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及“中原名师”的选拔经历,濮阳市第三中学教师路桂荣至今还觉意外:原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培训,没想到竟是一次“进京赶考”。2013年6月18日,从全省遴选出的19名教师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经过严格的集中培训、名校见习、教学反思、演讲答辩、专家评审、结果公示等环节,路桂荣以第四名的成绩顺利入围河南省首批10名“中原名师”行列。
面对荣誉,路桂荣显得淡定从容,对她而言,行走是一种人生的姿态。
梅花香自苦寒来
1990年,路桂荣登上了三尺讲台。专科毕业的她在小学任教,白天在课堂上耕耘,夜晚发愤苦读,两年后顺利拿下了河南大学的自考本科文凭。1993年,她就评上了小教高级职称。然而,不满足现状的她又迈开了追梦的脚步,“让学生因我而幸福”成为她工作的出发点。
1995年,路桂荣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心理学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研究,走上了教育科研之路。那时,孩子刚满一岁,她就不断出差学习,郑州、开封、重庆、北京,有时三五天,有时一个星期,每次回家,孩子看到她都好像十分陌生。在家的日子,她也十分忙碌,把孩子哄睡后,自己在狭小的饭桌上摊开书本,记笔记、分析数据,一忙起来就到了凌晨一两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30岁的路桂荣参加河南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选拔。经过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教育教学专家三轮激烈的角逐,她以出色的课堂表现、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优异的英语考试成绩、旁征博引的现场答辩,征服了每一个挑剔的评委,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脱颖而出,跻身于河南省79名中小学教育教学专家培养对象的行列,濮阳市教育界只她一人获此殊荣。十年磨一剑,路桂荣用成绩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2000年,濮阳市正逢“六三学制”转“五四学制”,初中教师奇缺,需要专科起点的老师从小学调入初中任教,当时好多人劝路桂荣“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路桂荣犹豫过,但很快战胜了自己,她内心升腾起一个执着的信念:七八年后,如果再有一次全省选拔的机会,自己同样会再一次胜出。抱着这种信念,2001年脱产一年的培训结束后,她来到了濮阳市第三中学任教,把过去的成绩归零,重新埋头苦干。
第一个四年,路桂荣经历了初中第一轮循环,她孜孜不倦地吃透教材、研究学情、积累经验。2005年,她又成为三年制实验班的语文教师。她学习和借鉴李镇西关于“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理念,在教学中大胆尝试,进行作文课程资源开发。2008年中考,她所教的三年制学生和四年制学生同场竞技,班里28名报考市一高的学生的语文平均分为107.6分,其中有两名学生115分,108分以上的有6人,而当年报考市一高学生的语文平均分是98分。她的学生三年的学习成绩远远超过了别人四年学习的效果,她再一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上苍仿佛故意安排一次同样的机遇,时隔8年,路桂荣又迎来了一次省级选拔——2008年河南省选拔首批省级名师。经过考试、演讲、考核,路桂荣顺利入选,取得了全省第十一、濮阳第一的好成绩。 “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路桂荣就是那种鸟,内心充满了飞翔的渴望。
绝知此事要躬行
路桂荣总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入职第一个5年就在河南省教科所段继扬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正规的教育科研。为了做课题,她翻阅了大量书籍,进入市三中后,读书学习更成为她的一种生活方式。
语文是应试教育的“重灾区”,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路桂荣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她认为语文教学应以积累为基点,以情感熏陶为手段,以思维训练为突破,以回归生活为纽带,以润泽生命为宗旨,语文教学应该生活化、活动化,增加体验式学习,使语文充满生命的魅力。她不再满足于纸上谈兵,又开始了自己的实践探索。
路桂荣从李镇西的《从批判走向建设》中受到了启迪,认为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只有立足于生活才有生命力。于是,她积极致力于课程资源开发。汶川地震、神舟飞船升空等时事新闻都走进了她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她外出旅游摄录的有价值的视频以及拍摄的照片,收集到的图片、漫画都成了学生表达的对象;她敏感地把握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故事,例如考试、挫折、矛盾等,引导学生记录青春岁月;她结合古诗文开发了文化作文系列课程,带领学生读李白、陶渊明、苏东坡、辛弃疾等人的作品,知人论世,让学生在文本的阅读中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搏,还原他们的生命气息;她把河南电视台的《汉字英雄》《经典少年》节目搬到了课堂,组织成语接龙比赛、成语猜词比赛,先活动后写作,每周一次的作文课成了学生们盼望的事。
