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寓辅导员队伍机制建设研究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切实改进和加强高校公寓辅导员管理服务工作,对高校公寓辅导员队伍机制建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公寓辅导员队伍建设,应重视管理体制、考核和激励制度等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公寓辅导员队伍;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7-0024-03
  一、加强高校公寓辅导员队伍机制建设的
  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高校公寓辅导员队伍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班级集体的观念逐渐弱化,高校学生生活区相对集中,出现了大学生公寓区、生活园区。大学生公寓和生活区往往是高校各种学生矛盾和问题相对集中的区域。“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高校不应该放弃这块育人的阵地,更不能把公寓区的管理和教育简单地推向社会。”[1]
  2002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对高校公寓管理作出明确要求:“在推进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对学生公寓内学生的管理,特别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日常行为管理,始终是高等学校的一项主要责任,决不能简单地推向社会。各高等学校要切实负起责任,把这项工作列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日程,作为高等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2]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了以下要求:“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
  (二)高校公寓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小受家庭宠爱,生活条件优越,自我为中心观念强,抗挫折能力较低,心理健康问题较多。校生、师生、生生之间的不和谐因素显著增加。市场经济、社会各种不良现象、互联网等对学生带来的冲击前所未有。我国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等也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亟待加强公寓辅导员队伍机制建设。
  二、公寓辅导员队伍机制建设现状
  2010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下发了《辅导员进公寓实施方案》《辅导员工作职责》等制度,明确了公寓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考核与奖惩,学院在学生公寓内为辅导员安排了独立的办公场所。
  (一)公寓辅导员的工作环境分析
  学院为公寓辅导员安排了独立工作场所,学工处(部)配备了办公桌、电话、文件柜等相应的工作设施,安装了空调,为公寓辅导员营造了较为便利的工作环境。但是,公寓内工作环境相对系(部)工作环境较为简陋,公寓内生活配套设置相对缺少,如缺少会议室、师生文化活动场所等。大多数公寓辅导员除了做好所带班级学生工作,还需做好系(部)或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经常需要往返生活区与教学区,也造成了公寓辅导员疲于应付上级要求,工作表面化、形式化,热情不高等不利局面。
  (二)公寓辅导员队伍结构分析
  2010年实施公寓辅导员进公寓时,7个二级院系分别安排专职辅导员进驻公寓,其中5个院系各安排2名,2个院系各安排1名。经过2年实践,继续安排2名专职辅导员进驻公寓的仅剩3个院系,其他院系都只有1名公寓辅导员,并且都是多名辅导员轮流进驻。其中3个院系安排男女各1名,总体上性别比例均衡。4年来,整个二级院系只有3名公寓辅导员在岗位上没有变动,其他院系公寓辅导员都有人员变动和调整。
  2010年进驻的12名辅导员中,有9人为本科学历,3人为研究生学历。截止到2014年6月,所有公寓辅导员均为本科,3名研究生学历辅导员已经离开公寓到院系或行政部门担任相关管理职务。可见,公寓辅导员队伍流动大,稳定性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寓辅导员个体和队伍整体的持续发展和工作成效,这使公寓辅导员归属感不强。
  (三)公寓辅导员工作模式分析
  7个二级院系分别安排进驻的专职辅导员受院系、学工处(部)“双重”领导,其日常工作指导和年终考核基本上仅与所在二级院系相联系。学工处(部)安排了工作场所,提供了基本的办公设备环境,而日常工作支持、业务指导相对较少,以行政方式宽泛地进行规定为主,与公寓辅导员互动交流不够,对公寓辅导员内心诉求和人文关心不够。如新来学院的公寓辅导员希望能多与系(部)同事沟通,但现有工作模式难以实现。
  由于没有一个独立的公寓管理部门牵头,二级院系辅导员、公寓辅导员与后勤部门相关人员相互合作,共同策划具有吸引力的大型社区、公寓文化节特色品牌性活动较少,因此,整个辅导员队伍显得较为松散。学工、公寓管理、后勤部门齐抓共管,管理、服务、育人三位一体学生宿舍管理体制没有真正形成。
  (四)公寓辅导员制度完善性分析
