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上去很美》改编自王朔的同名小说,该片的英文名为《LITTLE RED FLOWERS》(直译为小红花),是由国内著名导演张元执导的一部成人儿童影片。2006年,该片获第56届柏林电影节“杰出电影艺术创新奖”,在意大利阿尔巴国际电影节和第三届欧亚国际电影节上均获“最佳导演奖”。影片围绕着“文革”前幼儿园的生活展开,通过小主人公方枪枪的经历,讲述孩子成长的烦恼。但《看上去很美》究竟想传达些什么?或许“一千个人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对这一问题的最好回答。
一、童眼看世界
电影的第一个场景是不满4岁的方枪枪小朋友被爸爸连拖带拽地送进了一所全托幼儿园,自此方枪枪便开启了和外面世界的交手。这里的一切都让他觉得难以适应: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要学会穿衣服,小红花就跟骑士的勋章一样珍贵,是小朋友们之间地位等级的象征。而老师则是这个世界的君主,相当于神的位置,她们用或亲切或严厉的方式操纵孩子在幼儿园的命运。
方枪枪也曾努力学习自己穿衣服、使劲拉屎、尽可能地不尿床……但总有点“游荡”在规矩边缘的意思,总得不到老师的称赞与鼓励,企盼已久的小红花也与他“若即若离”。于是,他开始自暴自弃起来,开始无所畏惧地同小朋友争抢玩具、打架闹事、欺负小同学,甚至公然顶撞老师。而方枪枪最严重的“罪行”莫过于“策划”了一起惊人的大暴动。在方枪枪加点想象力的谣言的作用下,“李老师已经变成妖怪了”的消息不胫而走,巨大的恐惧感使孩子们不自觉地团结在一起。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小家伙们密谋将各自的鞋带连在一起,光着屁股从四面八方涌向李老师的卧室,企图将“大妖怪”活捉在睡梦中。
连续的反抗都以方枪枪的失败而告终,这使他叛逆的心理更加变本加厉。一次,他出口辱骂了平时最疼爱自己的唐老师,由此接受了入园以来最严酷的一次惩罚——关黑屋。在那间破陋、狭小的黑屋里,方枪枪深切体会到了权力的压迫和惩罚的恐怖,于是他哭泣着大声呼救:“开门,孔院长!快来救我,有大妖怪要吃我,快点!”孔院长的到来不但没给方枪枪带来希望,而且还使肉体的禁闭上升为精神的惩罚和瓦解。她一面语重心长地告诉枪枪:“其实幼儿园是你人生当中最幸福、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将来你想回都回不来了”;一面又吩咐老师们:“关方枪枪小朋友的禁闭,不许其他小朋友跟他说话,孤立起来!”
影片的最后,方枪枪还是被解除禁闭,回到了小朋友的队伍中,可那些遵从老师命令孤立他的孩子们,却早已习惯了忽视他、视他而不见的生活。对此,方枪枪没有再做什么抗争,因为在他眼里,抗争似乎已没有任何意义。而他,要选择逃离,去外面的世界追逐他所渴求的自由。方枪枪偷偷跑出幼儿园,发现外面有一个更大的“幼儿园”:锣鼓喧天,长长的队伍,每个人胸前都佩戴着一朵大红花,被政治这张无形的大手推着面无表情地朝理想方向迈进……方枪枪最终选择了逃离还是归顺,影片没有给出答案。
因此,如果将这部电影单纯定义为描写孩童世界的作品,是相当不合适的,它几乎是将成人世界的秩序与规则作了极精确的浓缩。
二、耐人寻味的“小红花”
小主人公方枪枪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虽然看上去都是些散碎的小事,但却都是围绕着“小红花”展开的。在“小红花”的背后存在着一系列统一化的规则。只要小朋友遵守幼儿园的规矩就可以得到小红花,小红花是老师给表现好的小朋友的奖励,一旦小朋友拥有了足够多的小红花还有资格当班长,因此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它。它不仅是小朋友们在幼儿园表现好坏的衡量标准,更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方枪枪在幼儿园“成长”的过程正是这个“小红花”规则的印证。
在“小红花”规则之下,方枪枪也对“小红花”的美好心存希冀,也曾努力遵循着幼儿园的各种规定,并想通过这样的行为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但另一方面,他也在不断失败的尝试之后对“小红花”的美好产生了怀疑,甚至开始故意与其作对。方枪枪从争取到放弃,在这整个过程中,他只拥有过两朵小红花。一朵是拣来的,一朵是施舍的。捡来的小红花方枪枪不惜送给最好的小朋友,虽然被拒绝,却让人感动;施舍的小红花是对“世界规则”的讽刺,领导一句“这个小朋友怎么一朵小红花也没有啊,我们要一起帮助他”为方枪枪赢来一抹刺眼的红。这套“小红花”规则虽然在孩子们的眼里万分神圣,但却在成人执行的过程中,将其本质的“荣誉”内涵消解了。
