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段落教学的回顾与前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ing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段落教学的回顾,在时间跨度上,仅限于1978年至今;在内容上,仅限于阅读教学。
  
  一、30年来段落教学的回顾
  
  (一)段落教学的概念明确化
  段落教学,指的是自然段的教学,还是包括结构段的教学呢?丁培忠先生在《小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10期发表《段、篇教学界说》一文,认为段落教学指的是自然段的教学,分段、概括段意则属于篇章教学。文章发表后,没有引起争论,未见有异议。
  (二)1978、1986、1992、2000大纲与2001课标中的段落教学要求
  1、目标部分中的段落教学。(请看表一)
  2、教学建议中的段落教学。(请看表二)
  
  (三)分析
  1、从1978到1992,段落教学有逐步加强的趋势。
  从表一可以看出,1978年教学大纲仅有结构段的论述,1986年教学大纲有加强段落教学的趋势,即在二年级开始出现自然段教学要求,1992年教学大纲段落教学则全面加强,一至三年级均有自然段教学要求。
  从表二看,1978年教学大纲建议“逐步注意抓表现中心思想的重点词句和段落”,其中的“段落”,既可以理解是结构段的,也可以理解为含有自然段;1986年教学大纲建议“并逐步抓表现中心思想的词句和段落”,其中的“段落”,也可作同样的理解。两部大纲,虽然对“自然段教学”语焉不详,但都是可以找到教学依据的。1992年教学大纲则明确建议“认识自然段,理解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对1992年教学大纲的全面加强段落教学,陈国雄、崔峦在《关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大纲(试用)的说明》特别指出:“在现行大纲重视词句教学的基础上,义务教育大纲提出段、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特别是关于加强段的教学的意见,是近年来阅读教学成功经验的总结。”
  2、2000年后修订版大纲和课标中段落教学要求与建议骤然消失,教材零星体现,教师实践留白。
  2000年试用修订版大纲,2001年课程标准均不再出现自然段教学要求,即便是结构段也不出现。
  在修订版大纲和课程标准取消自然段教学的情况下,教科书当然也不能幸免。比如,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的三年级,仅上册有两处安排段落教学,一处是《爬天都峰》,“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一处是《赵州桥》,“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写得生动,我要把它抄下来”,而且这两处安排都是侧重积累。
  教师的教学实践呢,从发表的课例到实际的观摩课,能有意识地根据学科规律,在中年段落实自然段的训练的,也难得一见。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在全国骨干教师培训者培训会上,于永正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正视了段落教学的存在,在初读课文时,他把学生导向自然段的阅读理解,比如,“读到哪一段,你们最恨”;在精读课文时,他近乎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惜的是,课例所体现出来的第二学段必须重视段落教学的精神,被会议组织者和与会老师所忽视。
  
