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随着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深入, 自然灾害、疾病疫情、政治经济状况、国际形势变化等国内外各种影响因素导致的公共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危机形成的压力向就业领域传导,就会造成就业风险的积聚和提升,就业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就业本身。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应急机制,强化公共危机应对,有效化解各类危机可能对就业产生的影响,确保就业局势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公共危机应对的基本思路
充分认识公共危机的多发性、常态性 现代社会公共危机无处不在,社会高度依存致使危机增多,全球化加速危机蔓延,任何一国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性危机都可能波及到其他国家。任何一种危机都可能是国际性的危机,同样,任何国际性的危机在某种意义上又都可能是本地的危机,公共危机由非常态变成了社会生活的常态。近年来,公共危机对就业的影响已经明显显现,一方面,冲击就业存量,企业发生裁员减员几率大幅提高;另一方面,拉低就业增量,削弱企业预期和投资信心,转移产能和订单,减少用工需求。如果防范不力,极有可能会出现就业形势恶化的趋势。
充分发挥失业动态监测功能稳定就业局势 健全完善就业动态监测、失业预测预警和预防调控“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是稳定就业和预防大规模失业的关键所在。建立重点地区失业动态监测快报制度,在对全市样本企业进行常规性失业动态监测基础上,对受公共危机影响较大的重点用工企业建立快报制度,及时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现状和需求,跟踪企业就业岗位变化情况,密切关注就业形势,科学设定失业预警等级,分级制定应急预案和政策储备,防范化解可能出现的群体失业风险。
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打好稳就业的组合拳 围绕援企稳岗、保障重点群体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升职业培训质效、优化就业服务,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群体,用足用好现行政策,释放政策扶持效力。一方面,该减的减到位。减税降费,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有效降低用工成本、增强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另一方面,该给的给充足。根据不同产业、行业和企业的特点,对受外部环境影响大、经营困难、坚持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尽快把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最大限度保住就业岗位。
应对公共危机的稳就业措施
制定应对公共危机稳定就业工作预案,建立应对危机长效机制 近年来,烟台市先后制定了《烟台市失业预警应急预案》《烟台市应对公共危机稳定就业预案》,成立了全市应对公共危机稳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在促进就业各成员单位之间建立动态联络应急报告制度,按照工作职责,设立相应监测指标,在各区市建立“一县一册”清单台帐,对用工1000人以上的企业,逐户制定失业预警方案,纳入备案管理。全面排查公共危机涉及的企业,按月对就业岗位、社会保险缴费等情况进行监测,运用失业动态监测,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数据,综合商务、发改、工商等有关部门数据,及时掌握公共危机期间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做好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研判,着力避免失业风险急剧攀升,上下联动、形成应对危机工作合力。
开展重点企业走访服务活动,建立就业联系工作责任制度 对全市重点用工企业的动态监测数据进行筛查,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200多家企业,组成50多个就业联系工作责任小组,进行实地走访,跟踪服务。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送政策、摸实情、解难题,重点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用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宣传就业失业政策,提供就业支持与服务,同时,结合失业动态监测情况,对影响就业的趋势性、苗头性问题,重点围绕企业外需不足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生产成本持续上升问题、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就业结构性矛盾以及公共危机不确定性带来的生产困境等探索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落实减税降负援企稳岗政策,减轻企业要素压力 今年面对疫情影响,烟台市迅速出台支持企业渡难关稳发展的12条扶持政策,通过减、缓、返、补 “四大招式”打好稳就业“组合拳”。“减”,认真贯彻实施减免社保费政策,为全市6.1万户企业减负31.5亿元。“缓”,允许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免收滞纳金。国家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出台后,第一时间暂停征收企业社保费,让各类企业吃下“定心丸”。“返”,加快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大力推动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已发放3.5亿元,惠及2.7万家企业、职工86.2万人。“补”,对新吸纳就业的企业,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累计申请补贴221.7万元、惠及1082家企业。
强化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素质能力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打造示范专业群,实现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开展“订单式”教育培训,培养更多“适销对路”的专业技能人才。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去年,烟台市出台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围绕10大就业群体,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企业职工岗位提升培训和创新创业培训。真正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帮助劳动者尽快就业。推进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培训。近期,人社部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试点项目在烟台市启动,烟台市与滴滴、京东签约开展联合培训。随着试点项目的推进,逐步把符合新就业形态的企业纳入培训范围,做到应培尽培、需培就培,为稳定就业提供源头活水。
培育升级创新创业载体,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坚持抓好“三个升级”:环境升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创新创业清障减负、提供便利。着眼产才融合,聚焦产业需求,谋划举办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集聚人才资源。以“慧聚烟台”品牌为引领,举办中国·烟台海内外精英创业大赛、国际医药创新峰会等活动,不断提升产才融合发展水平;政策升级。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融资遭遇困境,创业担保贷款是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调整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健全金融机构考核激励机制,适时调整担保基金存放额度,扩大贷款发放规模;平台升级。支持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新创业平台等载体建设,打造好创业孵化基地和科技孵化器,落实好各项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扎实开展创新平台培育升级行动,加快布局市级创新平台,建好用好中德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小镇、校地合作示范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等特色平台,为不同层次创业者提供创新创业服务。
