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gyu061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内容
  
  质量标准本身具有双重性—— 既是对客观对象本质、属性和关系的科学判断, 又是对客体在满足主体某种需要方面所作出评价的价值判断。相应地,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分为两个层面: 一个是一般的基本质量要求, 所指的是一切高等教育都要依据我国教育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结合,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 亦即教育的根本要求;另一个是具体的人才合格标准, 所指的是依据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质量要求, 是衡量所培养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
  
  2 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诸多看法
  
  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理解,它包含判断质量高下的标准。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系统评判标准。由于研究者的研究方法以及出发点不同,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笔者对其归纳整理如下:
  2.1 适应性的质量观
  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有内适性取向、外适性取向和个适性取向三种。
  高等教育的内适质量体现的是高等教育的学术价值,强调学术导向、教师导向、学科专家导向,重视课程知识、学科体系、教学内容与学术规范本身的自我演绎、自我构建。
  外适性质量观强调的是教育对外部需求的满足程度,即教育是否契合了社会的需要。
  个适性质量观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高等教育服务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需要。
  2.2 多样化质量观
  所谓的多样化,即指不同类型的高校应该有不同的质量标准,不能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的院校。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学校,因此,应该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其教育质量。
  2.3 发展性的质量观
  发展的质量观认为,当前阶段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的问题,要通过发展来改变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因为质量本身就是变化的、发展的,质量观也不可能是僵化不变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必然带来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改变,高等教育发展中带来的质量问题也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
  2.4 特色化质量观
  高等学校的特色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志,对学校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这有益于高等教育的整体效益的提高。
  2.5 整体质量观
  整体质量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一般质量标准,即社会对教育的共同要求,是各层次、各类型高等教育人才的共性质量;二是高等教育具体质量标准,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
  
  3 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构建
  
  3.1 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
  高等教育质量统一性就是指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共同要求。高等教育一般目标是针对整个高等教育的,是国家对整个高等教育提出的基本质量要求。
  高等教育质量的多样性是指高等教育的具体质量, 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具体要求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规格。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 社会需求、学校规格、学生个性的多样性, 使得高等教育不再按照一个统一的模式去塑造人才。每所高等院校都有不同的办学定位,也有各自的培养目标与质量追求。因此,多样化的质量标准应成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
  3.2 “卓越”和“一流”的质量标准
  “卓越”和“一流”这一传统的衡量标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适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第一,高等学校在学术上是“一流”的。传统的精英教育时期, 大学被看成一个传授知识、研究学术的组织,以学术性作为衡量其教育质量的标准。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高深性,不论在任何时期,在学术上的“卓越”应该是其首要的质量评价标准。
  第二,高等学校应该为社会培养一流的人才。未来国际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担负培养人才的重任,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无疑应该成为评价其质量的标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培养目标改革的方向是: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按“基础扎实,知道面宽。应用能力强,素质高,有较强的创新精神”的要求,以人为本,使学生“会学习”、“会创新”、“会做人”。高等学校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必须要求学生有合理的、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既能操作,又精理论;既通业务,又懂管理;既能在一个行业中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又能把握经济的总体发展;既要有敬业精神,又要有创新意识。还要培养具有全球眼光、国际意识,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精英教育时期以学术性为唯一的质量评价标准已不能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
  当今社会和经济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人才素质也提出不同的要求。社会需求、教育资源、受教育者的实际状况的不断变化,高等学校也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而当前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要优先考虑满足社会广泛的教育需求。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令人堪忧,分为:1、抵触型。2、敷衍塞责型。3、积极探究型。为此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整合的发展策略:(一)、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二)、扎扎实实搞好校本培训。(三)、合理有效地进行课程整合。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业务及水平;广泛涉猎以求博,学习业务以求专,加强教研以求精,科研兴路以求新。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积极探究;发展策略 
期刊
【摘要】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低年级教学应把握教学的侧重点,让生字多走几个来回,运用多种方法识起,变抽像为形象直观,过好识字教学的字音、字形、字义、写字四关,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生字由学生说了算;形象直观;扎扎实实;主动观    众所周知,在语文实践中,识字写字是基础。学生过了识字写字关,才能比较顺利地通过阅读写作关。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如果低年级教学把大量
期刊
每次写作文很多学生都会愁眉苦脸,无从下笔。要改变学生写作文时这种苦恼的状态,结合我的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做法、感受、情感等通过文字展示出来,比我们日常的语言交流活动更加规范。所以,平时要鼓励学生愿意说、喜欢说、愿意写、喜欢写、大胆写。把自己经历的一件事有选择地写出来、情景、心理活动恰当地揉入其中。老师的作文教学引导很关键,一个好的作文教学在于能不能把学生引导进入某个
期刊
作文课难上,难在写前的指导和写后的讲评。尤其讲评,我感觉,倘若我们的语文教师每次讲评,都要从卷面、书写到标点、段落再到语言运用、审题立意一字儿摆开,那么,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就会厌倦上作文讲评课,他们浓厚的写作兴趣也会被扼杀。基于此,我们的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开动脑筋,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把讲评课上好上活。以下是我在作文讲评课上的成功做法与体会。  1 变讲台为舞台  在讲评课上,教师常常要让一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  1 在理论上,要对语文的有关的知识进行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能自由发挥,自由创新  这是中学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首先应该规范各种有关“创新”、的理念,并对这些理念本身进行科学的理解。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势必会使当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教育新思想的措
期刊
【摘要】一个教师假如能够在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必然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力求理解、力求掌握、力求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心理倾向。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主动积极,而且卓有成效。  【关键词】培养; 提高;强化;调动    在应试教育中,因疏于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呈现出高分低能的状况。传统教学形式重课本,轻实验;重记忆,轻理解;重少数,轻
期刊
【摘要】本色作文导写是许多语文界实践工作者非常关注的话题,但从理论上系统的探讨则不多见。本文从中学作文教学入手,运用人本主义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和生成学习理论,分析中学作文教学中的“本色”缺失现状,并提出中学本色作文导写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中学作文;本色;导写  1 中学本色作文导写的基本目标  当今学生作文中的“失语”(主体个性话语丧失),实质上是人?的主体性的失落,是习作中青少年个性本色的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取得了可喜的变化和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新课改过程中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有怎样的追求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便引起同仁的思考。  【关键词】有效;语文;课堂教学;追求    在新课程改革中,笔者就“语文课怎么上,怎么上才是最为有效的”谈谈自己的认识。    1 不必一味地追求一堂课的“完整性”    以往的教学过于追求一堂课的完整性和
期刊
我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已的孩子一样。从不体罚他们,学生有不当之处,我总是采取耐心教育,以理服人。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品德都很关心。但也有严格的要求。对他们的过失决不放任自流,要一抓到底。如我在东城工作时,我班有个叫杨后生的学生非常调皮,经常行凶打架。我不知多少次帮助他改正缺点,教育他努力学习。后来他终于改正了缺点。学习也慢慢的赶上来了。并考上了高中,他在高中读书期间,还给我写了一封感谢信。说:“他的
期刊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班主任与学生交流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有了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后,才能更好的理解班主任话语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最大程度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让师生在最佳状态下理解和沟通。良好的情感体验会促使师生互相理解,而互相理解无疑会使良好的情感程度加深。班级管理又是一门典型的包含情感因素的工作,所以,情感因素在班级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班主任应充分调动情感因素,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