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基本方法。课外阅读则是在课堂之外独立进行学习活动的有效方式,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更能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营养。本文根据笔者基层教育经历,就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
一、培养浓厚深刻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课外阅读的最好动力,只有当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会愿意阅读。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老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兴趣主要来源于教科书,来源于电视里动画片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经常会在野外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生物,色彩斑斓的毛毛虫,怪模怪样的甲壳虫,叫声奇特的小昆虫等,这个时候孩子们一定很想知道这种生物的名字和它的一些生活习性,无论家长或者老师都不应该立即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解答这个问题,那么再顺便推荐《昆虫记》让他们读,相信他们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语文老师在平时教学的时候,可以在一篇课文学习结束时,针对本课进行拓展延伸,推荐与该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让学生了解更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如学习完了《小鹿的玫瑰花》一文后,老师问:你们还想知道小鹿的其他故事吗?那就读读格林童话《小鹿弟弟》吧!明天把你读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相信学生听到老师的这个要求一定会满怀好奇去认真读书。
《安徒生童话》想必是每个小朋友家里必备的课外书吧,但是很少有小朋友能够自主地去阅读这部世界著名童话,在学习了《丑小鸭》这篇课文之前,老师给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安徒生和他的童话故事,学习结束时告诉同学们在《安徒生童话》里还有很多很多美丽动人的故事,譬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等,老师简单的介绍一定会激起学生无限的乐趣,让他们由自主阅读的愿望,同时老师再提一点小小的要求,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这样孩子们对读课外书就会有很强的成就感。
课间是不是常常看见学生们三五成群聊动画片里的人物故事,讲故事的人绘声绘色,听故事的人更是津津有味。可是往往到了精彩的地方,却听到讲故事的同学说,我只看到这里,下次再讲吧!于是围观的学生们失望地一哄而散。老师如果在这个时候给他们推荐相应的书籍,让他们在课外读物中找到没看完、没听完的故事结局,他们一定会很乐意去课外读书的。
二、选择生动贴切的阅读内容
在选择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和图书时,应结合本校图书储备情况和学生的家庭环境入手。
低年级的识字量不大,最好读一些带拼音、有插图的读物,这样即使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也可以拼读出来,不要求他们去逐字逐句理解文章的意思,而是通过读和看来理解和猜测文字的内容。当他们在复述故事内容的时候允许和原读物内容上存在的偏差,只要不是相悖的解读都应该认同和赞许,如果能自行发挥那就更值得表扬了。读书的目的不是要照搬书上的文字,而是能通过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从中学到知识和明白一些道理。太死板的读书要求往往会打击学生读书兴趣。
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电子读物往往比纸质书籍更有吸引力。可以选择自读和听读两种模式,自读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识字能力,低年级孩子可以利用自己已经学过的汉字来阅读,少量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来认读,故事的意思还可以根据图画来理解和猜测。听读则可以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识字量小的孩子在听读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养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同时在图文对照的时候还能认识更多的生字。
电子图书里面还有一种现在市场上很少能见到的连环画,这种我们小时候读的最多的课外读物——小人书,已经很难在市场上买到了。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每一页的文字不到一百个字,但是生动的图画却占了整个版面的五分之四,我觉得小学生中低年级读课外书选择这样的连环画最合适不过了,即能达到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养成优良有效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应从低年级抓起,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适时对学生阅读方法进行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不要贪图量大。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求效果而不图量大。同一个故事可以让孩子多读几遍,每一遍都给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其次教会学生质疑。在低年级的时候老师多采取组织阅读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给孩子们质疑的方法,在读书前要明确自己读书的目的,然后按要求完成阅读。如在读《狼来了》这个故事时,先引导孩子们提问:狼是怎么来的?狼来了会怎样?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孩子们带着问题读书,读后也会有很大的收获。我在给二年级的孩子讲《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时,我给他们提了这样两个要求:1.通过读文理解题目的意思。2.读完后告诉我们你读懂了什么?很快孩子们读完了跟我汇报,第一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第二问题却有几种不同的解读,有的说读完后他明白了,做事不能太心急,要有耐心等待;也有人说不能好心办坏事,帮倒忙。虽然这些答案跟书上的参考答案有出入,可是我觉得他们说的也没错,所以都加以鼓励了。紧接着课外我把搜集到的一些寓言故事打印出来,分发给同学们,让他们想办法读自己拿到的故事,完成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不到十分钟孩子们就很出色的完成了这次阅读任务。最后在我的提议下,孩子们互相交换手中的故事阅读,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理解写在故事后面,当我再次收集这些故事的时候,一一批阅了他们对故事的理解,我才发现这群二年级的小学生竟然都表述得合情合理,分析得头头是道,让人十分佩服。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种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将会使学生一生受益。同时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一定要长此以往的坚持下去,按照阅读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地进行独立的阅读练习,当他们熟练地掌握了良好的阅读方法,找到了方便的阅读途径,能获得丰富的阅读书籍,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就会日渐强烈,对于读课外书籍也会渐渐变成一种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习惯。由这种习惯获得的知识必将成为学生终生的财富。