哲学家黄克剑说过,教育所要做的三件事可以放在三个相贯通的层次上去理解: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路桂荣认为语文如果不能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之情,那是语文教育的失败。语文教学一定要“直击心灵”,语文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能力,更是修养和情怀。
2009年4月份第一次月考结束后,领导让路桂荣接任另一个班的语文课。她原先只知道这个班纪律差、学习差。但当她真正接触到这些孩子时,感觉到更可怕的是学生们内心的失望、自卑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暴自弃和抵触情绪。班里大部分学生认为所有的老师都看不起他们,一听批评就和老师争执。几乎每天都要到早读铃声过后十几分钟,十几个男生才从操场打球回来。教室里桌子东倒西歪。接班的第一节课,路桂荣就想一定要找回学生们心中做人的尊严感。一上课,她一句话不说,在黑板上写下当月月考8个班语文各大题的平均分和各班的平均分,让学生从数据中得出结论。学生们都不傻,自己班和第一名的班级平均分差20分。她开始激将了:“我认为你们肯定不服输,那么我们下次考试语文成绩要赶超哪个班呢?”有学生喊道:“5班!”5班是第一名的班级,她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我们一步一步来。我们过去和3班是一个老师,就和3班展开竞赛吧。我们和对方平均分差7分多,大家有没有信心超越他们?”学生的热情已经被调动了起来,说:“有!” “那好,明天我们就拟一份挑战书,大家每个人都要签名哦!”第二天一上课,她就说:“孩子们,我替大家拟了份挑战书,现在我读给大家听,不合适可以改。”说完就大声读道:“一样的老师,两样的成绩。不怨别人,只怨自己。我们错过了星星,不能再错过月亮。我们有信心超越自我,超越3班。人心齐,泰山移。我们要用事实证明4班也是好样的。爱我4班,扬我声威!”刚读完下面就掌声雷动,她从掌声中听出了向上的希望和力量。一个月后,学生的月考成绩与第一名的5班相差11分,与3班相差2分。升级考试,全班的平均分与第一名的班级仅相差3分。 路桂荣始终坚信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进步,没有一个人永远甘于落后,作为教师,就应该点燃学生内心的火把,激发他们的斗志和潜能。一年后,这个班的学生要求在毕业前升一次国旗,4年来他们没有争取到一次机会。她和班主任去找校长,帮助孩子们实现了这一心愿。路桂荣认为教这些孩子一年,重要的不是分数提高了多少,而是让他们学会了如何维护做人的尊严。路桂荣告诉记者:“点化人生、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一花独放不是春
多年来,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路桂荣带领老师们致力于多项课题研究,《课外阅读创造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快速高效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以诗文诵读为平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自主互动共同体》《中小学新概念快速作文教学实验研究》,均已顺利结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和老师们还编写了《经典名句读本》《经典唐诗读本》《经典宋词读本》三本教材,编辑了两本学生的文化作文集《走过雨季》《数风流人物》。她参与编写的《新概念快速作文创新案例教学设计》已出版。
2000年以来,接受培训和培训别人成为她工作的常态。从2006年起,她被濮阳市教育局聘为教师培训团的主讲老师,先后参与了继续教育培训、市骨干教师培训、市学科带头人培训、市新教师培训、市地方课程业务培训、市教师资格证考试等培训的授课任务。14年来,路桂荣做报告100多场,培训教师2万多人次,国培班的授课也让她走出了河南,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来自新疆、贵州、黑龙江、四川等地的老师听了她的报告后都称赞不已。
为了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2009年,濮阳市教育局命名了30个名师工作室,路桂荣名师工作室位列其中。在5年多的时间里,路桂荣通过课题研究、阅读专著、积累案例、培训展示、反思写作这五项修炼引领团队,如今室刊《成长之路》已编辑到第8期,结集优秀作文16本,编写诵读教材《诵读课本》,工作室成员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不乏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如今,她工作室的成员有的成为当地的业务骨干,有的走上了管理岗位,有的经常应邀外出讲学。名师工作室不仅是成员发展的沃土、三中语文教师成长的阵地,还是辖区语文教师的加油站。一期期的培训,让工作室的老师们与学员从路人成为朋友,工作室的影响也在逐步扩大,有学员称赞:“南学洋,北学郎,不如培训到濮阳。” 2010年和2011年,路桂荣名师工作室分别被评为濮阳市优秀名师工作室和样板名师工作室。新华社记者以《河南濮阳:经济穷市如何收获教育硕果》为题报道了工作室的成绩。
