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1月,我参加了学校第九届课堂教学大赛,课题是《构建数据表》,做为打磨教学、提升自己的一次机会,我倍加珍惜,从初赛阶段的说课,到最终的赛课,一路行走,一路思考,最大的感受是:一堂好课是在学习中逐步走向完善的。
1、研读教材,向专家学习
准备说课前,拿起教材认真研读,用心地揣摩书上说的每一句话,发现自己从使用这本教材起是第一次如此字斟句酌地研读过,很多精辟的分析也第一次跃入眼帘,如:在确定字段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将信息细化,这样可以增加数据库的灵活性,能够支持我们以不同的方法检索数据。例如,地址字段可以分为省、市和街道等字段。受此启发,在“确定实体的属性”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中,我先通过生活中的不同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实体的属性,然后在学校通讯录的数据表上进一步拓展,向学生提问:如果学校想了解学生在各个区县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在原有的数据表中做哪些改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属性的确定增强数据库检索的灵活性,从而将问题引向深入。
“教材”(teaching material)是教育活动中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把选择出来的教学内容交给学习者的材料,而“教科书”(textbook)则是“学科教学的主要教材”。因此,教材不是单纯知识点的堆积,而是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深刻的教学思想,合理的教法指导和学法指导,应该是教师的第一位导师。研读教材,细细体会,深入理解,多问几个为什么,能让我们深刻理解教材本质,从而更加从容地驾驭教材,让教学走向成熟。
2、利用网络,向同行学习
情景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虽然只有三五分钟,但往往能够带动起整堂课的学习氛围,最初,我选用的是鲁迅作品中几个人物的外貌描写,但赛课日程安排下来,发现自己是下午第一节课,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这个时间容易犯困,我知道要改变内容了,该怎么引入呢,苦思而不解,google看看吧,一位同行的引入为我点亮了明灯:他在上一次课让每一位同学用文字描述一下班级上自己熟识的一位同学,然后选取五篇分析属性。我做了一些改变:让学生在上一次课结束前5分钟,用简洁风趣的语言描述自己熟悉的同学,但不能写出名字,然后选取三篇,让全班同学猜猜他/她是谁。果然,学生幽默的文字立刻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为课堂教学开了一个好头。下面就是花婷婷等三位同学的谜题:
1)、拥有一头自来卷头发,身材小巧,皮肤白皙,但是声音却非常嘹亮,上课十分激动;带一副眼镜,会很认真的跟别人讲题,帮助别人解答疑难问题,素有“大妈”之称,而且十分爱干净,不允许同桌的桌面上很乱。
——花婷婷
2)、在太阳系的地球上的一四班,有一个特别而又平凡的人,他皮肤“黝黑”,人称“黑子”,头发最近刚剪过看起来比较像一个好孩子,可是他的内心非常……不用说,各位大神肯定猜到是谁啦,他就是……<未完.待续>
——董云鹤
3)、她属于高个苗条的女生,有时很疯狂,有时又显得很高贵。她有着很深的艺术内涵,在音乐艺术上的兴趣也很多。比如:小提琴。一把普普通通的小提琴,在她的手中却能揍出动人的音乐。她是我们家最可爱的“能人”。
——乜翠云
一个人因为受到思维习惯、阅历、知识面等的限制,考虑问题往往总会有些局限性,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和同行交流对话的平台,我们可以借此拓宽思路,博采众长,为教学增加更多的亮点。
3、交流讨论,向同事学习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因此本节课任务的设置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最初的任务是让学生设计我的电子图书库,心中总觉得不妥:学生未必有多少电子书,即使有也不必大动干戈地使用数据库来管理。设计学生通讯录吧,太普通没有难度,学生不用分析,都知道提取哪些属性。于是和同组的老师交流,胡永新老师的一句话为我点亮了另一盏明灯:人口普查需要设计非常合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啊,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每个人都是普查的对象,而且人口普查是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属性的提取非常复杂,对学生来说绝对富有挑战性,有利于激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古今中外的先哲大师们很多都是通过对话互相学习、激发灵感的。教学是复杂且充满智慧的活动,教师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对话有助于激发教师的灵感,加深对教学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一次赛课,让我对《构建数据表》一节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源自思考,思考产生疑问,疑问带着我去学习,学习又会引发更深入的思考,正所谓教学相长,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循环,学然后知不足,知识在这样的循环中积累,教学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走向完善。
