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基尾层群众;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议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12-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为做好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就如何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1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基层群众对党员干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普遍肯定,认为领导干部作风有了明显转变,更加密切联系群众,更加务实推动发展,更加真心普惠民生。当然在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协调不适应不如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和工作作风不清正。基层群众反映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还比较严重。个别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简单,不深入、不细致,不能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些基层部门办事不透明、不公开,监督管理不到位,监督流于形式。
二是群众工作能力不适应。如何提高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是新形势下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的迫切要求。 面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特点,一些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群众工作方式还存在不适应,有47%的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一些同志只会利用权力或行政资源做群众工作,离开了这些资源,就不会同与群众打交道;一些同志缺乏对群众真实需求的洞察,缺乏与群众的感情交流;一些同志面对群众利益诉求多元、民主平等意识增强的新情况,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说教和命令,不会用民主协商、对话的方式消解社会紧张;一些同志深入群众不多,缺乏直接面对群众工作的实际锻炼,对群众没有感情,不懂群众语言,把不准群众的思想脉搏,抓不住群众诉求的核心,因而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有效解决矛盾。
三是群众工作制度不健全。一些单位和部门民主决策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由决策失误给群众造成的损害时有发生;政治参与机制不完善、渠道不通畅,导致一些非理性和非制度化政治表达和参与的事件;干部考核制度中过多的“GDP”导向,造成一部分干部不愿意费力吃苦地做与民生和群众有关的工作,有79%的受访者希望领导干部多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法治机制不健全,致使一些单位和部门对党群干群关系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带有很大随意性,或是出现“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现象,与“法治”要求相去甚遠;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弱势群体难以享受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加大了做好群众工作的难度。社会矛盾调解机制、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不完善,群众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持续性不强,群众工作的组织网络需要进一步健全等。
2基层群众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期盼
2.1 期盼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密切联系群众
调查发现有64%的受访群众认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淡薄,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责任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够,当“太平官”、“做太平事”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关键时刻和大是大非面前,态度不鲜明,只关心跟自己有关的事。群众期盼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要解决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淡化的问题;期盼党员干部能密切联系群众,期盼党员干部切实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精力放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2.2期盼党员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更加务实为民
群众期盼党员干部能够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期盼党员干部能够带头改掉“四风”陋习,带头从自己身上找毛病,有71%的受访群众认为党员干部与群众缺少沟通交流,希望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真正和群众打交道做朋友,要多到村里、田头、农户家里去,把群众当朋友、亲人。倾听群众的呼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
2.3 期盼党员干部提升致富带富能力,带领群众致富
基层干部在群众眼中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乡村干部只满足于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联系群众不够,没有把带领群众致富当作首要任务,导致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生产效益、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较弱;二是乡村干部指导工作的实践经验不够,动手实践能力差,群众认可度不够。群众期盼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着力提升基层干部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服务群众的本领,能够带头发展特色优势高效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做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用实实在在的利民惠民举措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赖。
2.4期盼教育实践活动求“实”,杜绝“形式主义”
当前,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一些党员干部作风漂浮、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十分普遍。群众期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是要格外注重务实有效,能够把好的活动开展得更扎实,努力实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常态化;二是要敢于硬碰硬,让党员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触及利益更触及灵魂,切实做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三是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有80%的受访群众期盼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为群众解决问题和办实事,坚决防止走过场,真正使干部作风真转变,群众得实惠。
3基层群众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建议
3.1 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宗旨意识
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素养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前提。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一是让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二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虚心向群众学习,倾听群众的感受和愿望。三是牢固树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理念,通过民主协商、依法办事,统筹兼顾,协调利益矛盾,化解群众纠纷,公平对待各个群体的利益需求,让发展的成果全面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四是始终坚持把“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作为基本方法,到农村、企业、社区去,到困难较多、意见较多、环境复杂的地方去,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让决策决定更加符合基层实际更加符合群众需求。 3.2 转变工作作风,为民解决问题
干部作风体现党的形象,关乎党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堅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在调查中,党员群众都对中央《八项规定》给予了最热烈的好评。所以,要把强化干部作风建设作为这次活动的重点,贯穿到整个活动始终,切实扭转一些部门机关和党员干部不办事、虚办事、假办事、办假事和久拖不办的官僚作风,严厉抨击那些形式主义、好人主义以及奢侈浪费等不良习气。严肃整顿那些欺上瞒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自由散漫现象。真正让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受到触动、行为上受到管束,真正实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活动效果,让广大群众满意。
