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过那么多或卷或舒的白云,和蓝得接近上帝的天空,我们的飞机降落在一座古城。
它叫“并”。
像无意中敲响古老的玉环,又像桃花花瓣瞬间打开,阴平的读音新鲜又好听。
当飞机上的乘务员说出这么美妙的话———欢迎来到并,我就兴奋起来。
我并不清楚“并”是一个怎样的古城,想象的大门咿呀打开,电视里那些身穿盔甲的古老战士,赶着战车冲杀过来。然而,真正冲杀过来的,不是这些英姿飒爽的盔甲战士,而是呛人的雾霾。无所不在的灰色魔鬼,呲著长长的獠牙拂过我们,我们便立即受了内伤,咳嗽不止。醒目的“山西太原”闯入眼帘,我明白了,此刻,我们已经掉入了公元2014年的太原。青蓝的上帝离我们很远,灰蒙蒙的历史离我们很近。
小时候,看着远山下冒着黑烟的烟囱,很是向往,觉得烟囱下面的人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吃着山珍海味,不用干活,飞来飞去到处瞎闲逛。烟囱成为一个符号,里面藏着现代文明。长大后,我的身边也立起了很多烟囱,我开始怀疑。如今,我皱着眉头,开始讨厌那些喜欢画烟囱的画家。因为我所到之处,都被灰暗的穹庐笼罩。站在“并”这座古城,就像站在刚刚熄火的窑里,烧过煤的窑。到处都是呛人的煤气,没有出口,让人窒息。
每一辆车都顶着厚厚的黄尘,每一棵树都面黄肌瘦,每一幢楼都晦暗不清。公路很宽敞,土地很广博,也都很迷茫。走来走去的人们脸色黯淡,充满忧郁和怨怼。
我脑子里尽出现一些煤老板的古怪形象,拿大把大把的钞票堆在女儿的嫁床上,把金灿灿的黄金塞入官员的腰包,这些腐烂的印象来自那些埋藏地层千万年的煤。曾经,这块广袤的平原站立着那么多树木,它们清亮的绿色主宰着这方土地。而今,它们的坟墓被挖开,尸骸被淘尽,天空里到处飞翔着黑色的幽灵,它们找不到安身之所。富贵与贫穷在这一片天空下,能有什么区别?
我没有看见烟囱下的青草山坡,没有看到美丽的森林,没有看见幸福的人们飞来飞去。我用衣袖捂住鼻,抬头问上帝,这是怎么回事?
在去往平遥的路上,司机说,真的很呛吗?我觉不出来。我怀疑自己的鼻子出了问题,摇下车窗一闻,马上又咳起来。真的呛人。他说,在他看来,没什么变化,他出生的时候,就这样,天会无缘无故地灰那么几天,忽然又蓝澄澄的。只是,现在灰的时间多,蓝的时间少。我说,平遥应该好一点,旅游之地。司机说,平遥更不好了,那里的煤厂最多。到了平遥,雾霾更甚。这里家家户户都烧煤取暖,一些烟囱直接对着巷子,喷出来的烟就是雾霾那样的呛人气体。特别是傍晚,平遥古老的街道,便被这些气味占据,填满。本来想饭后散散步,好好体会一下北方的古城文化,可我一直咳,没法呼吸。我开始怀疑,这里真的是古代繁华的商业街吗?那些古人不会就生活在这样呛人的环境吧?是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呢?我承认平遥古城有资格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可是,它被这些呛人的气体占领着,还适合游人来触摸它、感受它吗?
