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学校、社会、家庭三者应紧密联系形成合力,对幼儿进行教育。”
案例:
做老师以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家长,有的家长很容易沟通,这些家长能够站在老师的立场思考问题,并能够极力地支持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当然也会存在另外一部分家长,这部分家长需要老师艺术性的沟通才能最大化地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情景一:
户外活动设置的游戏是“过独木桥”,这个游戏里面的平衡木我固定在一米左右的高度,对中班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起幼儿游戏的兴趣,在挑战中得到身体各方面的锻炼。
恬恬奶奶看见了,拉着恬恬的手:“太高了,我们去玩别的吧!”
情景二:
一大早户外运动的时候,恬恬奶奶走到我的面前:“老师,我家恬恬怎么又感冒了?昨晚一直不停地咳嗽!你不要让她脱衣服!”恬恬奶奶很生气地对我说。
情景三:
放学家长接孩子,其他家长都是让孩子跟老师说再见,恬恬奶奶是找到孩子直接带走,什么话都没有说。
分析: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而两方面做到通力合作的关键在于能够相互理解支持并做好沟通,而作为老师首先要做就是读懂家长,读懂家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首先,恬恬奶奶对孙女的溺爱。
隔代教养已经成为了目前社会的一个很受关注的问题。许多老人家常会存在着一种补偿心理,将自己年轻时无法给予子女的优越生活照顾,全数转移投射在孙子女身上,而这种宠爱往往很容易变成毫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什么事都一手包办代劳,以致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结果。孩子做稍微有一点点危险的事情他们会比谁都着急;孩子生病了跟自己生病差不多,只不过一个是身体病了,一个是心病!
其次,对新教师的不信任。
幼儿园男教师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我是一个刚刚走进幼教事业的男教师,家长对幼儿园的男老师有好奇心,不过担心胜过好奇心,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在一位男老师手里能不能开心,能不能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
再次,对幼儿园工作性质缺乏了解。
一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园就是孩子玩耍的地方,只要孩子玩得开心,身体健康就好了,而对幼儿习惯的养成,对园所的理念文化并不太重视。甚至有极少数家长印象中的幼儿园就是孩子聚集的场所,幼儿教师也就是看孩子的阿姨,故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对教师缺少起码的尊重。
对策:
在读懂家长的基础上,才能对症下药,对恬恬奶奶的沟通工作我分成三步走,一步步地让恬恬奶奶理解我们幼儿教师,支持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第一步:做好奶奶“吩咐”的事情
其实,第一步就是让恬恬奶奶放宽心。每次恬恬奶奶跟我诉苦埋怨的时候,我都认真地听着,然后做好奶奶布置的“任务”,让她慢慢放心,在我手里孩子是健康快乐的。如:每次户外活动的时候都会特意关注下恬恬,看下她的衣服是不是穿好了,有没有玩累了等等。第一步虽然很简单,但确实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如果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无法给恬恬奶奶的话,下面两个环节就没有基础,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二三两步。
我认真做了很长一段时间,慢慢地听不到恬恬奶奶向我们抱怨。
第二步: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让奶奶能够感受孩子的变化。
有一次是恬恬的妈妈来接孩子,大概是跟爸爸妈妈交流会顺畅一点,在我提到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较弱的时候,孩子的妈妈第一反应就是奶奶在家很宠着孩子,什么都帮孩子做好了。于是,我就蹲下跟恬恬说:“回家要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不要爸爸妈妈帮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明天我要检查!”
第二天,恬恬奶奶一来就很高兴地跟我说:“这孩子今天自己吃的早饭,呵呵,还是老师的话管用,我只要说告诉老师,她就很快吃完了。”
有了这一次之后,恬恬奶奶慢慢地开始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了,感觉孩子哪里做得不好就跟老师交流,而且在老师面前跟恬恬说如果表现不好就告诉你们老师,慢慢地孩子的行为习惯变好了,奶奶也更加通情达理了。可见,孩子也是家长的老师。
让家长信任老师之后,老师就会成为家长手中的“法宝”,可以在家中对孩子进行教育,这应该也是家园共育的一部分,只不过是把教师的影响力扩散到了家中。慢慢地孩子早晨来园和放学回家都跟老师打招呼了,恬恬奶奶见到老师也乐呵呵的!
第三步:让奶奶接触一些教学内容,知道幼儿教学的必要性,让奶奶对幼儿教育性质有一定感知。
有一次,我们的教学活动的内容是“如何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要求让孩子带生鸡蛋和熟鸡蛋各一个,恬恬奶奶早晨拉着孩子带着鸡蛋见到我就问:“老师,要鸡蛋干啥的?还要一个生的一个熟的。”我说是用来区别哪个是生鸡蛋哪个是熟鸡蛋的,当时奶奶就特惊讶:“你们老师还会区别这个?我都不会!”我笑着告诉恬恬奶奶:“等放学接孩子的时候,让孩子教你吧!”
到这里,恬恬奶奶变了,变得愿意接受老师的观点,相信老师,能够跟老师有效沟通了。
反思与后记:
家园共育的前提是了解家长、了解幼儿,在此基础上做好“信任”与“沟通”这两项工作,通过各种途径跟家长建立好联系,有效地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假日旅游或者家长参与教学等活动。只有如此,家园共育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另外有效地运用家长委员会的资源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为我们教育教学服务。
现在恬恬奶奶见到我们老师的时候总是客客气气的,还时不时地跟我们沟通下,说一说最近孩子的情况,看来家园共育是建立在家长与老师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基础上的,在家庭和园所通力合作下,孩子必将成长得更好!