  “高校不同程度存在的重智轻德的教育价值取向,非智力因素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4]高校工作重心较多地放在了教学质量评估、专业剖析、科研项目上,而对学生德育、职业素养、人际交往能力等指标重视不够。学工、后勤部门还没有完全将育人功能纳入学生公寓整体功能建设的范畴,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加强公寓辅导员队伍建设”在一些高校事务管理中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公寓辅导员职责》《辅导员留宿值班制度》等对考核辅导员工作具有一定作用,但在实践中辅导员进驻公寓流于形式,有些制度在执行、考核方面的可操作性不够,缺乏专门的部门考核与监督。
  二级院系强化了学生宿舍文明建设的检查、评比与考核,将学生的奖助评优、素质教育成长档案、党员发展等事宜与宿舍常规检查考核相挂钩。但是在实际执行中,较少有二级院系将学生在公寓内的日常表现与评奖评优等工作相挂钩,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寓管理工作的成效。针对部分学生夜不归宿、违章使用电器等问题,即便是查证属实,亦没有相应及时的刚性处理制度。   三、公寓辅导员队伍机制建设的对策
  (一)改善工作环境,增强公寓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以激发工作积极性
  积极为公寓辅导员工作和生活创造条件。配套相应的专项工作经费,如条件允许的话,适当增加公寓辅导员岗位津贴或适当减少带班学生人数。改善辅导员进公寓办公用房、生活配套设置条件,如增加公寓内的文化娱乐场所、会议室等。“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投入使公寓辅导员无暇去开发与经济有关的事情”[6],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学校领导应多方努力,尽可能提高公寓辅导员生活条件,帮助他们改善工作环境。
  加强学工、二级院系、后勤部门与公寓辅导员之间互动交流,使公寓工作场所成为公寓辅导员熟悉而喜欢、开心而安全的工作和生活家园。
  (二)完善公寓管理体制,成立公寓管理综合机构(公寓管理中心),强化公寓管理部门职能
  以学工部门作为学生公寓管理的领导机构,在学生公寓成立综合性的公寓管理部门(如公寓管理科、公寓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学生公寓内学生的思想教育与行为管理等工作,把学工干部、公寓辅导员等作为学生公寓工作的中坚力量。公寓管理中心主任由学工部部长兼任,设一名常务副主任、公寓管理干事岗位。后勤管理部门中下设“学生公寓服务办公室”,专门负责学生公寓内水电等公共设施维修、保洁服务等工作;在学校中尝试选聘专职公寓辅导员,以逐步取代二级院系辅导员派出制。
  (三)改进公寓辅导员工作机制,分工负责,协同工作,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公寓管理队伍
  进驻公寓的辅导员要相对稳定,可3至4年进行轮岗,以增强公寓辅导员工作个体以及队伍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和工作成效。同时,要明确学工、二级院系、后勤部门与公寓辅导员的职责分工,相关职能部门应尽力减少公寓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积极构建纵向畅通、横向协调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新平台。
  成立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让高年级学生干部担任公寓辅导员助理,发挥大学生在学生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成长”[7]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公寓管理实效和育人效果。
  (四)完善管理考核制度,增强公寓辅导员工作成效
  学工部门应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考核和评比,将学生的奖助评优、党员发展等事宜与学生公寓日常考核与评比挂钩落实到实处,“完善和执行学生党团进公寓制度,发挥党支部、团总支以及党员团员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8]
  应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公寓辅导员考核办法,健全公寓辅导员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公寓辅导员的聘任、奖惩、职称晋升等挂钩。结合公寓辅导员专业和专业性分工方向,着眼于公寓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的提升,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培训,提高公寓辅导员素质和能力,帮助他们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还应根据动态平衡原则,建立相应的公寓辅导员轮岗和流动政策,根据他们的工作实绩、个人特点和专长,通过正常的制度和途径,做好公寓辅导员的换岗分流工作,为公寓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Z].2002.
  [2]沈玉峰.高校公寓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J].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6).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5]张再兴,等.高校辅导员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张俊凤.浅析新形势下公寓辅导员工作[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10).