住在平遥的一家“光绪行宫”里,一个院子,并不算大,就只能看到中间立着一只空水缸(那边的院子当中都有空水缸)。室内很呛,想打开厚厚的棉门帘透透气,外面更呛,真担心一觉醒来,会变成一个“呛人”。第二天起床,撩开厚厚的蓝门帘,看见客栈的院子里铺了一层厚厚的黄尘,一个女子正在清扫它们。
那些古建筑也是灰不溜秋的。整个城都灰,我以为这就是一个灰城,天灰,地灰,树木灰,街道房屋灰,连人都是灰的,从里到外,简直灰透了。
后来仔细揣摩,发现砌墙的砖就是那么灰里带着黄,黄里带着灰,十分不清爽。这或许是黄土高原泥土的特色,或许是他们祖先烧制砖的时候,温度控制得不恰当。奇怪的是,连树木也是同一个色调。这里的树木大多是高高的杨柳,青褐的枝条在猛烈的寒风里飘飞。这么柔弱的枝,偏迎着这么恶劣的风,看着让人心疼。我第一次领略了什么叫零下10°的低温天气。因飞机延误,去改签了火车票之后,飞机场的车半天不来。我站在道边,像柳树一样迎着寒风,身上的棉衣变成了薄薄的霓裳羽衣。那是怎样的一种透骨寒冷啊,柳树经得起,架设在柳枝间的巨大鸟窝,也经得住吗?开始看见这样触目惊心的鸟窝,我就一直猜想,住里面的肯定是大鸟。况且,在太原晋祠里,我见到很多大个头的鸟儿,在树林间飞窜。晋祠树多,有非常高大的树林,鸟儿也多,空气好很多,至少不呛人。在灰不溜秋的黄家大院城墙下,有一棵树,其间有一簇宝贵的嫩绿,就在这簇嫩绿的枝头,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偏着脑袋,用它漆黑的眼睛跟我对望,我感觉晦暗冰凉的世界有什么东西在拱动。这些美丽的精灵,我担心它们在如此寒冷的天地间如何存活。那些大大的鸟窝,才能容下大大的鸟儿。那个司机说,也不是,也住很小的鸟。问是什么鸟,他便又含糊起来,说是鹊。我说麻雀?他说不是。那好吧,反正都是些精灵。只是,那些杨柳都光秃秃的,没有能够为它们遮风挡雨的树叶,寒凉的夜晚,它们缩在里面会瑟瑟发抖吗?想必它们是经得住的。
平遥古城忽然散了雾霾,来了阳光。男人女人都从寒冷的屋里钻出来,在泛着光的巷子里踢毽子,享受阳光。他们早就经得住了,不然怎么会有世界文化遗产———平遥整座保存完好的古县城?这座被明朝修筑的城墙护卫着的城,在晚清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控制着全国一半以上的金融机构。有“中国现代银行鼻祖”之称的日升昌票号,有镖局、当铺等各类老商铺;有城隍庙和文庙;还有老县衙,可以看他们演绎如何升堂审案,解决百姓生活里的藤蔓纠葛,看县令的起居生活和他的后花园。一群鸽子飞上屋顶,我就被随之而来的白云迷住了。其实,这么深厚的历史文化,比如古城墙,我们这边也有,只是现在徒剩残迹,难觅大貌。所以,对这里的人们生出一份崇敬,感谢他们守住了这座古城,守住一段完整的历史,让我们还能看到人类的过去。他们经住的,何止是寒冷!他们离历史很近,离烟囱很近,离雾霾很近,离蓝天,其实也挺近的。只要城外的那些烟囱能经得住,戒掉这口吞吐浓烟的瘾。
后来,天气一日比一日好。天真的也可以蓝澄澄的。客栈的楼阁也蓝得耀眼。一切瞬间就变了,空气也不呛了。有些杨柳披着淡淡的黄叶,树叶似乎是老的,也似乎是嫩的。我一直惦记着晋祠里一大片一大片高得离谱的秃树,和它们枝桠间巨大的鸟窝。这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世界。黄家大院虽然好,但缺少树木。在我们这边,应该算是一个村。它有高大的城墙,有一个比一个深的院子,有精雕细琢无与伦比的石雕和木雕,有布局严整的巷道,俨然一座城池。他们也有后花园,虽然不是很宽阔,但里面有珍贵的树木,这是唯一可以透气的地方。因而,我有幸遇到了那只喜鹊,并与它对视,我站在城墙,它站在树枝。它是我心中的神鸟,总是给人带来希望。
忽然想起以前的阴郁生活,生活里缺少新鲜空气,总觉得闷,想透气。傍晚上到天台,把腿支在围栏上,压压腿。幼小的女儿便抱住我的腿,吊在上面荡秋千。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工业气息。这种气息不像平遥的空气,只是呛人的煤味,那种混杂着各种难以消受的味儿,堵塞了我们生活的所有气孔,整片天空都极度郁闷,我更是眉头紧锁,胸口郁结。我忧郁地看着女儿,她瘦弱的身子吊在我的腿上,飘来荡去,像片飓风中的嫩叶。她总是咳嗽,总是发烧,总是躲避不了每一次席卷而来的病毒,什么病流行了,她必然率先得上。她不吃药,有次半夜里发40°的高烧,我喂她带着甜味的退烧药,她不吃,我强制灌进去一点,她马上呕吐出来。我只有坐在她的身边,不停地换敷湿毛巾,抓住她滚烫的小手流泪。猪流感流行时期,出了趟差回来,晚饭时,去看躺在床上睡觉的女儿,发现她满脸通红,浑身滚烫,家人说,不要紧的,都两天了,等会儿就会好的。这不正是猪流感吗?竟然熬了两天!我摸黑带她去医院。看着这些浓烟,我的呼吸不畅,我更担心女儿,她没有一点抵抗力,我根本没有办法保护她。
好几次,在车上遇到一些年轻村民去看病,他们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的,浑身就没有了力气,什么活都干不了,病也查不出来。得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数更是飙升,他们说,没多吃肉,也不抽烟不喝酒,怎么就得了这病呢?
