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21-02
在初中物理的光学知识中,光的折射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又是中考光学部分的热点、难点;同时,也是高中物理光学部分相应知识的基础和高考热点之一。因此,引导学生搞好“光的折射规律”实验探究,是使学生突破难点、把握重点、提高科学素养、保持科学兴趣的关键。
1 问题的发现
1.1 教材实验原设置
八年级物理教材中,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是这样设置的:
器材:水槽激光笔硬纸片量角器
基本过程:如教材57页中所述。
(1)请你仿照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设计一个实验,研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后传后播方向的改变情况,并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变化关系,并画出光路图。
(2)跟同学一起分析实验结果。
1.2 实验中遇到的“麻烦”
本人在课改后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按教材中的“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设置指导学生实验探究时,总会遇到一些“麻烦”:
(1) 学生观察困难且效果差。
我校的实验装配标准不很高,使用的水槽都是塑料水槽,而塑料水槽的透光性不太好,实验时,水中那条微弱的折射光线很难看清楚;再说透过水槽壁去看水中的光线又要进行一次折射,所以观察水中的光线有一定的困难,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收集数据不方便。
实验时,折射光线在水中,折射角的大小很难测量出来,即使测量出来了,误差也较大,有部分同学测量出的结果比入射角大或等于入射角,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
(3)浪费实验操作时间。
水槽中的水面易波動,不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等到水面平静需要一分多钟,从而导致实验时间长和实验效率较低。
(4)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此实验困难很大,本人向同校的老师继而向名牌学校的同行求教均有同感。要做到学生人人动手且方便准确,我们该怎么办?
2 实验的改进、探究和效果
本人将教材中的水槽改用玻璃砖来做实验,操作更方便、测出的实验数据更精确,实验操作时间更短,使其成为人人可动手探究,实验效果和实验效率有很大的提高。
2.1 器材
光源:选用市场上常见且便宜的“激光笔”。
玻璃砖:将厚度约0.5~1.0cm、质量较好的普通玻璃,做成宽约5cm、长约10cm的矩形玻璃砖。
光屏:用较硬的白纸(如打字或复印用纸)裁制成32开小纸来代替。
其它器材:三角板、量角器、铅笔。
2.2 实验探究
(1)观察两个奇特的现象:
①将玻璃砖放在书页上,玻璃砖下的字和玻璃砖外的字观察起来有何差异?
②将铅笔竖放在玻璃砖的的侧面,从另一侧斜向观察,所看到的铅笔发生了什么变化?
(2)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如图(1)所示将光屏(小白纸)平铺在平整的书面上,并预先在光屏上画出法线,进行实验:
①观察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②用量角器量出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并比较。
③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并观察折射角大小的变化。
④如图(2)所示,将激光笔紧贴玻璃砖入射,让光从玻璃中斜射到空气中,用量角器量出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并比较。
⑤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原理,做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光从玻璃砖斜射入空气时观察到的光路图,用量角器量出各角的大小,再次比较各角的大小关系。
⑥如图(3)所示,转动光屏的一部分,观察光在折射时的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3 实验效果
由于每一位同学都有充分的动手机会,实验现象在眼前看得很清楚。除激发了学习趣兴、培养了科学素养及动手能力外,同学们还感受到:
(1)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总结更容易得出、认识更直观、全面、深刻。
(2)对“光折射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或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的认识更充分。
(3)多数同学对“光的折射光路图的作法”有较准角的初步尝试和认识。
3 实验改进后记
实验改进后,器材便宜,制作简单,便于操作,条件较差的学校也能配备分组实验的规模;实给操作时间大大缩短;实验操作时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极小,提高了实验效率;给学生创设了尽可能动手、动脑的便捷条件;为学生做出光的折射光路图提供了尝试的机会。
在进行此实验操作时,入射点应尽量靠近玻璃砖与光屏(白纸)的交界面处,这样观察到的折射光线更清晰,同时在光屏(白纸)上会看到一条反射光线,要求学生不要把反射光线错误地认为是折射光线。