转变工作作风是为了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一方面,要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作风不实、不正、不廉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在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群众是最讲实际的,不解决实际问题,任何言行都难以服众,群众工作也
难以取得实际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盱眙县正在试点开展的村(居)干部“履职服务承诺面对面”活动,强化了村党组织和村(居)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践诺意识,密切了干群关系。因此,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广大人民群众。
3.3 提升能力素质,增强服务本领
新形势下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既要提高对群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更要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要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提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要运用以往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方法,在解决群众的问题和矛盾中,提高协调利益关系和化解利益矛盾的能力。要注重顺应群众意愿、回应群众呼声,入心入脑地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另外,还要不断提高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运用社会化手段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
3.4 进工作方式,便于群众参与
群众认为,教育实践活动应力促党员干部反思“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三个基本问题,既要坚持优良传统,又要注重活动方式方法的创新,还要方便群众的参与,从而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一是教育实践活动要注重实效。避免运动式、大排场、大会场,采用宣讲少、规模小、内容实的方式,将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二是让群众来当“考官”,以此来完善活动效果的评价机制,从而避免造成部分干部重“对上负责”、轻“对下负责”的问题,加大人民群众在活动实效评价中的“权重”。三是查找问题准不准、整改措施实不实、整改效果好不好,尽量向群众公开,尽量由群众打分,让群众的力量倒逼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做到有的放矢、一抓到底、抓出实效。
3.5 善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制度问题更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调查中,有72%的受访群众建议要建立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健全和完善群众工作的制度体系,为贯彻群众路线、开展群众工作提供根本的保证。一是要健全和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完善决策程序,加强决策咨询、社会听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防止因政策措施制定不当给群众利益造成损失,引发群众的不满。二是要健全和完善民主协商制度,建立和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疏通协商民主的渠道,扩大协商民主的范围,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三是要健全和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大力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制度公开,推进权力运行的公开化、规范化,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四是要健全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民主参与机制,丰富民主形式,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五是健全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按照市委“建立一种机制”要求,加强对领导干部个人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的落实;制定全市领导干部落实群众路线考核办法,把群众的认可度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德能勤绩的重要依据,把干部作风状况、群众工作状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六是健全和完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群众制度、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和群众制度。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推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
作者简介:
孙义永(1966-),男,江苏淮安人,本科学历,副教授,淮安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12-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为做好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就如何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1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基层群众对党员干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普遍肯定,认为领导干部作风有了明显转变,更加密切联系群众,更加务实推动发展,更加真心普惠民生。当然在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协调不适应不如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和工作作风不清正。基层群众反映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还比较严重。个别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简单,不深入、不细致,不能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些基层部门办事不透明、不公开,监督管理不到位,监督流于形式。
二是群众工作能力不适应。如何提高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是新形势下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的迫切要求。 面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特点,一些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群众工作方式还存在不适应,有47%的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一些同志只会利用权力或行政资源做群众工作,离开了这些资源,就不会同与群众打交道;一些同志缺乏对群众真实需求的洞察,缺乏与群众的感情交流;一些同志面对群众利益诉求多元、民主平等意识增强的新情况,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说教和命令,不会用民主协商、对话的方式消解社会紧张;一些同志深入群众不多,缺乏直接面对群众工作的实际锻炼,对群众没有感情,不懂群众语言,把不准群众的思想脉搏,抓不住群众诉求的核心,因而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有效解决矛盾。
三是群众工作制度不健全。一些单位和部门民主决策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由决策失误给群众造成的损害时有发生;政治参与机制不完善、渠道不通畅,导致一些非理性和非制度化政治表达和参与的事件;干部考核制度中过多的“GDP”导向,造成一部分干部不愿意费力吃苦地做与民生和群众有关的工作,有79%的受访者希望领导干部多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法治机制不健全,致使一些单位和部门对党群干群关系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带有很大随意性,或是出现“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现象,与“法治”要求相去甚遠;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弱势群体难以享受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加大了做好群众工作的难度。社会矛盾调解机制、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不完善,群众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持续性不强,群众工作的组织网络需要进一步健全等。
2基层群众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期盼
2.1 期盼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密切联系群众
调查发现有64%的受访群众认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淡薄,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责任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够,当“太平官”、“做太平事”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关键时刻和大是大非面前,态度不鲜明,只关心跟自己有关的事。群众期盼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要解决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淡化的问题;期盼党员干部能密切联系群众,期盼党员干部切实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精力放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2.2期盼党员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更加务实为民