我试图通过环保部门来解决这个问题,可是环保部门的人说,上班时间,他们有义务监督,下了班,就不是他们的事了。所以,这个时候,那些冶炼厂便可大张旗鼓地把浓浓的黑烟放出来,任其将周边的村落全部吞并。其实,我清楚这其间的猫腻,无非是钱在作祟。我从未感觉过钞票是如此空前绝后的肮脏,从未如此空前绝后地痛恨过黑烟。
我只能长叹,觉得自己就是被那些蹲在街边人们倒提着锦鸡,流着鲜血,等待雇主买回家,拔毛剁肉,炖成乳白的汤。我曾经为保护野生动物四处奔走,四处碰壁,林业局、市场监督局、到乡镇政府,那么脆弱美丽,没有反抗力的野鸭、锦鸡、天鹅,谁来为它们讨要公道?林业部门说,在市场发生的事,应该由市场监督局来管理;市场监督局说,野生动物当由林业部门管;林业部门又说,这是按区域划分的,具体到哪个乡镇,应该由当地的政府职能部门管。最多,上面有压力的时候,三家联合执法,进行一下突击。如果执法不能常态化,法律没有执行者,那就形同虚设。后来,大片迁徙的天鹅,飞入我们的县域,一夜之间被全部消灭。他们只用了一盏灯,一张网,一根棍子,便消灭了天上所有的天鹅,用箩筐挑了好几担下山,卖给饭店,一夜就净赚几万元钱。乡亲们流着哈喇子传说这事,羡慕得要死。我曾经在“慢慢摇”(载客三轮车)里跟他们理论,我说,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打它们是犯法的。他们笑着说,癞蛤蟆都想吃美味的天鹅肉,哪个不想吃?一夜能赚几万块钱,哪个不想打?
曾经,我正琢磨着想给自己的工作室起个名儿,窗外便飞来一群天鹅,它们落在窗外的松树林休憩,旁边有个池塘,树林后面是一大片水田,这是它们新选择的迁徙驿站,我为有这样的客人欣喜莫名,于是得名为“天鹅堂”。好事总不顺应人意,之后,树林里老是传来枪声,天鹅们惊慌失措,在树林上空盘桓良久,还是选择飞离。我失去了这些美丽的天外来客,可能是永远的失去,徒留“天鹅堂”这个虚名,在风雨中飘摇。
我曾写文章发表在报纸上,向社会呼吁,停止伤害野生动物,还配了冒险拍来的血淋淋的照片,可惜泥牛入海,无法触动那些黑暗的眼睛。
田野里,有一个破旧孱弱的稻草人,假扮真人,日夜站在秧田里,虽然它是假的,还能偶尔动动,吓唬小鸟,保护一片嫩秧,我一个大活人,却谁也保护不了。
很多年,我看不到一丁点的色彩,因为心里一片灰暗。有时看着灰蒙蒙的天空,我总是怀疑,天空就要爆炸了。
怀念,这个词里饱含了多少美好的记忆,新生的孩子是无法体会的。也许更早的历史里,有更好的天气,更美的事物,更美的记忆,我们在逐渐失去它,像温水煮鱼,浑然不觉,一旦窒息,才试着猛烈挣扎一下,是不是为之已晚?
