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聯网为传播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正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基于互联网背景的思想政治教育已获得大量的研究成果与理论,而杨吉棣、王丽清编写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2015年6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教材。全书主要分为理论探索、实践育人、校园文化、网络教育、心理健康、管理服务创新、党团建设、队伍建设等章节,而网络教育一章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思考与探索方案。编者特别针对互联网时代媒体与信息传播的性质,制定了符合学生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以及具有明确目标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参与的群体行为,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构建的主要途径。目前在校大学生以90后为主要群体,在思想政治观念、道德行为等方面,与教师等高校教育者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冲突。而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机构,主要通过德育、服务教育等政治社会视角,展开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完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该书的编者,就高校学生价值观、教师与学生的信任关系等作为切入点,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指导理念,来探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人格培养的路径。
针对互联网时代学生存在的思想与心理状态问题,该书提出了校园文化、网络教育、心理健康等的教育方案。在互联网与新媒体信息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情况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俨然进入了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的阅读时代。但随着各类互联网信息的快速更新,高校学生接收的阅读信息,也开始出现良莠不齐的问题。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遇到一系列的障碍与状况。首先学生在新媒体阅读的模式下,产生了网络依赖、心理健康等问题,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而且由于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开放、活跃,其在接受网络文化与快餐文化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西方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从而出现自身意识形态的不清晰与偏差。基于此,编者在该书中,从校园广播的思想政治功能建设、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高校校报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建设,进行了详细与充分的阐述。特别是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形态等的建设方面,编者提出了大学生不良情绪的表现形式和调控方法,以及通过建立团支部、社团等思政教育机构,展开对学生思想意识的纠正,以形成学生正确的网络学习观念与思想价值观。最后还对大学生的失恋及思想政治问题,进行案例介绍与咨询,并制定出详细的心理健康指导报告。
当然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仅限于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心理健康、价值观念等方面。高校的党团建设、就业创业等,也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高校党建、团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党建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党员干部的队伍建设与培养是否具有创新,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同时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分。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的就业,存在着就业渠道、就业方向、学生工作能力等方面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学生的思想政治压力与心理压力。因此编者在该书后几章内容中,针对学生党建工作、党员干部建设工作、学生就业创业等难题,提出学生党建工作载体创新,以及构建以双边需求为先导的个性化职业教育课程。针对网络教育、心理健康、党团建设、就业创业等部分,详细阐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过程,以及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创新的方案。总之该书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凝练与总结,并从各个方面提出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案。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载体的不断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会逐渐向网络化、互动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还将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升级。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项目)
(蔡坚/硕士,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参与的群体行为,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构建的主要途径。目前在校大学生以90后为主要群体,在思想政治观念、道德行为等方面,与教师等高校教育者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冲突。而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机构,主要通过德育、服务教育等政治社会视角,展开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完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该书的编者,就高校学生价值观、教师与学生的信任关系等作为切入点,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指导理念,来探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人格培养的路径。
针对互联网时代学生存在的思想与心理状态问题,该书提出了校园文化、网络教育、心理健康等的教育方案。在互联网与新媒体信息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情况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俨然进入了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的阅读时代。但随着各类互联网信息的快速更新,高校学生接收的阅读信息,也开始出现良莠不齐的问题。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遇到一系列的障碍与状况。首先学生在新媒体阅读的模式下,产生了网络依赖、心理健康等问题,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而且由于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开放、活跃,其在接受网络文化与快餐文化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西方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从而出现自身意识形态的不清晰与偏差。基于此,编者在该书中,从校园广播的思想政治功能建设、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高校校报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建设,进行了详细与充分的阐述。特别是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形态等的建设方面,编者提出了大学生不良情绪的表现形式和调控方法,以及通过建立团支部、社团等思政教育机构,展开对学生思想意识的纠正,以形成学生正确的网络学习观念与思想价值观。最后还对大学生的失恋及思想政治问题,进行案例介绍与咨询,并制定出详细的心理健康指导报告。
当然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仅限于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心理健康、价值观念等方面。高校的党团建设、就业创业等,也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高校党建、团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党建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党员干部的队伍建设与培养是否具有创新,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同时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分。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的就业,存在着就业渠道、就业方向、学生工作能力等方面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学生的思想政治压力与心理压力。因此编者在该书后几章内容中,针对学生党建工作、党员干部建设工作、学生就业创业等难题,提出学生党建工作载体创新,以及构建以双边需求为先导的个性化职业教育课程。针对网络教育、心理健康、党团建设、就业创业等部分,详细阐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过程,以及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创新的方案。总之该书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凝练与总结,并从各个方面提出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案。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载体的不断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会逐渐向网络化、互动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还将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升级。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项目)
(蔡坚/硕士,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