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化是空中楼阁还是大势?如何进一步加强产业合作、产业沟通、技术内容资源共享?中国数字出版及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内容为王
在侯小强看来,盛大首先要在网络文学内容方面做得扎实。根据最新数据,盛大文学旗下有7家网站,每天提供超过一亿字的内容更新,基本上网络流行的小说全在这里。
在传统图书版权上,盛大每年用于采购传统图书版权的费用有2千万元,如《狼图腾》、《1988》、《独唱团》等等国内最为畅销的传统纸张书,盛大都有独家电子书的版权,就是说除了网络文学之外,每年2千万元采购图书的版权范围,横跨各种畅销书,大批内容提供商或将成为盛大旗下的资源。前不久盛大宣布收购中国最大的听书网站,以增强其“云中书城”内容资源。
“拥有如此众多内容的云中书城是开放的,未来各个出版商可以自由接入盛大云中书城,自由品牌、自主定价、自由销售,是一个APP的模式,只要你有内容,就可以接入云中书城,不仅在PC上卖,在手机上卖,还可以在电子书上卖。”侯小强告诉记者,盛大文学建“云中书城”不是为盛大文学独享或者垄断。
“这绝对是一个未来非常美好的故事,但不要想一年就可以赚多少钱,现在盛大在无线上一年能赚最多的还不到100万,这也是一个很令人惊奇的数目。”据侯透露,在和中国移动合作的无线阅读项目当中,盛大最火的一个作家,有可能年内就通过无线的渠道收入可以过百万。“未来是一个数字化的未来,整个全球都有这样的担忧和期许,未来是什么?如果不去拥抱这种变化,这个东西就像我们手里握沙,手握得越紧,沙漏得越多。”网络为翼
据资料,目前中国有1.62亿人在看网络书,华夏基金有人写了一个帖子,说买了盛大的一个电子书之后,花了两天的时间就看完了一本书的一半,150万字。
艾瑞的一份数据显示,盛大文学的用户群是几乎所有互联网当中最
高端的用户,这些用户群的收入比较高,知识层次也比较高。
为什么电子书会火?侯小强认为,这与当前我国的国情有关,“每天人们都面对大量的信息,每天人们必须用大量的信息拼凑自己,否则会感到焦虑。这就是时代转型带来的。”
2010年被业内称为中国电子书发展的元年,汉王科技凭借电纸书一举上市,开创了国内电子书行业上市第一股。盛大也凭借其内容优势推出了电子书Bambook,并希望借助这款阅读器能为其带来更多的商业模式上的延伸,以“内容+渠道+终端”打造中国的亚马逊模式。中国出版集团等国内重量级的传统内容出版发行商也希望在此次数字化浪潮中实现自身产业发展的转型。“这是好的趋势,但应该看到,国内数字出版及电子书产业在发展模式上,还非常单一,在产业的融合与合作层面的问题考虑得还比较少。要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不少企业希望能够从盛大文学发展中看到未来中国在数字出版领域中的新商业模式。”
不仅如此,侯小强还表示,目前国内电子书阅读器的价格还普遍高于用户对这一产品的认知价值,應该通过合理的价格引导更多用户来消费。同时,通过内容资源的合作,借助网络,丰富后端,建立一条完整的商业模式和共赢的产业链条。
执著为赢
靠内容养终端的模式,需要在具备相当用户数量基础的条件下实现。这点从盛大文学的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出来,侯小强说盛大从零收入到现在的赢利,网络文学的读者已达到1.62亿人,这1.62亿人就是盛大文学赢利的基础。“还应该看到,这1.62亿人,并不只是年轻的读者,而是涉及社会各个阶层。因此,靠内容养终端的模式在现阶段并不是没有存在的基础。而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靠内容养终端的模式要达到成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耐心。很多出版商一谈到合作,就认为马上就可以赚到很多钱,但实际上在现阶段,大家更主要的是看好电子出版光明的前景。”
对于iPad对电子书产业冲击的说法,侯小强分析指出,iPad因为价格和PC冲突等问题,很可能只会在IT潮人圈流行,它的用户群可能达到六十万,但不会是电子书完全成熟时所需的千万级用户基础。所以,电子书肯定不会消失。从盛大文学的角度来看,每年都要投入两千万的费用用于采购传统图书版权,未来盛大文学还会进行类似听书网这样的内容商并购,接下来还会有大批的内容提供商成为盛大旗下的资源。
但从电子书内容提供来看,侯小强认为这些还远远不够。“下一步会提供开放的APP模式,只要出版商有内容,就可以自由接人进来,把内容提供在PC、手机和其他智能终端上。保证内容出版商在自由品牌、自主定价、自由销售的条件下完成这个过程。”
“电子书市场能不能在未来走得更远,既取决于和电子书厂商的默契,对这个市场的培育,也取决于出版商有没有信心、耐心。就象一棵苍天大树,需要培育。没有这个耐心,中国的电子书产业不会发展。希望这个产业,既有我们的耐心,也有厂商的耐心。”为此,侯小强建议,中国电子书未来发展需要打破旧有体制的枷锁,将眼光放远,清楚自己的定位,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中国在电子书产业中的良性发展,真正实现电子书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