还好,女儿总算飘飘荡荡长壮实了,对病毒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防疫系统,我从兢兢战战的日子里脱出身来。面对那些异味和满天的尘埃,我仍是充满仇恨。不過,近日那些吃人的浓烟突然销声匿迹了,好些日子不来扰民,不管什么原因,这个结果令人欢欣鼓舞。我可以在天台上大口大口贪婪地呼吸了。可以贪婪地仰头观望,干净的天空,干净的树木,干净的远方。可以贪婪地迎着干净的风,任它吹乱头发,吹凉脸颊,吹透身体,怎样都好。这样的良辰美景有多久没遇上了?这样可以毫不设防地裸露于天地之间的日子,已经远离了多久?险些就要忘记,险些就不敢奢望。虽然这样的好日子只是间隙性地到来,总算有了盼头。我开始留意手机上的空气质量分析,如果是个优,我便来到窗前,看外面的树木田野,就算黄昏,就算阴云笼罩,目力所及,也够得着很远很远的越城岭,它淡蓝的影子干净清晰,令人愉悦。
还有一条景观大道通到我家门口,两边以高大的香樟为主树,套种了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有天傍晚下班回家,被乘坐的公交车“慢慢摇”甩客两次,我下定决心走回家。蒲扇一样的棕榈树,碧绿青翠;大大小小的桂花树,满枝头都是赭红的嫩芽,也有赭黄的;紫酱的檵木拥簇着盛开的山茶;粉红的桃花,零零碎碎,大红的桃花,一串串的;当然,还可以把目光投放到路边的菜地田野河流,满眼的青草绿和菜花黄,大大提升了舒心度。如果有空,背上画板,随便往哪儿一坐,都可以画一幅美丽的画。走在干净的景观道上,心里一直响着一句话,多么美妙,多么美妙,多么美妙!脚步轻了,歌声来了,虽然随之而来的,还有黑夜。黑夜也不怕,有明亮的路灯。有个孩子干脆搬张板凳在路灯下写作业。我笑道,可以省了电费。他看着我乐呵呵地笑。以前不敢黑夜出门,有点风吹草动都疑似妖魔鬼怪,现在走在黑夜里,车辆少了,更觉周遭宁静祥和,赏心悦目。如果心里敞亮了,放松了,这个世界瞬间就会变得美妙动人。这不就是一念之差嘛。当然,这一念的转变,来之不易。 不管天气阴与晴,窗外也总是有鸟儿在叫,一群一群的,飞到这棵树上,又飞到那棵树上。如果早晨碰上一只“喜恰恰”,对着我的窗户叫那么一两声,我的心情便立即放晴,我相信,这只预知祸福的鸟,肯定是从未来的时空飞来,它看见了希望,看见了蓝天白云下宁静祥和的世界,特地来向我预报。我总是毫无顾忌地相信它。我在网上下载听了上百种鸟声,一直没有听到它的声音,没有查到它是何种鸟类,它的声音太特别了,“喜———恰恰”,就是这样,我就一直把它当成了喜鹊。看到黄家大院里的那只,我还以为真的是看见了它。所以,我出神地望着它。它,也出神地望着我。现在,我出神地望着自己,轻轻一笑,总算,还是经住了。
我想,天空是能经住的,大地也是,也许天鹅也能。事情总会向着好的方向转变,不是吗?
遥远的山西,给我感觉最好的,是城墙,黄家大院的,平遥古城的,站在城墙上,可以看得很远,黄家大院周围的窑洞,平遥城下的护城河,远处的村落和麦田,还有古道。我靠在平遥古城城墙头的古炮上,想象那些残酷的战争,当然也想象由它们带来的安宁。城墙上的更夫张开大大的嘴巴,他要把时辰和平安报给全城的居民听,这是我最愿意看到的景象。夕阳挂在城墙的垛口,特别大,特别辉煌,把我们映照得美若天仙。阳光是最好的,整座古城都沐浴着它的辉光,温暖又神秘。
我买到了最喜爱的闲章,有野猪、树木和一个裙带飘扬的女子,正如我跟野猪、树木同时站在未来的时空,和谐又安宁。我买到了平遥的古老工艺品漆盒,而且是镶嵌贝壳的,特别漂亮,那些零散的首饰有了好的归属。老板说,盒底还有工艺师傅的印章,它是可以收藏的。我当然希望收藏一段豐沛的历史,尤其是也能看见我的身影的那段历史。我还买到了闻名遐迩的平遥牛肉,一向不吃零食的爸爸很爱,说舍不得一下吃完,每天只吃一小包。女儿也很爱,她添了辣椒,用来做菜吃。侄儿嫂子都很爱。我也很爱。