从教25年来,路桂荣对于工作的激情始终不减,她说她为自己而来,要做最好的自己;为学生的未来而来,要成就学生的梦想。今天,路桂荣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扛起“中原名师”这杆大旗是她新的目标,她将带着不变的理想再一次起航,因为成长没有终点,路永远在远方……
(责 编 流 水)
面对荣誉,路桂荣显得淡定从容,对她而言,行走是一种人生的姿态。
梅花香自苦寒来
1990年,路桂荣登上了三尺讲台。专科毕业的她在小学任教,白天在课堂上耕耘,夜晚发愤苦读,两年后顺利拿下了河南大学的自考本科文凭。1993年,她就评上了小教高级职称。然而,不满足现状的她又迈开了追梦的脚步,“让学生因我而幸福”成为她工作的出发点。
1995年,路桂荣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心理学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研究,走上了教育科研之路。那时,孩子刚满一岁,她就不断出差学习,郑州、开封、重庆、北京,有时三五天,有时一个星期,每次回家,孩子看到她都好像十分陌生。在家的日子,她也十分忙碌,把孩子哄睡后,自己在狭小的饭桌上摊开书本,记笔记、分析数据,一忙起来就到了凌晨一两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30岁的路桂荣参加河南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选拔。经过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教育教学专家三轮激烈的角逐,她以出色的课堂表现、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优异的英语考试成绩、旁征博引的现场答辩,征服了每一个挑剔的评委,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脱颖而出,跻身于河南省79名中小学教育教学专家培养对象的行列,濮阳市教育界只她一人获此殊荣。十年磨一剑,路桂荣用成绩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2000年,濮阳市正逢“六三学制”转“五四学制”,初中教师奇缺,需要专科起点的老师从小学调入初中任教,当时好多人劝路桂荣“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路桂荣犹豫过,但很快战胜了自己,她内心升腾起一个执着的信念:七八年后,如果再有一次全省选拔的机会,自己同样会再一次胜出。抱着这种信念,2001年脱产一年的培训结束后,她来到了濮阳市第三中学任教,把过去的成绩归零,重新埋头苦干。
第一个四年,路桂荣经历了初中第一轮循环,她孜孜不倦地吃透教材、研究学情、积累经验。2005年,她又成为三年制实验班的语文教师。她学习和借鉴李镇西关于“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理念,在教学中大胆尝试,进行作文课程资源开发。2008年中考,她所教的三年制学生和四年制学生同场竞技,班里28名报考市一高的学生的语文平均分为107.6分,其中有两名学生115分,108分以上的有6人,而当年报考市一高学生的语文平均分是98分。她的学生三年的学习成绩远远超过了别人四年学习的效果,她再一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上苍仿佛故意安排一次同样的机遇,时隔8年,路桂荣又迎来了一次省级选拔——2008年河南省选拔首批省级名师。经过考试、演讲、考核,路桂荣顺利入选,取得了全省第十一、濮阳第一的好成绩。 “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路桂荣就是那种鸟,内心充满了飞翔的渴望。
绝知此事要躬行
路桂荣总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入职第一个5年就在河南省教科所段继扬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正规的教育科研。为了做课题,她翻阅了大量书籍,进入市三中后,读书学习更成为她的一种生活方式。
语文是应试教育的“重灾区”,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路桂荣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她认为语文教学应以积累为基点,以情感熏陶为手段,以思维训练为突破,以回归生活为纽带,以润泽生命为宗旨,语文教学应该生活化、活动化,增加体验式学习,使语文充满生命的魅力。她不再满足于纸上谈兵,又开始了自己的实践探索。
路桂荣从李镇西的《从批判走向建设》中受到了启迪,认为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只有立足于生活才有生命力。于是,她积极致力于课程资源开发。汶川地震、神舟飞船升空等时事新闻都走进了她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她外出旅游摄录的有价值的视频以及拍摄的照片,收集到的图片、漫画都成了学生表达的对象;她敏感地把握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故事,例如考试、挫折、矛盾等,引导学生记录青春岁月;她结合古诗文开发了文化作文系列课程,带领学生读李白、陶渊明、苏东坡、辛弃疾等人的作品,知人论世,让学生在文本的阅读中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搏,还原他们的生命气息;她把河南电视台的《汉字英雄》《经典少年》节目搬到了课堂,组织成语接龙比赛、成语猜词比赛,先活动后写作,每周一次的作文课成了学生们盼望的事。