结语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就业都放在首位。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難关,扎实做好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未雨绸缪,超前预判,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公共危机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千方百计做好稳就业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加强公共危机应对的基本思路
充分认识公共危机的多发性、常态性 现代社会公共危机无处不在,社会高度依存致使危机增多,全球化加速危机蔓延,任何一国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性危机都可能波及到其他国家。任何一种危机都可能是国际性的危机,同样,任何国际性的危机在某种意义上又都可能是本地的危机,公共危机由非常态变成了社会生活的常态。近年来,公共危机对就业的影响已经明显显现,一方面,冲击就业存量,企业发生裁员减员几率大幅提高;另一方面,拉低就业增量,削弱企业预期和投资信心,转移产能和订单,减少用工需求。如果防范不力,极有可能会出现就业形势恶化的趋势。
充分发挥失业动态监测功能稳定就业局势 健全完善就业动态监测、失业预测预警和预防调控“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是稳定就业和预防大规模失业的关键所在。建立重点地区失业动态监测快报制度,在对全市样本企业进行常规性失业动态监测基础上,对受公共危机影响较大的重点用工企业建立快报制度,及时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现状和需求,跟踪企业就业岗位变化情况,密切关注就业形势,科学设定失业预警等级,分级制定应急预案和政策储备,防范化解可能出现的群体失业风险。
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打好稳就业的组合拳 围绕援企稳岗、保障重点群体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升职业培训质效、优化就业服务,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群体,用足用好现行政策,释放政策扶持效力。一方面,该减的减到位。减税降费,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有效降低用工成本、增强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另一方面,该给的给充足。根据不同产业、行业和企业的特点,对受外部环境影响大、经营困难、坚持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尽快把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最大限度保住就业岗位。
应对公共危机的稳就业措施
制定应对公共危机稳定就业工作预案,建立应对危机长效机制 近年来,烟台市先后制定了《烟台市失业预警应急预案》《烟台市应对公共危机稳定就业预案》,成立了全市应对公共危机稳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在促进就业各成员单位之间建立动态联络应急报告制度,按照工作职责,设立相应监测指标,在各区市建立“一县一册”清单台帐,对用工1000人以上的企业,逐户制定失业预警方案,纳入备案管理。全面排查公共危机涉及的企业,按月对就业岗位、社会保险缴费等情况进行监测,运用失业动态监测,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数据,综合商务、发改、工商等有关部门数据,及时掌握公共危机期间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做好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研判,着力避免失业风险急剧攀升,上下联动、形成应对危机工作合力。
开展重点企业走访服务活动,建立就业联系工作责任制度 对全市重点用工企业的动态监测数据进行筛查,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200多家企业,组成50多个就业联系工作责任小组,进行实地走访,跟踪服务。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送政策、摸实情、解难题,重点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用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宣传就业失业政策,提供就业支持与服务,同时,结合失业动态监测情况,对影响就业的趋势性、苗头性问题,重点围绕企业外需不足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生产成本持续上升问题、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就业结构性矛盾以及公共危机不确定性带来的生产困境等探索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落实减税降负援企稳岗政策,减轻企业要素压力 今年面对疫情影响,烟台市迅速出台支持企业渡难关稳发展的12条扶持政策,通过减、缓、返、补 “四大招式”打好稳就业“组合拳”。“减”,认真贯彻实施减免社保费政策,为全市6.1万户企业减负31.5亿元。“缓”,允许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免收滞纳金。国家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出台后,第一时间暂停征收企业社保费,让各类企业吃下“定心丸”。“返”,加快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大力推动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已发放3.5亿元,惠及2.7万家企业、职工86.2万人。“补”,对新吸纳就业的企业,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累计申请补贴221.7万元、惠及1082家企业。
强化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素质能力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打造示范专业群,实现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开展“订单式”教育培训,培养更多“适销对路”的专业技能人才。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去年,烟台市出台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围绕10大就业群体,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企业职工岗位提升培训和创新创业培训。真正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帮助劳动者尽快就业。推进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培训。近期,人社部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试点项目在烟台市启动,烟台市与滴滴、京东签约开展联合培训。随着试点项目的推进,逐步把符合新就业形态的企业纳入培训范围,做到应培尽培、需培就培,为稳定就业提供源头活水。
培育升级创新创业载体,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坚持抓好“三个升级”:环境升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创新创业清障减负、提供便利。着眼产才融合,聚焦产业需求,谋划举办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集聚人才资源。以“慧聚烟台”品牌为引领,举办中国·烟台海内外精英创业大赛、国际医药创新峰会等活动,不断提升产才融合发展水平;政策升级。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融资遭遇困境,创业担保贷款是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调整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健全金融机构考核激励机制,适时调整担保基金存放额度,扩大贷款发放规模;平台升级。支持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新创业平台等载体建设,打造好创业孵化基地和科技孵化器,落实好各项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扎实开展创新平台培育升级行动,加快布局市级创新平台,建好用好中德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小镇、校地合作示范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等特色平台,为不同层次创业者提供创新创业服务。
结语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就业都放在首位。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難关,扎实做好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未雨绸缪,超前预判,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公共危机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千方百计做好稳就业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