我留下了一个生日在太原。它也给了我很好的生日礼物。以前的生日只得到过妈妈煮的鸡蛋。它们也跟剥掉壳的熟鸡蛋一样,是小粒小粒的和田玉。她们说,玉能护身。
太原博物馆里的宗教壁画。美轮美奂。我被它的色彩和线条迷倒。我看到了最好看的手指,艳丽又高雅的服饰,圆润饱满又高远自足的神情。我看到了高出尘寰的神,他们一直在我们的上空,用悲悯和大爱感召我们向真,向善,向美,向爱。
太原有个作家,叫杨遥,也是这个城市的亮色,他的小说充满高亮度的想象,他的语言也被春雨清洗过,跟他们的历史很接近,跟原先满满的树林很接近。他的文是一柄刺穿现代的鱼叉。他的鱼,在蓝蓝的天上。
当我们飞向天空,追逐那个辉光四射的夕阳时,我看见满天的鱼儿,忽而在窗前,忽而又隐没于红彤彤的天缘。山西和全州,历史和未来,似乎离得很近,又似乎离得很远。我们寄希望于未来,又无限留恋地回望历史,现实总是夹在中间,酸酸甜甜。我想起涂在两片烤面包之间的果酱,很想一口咬下去……我们必须爱这残缺的世界。
———发表于《广西文学》2015年第9期
它叫“并”。
像无意中敲响古老的玉环,又像桃花花瓣瞬间打开,阴平的读音新鲜又好听。
当飞机上的乘务员说出这么美妙的话———欢迎来到并,我就兴奋起来。
我并不清楚“并”是一个怎样的古城,想象的大门咿呀打开,电视里那些身穿盔甲的古老战士,赶着战车冲杀过来。然而,真正冲杀过来的,不是这些英姿飒爽的盔甲战士,而是呛人的雾霾。无所不在的灰色魔鬼,呲著长长的獠牙拂过我们,我们便立即受了内伤,咳嗽不止。醒目的“山西太原”闯入眼帘,我明白了,此刻,我们已经掉入了公元2014年的太原。青蓝的上帝离我们很远,灰蒙蒙的历史离我们很近。
小时候,看着远山下冒着黑烟的烟囱,很是向往,觉得烟囱下面的人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吃着山珍海味,不用干活,飞来飞去到处瞎闲逛。烟囱成为一个符号,里面藏着现代文明。长大后,我的身边也立起了很多烟囱,我开始怀疑。如今,我皱着眉头,开始讨厌那些喜欢画烟囱的画家。因为我所到之处,都被灰暗的穹庐笼罩。站在“并”这座古城,就像站在刚刚熄火的窑里,烧过煤的窑。到处都是呛人的煤气,没有出口,让人窒息。
每一辆车都顶着厚厚的黄尘,每一棵树都面黄肌瘦,每一幢楼都晦暗不清。公路很宽敞,土地很广博,也都很迷茫。走来走去的人们脸色黯淡,充满忧郁和怨怼。
我脑子里尽出现一些煤老板的古怪形象,拿大把大把的钞票堆在女儿的嫁床上,把金灿灿的黄金塞入官员的腰包,这些腐烂的印象来自那些埋藏地层千万年的煤。曾经,这块广袤的平原站立着那么多树木,它们清亮的绿色主宰着这方土地。而今,它们的坟墓被挖开,尸骸被淘尽,天空里到处飞翔着黑色的幽灵,它们找不到安身之所。富贵与贫穷在这一片天空下,能有什么区别?
我没有看见烟囱下的青草山坡,没有看到美丽的森林,没有看见幸福的人们飞来飞去。我用衣袖捂住鼻,抬头问上帝,这是怎么回事?
在去往平遥的路上,司机说,真的很呛吗?我觉不出来。我怀疑自己的鼻子出了问题,摇下车窗一闻,马上又咳起来。真的呛人。他说,在他看来,没什么变化,他出生的时候,就这样,天会无缘无故地灰那么几天,忽然又蓝澄澄的。只是,现在灰的时间多,蓝的时间少。我说,平遥应该好一点,旅游之地。司机说,平遥更不好了,那里的煤厂最多。到了平遥,雾霾更甚。这里家家户户都烧煤取暖,一些烟囱直接对着巷子,喷出来的烟就是雾霾那样的呛人气体。特别是傍晚,平遥古老的街道,便被这些气味占据,填满。本来想饭后散散步,好好体会一下北方的古城文化,可我一直咳,没法呼吸。我开始怀疑,这里真的是古代繁华的商业街吗?那些古人不会就生活在这样呛人的环境吧?是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呢?我承认平遥古城有资格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可是,它被这些呛人的气体占领着,还适合游人来触摸它、感受它吗?