哲学家黄克剑说过,教育所要做的三件事可以放在三个相贯通的层次上去理解: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路桂荣认为语文如果不能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之情,那是语文教育的失败。语文教学一定要“直击心灵”,语文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能力,更是修养和情怀。
2009年4月份第一次月考结束后,领导让路桂荣接任另一个班的语文课。她原先只知道这个班纪律差、学习差。但当她真正接触到这些孩子时,感觉到更可怕的是学生们内心的失望、自卑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暴自弃和抵触情绪。班里大部分学生认为所有的老师都看不起他们,一听批评就和老师争执。几乎每天都要到早读铃声过后十几分钟,十几个男生才从操场打球回来。教室里桌子东倒西歪。接班的第一节课,路桂荣就想一定要找回学生们心中做人的尊严感。一上课,她一句话不说,在黑板上写下当月月考8个班语文各大题的平均分和各班的平均分,让学生从数据中得出结论。学生们都不傻,自己班和第一名的班级平均分差20分。她开始激将了:“我认为你们肯定不服输,那么我们下次考试语文成绩要赶超哪个班呢?”有学生喊道:“5班!”5班是第一名的班级,她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我们一步一步来。我们过去和3班是一个老师,就和3班展开竞赛吧。我们和对方平均分差7分多,大家有没有信心超越他们?”学生的热情已经被调动了起来,说:“有!” “那好,明天我们就拟一份挑战书,大家每个人都要签名哦!”第二天一上课,她就说:“孩子们,我替大家拟了份挑战书,现在我读给大家听,不合适可以改。”说完就大声读道:“一样的老师,两样的成绩。不怨别人,只怨自己。我们错过了星星,不能再错过月亮。我们有信心超越自我,超越3班。人心齐,泰山移。我们要用事实证明4班也是好样的。爱我4班,扬我声威!”刚读完下面就掌声雷动,她从掌声中听出了向上的希望和力量。一个月后,学生的月考成绩与第一名的5班相差11分,与3班相差2分。升级考试,全班的平均分与第一名的班级仅相差3分。 路桂荣始终坚信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进步,没有一个人永远甘于落后,作为教师,就应该点燃学生内心的火把,激发他们的斗志和潜能。一年后,这个班的学生要求在毕业前升一次国旗,4年来他们没有争取到一次机会。她和班主任去找校长,帮助孩子们实现了这一心愿。路桂荣认为教这些孩子一年,重要的不是分数提高了多少,而是让他们学会了如何维护做人的尊严。路桂荣告诉记者:“点化人生、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一花独放不是春
多年来,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路桂荣带领老师们致力于多项课题研究,《课外阅读创造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快速高效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以诗文诵读为平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自主互动共同体》《中小学新概念快速作文教学实验研究》,均已顺利结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和老师们还编写了《经典名句读本》《经典唐诗读本》《经典宋词读本》三本教材,编辑了两本学生的文化作文集《走过雨季》《数风流人物》。她参与编写的《新概念快速作文创新案例教学设计》已出版。
2000年以来,接受培训和培训别人成为她工作的常态。从2006年起,她被濮阳市教育局聘为教师培训团的主讲老师,先后参与了继续教育培训、市骨干教师培训、市学科带头人培训、市新教师培训、市地方课程业务培训、市教师资格证考试等培训的授课任务。14年来,路桂荣做报告100多场,培训教师2万多人次,国培班的授课也让她走出了河南,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来自新疆、贵州、黑龙江、四川等地的老师听了她的报告后都称赞不已。
为了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2009年,濮阳市教育局命名了30个名师工作室,路桂荣名师工作室位列其中。在5年多的时间里,路桂荣通过课题研究、阅读专著、积累案例、培训展示、反思写作这五项修炼引领团队,如今室刊《成长之路》已编辑到第8期,结集优秀作文16本,编写诵读教材《诵读课本》,工作室成员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不乏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如今,她工作室的成员有的成为当地的业务骨干,有的走上了管理岗位,有的经常应邀外出讲学。名师工作室不仅是成员发展的沃土、三中语文教师成长的阵地,还是辖区语文教师的加油站。一期期的培训,让工作室的老师们与学员从路人成为朋友,工作室的影响也在逐步扩大,有学员称赞:“南学洋,北学郎,不如培训到濮阳。” 2010年和2011年,路桂荣名师工作室分别被评为濮阳市优秀名师工作室和样板名师工作室。新华社记者以《河南濮阳:经济穷市如何收获教育硕果》为题报道了工作室的成绩。
从教25年来,路桂荣对于工作的激情始终不减,她说她为自己而来,要做最好的自己;为学生的未来而来,要成就学生的梦想。今天,路桂荣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扛起“中原名师”这杆大旗是她新的目标,她将带着不变的理想再一次起航,因为成长没有终点,路永远在远方……
(责 编 流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