内容为王
在侯小强看来,盛大首先要在网络文学内容方面做得扎实。根据最新数据,盛大文学旗下有7家网站,每天提供超过一亿字的内容更新,基本上网络流行的小说全在这里。
在传统图书版权上,盛大每年用于采购传统图书版权的费用有2千万元,如《狼图腾》、《1988》、《独唱团》等等国内最为畅销的传统纸张书,盛大都有独家电子书的版权,就是说除了网络文学之外,每年2千万元采购图书的版权范围,横跨各种畅销书,大批内容提供商或将成为盛大旗下的资源。前不久盛大宣布收购中国最大的听书网站,以增强其“云中书城”内容资源。
“拥有如此众多内容的云中书城是开放的,未来各个出版商可以自由接入盛大云中书城,自由品牌、自主定价、自由销售,是一个APP的模式,只要你有内容,就可以接入云中书城,不仅在PC上卖,在手机上卖,还可以在电子书上卖。”侯小强告诉记者,盛大文学建“云中书城”不是为盛大文学独享或者垄断。
“这绝对是一个未来非常美好的故事,但不要想一年就可以赚多少钱,现在盛大在无线上一年能赚最多的还不到100万,这也是一个很令人惊奇的数目。”据侯透露,在和中国移动合作的无线阅读项目当中,盛大最火的一个作家,有可能年内就通过无线的渠道收入可以过百万。“未来是一个数字化的未来,整个全球都有这样的担忧和期许,未来是什么?如果不去拥抱这种变化,这个东西就像我们手里握沙,手握得越紧,沙漏得越多。”网络为翼
据资料,目前中国有1.62亿人在看网络书,华夏基金有人写了一个帖子,说买了盛大的一个电子书之后,花了两天的时间就看完了一本书的一半,150万字。
艾瑞的一份数据显示,盛大文学的用户群是几乎所有互联网当中最
高端的用户,这些用户群的收入比较高,知识层次也比较高。
为什么电子书会火?侯小强认为,这与当前我国的国情有关,“每天人们都面对大量的信息,每天人们必须用大量的信息拼凑自己,否则会感到焦虑。这就是时代转型带来的。”
2010年被业内称为中国电子书发展的元年,汉王科技凭借电纸书一举上市,开创了国内电子书行业上市第一股。盛大也凭借其内容优势推出了电子书Bambook,并希望借助这款阅读器能为其带来更多的商业模式上的延伸,以“内容+渠道+终端”打造中国的亚马逊模式。中国出版集团等国内重量级的传统内容出版发行商也希望在此次数字化浪潮中实现自身产业发展的转型。“这是好的趋势,但应该看到,国内数字出版及电子书产业在发展模式上,还非常单一,在产业的融合与合作层面的问题考虑得还比较少。要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不少企业希望能够从盛大文学发展中看到未来中国在数字出版领域中的新商业模式。”
不仅如此,侯小强还表示,目前国内电子书阅读器的价格还普遍高于用户对这一产品的认知价值,應该通过合理的价格引导更多用户来消费。同时,通过内容资源的合作,借助网络,丰富后端,建立一条完整的商业模式和共赢的产业链条。
执著为赢
靠内容养终端的模式,需要在具备相当用户数量基础的条件下实现。这点从盛大文学的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出来,侯小强说盛大从零收入到现在的赢利,网络文学的读者已达到1.62亿人,这1.62亿人就是盛大文学赢利的基础。“还应该看到,这1.62亿人,并不只是年轻的读者,而是涉及社会各个阶层。因此,靠内容养终端的模式在现阶段并不是没有存在的基础。而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靠内容养终端的模式要达到成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耐心。很多出版商一谈到合作,就认为马上就可以赚到很多钱,但实际上在现阶段,大家更主要的是看好电子出版光明的前景。”
对于iPad对电子书产业冲击的说法,侯小强分析指出,iPad因为价格和PC冲突等问题,很可能只会在IT潮人圈流行,它的用户群可能达到六十万,但不会是电子书完全成熟时所需的千万级用户基础。所以,电子书肯定不会消失。从盛大文学的角度来看,每年都要投入两千万的费用用于采购传统图书版权,未来盛大文学还会进行类似听书网这样的内容商并购,接下来还会有大批的内容提供商成为盛大旗下的资源。
但从电子书内容提供来看,侯小强认为这些还远远不够。“下一步会提供开放的APP模式,只要出版商有内容,就可以自由接人进来,把内容提供在PC、手机和其他智能终端上。保证内容出版商在自由品牌、自主定价、自由销售的条件下完成这个过程。”
“电子书市场能不能在未来走得更远,既取决于和电子书厂商的默契,对这个市场的培育,也取决于出版商有没有信心、耐心。就象一棵苍天大树,需要培育。没有这个耐心,中国的电子书产业不会发展。希望这个产业,既有我们的耐心,也有厂商的耐心。”为此,侯小强建议,中国电子书未来发展需要打破旧有体制的枷锁,将眼光放远,清楚自己的定位,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中国在电子书产业中的良性发展,真正实现电子书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