住在平遥的一家“光绪行宫”里,一个院子,并不算大,就只能看到中间立着一只空水缸(那边的院子当中都有空水缸)。室内很呛,想打开厚厚的棉门帘透透气,外面更呛,真担心一觉醒来,会变成一个“呛人”。第二天起床,撩开厚厚的蓝门帘,看见客栈的院子里铺了一层厚厚的黄尘,一个女子正在清扫它们。
那些古建筑也是灰不溜秋的。整个城都灰,我以为这就是一个灰城,天灰,地灰,树木灰,街道房屋灰,连人都是灰的,从里到外,简直灰透了。
后来仔细揣摩,发现砌墙的砖就是那么灰里带着黄,黄里带着灰,十分不清爽。这或许是黄土高原泥土的特色,或许是他们祖先烧制砖的时候,温度控制得不恰当。奇怪的是,连树木也是同一个色调。这里的树木大多是高高的杨柳,青褐的枝条在猛烈的寒风里飘飞。这么柔弱的枝,偏迎着这么恶劣的风,看着让人心疼。我第一次领略了什么叫零下10°的低温天气。因飞机延误,去改签了火车票之后,飞机场的车半天不来。我站在道边,像柳树一样迎着寒风,身上的棉衣变成了薄薄的霓裳羽衣。那是怎样的一种透骨寒冷啊,柳树经得起,架设在柳枝间的巨大鸟窝,也经得住吗?开始看见这样触目惊心的鸟窝,我就一直猜想,住里面的肯定是大鸟。况且,在太原晋祠里,我见到很多大个头的鸟儿,在树林间飞窜。晋祠树多,有非常高大的树林,鸟儿也多,空气好很多,至少不呛人。在灰不溜秋的黄家大院城墙下,有一棵树,其间有一簇宝贵的嫩绿,就在这簇嫩绿的枝头,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偏着脑袋,用它漆黑的眼睛跟我对望,我感觉晦暗冰凉的世界有什么东西在拱动。这些美丽的精灵,我担心它们在如此寒冷的天地间如何存活。那些大大的鸟窝,才能容下大大的鸟儿。那个司机说,也不是,也住很小的鸟。问是什么鸟,他便又含糊起来,说是鹊。我说麻雀?他说不是。那好吧,反正都是些精灵。只是,那些杨柳都光秃秃的,没有能够为它们遮风挡雨的树叶,寒凉的夜晚,它们缩在里面会瑟瑟发抖吗?想必它们是经得住的。
平遥古城忽然散了雾霾,来了阳光。男人女人都从寒冷的屋里钻出来,在泛着光的巷子里踢毽子,享受阳光。他们早就经得住了,不然怎么会有世界文化遗产———平遥整座保存完好的古县城?这座被明朝修筑的城墙护卫着的城,在晚清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控制着全国一半以上的金融机构。有“中国现代银行鼻祖”之称的日升昌票号,有镖局、当铺等各类老商铺;有城隍庙和文庙;还有老县衙,可以看他们演绎如何升堂审案,解决百姓生活里的藤蔓纠葛,看县令的起居生活和他的后花园。一群鸽子飞上屋顶,我就被随之而来的白云迷住了。其实,这么深厚的历史文化,比如古城墙,我们这边也有,只是现在徒剩残迹,难觅大貌。所以,对这里的人们生出一份崇敬,感谢他们守住了这座古城,守住一段完整的历史,让我们还能看到人类的过去。他们经住的,何止是寒冷!他们离历史很近,离烟囱很近,离雾霾很近,离蓝天,其实也挺近的。只要城外的那些烟囱能经得住,戒掉这口吞吐浓烟的瘾。
后来,天气一日比一日好。天真的也可以蓝澄澄的。客栈的楼阁也蓝得耀眼。一切瞬间就变了,空气也不呛了。有些杨柳披着淡淡的黄叶,树叶似乎是老的,也似乎是嫩的。我一直惦记着晋祠里一大片一大片高得离谱的秃树,和它们枝桠间巨大的鸟窝。这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世界。黄家大院虽然好,但缺少树木。在我们这边,应该算是一个村。它有高大的城墙,有一个比一个深的院子,有精雕细琢无与伦比的石雕和木雕,有布局严整的巷道,俨然一座城池。他们也有后花园,虽然不是很宽阔,但里面有珍贵的树木,这是唯一可以透气的地方。因而,我有幸遇到了那只喜鹊,并与它对视,我站在城墙,它站在树枝。它是我心中的神鸟,总是给人带来希望。
忽然想起以前的阴郁生活,生活里缺少新鲜空气,总觉得闷,想透气。傍晚上到天台,把腿支在围栏上,压压腿。幼小的女儿便抱住我的腿,吊在上面荡秋千。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工业气息。这种气息不像平遥的空气,只是呛人的煤味,那种混杂着各种难以消受的味儿,堵塞了我们生活的所有气孔,整片天空都极度郁闷,我更是眉头紧锁,胸口郁结。我忧郁地看着女儿,她瘦弱的身子吊在我的腿上,飘来荡去,像片飓风中的嫩叶。她总是咳嗽,总是发烧,总是躲避不了每一次席卷而来的病毒,什么病流行了,她必然率先得上。她不吃药,有次半夜里发40°的高烧,我喂她带着甜味的退烧药,她不吃,我强制灌进去一点,她马上呕吐出来。我只有坐在她的身边,不停地换敷湿毛巾,抓住她滚烫的小手流泪。猪流感流行时期,出了趟差回来,晚饭时,去看躺在床上睡觉的女儿,发现她满脸通红,浑身滚烫,家人说,不要紧的,都两天了,等会儿就会好的。这不正是猪流感吗?竟然熬了两天!我摸黑带她去医院。看着这些浓烟,我的呼吸不畅,我更担心女儿,她没有一点抵抗力,我根本没有办法保护她。
好几次,在车上遇到一些年轻村民去看病,他们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的,浑身就没有了力气,什么活都干不了,病也查不出来。得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数更是飙升,他们说,没多吃肉,也不抽烟不喝酒,怎么就得了这病呢?
