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行学生“自我管理”,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公民。文章分析了自我管理的意义和原则,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了建设自我管理型班级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班级管理;自我管理;学生
中图分类号:C36
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指令的发出者,学生是指令的接受者。这种管理模式有它的优点,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也日益暴露出它的缺陷。高中生在生理、心理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这是进行“自我管理”的条件和基础。实行学生“自我管理”有利于实现班级管理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提高班级管理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公民。本文将分析自我管理的意义和原则,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论述建设自我管理型班级的策略,以期为高中班级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自我管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多种原因,中国的高中生普遍比较欠缺社会实践经历,这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班级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管理协调能力、组织安排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这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自我管理”使班级管理更加高效。实施“自我管理”,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信任,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进而大大提高班级管理效益。实践证明,相比传统班级管理,“自我管理”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增强班级管理的责任感和自主能力,从而提高班级管理实效。
“自我管理”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职业幸福感。班级中实行学生“自我管理”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全面畅通的信息渠道,全方位、全过程了解班级管理状况,者有助于教师提高管理水平,增加提高职业幸福感。
二、学生“自我管理”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独立意识,并且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承认。针对这一心理特征,班主任应该使全体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事情,班主任决不越俎代庖。学生应该自己完成的任务,班主任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在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的应该是指导,而不是指令。
2、发展性原则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教育的成果绝不在于一时一地。因此,“自我管理”型班级的建设也应该体现发展性原则。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飞跃发展的阶段,每一次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都能给他们带来新鲜的生命体验。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观看待学生,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从而保证“自我管理”型班级的健康运行。
3、全面性原则
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应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自我管理”型班级的建设应遵循全面性原则。首先,班级的管理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在班级制度的建设,班干部的选拔等活动中,这一原则要贯穿始终,让班级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个个是主人”的良好局面。其次,班级的管理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途径。
三、建设“自我管理”型班级的具体做法
1、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目前,多数高中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个班可能只有少数学生具备管理能力,因此要实行“自我管理”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始。首先,要增设班级管理岗位,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事务中来。如成立各种小组,这些小组可以涉及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如板报设计、学习答疑、文体活动等。这些岗位的设立既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有为其他同学提供了便利,可谓一举两得。其次,要丰富管理和文体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班会、家长会等活动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和管理。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对于发展“自我管理”型班级有重要的意义。班干部的产生,最好采用竞选的方式。班干部要有一定的任期,任期过长不利于监督,也容易损伤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任期过短,则不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最好以一个学期作为一届班干部任期,任期过后,学生重新竞选上岗。
3、完善“自我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需要制度。制度制定的过程要体现民主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由全体学生自己起稿、讨论和审议、表决通过,如此制定出的制度,学生认可,实施起来也就不会出现抵触,学生也能从制度制定的过程中感觉到主人翁的责任感,并且更深刻地理解制度的内涵,从而自觉成为制度的执行者、维护者。
4、强化“自我管理”评价
“自我管理”型班级需要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系统,倡导过程性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可以给每个学生设立自己的个性化档案,档案中要记录自己在学习工作中的各种表现。在记录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的优秀,也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将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积极参与到班级事务的管理中来。
综上,“自我管理”是班级管理中一种有效的方式,但它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在班级组建初期,在班级局面混乱时,教师还是应尽快树立权威,稳定局面。“自我管理”不应该是对传统班级管理的简单否定,而应该是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万玮.班主任兵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赵晓婧.美、日、德教师教育实习制度比较研究[J].学周刊A版,2011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基础教育司.班级管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班级管理;自我管理;学生
中图分类号:C36
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指令的发出者,学生是指令的接受者。这种管理模式有它的优点,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也日益暴露出它的缺陷。高中生在生理、心理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这是进行“自我管理”的条件和基础。实行学生“自我管理”有利于实现班级管理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提高班级管理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公民。本文将分析自我管理的意义和原则,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论述建设自我管理型班级的策略,以期为高中班级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自我管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多种原因,中国的高中生普遍比较欠缺社会实践经历,这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班级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管理协调能力、组织安排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这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自我管理”使班级管理更加高效。实施“自我管理”,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信任,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进而大大提高班级管理效益。实践证明,相比传统班级管理,“自我管理”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增强班级管理的责任感和自主能力,从而提高班级管理实效。
“自我管理”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职业幸福感。班级中实行学生“自我管理”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全面畅通的信息渠道,全方位、全过程了解班级管理状况,者有助于教师提高管理水平,增加提高职业幸福感。
二、学生“自我管理”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独立意识,并且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承认。针对这一心理特征,班主任应该使全体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事情,班主任决不越俎代庖。学生应该自己完成的任务,班主任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在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的应该是指导,而不是指令。
2、发展性原则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教育的成果绝不在于一时一地。因此,“自我管理”型班级的建设也应该体现发展性原则。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飞跃发展的阶段,每一次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都能给他们带来新鲜的生命体验。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观看待学生,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从而保证“自我管理”型班级的健康运行。
3、全面性原则
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应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自我管理”型班级的建设应遵循全面性原则。首先,班级的管理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在班级制度的建设,班干部的选拔等活动中,这一原则要贯穿始终,让班级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个个是主人”的良好局面。其次,班级的管理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途径。
三、建设“自我管理”型班级的具体做法
1、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目前,多数高中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个班可能只有少数学生具备管理能力,因此要实行“自我管理”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始。首先,要增设班级管理岗位,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事务中来。如成立各种小组,这些小组可以涉及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如板报设计、学习答疑、文体活动等。这些岗位的设立既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有为其他同学提供了便利,可谓一举两得。其次,要丰富管理和文体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班会、家长会等活动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和管理。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对于发展“自我管理”型班级有重要的意义。班干部的产生,最好采用竞选的方式。班干部要有一定的任期,任期过长不利于监督,也容易损伤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任期过短,则不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最好以一个学期作为一届班干部任期,任期过后,学生重新竞选上岗。
3、完善“自我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需要制度。制度制定的过程要体现民主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由全体学生自己起稿、讨论和审议、表决通过,如此制定出的制度,学生认可,实施起来也就不会出现抵触,学生也能从制度制定的过程中感觉到主人翁的责任感,并且更深刻地理解制度的内涵,从而自觉成为制度的执行者、维护者。
4、强化“自我管理”评价
“自我管理”型班级需要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系统,倡导过程性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可以给每个学生设立自己的个性化档案,档案中要记录自己在学习工作中的各种表现。在记录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的优秀,也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将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积极参与到班级事务的管理中来。
综上,“自我管理”是班级管理中一种有效的方式,但它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在班级组建初期,在班级局面混乱时,教师还是应尽快树立权威,稳定局面。“自我管理”不应该是对传统班级管理的简单否定,而应该是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万玮.班主任兵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赵晓婧.美、日、德教师教育实习制度比较研究[J].学周刊A版,2011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基础教育司.班级管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