案例:
做老师以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家长,有的家长很容易沟通,这些家长能够站在老师的立场思考问题,并能够极力地支持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当然也会存在另外一部分家长,这部分家长需要老师艺术性的沟通才能最大化地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情景一:
户外活动设置的游戏是“过独木桥”,这个游戏里面的平衡木我固定在一米左右的高度,对中班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起幼儿游戏的兴趣,在挑战中得到身体各方面的锻炼。
恬恬奶奶看见了,拉着恬恬的手:“太高了,我们去玩别的吧!”
情景二:
一大早户外运动的时候,恬恬奶奶走到我的面前:“老师,我家恬恬怎么又感冒了?昨晚一直不停地咳嗽!你不要让她脱衣服!”恬恬奶奶很生气地对我说。
情景三:
放学家长接孩子,其他家长都是让孩子跟老师说再见,恬恬奶奶是找到孩子直接带走,什么话都没有说。
分析: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而两方面做到通力合作的关键在于能够相互理解支持并做好沟通,而作为老师首先要做就是读懂家长,读懂家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首先,恬恬奶奶对孙女的溺爱。
隔代教养已经成为了目前社会的一个很受关注的问题。许多老人家常会存在着一种补偿心理,将自己年轻时无法给予子女的优越生活照顾,全数转移投射在孙子女身上,而这种宠爱往往很容易变成毫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什么事都一手包办代劳,以致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结果。孩子做稍微有一点点危险的事情他们会比谁都着急;孩子生病了跟自己生病差不多,只不过一个是身体病了,一个是心病!
其次,对新教师的不信任。
幼儿园男教师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我是一个刚刚走进幼教事业的男教师,家长对幼儿园的男老师有好奇心,不过担心胜过好奇心,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在一位男老师手里能不能开心,能不能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
再次,对幼儿园工作性质缺乏了解。
一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园就是孩子玩耍的地方,只要孩子玩得开心,身体健康就好了,而对幼儿习惯的养成,对园所的理念文化并不太重视。甚至有极少数家长印象中的幼儿园就是孩子聚集的场所,幼儿教师也就是看孩子的阿姨,故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对教师缺少起码的尊重。
对策:
在读懂家长的基础上,才能对症下药,对恬恬奶奶的沟通工作我分成三步走,一步步地让恬恬奶奶理解我们幼儿教师,支持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第一步:做好奶奶“吩咐”的事情
其实,第一步就是让恬恬奶奶放宽心。每次恬恬奶奶跟我诉苦埋怨的时候,我都认真地听着,然后做好奶奶布置的“任务”,让她慢慢放心,在我手里孩子是健康快乐的。如:每次户外活动的时候都会特意关注下恬恬,看下她的衣服是不是穿好了,有没有玩累了等等。第一步虽然很简单,但确实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如果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无法给恬恬奶奶的话,下面两个环节就没有基础,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二三两步。
我认真做了很长一段时间,慢慢地听不到恬恬奶奶向我们抱怨。
第二步: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让奶奶能够感受孩子的变化。
有一次是恬恬的妈妈来接孩子,大概是跟爸爸妈妈交流会顺畅一点,在我提到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较弱的时候,孩子的妈妈第一反应就是奶奶在家很宠着孩子,什么都帮孩子做好了。于是,我就蹲下跟恬恬说:“回家要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不要爸爸妈妈帮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明天我要检查!”
第二天,恬恬奶奶一来就很高兴地跟我说:“这孩子今天自己吃的早饭,呵呵,还是老师的话管用,我只要说告诉老师,她就很快吃完了。”
有了这一次之后,恬恬奶奶慢慢地开始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了,感觉孩子哪里做得不好就跟老师交流,而且在老师面前跟恬恬说如果表现不好就告诉你们老师,慢慢地孩子的行为习惯变好了,奶奶也更加通情达理了。可见,孩子也是家长的老师。
让家长信任老师之后,老师就会成为家长手中的“法宝”,可以在家中对孩子进行教育,这应该也是家园共育的一部分,只不过是把教师的影响力扩散到了家中。慢慢地孩子早晨来园和放学回家都跟老师打招呼了,恬恬奶奶见到老师也乐呵呵的!
第三步:让奶奶接触一些教学内容,知道幼儿教学的必要性,让奶奶对幼儿教育性质有一定感知。
有一次,我们的教学活动的内容是“如何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要求让孩子带生鸡蛋和熟鸡蛋各一个,恬恬奶奶早晨拉着孩子带着鸡蛋见到我就问:“老师,要鸡蛋干啥的?还要一个生的一个熟的。”我说是用来区别哪个是生鸡蛋哪个是熟鸡蛋的,当时奶奶就特惊讶:“你们老师还会区别这个?我都不会!”我笑着告诉恬恬奶奶:“等放学接孩子的时候,让孩子教你吧!”
到这里,恬恬奶奶变了,变得愿意接受老师的观点,相信老师,能够跟老师有效沟通了。
反思与后记:
家园共育的前提是了解家长、了解幼儿,在此基础上做好“信任”与“沟通”这两项工作,通过各种途径跟家长建立好联系,有效地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假日旅游或者家长参与教学等活动。只有如此,家园共育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另外有效地运用家长委员会的资源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为我们教育教学服务。
现在恬恬奶奶见到我们老师的时候总是客客气气的,还时不时地跟我们沟通下,说一说最近孩子的情况,看来家园共育是建立在家长与老师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基础上的,在家庭和园所通力合作下,孩子必将成长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