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课堂教育的效果是决定着学生素质教育的效果因素之一。因此,音乐课堂教学应将创新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关键词】德育;想象力;创新能力;审美;自主参与
回望十余年的教学生涯,我在经历了新旧基础教育理念的指导学习后,改变了原有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深入创新。以下便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德育渗透,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和《祖国颂歌》的教学。既对学生陶冶了情操、品行修养,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注重生活的体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努力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在设问和启发学生时,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使学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自己身边或自己的经历和知识进行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不仅理解了教学内容,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鼓乐铿锵》的教学,听赏后我启发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思考,并提出与学生生活相关问题。如:你在家是否帮助爸爸、妈妈晒稻子、小麦?有没有看过公鸡斗淡水龙虾?此时学生很主动地举手回答:“我在家晒过稻子、小麦,看过公鸡斗淡水龙虾等等。”通过这样的手法,使学生体会本课主题——音乐来源于劳动生活,使学生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认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要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智力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对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尤为重要。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思维能力,因此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高中学生虽然不像成年人那样去创造、发明,但是,他们具有对事物或问题的好奇、好问,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激发起他们敢想、敢问、敢表演的自信心,主动地学习、自主的探索,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音乐是一种感性的艺术形式,它需要用耳去聆听、用心去感受。我们在教学中应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想象。如《德彪西—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欣赏前,我提出了几个问题:1、你到过大海吗?2、你脑海里大海是什么样的画面?3、和高尔基的《海燕》里描写的大海相比较。4、速度和力度?欣赏后,我先把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鼓励诱导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并对学生的感受、看法给予综合评价且肯定学生的回荅,让学生对问题地进行思考、探究,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以审美为核心,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
音乐是一门高尚、优雅的审美艺术形式。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有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美的情景时,注意教学内容与生活体验相联系、利用多媒体创设有关美丽的画面、挂图、优美的音乐和感人的故事情节等等。
如:在《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教学设计中,将用一些挂图、脸谱等道具挂在教室四周,还准备了具有京剧元素的现代流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了一种古典美和现代美相融合的情境。教室的室内美和音乐的旋律美感染了整个教学环境,使学生进入了音乐艺术美的氛围。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用清晰规范、激情流畅、优美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达到声情并茂,也是提高学生养成良好语言习惯的重要因素和审美活动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唱应以饱满的热情以及音乐特有的表现手段,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审美的感受能力。
五、激发自主参与意识,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
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其实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音乐教学为体现素质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明确自己的地位、作用,从“一言堂”的角色,转变成音乐活动的“设计师”和“导演”的角色。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一定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挖掘教材中的潜在因素,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一个充分的思考空间,以培养学生肯钻研,善思考,勤探索的创新精神。
将学生从“被动状态”唤醒,并带到“主体状态”,让他们乐于演唱、乐于表演、乐于创新。如在《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教学中,我让会吹笛子的学生演奏一段曲子,让学生对比欣赏。以此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沈心工与李叔同》的教学中,我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1、为《体操-兵操》填词。2、歌曲用什么情绪演唱?3、演唱自己填词的歌曲。4、用笛子自学旋律。由于一改以前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在自学过程都很投入。10分钟后,我请了几位同学演唱自己填词的歌曲,还真不错。就这样,学生就轻松地理解、掌握了(学堂乐歌)。
面对创新的时代,面对新的教材,我们应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深入学习课改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大胆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主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金亚文主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德育;想象力;创新能力;审美;自主参与
回望十余年的教学生涯,我在经历了新旧基础教育理念的指导学习后,改变了原有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深入创新。以下便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德育渗透,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和《祖国颂歌》的教学。既对学生陶冶了情操、品行修养,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注重生活的体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努力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在设问和启发学生时,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使学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自己身边或自己的经历和知识进行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不仅理解了教学内容,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鼓乐铿锵》的教学,听赏后我启发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思考,并提出与学生生活相关问题。如:你在家是否帮助爸爸、妈妈晒稻子、小麦?有没有看过公鸡斗淡水龙虾?此时学生很主动地举手回答:“我在家晒过稻子、小麦,看过公鸡斗淡水龙虾等等。”通过这样的手法,使学生体会本课主题——音乐来源于劳动生活,使学生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认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要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智力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对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尤为重要。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思维能力,因此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高中学生虽然不像成年人那样去创造、发明,但是,他们具有对事物或问题的好奇、好问,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激发起他们敢想、敢问、敢表演的自信心,主动地学习、自主的探索,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音乐是一种感性的艺术形式,它需要用耳去聆听、用心去感受。我们在教学中应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想象。如《德彪西—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欣赏前,我提出了几个问题:1、你到过大海吗?2、你脑海里大海是什么样的画面?3、和高尔基的《海燕》里描写的大海相比较。4、速度和力度?欣赏后,我先把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鼓励诱导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并对学生的感受、看法给予综合评价且肯定学生的回荅,让学生对问题地进行思考、探究,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以审美为核心,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
音乐是一门高尚、优雅的审美艺术形式。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有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美的情景时,注意教学内容与生活体验相联系、利用多媒体创设有关美丽的画面、挂图、优美的音乐和感人的故事情节等等。
如:在《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教学设计中,将用一些挂图、脸谱等道具挂在教室四周,还准备了具有京剧元素的现代流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了一种古典美和现代美相融合的情境。教室的室内美和音乐的旋律美感染了整个教学环境,使学生进入了音乐艺术美的氛围。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用清晰规范、激情流畅、优美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达到声情并茂,也是提高学生养成良好语言习惯的重要因素和审美活动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唱应以饱满的热情以及音乐特有的表现手段,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审美的感受能力。
五、激发自主参与意识,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
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其实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音乐教学为体现素质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明确自己的地位、作用,从“一言堂”的角色,转变成音乐活动的“设计师”和“导演”的角色。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一定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挖掘教材中的潜在因素,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一个充分的思考空间,以培养学生肯钻研,善思考,勤探索的创新精神。
将学生从“被动状态”唤醒,并带到“主体状态”,让他们乐于演唱、乐于表演、乐于创新。如在《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教学中,我让会吹笛子的学生演奏一段曲子,让学生对比欣赏。以此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沈心工与李叔同》的教学中,我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1、为《体操-兵操》填词。2、歌曲用什么情绪演唱?3、演唱自己填词的歌曲。4、用笛子自学旋律。由于一改以前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在自学过程都很投入。10分钟后,我请了几位同学演唱自己填词的歌曲,还真不错。就这样,学生就轻松地理解、掌握了(学堂乐歌)。
面对创新的时代,面对新的教材,我们应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深入学习课改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大胆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主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金亚文主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