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深入实施有效地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有效地落实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学生常态的学习方式。由于“模式“往往带有很强的限制性和单一性,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统一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的生成与创新,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关键词】 教学;转变;新观念;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33-02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则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伴随着新理念的成长,在自己实践和与其他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现状
1.1 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但有时候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事实说明,有些课上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刚开始,学生觉得很新鲜。可时间一长,学生们也就习以为常,情境也就失去了新奇性,根本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热衷于分组实验,言必称探究
应该说,教学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也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无穷的活力,因此很多老师对它情有独钟。但也有些老师对它的认识相当肤浅,以为科学探究就是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有了实验就是探究,有了探究就是新课改。却不管实验的必要性、可行性,对实验的目的不作说明,对探究的结果不作阐述,甚至有少数老师在学生实验操作或小组讨论时,自己孤身一人站在讲台上无所事事,探究的效果从何谈起!
1.3 教学只求“表面热闹”
现在有些课上表面看起忙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当老师指定学生回答时,下边还是喊声不断。对于学生下边的表现,老师全然不顾,只是陶醉于自己创造出的“活跃”的课堂气氛里。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让学生“动”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但光“动”起来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这个“充分条件”,那么,这个”动”就会是“乱”,就会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而实质上并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2 教学反思与体会
针对我省当前新课程、新高考、新规范的形势,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陈旧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下面是自己就如何实现规范形势下优化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2.1 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和提升专业素养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的要求。所以要实现减负增效,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观念,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和引领教学。另外要构建减负增效的高效课堂,还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我们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终身学习”的思想,将学习、实践、研究与培训等融为一体。历史学科,涵盖的知识内容太过丰富和鲜活,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已知到未知等。所以教师应由原来一桶水逐渐转变成源头活水,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全面型人才,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不断重新审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各种问题,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为此我主持和参与许多重大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立足教学从事学科专业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促进了历史教学内涵发展,加快自身的专业成长。
2.2 课前认真准备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要想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和实现高效课堂,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首先是备教材,要反复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次要备学生,摸清学生家底和了解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最后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意味着创新,“历史学科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什么样的体例,并无定式,但创新和有效是教学设计的共性特点。……历史本身是有情节、有细节的,无论哪节课都能挖掘出有意思的素材”[2]。
2.3 着力构建人性化和生命化历史课堂 历史教育过程就是从教师教学活动到历史人物再现活动再到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因而,中学历史课堂应当是一个发展生命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紧扣课前准备和环节流程,精心组织教学:一要转换角色让历史课堂富有生息教师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历史情境,把课堂营造成为一个生活化场所,让学生从现实中走进历史,置身其中去体验和感悟历史。如在讲到伟大抗日战争时期历史时,我展示了抗战材料图片和实物,通过幻灯展示以抗战时期历史为背景的影视片段,播放由老战士讲述抗战时期历史故事录音,最后再设置问题情境“假如你们是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青年学生,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该怎么做?”,这样就将学生带进了60多年前中华儿女抗日的烽火岁月中,使学生在课上成为历史中人,在课后成为现实中人。二要突出主体让学生思维纵情奔放 历史课堂应当充满思辨色彩,使每一位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如在讲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时,我将班级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代表正反双方,正方代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反方代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然后就辛亥革命后的国内政治斗争展开一场大辩论,双方很快进入针锋相对状态,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正方认为,辛亥民主革命已成功,君主专制统治已结束,中华民国已成立,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也符合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潮流……;反方认为,中国有几千年封建君主统治的根基,自己手中还有强大的北洋军作后盾,还有帝國主义作靠山,加之中国人心智未开……,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和专制复辟斗争的尖锐性。三要触动心灵让生命情感充分流露 在富有生息和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课程资源中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真实的历史才会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如在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时,我给学生展示反映战争惨烈和德日法西斯大肆杀戮场景的图片和影视资料,如德国纳粹疯狂迫害犹太人,日本法西斯制造的南京大屠杀等。从而激发学生对法西斯残暴行径的愤恨以及珍惜当今世界和平和珍爱生命
的情感;还在课堂上模拟场当时场景,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与死亡相关的情景,这样,学生就不会面对3500万同胞的生命而无动于衷,从而触动了学生心灵,唤醒了学生的悲情意识,弘扬和培育了民族精神。这样的课堂使教学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才是真正自主高效的课堂。
以上是自己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实际上,规范办学和减负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对每位教师来说都是一次机遇,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思考和探索,以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业绩。
参考文献
[1]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任世江,教学设计的编者说明,历史教学,2010(1)
[3] 方来仙,这样教,会使学生参与更有效,历史教学,2008(8)
[4]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关键词】 教学;转变;新观念;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33-02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则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伴随着新理念的成长,在自己实践和与其他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现状
1.1 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但有时候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事实说明,有些课上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刚开始,学生觉得很新鲜。可时间一长,学生们也就习以为常,情境也就失去了新奇性,根本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热衷于分组实验,言必称探究
应该说,教学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也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无穷的活力,因此很多老师对它情有独钟。但也有些老师对它的认识相当肤浅,以为科学探究就是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有了实验就是探究,有了探究就是新课改。却不管实验的必要性、可行性,对实验的目的不作说明,对探究的结果不作阐述,甚至有少数老师在学生实验操作或小组讨论时,自己孤身一人站在讲台上无所事事,探究的效果从何谈起!
