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虎年春节的钟声余音缭绕,网民即对“小品王”的《捐助》表示不屑;嗣后,一些主流媒体连续发声加以挞伐。一直到“两会”期间,仍不绝于耳。这种文化现象,反映出一种民意,一种情绪;“民有微言,必有大义”,值得关注。
《新华每日电讯》2月21日的评论员文章,开门见山且一针见血地指出,“本山大叔这回做的不是小品,是生意。”之后“犹觉言未尽意”,次日又发出呼吁,“本山大叔,还是饶了小品吧!”《电讯》针对文化现象,连发两则评论的文字,实不多见,不乏精彩之笔,爰为之记。“从前的小品,目的很明确,就是让我们一乐;而现在,一个小品哪能承载得了那么多深重的利益,这么复杂的考量?您见过,坐着私家飞机去深入生活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们真正担心的是,本山大叔如此随意、肆意地对待小品,会不会毁了这门艺术?”
《中国青年》2月23日的《文化周刊》的言论,同样尖刻,发人深思。“是什么让春晚从‘新年俗’变成‘新庸俗’?”,评论家韩浩月先生剖析道,“在经济收入可以换来自信的时候,文化的作用被轻视了。更具现实效果的货币,成为衡量一个产业、一个群体、一个单位成绩或成就惟一的标准。商业准则理直气壮地取代了社会准则。以资源换利益,以影响换利益,交易成为大批人的人生信条。在此大背景下,文化丧失了提升人、陶冶人、影响人的功能,赚钱成为文化产品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目的。”难怪有“网民”诙谐地揶揄道,“这哪是‘捐助’啊,整个就是‘赞助’;这也不是在小品里插播广告,反倒像是在广告里插播小品。”不久前,《上海青年报》曝光“央视”春晚广告价码:某网站400万,某品牌酒500万,某旅游风景地300万,总计在千万之上。也有报道,“《捐助》中除酒广告之外其它均系赵本山团队自带。”种种传说,不翼而飞,一言以蔽之,“都是‘孔方兄’惹的祸”!
关键还是在内容。一则评论的文字写道,“小品毕竟是小品。一个三千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的盛大春晚,竟然只能由一个小品演员来支撑,他能撑得住吗?”“今年《捐助》的主题,似乎就是寡妇门前是非多这种低俗的东西;而其间反复插播的商业广告,则使人想起那句西方言语:老鹰的翅膀拴上了金块,就再也不能凌空飞翔了。”
不能背离公共性。《南方周末》的一篇杂谈认为,“因陈佩斯、朱时茂的黯然被封,赵本山得以纵横春晚20年,借公益之名,博得头牌之位。此前他善于刺的是观众的笑神经,现在,倒开始用鱼刺满地戳钞票了,竟然忘了春晚好歹是个公共平台。”“春晚的公共性,大伙可能不太熟,但改为讲政治就明白了。两者意思一样,所谓政治,就是众人之事嘛。央视伙同赵本山之辈,假植入广告将大伙忽悠了一把,就是商业强暴众人之事,至于结果是卖拐还是拐卖,是否涉嫌公器利用,诸位心知肚明,不必多讲。”联想起位于北京黄金地段的“刘老根大舞台”,一张包厢票价要3000到8800元,如此高价,显然老百姓不敢問津,是为“先富起来的人”服务的;惟有他们“不差钱”,津津乐道“拿社会底层小人物取乐”的小品段子。时下国人中“高官”的腐败如此招人恨,不曾见过哪个小品的讽刺对象取材于“省部级”的不端行为。难道“讽刺不上高官”也是一种“潜规则”吗?!