一、培养浓厚深刻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课外阅读的最好动力,只有当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会愿意阅读。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老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兴趣主要来源于教科书,来源于电视里动画片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经常会在野外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生物,色彩斑斓的毛毛虫,怪模怪样的甲壳虫,叫声奇特的小昆虫等,这个时候孩子们一定很想知道这种生物的名字和它的一些生活习性,无论家长或者老师都不应该立即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解答这个问题,那么再顺便推荐《昆虫记》让他们读,相信他们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语文老师在平时教学的时候,可以在一篇课文学习结束时,针对本课进行拓展延伸,推荐与该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让学生了解更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如学习完了《小鹿的玫瑰花》一文后,老师问:你们还想知道小鹿的其他故事吗?那就读读格林童话《小鹿弟弟》吧!明天把你读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相信学生听到老师的这个要求一定会满怀好奇去认真读书。
《安徒生童话》想必是每个小朋友家里必备的课外书吧,但是很少有小朋友能够自主地去阅读这部世界著名童话,在学习了《丑小鸭》这篇课文之前,老师给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安徒生和他的童话故事,学习结束时告诉同学们在《安徒生童话》里还有很多很多美丽动人的故事,譬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等,老师简单的介绍一定会激起学生无限的乐趣,让他们由自主阅读的愿望,同时老师再提一点小小的要求,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这样孩子们对读课外书就会有很强的成就感。
课间是不是常常看见学生们三五成群聊动画片里的人物故事,讲故事的人绘声绘色,听故事的人更是津津有味。可是往往到了精彩的地方,却听到讲故事的同学说,我只看到这里,下次再讲吧!于是围观的学生们失望地一哄而散。老师如果在这个时候给他们推荐相应的书籍,让他们在课外读物中找到没看完、没听完的故事结局,他们一定会很乐意去课外读书的。
二、选择生动贴切的阅读内容
在选择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和图书时,应结合本校图书储备情况和学生的家庭环境入手。
低年级的识字量不大,最好读一些带拼音、有插图的读物,这样即使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也可以拼读出来,不要求他们去逐字逐句理解文章的意思,而是通过读和看来理解和猜测文字的内容。当他们在复述故事内容的时候允许和原读物内容上存在的偏差,只要不是相悖的解读都应该认同和赞许,如果能自行发挥那就更值得表扬了。读书的目的不是要照搬书上的文字,而是能通过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从中学到知识和明白一些道理。太死板的读书要求往往会打击学生读书兴趣。
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电子读物往往比纸质书籍更有吸引力。可以选择自读和听读两种模式,自读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识字能力,低年级孩子可以利用自己已经学过的汉字来阅读,少量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来认读,故事的意思还可以根据图画来理解和猜测。听读则可以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识字量小的孩子在听读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养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同时在图文对照的时候还能认识更多的生字。
电子图书里面还有一种现在市场上很少能见到的连环画,这种我们小时候读的最多的课外读物——小人书,已经很难在市场上买到了。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每一页的文字不到一百个字,但是生动的图画却占了整个版面的五分之四,我觉得小学生中低年级读课外书选择这样的连环画最合适不过了,即能达到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养成优良有效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应从低年级抓起,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适时对学生阅读方法进行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不要贪图量大。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求效果而不图量大。同一个故事可以让孩子多读几遍,每一遍都给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其次教会学生质疑。在低年级的时候老师多采取组织阅读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给孩子们质疑的方法,在读书前要明确自己读书的目的,然后按要求完成阅读。如在读《狼来了》这个故事时,先引导孩子们提问:狼是怎么来的?狼来了会怎样?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孩子们带着问题读书,读后也会有很大的收获。我在给二年级的孩子讲《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时,我给他们提了这样两个要求:1.通过读文理解题目的意思。2.读完后告诉我们你读懂了什么?很快孩子们读完了跟我汇报,第一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第二问题却有几种不同的解读,有的说读完后他明白了,做事不能太心急,要有耐心等待;也有人说不能好心办坏事,帮倒忙。虽然这些答案跟书上的参考答案有出入,可是我觉得他们说的也没错,所以都加以鼓励了。紧接着课外我把搜集到的一些寓言故事打印出来,分发给同学们,让他们想办法读自己拿到的故事,完成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不到十分钟孩子们就很出色的完成了这次阅读任务。最后在我的提议下,孩子们互相交换手中的故事阅读,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理解写在故事后面,当我再次收集这些故事的时候,一一批阅了他们对故事的理解,我才发现这群二年级的小学生竟然都表述得合情合理,分析得头头是道,让人十分佩服。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种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将会使学生一生受益。同时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一定要长此以往的坚持下去,按照阅读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地进行独立的阅读练习,当他们熟练地掌握了良好的阅读方法,找到了方便的阅读途径,能获得丰富的阅读书籍,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就会日渐强烈,对于读课外书籍也会渐渐变成一种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习惯。由这种习惯获得的知识必将成为学生终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