“小红花”规则控制着孩子们的天性,却控制不了他们的成长,但是在这样的控制和管理之下成长起来的生命究竟是什么样子,就成了本片没有说明却始终敲打着观众心灵的问题。那些被规训成为一模一样的、丧失了个性的个体,他们所拥有的仅仅是些统一的习惯,而真正代表着个体存在的人类自然的生命状态和个性特点,却都被损害磨灭了,在这样的生命中还可能会有怎样的意义呢?
三、方枪枪的成长“挫败”:对当代儿童教育的启示
影片《看上去很美》揭示的是一个不满四岁的小朋友在开始集体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障碍与不适应,而这样的困境无论是在五六十年代的特殊时代背景下,还是在当今社会中,都不免存在。分析其成长受挫的原因与启示,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影片的内涵,挖掘其现实意义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纵观方枪枪的这段成长历程,最先让他感到受挫的,就是他的努力始终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给予肯定、赏识实际是儿童教育中极为重要的。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但影片中的老师恰恰忽视了赏识的作用。对于方枪枪,她看到更多的是他与同龄孩子间的距离、桀骜不驯的性格以及怎么也改不掉的坏习惯。于是,她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试图通过批评、惩罚来改造他。可不幸的是,方枪枪不但没有因此而“变好”,反而一点点地丧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显然是一种教育的失败,如果这位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能多点细心和爱心、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我们相信,方枪枪的命运多半会被改写。
(二)以发展的眼光看孩子
从评价机制上来说,“小红花”的意义太过直接、功利,好孩子的评价标准,就是要听话、要守规矩。在这部影片中,老师们要求小朋友遵守幼儿园的纪律和规定,其衡量的外在标尺就是小红花。遵守相应规定的,给一朵小红花;违反规定的,扣除小红花。小红花的多少决定了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并且是唯一评价。这样的奖罚方式在现在看来是不够科学的,那些严格遵守规定的孩子,或许会让老师觉得舒心、放心,但也可能会被规则磨平了棱角、抹杀了童真,最终成为碌碌无为的庸才;而像方枪枪这样游离在规矩边缘的孩子,也有值得珍视的价值和潜能,譬如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等等。太过直接功利地强调孩子某一方面的能力,只会使其陷入成长的误区,迷失成长的方向。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总有属于自己的强项,教师所应做的就是要用心去发现孩子的强项,并以此为突破口,帮孩子建立自信,促其发展。
(三)关照孩子的消极情绪
影片中,当方枪枪出现放任、反叛情绪时,老师没有及时给予帮助、引导,反而极不理智地施行禁闭、孤立政策,对其内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阴影。孩子的心灵是明亮的,同时也是脆弱的,有时会因为小小的不顺心,产生负面的情绪。就像方枪枪,因为得不到肯定,得不到周围人的关怀,硬是生出了坏脾气。这时老师们应对的方式,除了批评、还是批评,甚至极为残暴地将其关进黑屋。这种极端的排斥式教育法,不但不能对孩子作出正确引导,反而会加重其消极情绪,泯灭向上的斗志。而相反,如果老师能够改变一下态度,多给孩子一些关怀、理解、接纳与支持,情况可能就会大不一样。
正如导演张元自己所说:“《看上去很美》里有教育问题,有成长问题,有个人独立问题,有关于自由的问题,有关于规定的问题,有人的成长,里面既有喜剧,也有悲剧,它是复杂的,有很多层次的。”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来看,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看上去很美”的事物却通常暗含着“不美”的因素,所谓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却成了一个异化的过程。可是生活,尤其是对于孩子而言,绝不应该只是,“看上去很美”。