  [7][8]卢文汇,孙福兵.高校公寓辅导员十年(2002-2011)研究综述[J].高职教育研究,2012(10).
  (责任编辑:沈彬)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ized reform of logistics, improving and strengthening university dormitory tutor management servic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dormitory tutor team mechanism. To construct university dormitory tutor team mechanism, emphasis should be lai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evaluation and stimulation systems.
  Key words: university; dormitory tutor team; mechanism; construction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已颁布半年多了,已有众多的专家、学者对其作了详细而深入的解读,在此,本人仅就与一线教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在纠偏中追求完善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些偏差。2011年版课标直面这些偏差作了必要的纠正,以使课标更加完善。  1.纠
当下,语文教学的理念层出不穷,教学的花样不断翻新,教学的口号此起彼伏,但是,不管把语文装扮得如何花枝招展,令人眼花缭乱,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回到每天活生生的语文课堂,都得老老实实地想清楚这样三个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但一篇课文到底教什么和怎么教很多时候还是一笔糊涂账,在实践中仍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教学方式单一。不管教什么课文,基本都是采用内容分析式的教学,普遍还停留在对课文内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知识的情境化,可以让知识鲜活起来、智慧起来、丰富起来,这是给知识注入生命、使知识生命化的过程。情境教学有助于实现知识的生命化,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个性、智慧、品格、气质和生命。  语文单元教学是以语文单元内若干篇文章为一个单位体,将每一篇课文的具体目标经过取舍,整合为整个单元的综合目标,围绕综合目标而创设的情境,我们称之为语文单元教学的“大情境”。  语文单元教学的大情境
摘要:对话教学是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教师应通过对话引导学生自读,寻求面向全体的对话主题,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创新不拘一格的对话形式,把握张弛有度的对话节奏,对对话内容进行多元评价,最终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堂;对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5-0067-03
摘要:在现实危机与理论借鉴的双重促动下,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迅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从“形而上”的超验之维,还是从“形而下”的经验之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成立的命题。在中国教育场域中,西方的生活世界理论不是拯救中国的现实教育危机的密钥。虽然社会生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但是社会生活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只能是超越而非回归。同样
《清平乐·村居》是句容市举办的语文“新秀杯”赛课的规定篇目,上课时间30分钟。在这短短的半个小时里,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距今有近九百年之久的宋词的独特魅力?为此,我经历了思索、矛盾、探索、取舍等艰难的过程。  多元解构:吹尽黄沙始到金  一、创设适合儿童的教学语境  这是五年级上册的最后一篇课文。高段的学生虽然有了一些古诗词的积累,但完整的宋词学习还是第一次。如果能让学生走进这座词园去浸润一番,绝对是
摘要:“生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生本课堂要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课堂环境、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学定教”。其路径是前置性学习—直观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生本课堂”具有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难度降下来、效果好起来的作用。  关键词:生本课堂;教学;生本性;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
摘要:举办大型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已成为当前广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大措施。实行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洽谈会形式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同,仔细分析,却也存在着亟待克服的困难与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在召开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之后,对其组织情况及成效作出详尽分析,从中发现问题,从专业设置、加强就业指导、注重学生“软技能”的培养等方面入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出贡献。  关
学校记忆主要来自两个层面:一是“校”的层面,即学校记忆的人为强化。学校高屋建瓴,从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具体举措与做法、办学成效等方面,全方位记忆了学校的办学历程。二是“人”的层面,即学校记忆的自然形成。学校发展历程中的一些令人感同身受、乐此不疲、津津乐道的事件或者镜头,长驻于广大师生的心中,成为“活”的记忆,经久不忘。  然而,这两个层面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和记忆学校发展历程的,似乎是两条永远
摘要:对海安县831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课业负担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感受随年级增长而增长,初中生课业负担较重。课业负担成因分析表明,初中生负担主要源于教师(学校),小学生负担主要源于家长,教师和家长压力主要源于学校和社会。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小学要做好家长工作,初中要侧重做好学校工作。  关键词:义务教育;学生课业负担;特点;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