  近年来,越来越
【摘要】解题是数学学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波利亚解题表在解题中广受青睐,其中“拟定方案”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在这个步骤中我们要根据未知量对已有知识进行迁移,对制订方案的思维过程进行监控反馈调整.  【关键词】波利亚,目标,迁移,元认知     波利亚《怎样解题》表把数學解题的思维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理解题目”“拟定方案”“执行方案”“回顾”.其中“拟定方案”是对一道题目“冒出一个好的想法”,是
【摘要】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属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范畴,它可实现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并逐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本文是以学生生活中发现的问题“练大字用了多少纸”为例,对小课题研究教学进行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活动经验;经验再现;经验迁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每个学段“课程内容”中都安排了“综合与实践”的内容.“综
【摘要】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的内容、结论、公式和定理等是难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对于《余弦定理》这一课,教师怎样把握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怎样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本文结合具体的课堂实例,从无效教学角度进行深刻反思,以便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余弦定理;数学素养;数学思想;高效课堂  一、课堂实录  1.复习回顾  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正弦定理,哪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本文通过“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实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开展探究性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
【摘要】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倡导的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对当代军校学员进行诚实守信品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贝叶斯公式应用为例,探讨如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过程中融入军校学员诚实守信品格的培养,使学员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诚信修养,树立社会诚信意识.  【关键词】课程思政;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诚实守信  1 引言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具有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因此,选择恰当的问题形式极为关键.本文简要阐述了好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并具体研究激趣式、启发式、联想式、研究性、开放性以及发展性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學;好问题;作用;开放性  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推动学生实践的重要因素,有
【摘要】将思维导图引入数学教学,不但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自主构建知识框架能力的发展,还可以丰富师生的学习评价方式,加深对数学知识和本质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本文旨在聚焦三角形的诱导公式这一教学片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感悟知识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思维导图;核心素养;诱导
【摘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到“课堂练习堂堂清”,因此教师需要引入例题变式练习题,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变式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练习题虽重复但不呆板,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合理的新知识.因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当堂练习”的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当堂练习;变式练习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漳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小学数学‘当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