我试图通过环保部门来解决这个问题,可是环保部门的人说,上班时间,他们有义务监督,下了班,就不是他们的事了。所以,这个时候,那些冶炼厂便可大张旗鼓地把浓浓的黑烟放出来,任其将周边的村落全部吞并。其实,我清楚这其间的猫腻,无非是钱在作祟。我从未感觉过钞票是如此空前绝后的肮脏,从未如此空前绝后地痛恨过黑烟。
我只能长叹,觉得自己就是被那些蹲在街边人们倒提着锦鸡,流着鲜血,等待雇主买回家,拔毛剁肉,炖成乳白的汤。我曾经为保护野生动物四处奔走,四处碰壁,林业局、市场监督局、到乡镇政府,那么脆弱美丽,没有反抗力的野鸭、锦鸡、天鹅,谁来为它们讨要公道?林业部门说,在市场发生的事,应该由市场监督局来管理;市场监督局说,野生动物当由林业部门管;林业部门又说,这是按区域划分的,具体到哪个乡镇,应该由当地的政府职能部门管。最多,上面有压力的时候,三家联合执法,进行一下突击。如果执法不能常态化,法律没有执行者,那就形同虚设。后来,大片迁徙的天鹅,飞入我们的县域,一夜之间被全部消灭。他们只用了一盏灯,一张网,一根棍子,便消灭了天上所有的天鹅,用箩筐挑了好几担下山,卖给饭店,一夜就净赚几万元钱。乡亲们流着哈喇子传说这事,羡慕得要死。我曾经在“慢慢摇”(载客三轮车)里跟他们理论,我说,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打它们是犯法的。他们笑着说,癞蛤蟆都想吃美味的天鹅肉,哪个不想吃?一夜能赚几万块钱,哪个不想打?
曾经,我正琢磨着想给自己的工作室起个名儿,窗外便飞来一群天鹅,它们落在窗外的松树林休憩,旁边有个池塘,树林后面是一大片水田,这是它们新选择的迁徙驿站,我为有这样的客人欣喜莫名,于是得名为“天鹅堂”。好事总不顺应人意,之后,树林里老是传来枪声,天鹅们惊慌失措,在树林上空盘桓良久,还是选择飞离。我失去了这些美丽的天外来客,可能是永远的失去,徒留“天鹅堂”这个虚名,在风雨中飘摇。
我曾写文章发表在报纸上,向社会呼吁,停止伤害野生动物,还配了冒险拍来的血淋淋的照片,可惜泥牛入海,无法触动那些黑暗的眼睛。
田野里,有一个破旧孱弱的稻草人,假扮真人,日夜站在秧田里,虽然它是假的,还能偶尔动动,吓唬小鸟,保护一片嫩秧,我一个大活人,却谁也保护不了。
很多年,我看不到一丁点的色彩,因为心里一片灰暗。有时看着灰蒙蒙的天空,我总是怀疑,天空就要爆炸了。
怀念,这个词里饱含了多少美好的记忆,新生的孩子是无法体会的。也许更早的历史里,有更好的天气,更美的事物,更美的记忆,我们在逐渐失去它,像温水煮鱼,浑然不觉,一旦窒息,才试着猛烈挣扎一下,是不是为之已晚?
