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和谐相融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t52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哲学的角度看,和谐体现的是一种关系范畴,即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的关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生活与数学和谐融合呢?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价值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出现,我们逐渐改变传统数学的“难”、“繁”、“偏”、“旧”,走向生本,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基础上,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激发学习数学兴趣,体味数学的价值,
  
  1.注重课堂“导入”的生活化
  “导入”的“导”字道出了它的妙用,“激情激趣”是它的第一个作用,教学时,可以对例题的具体情节和数据作适当的调整、改编,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进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导入,如在严热的夏季,课堂上学生汗流浃背,心思根本没放在学习上,这时我问:“同学们,你们最想喝什么?”学生答:“汽水”,导题:10位同学每人买1瓶汽水,凡购买本店汽水的朋友,每3个空瓶换1瓶汽水,共喝几瓶汽水?大部分学生解题:10+3+1=14(瓶),教师问:“还有更高名的解法吗?”学生积极动脑,解题:借1个空瓶还一个空瓶,10+3+2=15(瓶),那么我们班40人每人买1瓶,能买几瓶?顿时学生情绪高涨,迅速得出结论60瓶,这样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注重生活的“潜入”
  大家知道,数学学科是比较抽象,逻辑性也比较强,与学生形象思维的心理特征相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处于被动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生活出发,把数学教材中抽象的、逻辑性比较强的知识形象化、变被动为主动.产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如在教学“平方米、公顷进率”后.可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简单平均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基本解题方法外,通过大量的实际材料的学习,体会到求平均数是从随机现象中找出统计规律的一种常用方法,教师课前让学生准备自己家6个月的水费单或用电费单,然后让同学计算这几个月家里平均用电和水量,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昧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二、在“活动”中.寻找数学的魅力
  
  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性学科,如果老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只能让学生越学越乏味,而活动则是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参加学习,感爱,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的一种好方法,
  
  1.在活动中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数学,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如在教学“比例尺”时,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量出连云港到北京的图上距离,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这时学生的兴趣很高.他们的好奇之火被点燃——利用地图还能计算出北京到连云港有多远?学生的思维被放飞!有的学生还提出:2008年奥运会开幕时,我们如果乘坐火车去北京,知道火车的速度,我知道了实际距离除以火车速度,不就知道需要多少时间了吗?有的学生还提出,我乘飞机比你用时间少得多呢!还有的学生还想到我们连云港也可以申请一下场地,对时间、金钱如何合理处理,以及会给连云港带来什么影响,此时,学生陶醉在数学王国里,体味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2.在合作交流中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应把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如果经常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必将能让学生体味数学的魅力,如在教学“容积容量”时.教师课前让每一个小组准备一个量杯、一桶水、一个盛水的圆盘和一些不规则的小石头,让学生想办法测出不规则小石头的体积,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不同学生因为具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想出了许多方法:(1)用量杯装入少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然后放入小石头(水满过小石头)再记下此时水和小石头的体积,两个体积相减就是小石头的体积;(2)先把水和小石头(水满过小石头)人量杯中,记下体积,再把小石头取出,记下水的体积,两体积相减就是小石头的体积;(3)用量杯装满水,小石头放入量杯中,水溢出,再用量杯测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小石头的体积,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所以在测定不规则小石头后,有的还想测每个人的拳头,心脏等的体积,学生讨论得非常激烈,想出的问题一个比一个有趣,思维得到了发散,学生邀游在数学的海洋中,再次体味数学的魅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环境是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前提,让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体味数学的强大魅力,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与教师及同伴的情感交流中,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享受学习数学的宁静与祥和,
其他文献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适应新课标,在课堂上根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应尝试从各方面激发学生潜能,使他们不仅充分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要使他们变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更好的激发潜能,促进探索,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课前预设。促进质疑    课前我们可以出示下一节课预设学案,这样不仅为学
教学艺术的本领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对学生求知欲的激励、唤醒和鼓舞.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认为:学生犹如一条船,他的求知欲就是船上那扬起的帆,教育者要像诸
摘 要: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操作、获取知识,并在探索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教学改革实验证明: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是具有学生参与的。换句话说,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而,教师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的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数感”,并不神秘。它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使人将数与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  “数感”十分重要。它关系到人的数学意识,即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现实,能以数学的思维研究现实,能用数学
作为课的教师,要设法去考虑学生的感受.用平等的心态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用最真实的感情去体会学生的变化.用最真挚的情感去敲动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引领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
“老师,数学在哪儿?”这是一位一年级儿童在第一节数学课上向我提出的问题,课后我一直在想学数学的目的什么。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利用数学思想、数学概念、公式改造我们的现实生活。因此小学数学知识教学的生活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一直是我们数学课改的努力方向。在封闭式的课堂中如何让低年级儿童感受到数学是实实在在的呢?    一、用生活化的眼
板书设计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摹本功之一.它是课堂教学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忽略的地位和作用.一幅有针对性、层次性的板书,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老师诸多综合能力,也可以
随着电子信息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它以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且集文字、图像、声音三位一体的特点逐步在英语教学中充当“主角”,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我认为要把握适时,适度,适量的原则。    一、适时    初学英语者,对语法学习望而生畏,尽管老师在课堂上仔细、清楚地讲授语法知识,学生当时也能听懂,但过后遗忘率
摘 要:化学知识是青年学生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将来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而较多的学生。对化学科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放弃对化学的学习,这对这部分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深造、工作和生活等都很不利。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对化学科的教学,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i岛初三学生的化学成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三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的特点是知识点较散,内容抽象,
数学教学过程中,反思历来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波利亚说:“如果没有反恩,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在我国古代也有“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教学的开展,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了不断的反思,我认为教学反思有以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