“不以一眚掩大德”。平心而论,“本山大叔”创业不容易,他对小品的创新发展,尤其是对东北“二人转”的革新,功不可没,人们心中有本帐,将成为中国大众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失民而得财,明者不为”。我们相信,靠吃“高粱米”和“大葱蘸大酱”长大的由“民间艺人”成长为“人民艺术家”的“本山大叔”,惟有回归到“东北大地油黑的沃土”中,从被绑架的商业利益中挣脱出来,才能把“二人转”的欢乐和“小品”的睿智传达给咱老百姓。
《新华每日电讯》2月21日的评论员文章,开门见山且一针见血地指出,“本山大叔这回做的不是小品,是生意。”之后“犹觉言未尽意”,次日又发出呼吁,“本山大叔,还是饶了小品吧!”《电讯》针对文化现象,连发两则评论的文字,实不多见,不乏精彩之笔,爰为之记。“从前的小品,目的很明确,就是让我们一乐;而现在,一个小品哪能承载得了那么多深重的利益,这么复杂的考量?您见过,坐着私家飞机去深入生活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们真正担心的是,本山大叔如此随意、肆意地对待小品,会不会毁了这门艺术?”
《中国青年》2月23日的《文化周刊》的言论,同样尖刻,发人深思。“是什么让春晚从‘新年俗’变成‘新庸俗’?”,评论家韩浩月先生剖析道,“在经济收入可以换来自信的时候,文化的作用被轻视了。更具现实效果的货币,成为衡量一个产业、一个群体、一个单位成绩或成就惟一的标准。商业准则理直气壮地取代了社会准则。以资源换利益,以影响换利益,交易成为大批人的人生信条。在此大背景下,文化丧失了提升人、陶冶人、影响人的功能,赚钱成为文化产品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目的。”难怪有“网民”诙谐地揶揄道,“这哪是‘捐助’啊,整个就是‘赞助’;这也不是在小品里插播广告,反倒像是在广告里插播小品。”不久前,《上海青年报》曝光“央视”春晚广告价码:某网站400万,某品牌酒500万,某旅游风景地300万,总计在千万之上。也有报道,“《捐助》中除酒广告之外其它均系赵本山团队自带。”种种传说,不翼而飞,一言以蔽之,“都是‘孔方兄’惹的祸”!
关键还是在内容。一则评论的文字写道,“小品毕竟是小品。一个三千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的盛大春晚,竟然只能由一个小品演员来支撑,他能撑得住吗?”“今年《捐助》的主题,似乎就是寡妇门前是非多这种低俗的东西;而其间反复插播的商业广告,则使人想起那句西方言语:老鹰的翅膀拴上了金块,就再也不能凌空飞翔了。”
不能背离公共性。《南方周末》的一篇杂谈认为,“因陈佩斯、朱时茂的黯然被封,赵本山得以纵横春晚20年,借公益之名,博得头牌之位。此前他善于刺的是观众的笑神经,现在,倒开始用鱼刺满地戳钞票了,竟然忘了春晚好歹是个公共平台。”“春晚的公共性,大伙可能不太熟,但改为讲政治就明白了。两者意思一样,所谓政治,就是众人之事嘛。央视伙同赵本山之辈,假植入广告将大伙忽悠了一把,就是商业强暴众人之事,至于结果是卖拐还是拐卖,是否涉嫌公器利用,诸位心知肚明,不必多讲。”联想起位于北京黄金地段的“刘老根大舞台”,一张包厢票价要3000到8800元,如此高价,显然老百姓不敢問津,是为“先富起来的人”服务的;惟有他们“不差钱”,津津乐道“拿社会底层小人物取乐”的小品段子。时下国人中“高官”的腐败如此招人恨,不曾见过哪个小品的讽刺对象取材于“省部级”的不端行为。难道“讽刺不上高官”也是一种“潜规则”吗?!
“不以一眚掩大德”。平心而论,“本山大叔”创业不容易,他对小品的创新发展,尤其是对东北“二人转”的革新,功不可没,人们心中有本帐,将成为中国大众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失民而得财,明者不为”。我们相信,靠吃“高粱米”和“大葱蘸大酱”长大的由“民间艺人”成长为“人民艺术家”的“本山大叔”,惟有回归到“东北大地油黑的沃土”中,从被绑架的商业利益中挣脱出来,才能把“二人转”的欢乐和“小品”的睿智传达给咱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