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给当下的教育指导了新的方向,也鞭策教学工作实现新的进步。为此需弱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自主学习中实现点点滴滴的进步。本文以小学语文入手,探讨如何把握新课改理念,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5-185
在新课改要求下,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师需要钻研的课题以及努力的方向。阅读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以阅读锻炼书写,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应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改正。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全方位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追求学生的阅读数量,忽视了阅读质量
在现阶段,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是凭借经验开展教学。认为只要大量地进行阅读,学生一定可以从中找出规律,从而自然养成阅读能力。但其实,语文的学习不是数量的积累,阅读更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工作。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每一篇文章都充分理解。这样学生才能将每一篇文章都分析到位,如果单纯追求阅读数量,阅读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盲目地阅读延伸拓展
小学语文教师大多都是依据教学大纲进行知识讲解,在讲解中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但是如果盲目地进行教学延伸训练,很容易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其中问题,从而陷入困境。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相应延伸拓展训练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是要以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基础,循序渐进地开展相应的拓展延伸训练。不能直接让学生陷入一个混乱的环境中,会严重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这也与新课改要求相悖,无法实现教学目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一)树立生本的教育理念
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通常将自己对课文的解读或者参考书上所谓的“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要求学生记住。这样的阅读教学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想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树立生本的教育理念,创造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通过适时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还可以采取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
例如,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教师可以随机抽选学生“讲课”,或者让学生主动“讲课”。具体来说,教师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在课外书、网络资源的帮助下深入阅读文章。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荐或教师点名的方式让学生每人分析一个自然段。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打断学生。待学生分析结束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分析进行补充。这样的教学措施真正落实了生本教育的理念,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凸显。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当立足实际,对阅读教学方法进行多元化处理。通過多元教学方法的运用让阅读课堂充满活力,以此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第二,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
例如,在讲解《日月潭》《望庐山瀑布》这类描述自然风光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这种可视化的处理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趣味的课堂,从而唤醒学生的阅读热情。在可视化情境的辅助下,学生能够快速读懂文章,并且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又如,在讲解《狐假虎威》《坐井观天》这类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分别扮演角色,然后通过合适的语言、动作将故事展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
有效的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认识字词、语法,还要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的情感。所以,为了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当改变过去以字词、语法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除了给学生分析字词、语法等基础知识,还要根据文章内容融入美育等内容。
例如,在讲解《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时,教师要立足文本材料,给学生讲解“感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在讲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以文本材料为载体,帮助学生树立远大抱负。只有将德育、美育与智育放在一起,在这个基础上为学生提供阅读指导,才能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适当增设阅读理解课程
在现代教学中,学校给教师布置了大量的教学任务,也就导致教师会压缩学生的阅读时间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设几节阅读课。在阅读课中,不需要教师的学生强制灌输自己的理解感受,要让学生自主去阅读、自主去品味、自主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在阅读课中,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书籍,然后带到学校中进行阅读学习,前提所带的书籍必须都是有内容、有营养、值得学习的。教师主要是保证课堂纪律,不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干预。如果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疑问,可以向教师询问。教师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式的讲解,让学生主动思考,教师从旁辅助。
总而言之,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是他们终生学习的主渠道。倘若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强人意,那么,他们通过阅读学习到的知识就非常有限,阅读在促进他们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作用也就非常有限。相比于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而言,小学学生的识字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正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的大好时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千方百计优化阅读教学的策略,着力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凭借良好的阅读能力在异彩纷呈的阅读世界中汲取营养、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革新[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2):147-148.
[2]王承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议[J].青海教育,2017(11):26.
[3]阎雨平.试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10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5-185
在新课改要求下,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师需要钻研的课题以及努力的方向。阅读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以阅读锻炼书写,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应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改正。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全方位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追求学生的阅读数量,忽视了阅读质量
在现阶段,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是凭借经验开展教学。认为只要大量地进行阅读,学生一定可以从中找出规律,从而自然养成阅读能力。但其实,语文的学习不是数量的积累,阅读更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工作。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每一篇文章都充分理解。这样学生才能将每一篇文章都分析到位,如果单纯追求阅读数量,阅读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盲目地阅读延伸拓展
小学语文教师大多都是依据教学大纲进行知识讲解,在讲解中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但是如果盲目地进行教学延伸训练,很容易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其中问题,从而陷入困境。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相应延伸拓展训练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是要以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基础,循序渐进地开展相应的拓展延伸训练。不能直接让学生陷入一个混乱的环境中,会严重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这也与新课改要求相悖,无法实现教学目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一)树立生本的教育理念
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通常将自己对课文的解读或者参考书上所谓的“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要求学生记住。这样的阅读教学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想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树立生本的教育理念,创造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通过适时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还可以采取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
例如,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教师可以随机抽选学生“讲课”,或者让学生主动“讲课”。具体来说,教师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在课外书、网络资源的帮助下深入阅读文章。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荐或教师点名的方式让学生每人分析一个自然段。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打断学生。待学生分析结束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分析进行补充。这样的教学措施真正落实了生本教育的理念,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凸显。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当立足实际,对阅读教学方法进行多元化处理。通過多元教学方法的运用让阅读课堂充满活力,以此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第二,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
例如,在讲解《日月潭》《望庐山瀑布》这类描述自然风光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这种可视化的处理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趣味的课堂,从而唤醒学生的阅读热情。在可视化情境的辅助下,学生能够快速读懂文章,并且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又如,在讲解《狐假虎威》《坐井观天》这类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分别扮演角色,然后通过合适的语言、动作将故事展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
有效的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认识字词、语法,还要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的情感。所以,为了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当改变过去以字词、语法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除了给学生分析字词、语法等基础知识,还要根据文章内容融入美育等内容。
例如,在讲解《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时,教师要立足文本材料,给学生讲解“感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在讲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以文本材料为载体,帮助学生树立远大抱负。只有将德育、美育与智育放在一起,在这个基础上为学生提供阅读指导,才能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适当增设阅读理解课程
在现代教学中,学校给教师布置了大量的教学任务,也就导致教师会压缩学生的阅读时间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设几节阅读课。在阅读课中,不需要教师的学生强制灌输自己的理解感受,要让学生自主去阅读、自主去品味、自主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在阅读课中,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书籍,然后带到学校中进行阅读学习,前提所带的书籍必须都是有内容、有营养、值得学习的。教师主要是保证课堂纪律,不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干预。如果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疑问,可以向教师询问。教师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式的讲解,让学生主动思考,教师从旁辅助。
总而言之,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是他们终生学习的主渠道。倘若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强人意,那么,他们通过阅读学习到的知识就非常有限,阅读在促进他们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作用也就非常有限。相比于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而言,小学学生的识字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正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的大好时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千方百计优化阅读教学的策略,着力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凭借良好的阅读能力在异彩纷呈的阅读世界中汲取营养、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革新[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2):147-148.
[2]王承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议[J].青海教育,2017(11):26.
[3]阎雨平.试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