一、童眼看世界
电影的第一个场景是不满4岁的方枪枪小朋友被爸爸连拖带拽地送进了一所全托幼儿园,自此方枪枪便开启了和外面世界的交手。这里的一切都让他觉得难以适应: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要学会穿衣服,小红花就跟骑士的勋章一样珍贵,是小朋友们之间地位等级的象征。而老师则是这个世界的君主,相当于神的位置,她们用或亲切或严厉的方式操纵孩子在幼儿园的命运。
方枪枪也曾努力学习自己穿衣服、使劲拉屎、尽可能地不尿床……但总有点“游荡”在规矩边缘的意思,总得不到老师的称赞与鼓励,企盼已久的小红花也与他“若即若离”。于是,他开始自暴自弃起来,开始无所畏惧地同小朋友争抢玩具、打架闹事、欺负小同学,甚至公然顶撞老师。而方枪枪最严重的“罪行”莫过于“策划”了一起惊人的大暴动。在方枪枪加点想象力的谣言的作用下,“李老师已经变成妖怪了”的消息不胫而走,巨大的恐惧感使孩子们不自觉地团结在一起。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小家伙们密谋将各自的鞋带连在一起,光着屁股从四面八方涌向李老师的卧室,企图将“大妖怪”活捉在睡梦中。
连续的反抗都以方枪枪的失败而告终,这使他叛逆的心理更加变本加厉。一次,他出口辱骂了平时最疼爱自己的唐老师,由此接受了入园以来最严酷的一次惩罚——关黑屋。在那间破陋、狭小的黑屋里,方枪枪深切体会到了权力的压迫和惩罚的恐怖,于是他哭泣着大声呼救:“开门,孔院长!快来救我,有大妖怪要吃我,快点!”孔院长的到来不但没给方枪枪带来希望,而且还使肉体的禁闭上升为精神的惩罚和瓦解。她一面语重心长地告诉枪枪:“其实幼儿园是你人生当中最幸福、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将来你想回都回不来了”;一面又吩咐老师们:“关方枪枪小朋友的禁闭,不许其他小朋友跟他说话,孤立起来!”
影片的最后,方枪枪还是被解除禁闭,回到了小朋友的队伍中,可那些遵从老师命令孤立他的孩子们,却早已习惯了忽视他、视他而不见的生活。对此,方枪枪没有再做什么抗争,因为在他眼里,抗争似乎已没有任何意义。而他,要选择逃离,去外面的世界追逐他所渴求的自由。方枪枪偷偷跑出幼儿园,发现外面有一个更大的“幼儿园”:锣鼓喧天,长长的队伍,每个人胸前都佩戴着一朵大红花,被政治这张无形的大手推着面无表情地朝理想方向迈进……方枪枪最终选择了逃离还是归顺,影片没有给出答案。
因此,如果将这部电影单纯定义为描写孩童世界的作品,是相当不合适的,它几乎是将成人世界的秩序与规则作了极精确的浓缩。
二、耐人寻味的“小红花”
小主人公方枪枪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虽然看上去都是些散碎的小事,但却都是围绕着“小红花”展开的。在“小红花”的背后存在着一系列统一化的规则。只要小朋友遵守幼儿园的规矩就可以得到小红花,小红花是老师给表现好的小朋友的奖励,一旦小朋友拥有了足够多的小红花还有资格当班长,因此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它。它不仅是小朋友们在幼儿园表现好坏的衡量标准,更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方枪枪在幼儿园“成长”的过程正是这个“小红花”规则的印证。
在“小红花”规则之下,方枪枪也对“小红花”的美好心存希冀,也曾努力遵循着幼儿园的各种规定,并想通过这样的行为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但另一方面,他也在不断失败的尝试之后对“小红花”的美好产生了怀疑,甚至开始故意与其作对。方枪枪从争取到放弃,在这整个过程中,他只拥有过两朵小红花。一朵是拣来的,一朵是施舍的。捡来的小红花方枪枪不惜送给最好的小朋友,虽然被拒绝,却让人感动;施舍的小红花是对“世界规则”的讽刺,领导一句“这个小朋友怎么一朵小红花也没有啊,我们要一起帮助他”为方枪枪赢来一抹刺眼的红。这套“小红花”规则虽然在孩子们的眼里万分神圣,但却在成人执行的过程中,将其本质的“荣誉”内涵消解了。
“小红花”规则控制着孩子们的天性,却控制不了他们的成长,但是在这样的控制和管理之下成长起来的生命究竟是什么样子,就成了本片没有说明却始终敲打着观众心灵的问题。那些被规训成为一模一样的、丧失了个性的个体,他们所拥有的仅仅是些统一的习惯,而真正代表着个体存在的人类自然的生命状态和个性特点,却都被损害磨灭了,在这样的生命中还可能会有怎样的意义呢?