1.3 教学只求“表面热闹”
现在有些课上表面看起忙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当老师指定学生回答时,下边还是喊声不断。对于学生下边的表现,老师全然不顾,只是陶醉于自己创造出的“活跃”的课堂气氛里。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让学生“动”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但光“动”起来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这个“充分条件”,那么,这个”动”就会是“乱”,就会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而实质上并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2 教学反思与体会
针对我省当前新课程、新高考、新规范的形势,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陈旧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下面是自己就如何实现规范形势下优化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2.1 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和提升专业素养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的要求。所以要实现减负增效,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观念,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和引领教学。另外要构建减负增效的高效课堂,还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我们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终身学习”的思想,将学习、实践、研究与培训等融为一体。历史学科,涵盖的知识内容太过丰富和鲜活,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已知到未知等。所以教师应由原来一桶水逐渐转变成源头活水,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全面型人才,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不断重新审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各种问题,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为此我主持和参与许多重大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立足教学从事学科专业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促进了历史教学内涵发展,加快自身的专业成长。
2.2 课前认真准备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要想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和实现高效课堂,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首先是备教材,要反复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次要备学生,摸清学生家底和了解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最后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意味着创新,“历史学科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什么样的体例,并无定式,但创新和有效是教学设计的共性特点。……历史本身是有情节、有细节的,无论哪节课都能挖掘出有意思的素材”[2]。
2.3 着力构建人性化和生命化历史课堂 历史教育过程就是从教师教学活动到历史人物再现活动再到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因而,中学历史课堂应当是一个发展生命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紧扣课前准备和环节流程,精心组织教学:一要转换角色让历史课堂富有生息教师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历史情境,把课堂营造成为一个生活化场所,让学生从现实中走进历史,置身其中去体验和感悟历史。如在讲到伟大抗日战争时期历史时,我展示了抗战材料图片和实物,通过幻灯展示以抗战时期历史为背景的影视片段,播放由老战士讲述抗战时期历史故事录音,最后再设置问题情境“假如你们是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青年学生,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该怎么做?”,这样就将学生带进了60多年前中华儿女抗日的烽火岁月中,使学生在课上成为历史中人,在课后成为现实中人。二要突出主体让学生思维纵情奔放 历史课堂应当充满思辨色彩,使每一位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如在讲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时,我将班级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代表正反双方,正方代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反方代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然后就辛亥革命后的国内政治斗争展开一场大辩论,双方很快进入针锋相对状态,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正方认为,辛亥民主革命已成功,君主专制统治已结束,中华民国已成立,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也符合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潮流……;反方认为,中国有几千年封建君主统治的根基,自己手中还有强大的北洋军作后盾,还有帝國主义作靠山,加之中国人心智未开……,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和专制复辟斗争的尖锐性。三要触动心灵让生命情感充分流露 在富有生息和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课程资源中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真实的历史才会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如在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时,我给学生展示反映战争惨烈和德日法西斯大肆杀戮场景的图片和影视资料,如德国纳粹疯狂迫害犹太人,日本法西斯制造的南京大屠杀等。从而激发学生对法西斯残暴行径的愤恨以及珍惜当今世界和平和珍爱生命
的情感;还在课堂上模拟场当时场景,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与死亡相关的情景,这样,学生就不会面对3500万同胞的生命而无动于衷,从而触动了学生心灵,唤醒了学生的悲情意识,弘扬和培育了民族精神。这样的课堂使教学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才是真正自主高效的课堂。
以上是自己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实际上,规范办学和减负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对每位教师来说都是一次机遇,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思考和探索,以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业绩。
参考文献
[1]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任世江,教学设计的编者说明,历史教学,2010(1)
[3] 方来仙,这样教,会使学生参与更有效,历史教学,2008(8)
[4]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