在初中物理的光学知识中,光的折射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又是中考光学部分的热点、难点;同时,也是高中物理光学部分相应知识的基础和高考热点之一。因此,引导学生搞好“光的折射规律”实验探究,是使学生突破难点、把握重点、提高科学素养、保持科学兴趣的关键。
1 问题的发现
1.1 教材实验原设置
八年级物理教材中,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是这样设置的:
器材:水槽激光笔硬纸片量角器
基本过程:如教材57页中所述。
(1)请你仿照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设计一个实验,研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后传后播方向的改变情况,并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变化关系,并画出光路图。
(2)跟同学一起分析实验结果。
1.2 实验中遇到的“麻烦”
本人在课改后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按教材中的“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设置指导学生实验探究时,总会遇到一些“麻烦”:
(1) 学生观察困难且效果差。
我校的实验装配标准不很高,使用的水槽都是塑料水槽,而塑料水槽的透光性不太好,实验时,水中那条微弱的折射光线很难看清楚;再说透过水槽壁去看水中的光线又要进行一次折射,所以观察水中的光线有一定的困难,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收集数据不方便。
实验时,折射光线在水中,折射角的大小很难测量出来,即使测量出来了,误差也较大,有部分同学测量出的结果比入射角大或等于入射角,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
(3)浪费实验操作时间。
水槽中的水面易波動,不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等到水面平静需要一分多钟,从而导致实验时间长和实验效率较低。
(4)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此实验困难很大,本人向同校的老师继而向名牌学校的同行求教均有同感。要做到学生人人动手且方便准确,我们该怎么办?
2 实验的改进、探究和效果
本人将教材中的水槽改用玻璃砖来做实验,操作更方便、测出的实验数据更精确,实验操作时间更短,使其成为人人可动手探究,实验效果和实验效率有很大的提高。
2.1 器材
光源:选用市场上常见且便宜的“激光笔”。
玻璃砖:将厚度约0.5~1.0cm、质量较好的普通玻璃,做成宽约5cm、长约10cm的矩形玻璃砖。
光屏:用较硬的白纸(如打字或复印用纸)裁制成32开小纸来代替。
其它器材:三角板、量角器、铅笔。
2.2 实验探究
(1)观察两个奇特的现象:
①将玻璃砖放在书页上,玻璃砖下的字和玻璃砖外的字观察起来有何差异?
②将铅笔竖放在玻璃砖的的侧面,从另一侧斜向观察,所看到的铅笔发生了什么变化?
(2)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如图(1)所示将光屏(小白纸)平铺在平整的书面上,并预先在光屏上画出法线,进行实验:
①观察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②用量角器量出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并比较。
③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并观察折射角大小的变化。
④如图(2)所示,将激光笔紧贴玻璃砖入射,让光从玻璃中斜射到空气中,用量角器量出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并比较。
⑤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原理,做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光从玻璃砖斜射入空气时观察到的光路图,用量角器量出各角的大小,再次比较各角的大小关系。
⑥如图(3)所示,转动光屏的一部分,观察光在折射时的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3 实验效果
由于每一位同学都有充分的动手机会,实验现象在眼前看得很清楚。除激发了学习趣兴、培养了科学素养及动手能力外,同学们还感受到:
(1)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总结更容易得出、认识更直观、全面、深刻。
(2)对“光折射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或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的认识更充分。
(3)多数同学对“光的折射光路图的作法”有较准角的初步尝试和认识。
3 实验改进后记
实验改进后,器材便宜,制作简单,便于操作,条件较差的学校也能配备分组实验的规模;实给操作时间大大缩短;实验操作时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极小,提高了实验效率;给学生创设了尽可能动手、动脑的便捷条件;为学生做出光的折射光路图提供了尝试的机会。
在进行此实验操作时,入射点应尽量靠近玻璃砖与光屏(白纸)的交界面处,这样观察到的折射光线更清晰,同时在光屏(白纸)上会看到一条反射光线,要求学生不要把反射光线错误地认为是折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