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种方法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ua9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听学生说:“我最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了,但不少仅仅是刚开了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洞,不知所云。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和措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通常采取以下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
  
  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悟。要远“观”近“察”,时时注意,事事留心。鲁迅曾说过:“留心各种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这是他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并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以随笔、日记的形式将写作素材积累下来。
  雕塑大师罗兰说:“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生活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处处留心皆文章,与同学的一次散步、餐厅的一次交谈,父母的一次唠叨,与师长的一次交往等,如果留心采撷下来,精心裁剪,都可能成为一篇篇感人至深的佳文。
  
  二、培养学生熟读精思的好习惯,重点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现在有不少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平时很少阅读课外书籍,因而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学生作文要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就必须多阅读,积累写作素材。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使之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要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1.加强阅读,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事物的感悟
  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的事,写作是释放的事。没有阅读就没有吸收,没有吸收,就营养不良,思维枯竭,就无法去感悟。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阅读。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拓展知识面,而且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把握到文字表面之下更深一层的内涵,领悟到作者感悟到的一些东西——“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不断感悟别人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也会变得深刻、明晰。再读生活这部“作品”,进而感悟生命、感悟人生、感悟社会时,自然也就会文思泉涌,水到渠成。
  2.加强背诵,强化感悟
  “读书不做笔记,犹如身入宝山空手而归。”读书不背诵,亦如“身入宝山空手而归”。一篇美文、一段妙语、一个佳句甚至一个用得精妙的词,倘能留于脑际,则驻于心的不仅仅是美的语言,更有美妙的意境。记之于心,时时诵之,时时悟之,在这时时诵悟中,他人精辟的见解就会不知不觉地化为己有,随口成篇,发于笔端。鲁迅深峻的文字功夫源于对《古文观止》的背诵,茅盾对语言的驾驭功底得力于他对《红楼梦》的背诵。清朝著名学者戴震也认为,不重视背诵之功,“犹渡江河而弃舟楫,欲登高而无梯也”。
  3.留住感悟,记无形之思悟为有形之随笔
  解读别人的文章、体察生活都只是在感悟,勤思固然是为文的先决条件,但笔耕不辍,才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古代李贺、白居易、范仲淹等文坛大师,都有一个好习惯——随身携带一个本子,于物有思,于事有感,即随时记录,日积月累,勤思勤感,才能写就一篇篇传世佳文。教师也可让学生备一个“感悟录”,让他们随时随地记录生活、学习中的一些感思。亦可抓住生活中的热点,引导学生讨论,抒写所思所感。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1.指导学生对命题作文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教师可把作文的训练重点放在对材料的处理上。即使对同样的材料,每个学生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切入的角度不同,提炼的观点也就不同。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要把相关的观点列举出来,引导学生去思考,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2.鼓励学生积极争论
  学生大多敢于讲真话,但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提炼的观点肯定各异,甚至会出现冲突。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导他们自己去辩论,说出自己的理由和思维过程。通过辩论,激发他们的潜能,训练他们的思维。
  四、注重真情实感,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应是“我手写我心”,是自我个性的直接外现。可现实中不少学生作文里充斥的都是套话、假话,传达的是虚情假意。我曾经要求学生写作《最难忘的事》,多数同学编造的痕迹明显,只有一位学生饱含深情地叙述了母亲与父亲离婚后突患重病,周围亲戚倾尽全力救助母亲的经过,此文写得令人动容。可见,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作文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从而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生活的原野里各取所好,说自己所想说,写自己所想写,有感而发。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  每一个顽皮儿童的背后,都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破译的秘密。相似的行为背后,可能有不同的背景,从而需要不同的策略。方方的故事中所包含的心理学问题,值得每一位老师深思。    教育案例  去年8月我转任五(6)班的英语老师。按照惯例要向以前的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在与各位老师的交谈之中,方方这孩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节英语课,我认识了他,倒不是因为他的调皮捣蛋,而是因为我的特别关注。
在分析建筑业发展和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筑安全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具体分析了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建筑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包括培养目标的设定、相关课程的设置、理论教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其实小学数学的教学大多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老师要找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诱发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更应让学生学会从众多条件、信息中选出自己需要的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快乐。  一、
“五一”7天的假期很快过去了,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一下车,学生像小鸟一样扑向我。一边大声地问着“孙老师好”,一边围着我叽叽喳喳。呵,我一下子又找到了做老师的幸福感。  班上那个调皮的马乐,依然是不断地犯“错误”。真有点让人不敢相信,怎么上个月的进步就被这7天的假期过得荡然无存了呢?我有点怀疑自己的做法了:鼓励、赏识对这样的孩子有用吗?  周五放学的时候,见到了他妈妈,我又忍不住把马乐几天来的表现一
班主任总想把每一个学生都教好,使他们茁壮成长。然而,“十指有长短”,无论多好的班级总会有后进生。要使后进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转化”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那么,如何转化后进生呢?    一、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    大多数后进生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差、受老师的训斥多、在同学中的威信低等原因,逐渐形成闭锁压抑的心理。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常常很低,缺乏自信心,情绪消沉。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教师
“转化差生”是许多教师的口头语,而“转化绩优生”却往往使人大惑不解。这里的“绩优生”是专指那些学习成绩好而在思想品德、素质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某些问题的学生。因为这些“绩优生”的学习成绩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家人的偏爱,因此,致使个别“绩优生”的弱点发展成了缺点,缺点变成了缺陷。做“绩优生”的转化工作,采取谈话方式收效颇佳。  与“绩优生”谈话,一般有三种方式:    一、用谨慎
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观念上的误区,已经严重影响其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发挥,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观念的转变比教学方法的改进更重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应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把端正教师的思想观念作为培训的重点之一。    国务院于2003年9月17日发布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