群众期盼党员干部能够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期盼党员干部能够带头改掉“四风”陋习,带头从自己身上找毛病,有71%的受访群众认为党员干部与群众缺少沟通交流,希望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真正和群众打交道做朋友,要多到村里、田头、农户家里去,把群众当朋友、亲人。倾听群众的呼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
2.3 期盼党员干部提升致富带富能力,带领群众致富
基层干部在群众眼中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乡村干部只满足于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联系群众不够,没有把带领群众致富当作首要任务,导致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生产效益、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较弱;二是乡村干部指导工作的实践经验不够,动手实践能力差,群众认可度不够。群众期盼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着力提升基层干部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服务群众的本领,能够带头发展特色优势高效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做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用实实在在的利民惠民举措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赖。
2.4期盼教育实践活动求“实”,杜绝“形式主义”
当前,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一些党员干部作风漂浮、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十分普遍。群众期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是要格外注重务实有效,能够把好的活动开展得更扎实,努力实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常态化;二是要敢于硬碰硬,让党员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触及利益更触及灵魂,切实做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三是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有80%的受访群众期盼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为群众解决问题和办实事,坚决防止走过场,真正使干部作风真转变,群众得实惠。
3基层群众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建议
3.1 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宗旨意识
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素养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前提。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一是让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二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虚心向群众学习,倾听群众的感受和愿望。三是牢固树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理念,通过民主协商、依法办事,统筹兼顾,协调利益矛盾,化解群众纠纷,公平对待各个群体的利益需求,让发展的成果全面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四是始终坚持把“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作为基本方法,到农村、企业、社区去,到困难较多、意见较多、环境复杂的地方去,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让决策决定更加符合基层实际更加符合群众需求。 3.2 转变工作作风,为民解决问题
干部作风体现党的形象,关乎党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堅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在调查中,党员群众都对中央《八项规定》给予了最热烈的好评。所以,要把强化干部作风建设作为这次活动的重点,贯穿到整个活动始终,切实扭转一些部门机关和党员干部不办事、虚办事、假办事、办假事和久拖不办的官僚作风,严厉抨击那些形式主义、好人主义以及奢侈浪费等不良习气。严肃整顿那些欺上瞒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自由散漫现象。真正让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受到触动、行为上受到管束,真正实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活动效果,让广大群众满意。
转变工作作风是为了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一方面,要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作风不实、不正、不廉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在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群众是最讲实际的,不解决实际问题,任何言行都难以服众,群众工作也
难以取得实际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盱眙县正在试点开展的村(居)干部“履职服务承诺面对面”活动,强化了村党组织和村(居)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践诺意识,密切了干群关系。因此,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广大人民群众。
3.3 提升能力素质,增强服务本领
新形势下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既要提高对群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更要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要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提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要运用以往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方法,在解决群众的问题和矛盾中,提高协调利益关系和化解利益矛盾的能力。要注重顺应群众意愿、回应群众呼声,入心入脑地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另外,还要不断提高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运用社会化手段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
3.4 进工作方式,便于群众参与
群众认为,教育实践活动应力促党员干部反思“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三个基本问题,既要坚持优良传统,又要注重活动方式方法的创新,还要方便群众的参与,从而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一是教育实践活动要注重实效。避免运动式、大排场、大会场,采用宣讲少、规模小、内容实的方式,将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二是让群众来当“考官”,以此来完善活动效果的评价机制,从而避免造成部分干部重“对上负责”、轻“对下负责”的问题,加大人民群众在活动实效评价中的“权重”。三是查找问题准不准、整改措施实不实、整改效果好不好,尽量向群众公开,尽量由群众打分,让群众的力量倒逼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做到有的放矢、一抓到底、抓出实效。
3.5 善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制度问题更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调查中,有72%的受访群众建议要建立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健全和完善群众工作的制度体系,为贯彻群众路线、开展群众工作提供根本的保证。一是要健全和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完善决策程序,加强决策咨询、社会听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防止因政策措施制定不当给群众利益造成损失,引发群众的不满。二是要健全和完善民主协商制度,建立和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疏通协商民主的渠道,扩大协商民主的范围,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三是要健全和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大力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制度公开,推进权力运行的公开化、规范化,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四是要健全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民主参与机制,丰富民主形式,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五是健全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按照市委“建立一种机制”要求,加强对领导干部个人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的落实;制定全市领导干部落实群众路线考核办法,把群众的认可度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德能勤绩的重要依据,把干部作风状况、群众工作状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六是健全和完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群众制度、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和群众制度。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推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
作者简介:
孙义永(1966-),男,江苏淮安人,本科学历,副教授,淮安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