三、方枪枪的成长“挫败”:对当代儿童教育的启示
影片《看上去很美》揭示的是一个不满四岁的小朋友在开始集体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障碍与不适应,而这样的困境无论是在五六十年代的特殊时代背景下,还是在当今社会中,都不免存在。分析其成长受挫的原因与启示,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影片的内涵,挖掘其现实意义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纵观方枪枪的这段成长历程,最先让他感到受挫的,就是他的努力始终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给予肯定、赏识实际是儿童教育中极为重要的。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但影片中的老师恰恰忽视了赏识的作用。对于方枪枪,她看到更多的是他与同龄孩子间的距离、桀骜不驯的性格以及怎么也改不掉的坏习惯。于是,她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试图通过批评、惩罚来改造他。可不幸的是,方枪枪不但没有因此而“变好”,反而一点点地丧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显然是一种教育的失败,如果这位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能多点细心和爱心、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我们相信,方枪枪的命运多半会被改写。
(二)以发展的眼光看孩子
从评价机制上来说,“小红花”的意义太过直接、功利,好孩子的评价标准,就是要听话、要守规矩。在这部影片中,老师们要求小朋友遵守幼儿园的纪律和规定,其衡量的外在标尺就是小红花。遵守相应规定的,给一朵小红花;违反规定的,扣除小红花。小红花的多少决定了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并且是唯一评价。这样的奖罚方式在现在看来是不够科学的,那些严格遵守规定的孩子,或许会让老师觉得舒心、放心,但也可能会被规则磨平了棱角、抹杀了童真,最终成为碌碌无为的庸才;而像方枪枪这样游离在规矩边缘的孩子,也有值得珍视的价值和潜能,譬如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等等。太过直接功利地强调孩子某一方面的能力,只会使其陷入成长的误区,迷失成长的方向。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总有属于自己的强项,教师所应做的就是要用心去发现孩子的强项,并以此为突破口,帮孩子建立自信,促其发展。
(三)关照孩子的消极情绪
影片中,当方枪枪出现放任、反叛情绪时,老师没有及时给予帮助、引导,反而极不理智地施行禁闭、孤立政策,对其内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阴影。孩子的心灵是明亮的,同时也是脆弱的,有时会因为小小的不顺心,产生负面的情绪。就像方枪枪,因为得不到肯定,得不到周围人的关怀,硬是生出了坏脾气。这时老师们应对的方式,除了批评、还是批评,甚至极为残暴地将其关进黑屋。这种极端的排斥式教育法,不但不能对孩子作出正确引导,反而会加重其消极情绪,泯灭向上的斗志。而相反,如果老师能够改变一下态度,多给孩子一些关怀、理解、接纳与支持,情况可能就会大不一样。
正如导演张元自己所说:“《看上去很美》里有教育问题,有成长问题,有个人独立问题,有关于自由的问题,有关于规定的问题,有人的成长,里面既有喜剧,也有悲剧,它是复杂的,有很多层次的。”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来看,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看上去很美”的事物却通常暗含着“不美”的因素,所谓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却成了一个异化的过程。可是生活,尤其是对于孩子而言,绝不应该只是,“看上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