  二、对段落教学的前瞻
  
  (一)把段落教学摆到适当的位置,不必像1992年大纲那么强调。也不要像课标那样刻意回避
  张志公先生指出:“段的训练是语言的训练、逻辑的训练、思想认识的训练。又是文体、风格以至艺术的训练。”这是有关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段落教学既然如此重要,即使丢掉了也会被重新拾起。
  1992年教学大纲颁布以后,在实际教学中,三年级的阅读教学,逢课必按自然段教学,必分析段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确实存在繁琐分析的弊端。课标对段落教学的刻意淡化,是情绪化的反应,而不是理性的思考结果。
  三年级突出段落教学,是1992年前的10多年广大教师阅读教学探索与实践的成果,它符合学科学习规律。符合儿童年龄特征。之后,段落教学做过头了。要纠正段落教学做过头的弊端,减少一些训练是应该的,而不必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2000年以来,对段落教学的忽视,导致中年段阅读教学的不扎实。问题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2008年7月,在全国小语会举办的第六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崔峦老师在总结发言中尖锐地指出:“低年级忽视朗读教学和词句教学;中年级忽视段的教学;高年级只注重分析内容,忽视学习语言、领悟写法。各年段重语意,轻语言。”在研讨会上,研讨课例《灰雀》(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在初读课文要求标上自然段顺序,要求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再回到自然段中理解。此课例,对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怎么把段落教学做扎实,起到导向作用。
  重新重视段落教学,要吸取上世纪90年代的教训,不要再把它做过头,不要逢课必按自然段教学,必分析段内句与句间的关系,不必逢课必分段,要根据课文特点,保留必要的训练。比如,有的课文自然段不多,可以按自然段教学;有的则只需抓住重点自然段;有的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比如总分关系;有的则只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段落意思即可。
  (二)段落教学要改进方法,要突出主要信息的筛选
  段落教学的改进,要突出主要信息的筛选,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二学段,主要是筛选事实信息。比如,记事的段落,要筛选的事实信息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情;写人的段落,要筛选的事实信息是写什么人、什么特点;写景状物的段落,要筛选的事实信息是什么景物、什么特点。要引导学生从事实信息中捕捉情感信息,比如,记事,事情有何意义,含有什么哲理;写人,人物什么特点,作者什么情感态度。要通过抓住主要词语、重点语句筛选主要信息,除非与课文主旨有特别重要的关系,否则不必句句分析,句句斟酌,不要重走以前段落教学的繁琐分析的老路。
  总之,前瞻段落教学,课标不应再回避,教材的修订应该有明确体现,教师也不应顾忌,而教学的策略与方法都应有明显的改进。
其他文献
目前提倡整本阅读古典名著,—线教师想出许多操作方法,收效似乎不彰,主要原因是,满足于追随作品情节,学生主体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体性一般是自发的,在经典作品面前处于被动状态,或者说是处于沉睡状态,教师的任务是将其唤醒,提升起来。化被动为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带着问题推进阅读深度。前辈权威对《三国演义》种种否定性的评价是尖锐的,如“歪曲历史”,又如“丑化曹操”,再如“照搬史料”“艺术想象力匮乏”,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可能都有同感,很害怕上习作指导课,怎么上?上什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写?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有一次,观摩一位教师执教的习作指导课《我的美味我最爱》,给了我很多的启迪。原来习作指导是可以这样上的,可以有丰富的内涵,可以有合理的延拓,可以彰显文化因子,可以与人文有效的链接。  一、猜谜语近美味,未成曲调先有情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上课的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起根据儿童的实际接受能力编选了48首古诗。语文新课标也要求小学生能背诵、积累70首古诗。这些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名篇佳作。由于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加之古今汉语有一定差异,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地了解诗意、领略诗境、体会诗情呢?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人对“读
设计意图    通过本次口语交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长辈的爱,并以多种实践的方式引领学生留意人们对爱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爱,培养孩子孝敬长辈的意识,做一个孝顺父母、热爱家庭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初步感知整组文本:《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账单》。  师:父母之情、兄弟之情、朋友之情,都是人间美好的感情。这些美好的感情
“不学诗,无以言”。诗是培养学生语言,陶治学生性情,形成审美愉悦,进行人文熏染的极好凭借。“诗是最为精粹的文学样式”,所以童诗的教学必须契合“诗”的特点,要让童诗教学富有诗意。  《春天染绿我们双脚》就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儿童诗。诗歌描绘了植树给荒山带来的巨变,呈现出一种蓬勃生机与活力,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的决心,体现了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语言整齐活泼,想象丰富奇特,贴近
河南大学文学院刘进才教授的《语言文学的现代建构:语言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再探索》一书,采用宏观的学术视野,对新文化运动前后国语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深入的梳理与研究,观点新颖独创,视角独树一帜,内容独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分为绪论、上编、中编、下编四个部分,共十二章,三十五万五千字。分别从“国语运动与国语标准的建立”“国语教学与文学的国语”“国语运动与现代文学的语音论争”三个方面探讨了语言运
一、2019年度论文转载概况  1. 论文来源期刊转载数量  《复印报刊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以下简称《初中语文教与学》)2019年共转载论文189篇,分布在51种刊物上。其中学术水平相对较高、影响力较大的前7名来源期刊及转载篇数依次为:《中学语文教学》21篇,《语文教学通讯》19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6篇,《语文建设》15篇,《语文学习》15篇,《教学月刊(中学版)》12篇,《语文教学与研
作文“高手”讷于言    作文竞赛的“高手”却在口语表达上露出“软肋”。面对主办者出的一道有关同学生日礼物、迎来送往的口语表达题,参加初中组口语交际决赛的20位同学不尽如人意的表现,让在场的评委忧心忡忡。  上海市第19届中学生作文竞赛口语交际决赛,是主办方对入围一等奖的选手试行的一种“面试”,以考察口头表达能力。  在主持人念完题目,而且反复强调要求后,参加决赛的第三批5位同学,逐一开始即兴发言
拿到书稿,我略有一些惊讶。  本人在当记者时,对作者有一些了解。我目睹了他在卸任教育部常务副部长前记者招待会上公开斥责一些省市上大项目有钱,而对贫困学子的资助总是推托;也在网络和传统媒体上看到了公众对这位“平民部长”的赞扬;我曾被作者回忆中学时资助他的田老师的文章感动;更被他那首回忆去首都上大学时,父亲为省钱步行挑着行李送其去车站的律诗所震撼。——“夜色满衣步履急,父送子程星光稀。舍车犹恐盘资短,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是学生学习的开始。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质疑问难,可以使教师的教学针对性更强,能够更加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这一要示突出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独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