还好,女儿总算飘飘荡荡长壮实了,对病毒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防疫系统,我从兢兢战战的日子里脱出身来。面对那些异味和满天的尘埃,我仍是充满仇恨。不過,近日那些吃人的浓烟突然销声匿迹了,好些日子不来扰民,不管什么原因,这个结果令人欢欣鼓舞。我可以在天台上大口大口贪婪地呼吸了。可以贪婪地仰头观望,干净的天空,干净的树木,干净的远方。可以贪婪地迎着干净的风,任它吹乱头发,吹凉脸颊,吹透身体,怎样都好。这样的良辰美景有多久没遇上了?这样可以毫不设防地裸露于天地之间的日子,已经远离了多久?险些就要忘记,险些就不敢奢望。虽然这样的好日子只是间隙性地到来,总算有了盼头。我开始留意手机上的空气质量分析,如果是个优,我便来到窗前,看外面的树木田野,就算黄昏,就算阴云笼罩,目力所及,也够得着很远很远的越城岭,它淡蓝的影子干净清晰,令人愉悦。
还有一条景观大道通到我家门口,两边以高大的香樟为主树,套种了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有天傍晚下班回家,被乘坐的公交车“慢慢摇”甩客两次,我下定决心走回家。蒲扇一样的棕榈树,碧绿青翠;大大小小的桂花树,满枝头都是赭红的嫩芽,也有赭黄的;紫酱的檵木拥簇着盛开的山茶;粉红的桃花,零零碎碎,大红的桃花,一串串的;当然,还可以把目光投放到路边的菜地田野河流,满眼的青草绿和菜花黄,大大提升了舒心度。如果有空,背上画板,随便往哪儿一坐,都可以画一幅美丽的画。走在干净的景观道上,心里一直响着一句话,多么美妙,多么美妙,多么美妙!脚步轻了,歌声来了,虽然随之而来的,还有黑夜。黑夜也不怕,有明亮的路灯。有个孩子干脆搬张板凳在路灯下写作业。我笑道,可以省了电费。他看着我乐呵呵地笑。以前不敢黑夜出门,有点风吹草动都疑似妖魔鬼怪,现在走在黑夜里,车辆少了,更觉周遭宁静祥和,赏心悦目。如果心里敞亮了,放松了,这个世界瞬间就会变得美妙动人。这不就是一念之差嘛。当然,这一念的转变,来之不易。 不管天气阴与晴,窗外也总是有鸟儿在叫,一群一群的,飞到这棵树上,又飞到那棵树上。如果早晨碰上一只“喜恰恰”,对着我的窗户叫那么一两声,我的心情便立即放晴,我相信,这只预知祸福的鸟,肯定是从未来的时空飞来,它看见了希望,看见了蓝天白云下宁静祥和的世界,特地来向我预报。我总是毫无顾忌地相信它。我在网上下载听了上百种鸟声,一直没有听到它的声音,没有查到它是何种鸟类,它的声音太特别了,“喜———恰恰”,就是这样,我就一直把它当成了喜鹊。看到黄家大院里的那只,我还以为真的是看见了它。所以,我出神地望着它。它,也出神地望着我。现在,我出神地望着自己,轻轻一笑,总算,还是经住了。
我想,天空是能经住的,大地也是,也许天鹅也能。事情总会向着好的方向转变,不是吗?
遥远的山西,给我感觉最好的,是城墙,黄家大院的,平遥古城的,站在城墙上,可以看得很远,黄家大院周围的窑洞,平遥城下的护城河,远处的村落和麦田,还有古道。我靠在平遥古城城墙头的古炮上,想象那些残酷的战争,当然也想象由它们带来的安宁。城墙上的更夫张开大大的嘴巴,他要把时辰和平安报给全城的居民听,这是我最愿意看到的景象。夕阳挂在城墙的垛口,特别大,特别辉煌,把我们映照得美若天仙。阳光是最好的,整座古城都沐浴着它的辉光,温暖又神秘。
我买到了最喜爱的闲章,有野猪、树木和一个裙带飘扬的女子,正如我跟野猪、树木同时站在未来的时空,和谐又安宁。我买到了平遥的古老工艺品漆盒,而且是镶嵌贝壳的,特别漂亮,那些零散的首饰有了好的归属。老板说,盒底还有工艺师傅的印章,它是可以收藏的。我当然希望收藏一段豐沛的历史,尤其是也能看见我的身影的那段历史。我还买到了闻名遐迩的平遥牛肉,一向不吃零食的爸爸很爱,说舍不得一下吃完,每天只吃一小包。女儿也很爱,她添了辣椒,用来做菜吃。侄儿嫂子都很爱。我也很爱。
我留下了一个生日在太原。它也给了我很好的生日礼物。以前的生日只得到过妈妈煮的鸡蛋。它们也跟剥掉壳的熟鸡蛋一样,是小粒小粒的和田玉。她们说,玉能护身。
太原博物馆里的宗教壁画。美轮美奂。我被它的色彩和线条迷倒。我看到了最好看的手指,艳丽又高雅的服饰,圆润饱满又高远自足的神情。我看到了高出尘寰的神,他们一直在我们的上空,用悲悯和大爱感召我们向真,向善,向美,向爱。
太原有个作家,叫杨遥,也是这个城市的亮色,他的小说充满高亮度的想象,他的语言也被春雨清洗过,跟他们的历史很接近,跟原先满满的树林很接近。他的文是一柄刺穿现代的鱼叉。他的鱼,在蓝蓝的天上。
当我们飞向天空,追逐那个辉光四射的夕阳时,我看见满天的鱼儿,忽而在窗前,忽而又隐没于红彤彤的天缘。山西和全州,历史和未来,似乎离得很近,又似乎离得很远。我们寄希望于未来,又无限留恋地回望历史,现实总是夹在中间,酸酸甜甜。我想起涂在两片烤面包之间的果酱,很想一口咬下去……我们必须爱这残缺的世界。
———发表于《广西文学》201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