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育一度被提上议事日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创新教育,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在教学设计上要巧妙预设,在阅读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要吃透教材,注重营造开放的情境,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笔者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设计;阅读教学;板书设计;创新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到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全新的教学理念,这些新的教学理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加正确的导向,让小学语文教学走向更加正确的轨道,也就预示着小学语文教学将与以往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更加不同,传统的不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的教学模式将被摒弃,也会更进一步开启学生的智慧,让教学更加充满活力,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具创新性,更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才能。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呢?
一、教学设计要巧妙预设
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质量,是上好课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学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通过巧妙预设给学生学习和思维提供机会,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务必要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教材,做好教学设计,确保语文教学有条不紊。
1.新课导入,进行预设
教师必须善于捕捉思维训练的最佳时机,引导学生想象,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这样为学生提供想象思维的机会,给他们留一些空间和自由,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在《林海》一课的教学中这样设计:我们已经学过《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大家还记得作者是怎么描绘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吗?(学生回忆《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课文内容,并把自己记得的句子有感情地背诵出来。)如果学生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课文内容记忆模糊,则放映准备好的描绘小兴安岭的优美句子以及相应的图片。
2.课题质疑,进行预设
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疑是创新思维的前奏,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促进思维,才有创新的灵感。经过这样的预设课堂教学中没有过多的花样设计,没有丰富的影像资料,但整堂课却显得那么生动自然,水到渠成。如在《金色的脚印》這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正太郎为什么要帮助狐狸一家?老狐狸为什么又救助正太郎?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呢?为什么说狐狸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呢?正太郎为什么能和狐狸和谐相处呢?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
二、阅读教学中找准切入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对于提升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能力强,写作能力自然不弱。阅读是学生在大量的语言文字中搜集处理信息,获得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途径。所以一定要抓住文中的重点、难点、切入点从理性的高度来审视文本。找准切入点使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和谐之下的美好,从而达到情动而辞发的效果,感受到了课文内容的延伸和升华,使学生对课文能有更广义的认识。在《金色的脚印》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就找准文中难句切入:“迎着耀眼的阳光,狐狸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直延伸到密林深处。”引导学生结合题目和课文内容理解这句话,使学生体会在这“金色的脚印”中,体现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在这脚印中饱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体现着人类美好的情感。“金色的脚印”是对全文的概括,也是对这美好、崇高情感的赞美。
三、吃透教材,使板书成为内容的浓缩
板书作为教案内容的浓缩,能够对全篇课文进行一个整体的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更好地识记课文的重点,可见,一节课的板书设计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关键的。要使板书新颖别致,首先要挖掘课文潜在的构思线索,化隐为显,以图析文,其实就是找出课文的明线、暗线,根据文章给出的线索,设计出课文的板书,让课文内容以图形的形式出现,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直观感受。其次,板书形式追求形象生动,以精练的字、词或成语,立体又具有美感的简笔几何图等最好,将主要教学内容创新地定格在黑板上。在《跳水》一课中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这节课板书设计力求创新,体现了文章的线索,课文多次写到猴子的表现和孩子的反应,抓住这条线,学习文章水到渠成,构思线索,化隐为显,以图析文。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而且更加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就需要更新自身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帮助指导学生改变学习语文的方式方法,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唐显达;王桂娟;;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3期
[2]谢艳丽;;我们该如何进行素质教育[J];新课程(下);2011年0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设计;阅读教学;板书设计;创新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到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全新的教学理念,这些新的教学理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加正确的导向,让小学语文教学走向更加正确的轨道,也就预示着小学语文教学将与以往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更加不同,传统的不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的教学模式将被摒弃,也会更进一步开启学生的智慧,让教学更加充满活力,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具创新性,更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才能。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呢?
一、教学设计要巧妙预设
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质量,是上好课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学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通过巧妙预设给学生学习和思维提供机会,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务必要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教材,做好教学设计,确保语文教学有条不紊。
1.新课导入,进行预设
教师必须善于捕捉思维训练的最佳时机,引导学生想象,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这样为学生提供想象思维的机会,给他们留一些空间和自由,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在《林海》一课的教学中这样设计:我们已经学过《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大家还记得作者是怎么描绘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吗?(学生回忆《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课文内容,并把自己记得的句子有感情地背诵出来。)如果学生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课文内容记忆模糊,则放映准备好的描绘小兴安岭的优美句子以及相应的图片。
2.课题质疑,进行预设
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疑是创新思维的前奏,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促进思维,才有创新的灵感。经过这样的预设课堂教学中没有过多的花样设计,没有丰富的影像资料,但整堂课却显得那么生动自然,水到渠成。如在《金色的脚印》這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正太郎为什么要帮助狐狸一家?老狐狸为什么又救助正太郎?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呢?为什么说狐狸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呢?正太郎为什么能和狐狸和谐相处呢?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
二、阅读教学中找准切入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对于提升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能力强,写作能力自然不弱。阅读是学生在大量的语言文字中搜集处理信息,获得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途径。所以一定要抓住文中的重点、难点、切入点从理性的高度来审视文本。找准切入点使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和谐之下的美好,从而达到情动而辞发的效果,感受到了课文内容的延伸和升华,使学生对课文能有更广义的认识。在《金色的脚印》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就找准文中难句切入:“迎着耀眼的阳光,狐狸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直延伸到密林深处。”引导学生结合题目和课文内容理解这句话,使学生体会在这“金色的脚印”中,体现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在这脚印中饱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体现着人类美好的情感。“金色的脚印”是对全文的概括,也是对这美好、崇高情感的赞美。
三、吃透教材,使板书成为内容的浓缩
板书作为教案内容的浓缩,能够对全篇课文进行一个整体的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更好地识记课文的重点,可见,一节课的板书设计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关键的。要使板书新颖别致,首先要挖掘课文潜在的构思线索,化隐为显,以图析文,其实就是找出课文的明线、暗线,根据文章给出的线索,设计出课文的板书,让课文内容以图形的形式出现,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直观感受。其次,板书形式追求形象生动,以精练的字、词或成语,立体又具有美感的简笔几何图等最好,将主要教学内容创新地定格在黑板上。在《跳水》一课中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这节课板书设计力求创新,体现了文章的线索,课文多次写到猴子的表现和孩子的反应,抓住这条线,学习文章水到渠成,构思线索,化隐为显,以图析文。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而且更加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就需要更新自身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帮助指导学生改变学习语文的方式方法,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唐显达;王桂娟;;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3期
[2]谢艳丽;;我们该如何进行素质教育[J];新课程(下);201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