1、研读教材,向专家学习
准备说课前,拿起教材认真研读,用心地揣摩书上说的每一句话,发现自己从使用这本教材起是第一次如此字斟句酌地研读过,很多精辟的分析也第一次跃入眼帘,如:在确定字段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将信息细化,这样可以增加数据库的灵活性,能够支持我们以不同的方法检索数据。例如,地址字段可以分为省、市和街道等字段。受此启发,在“确定实体的属性”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中,我先通过生活中的不同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实体的属性,然后在学校通讯录的数据表上进一步拓展,向学生提问:如果学校想了解学生在各个区县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在原有的数据表中做哪些改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属性的确定增强数据库检索的灵活性,从而将问题引向深入。
“教材”(teaching material)是教育活动中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把选择出来的教学内容交给学习者的材料,而“教科书”(textbook)则是“学科教学的主要教材”。因此,教材不是单纯知识点的堆积,而是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深刻的教学思想,合理的教法指导和学法指导,应该是教师的第一位导师。研读教材,细细体会,深入理解,多问几个为什么,能让我们深刻理解教材本质,从而更加从容地驾驭教材,让教学走向成熟。
2、利用网络,向同行学习
情景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虽然只有三五分钟,但往往能够带动起整堂课的学习氛围,最初,我选用的是鲁迅作品中几个人物的外貌描写,但赛课日程安排下来,发现自己是下午第一节课,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这个时间容易犯困,我知道要改变内容了,该怎么引入呢,苦思而不解,google看看吧,一位同行的引入为我点亮了明灯:他在上一次课让每一位同学用文字描述一下班级上自己熟识的一位同学,然后选取五篇分析属性。我做了一些改变:让学生在上一次课结束前5分钟,用简洁风趣的语言描述自己熟悉的同学,但不能写出名字,然后选取三篇,让全班同学猜猜他/她是谁。果然,学生幽默的文字立刻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为课堂教学开了一个好头。下面就是花婷婷等三位同学的谜题:
1)、拥有一头自来卷头发,身材小巧,皮肤白皙,但是声音却非常嘹亮,上课十分激动;带一副眼镜,会很认真的跟别人讲题,帮助别人解答疑难问题,素有“大妈”之称,而且十分爱干净,不允许同桌的桌面上很乱。
——花婷婷
2)、在太阳系的地球上的一四班,有一个特别而又平凡的人,他皮肤“黝黑”,人称“黑子”,头发最近刚剪过看起来比较像一个好孩子,可是他的内心非常……不用说,各位大神肯定猜到是谁啦,他就是……<未完.待续>
——董云鹤
3)、她属于高个苗条的女生,有时很疯狂,有时又显得很高贵。她有着很深的艺术内涵,在音乐艺术上的兴趣也很多。比如:小提琴。一把普普通通的小提琴,在她的手中却能揍出动人的音乐。她是我们家最可爱的“能人”。
——乜翠云
一个人因为受到思维习惯、阅历、知识面等的限制,考虑问题往往总会有些局限性,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和同行交流对话的平台,我们可以借此拓宽思路,博采众长,为教学增加更多的亮点。
3、交流讨论,向同事学习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因此本节课任务的设置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最初的任务是让学生设计我的电子图书库,心中总觉得不妥:学生未必有多少电子书,即使有也不必大动干戈地使用数据库来管理。设计学生通讯录吧,太普通没有难度,学生不用分析,都知道提取哪些属性。于是和同组的老师交流,胡永新老师的一句话为我点亮了另一盏明灯:人口普查需要设计非常合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啊,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每个人都是普查的对象,而且人口普查是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属性的提取非常复杂,对学生来说绝对富有挑战性,有利于激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古今中外的先哲大师们很多都是通过对话互相学习、激发灵感的。教学是复杂且充满智慧的活动,教师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对话有助于激发教师的灵感,加深对教学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一次赛课,让我对《构建数据表》一节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源自思考,思考产生疑问,疑问带着我去学习,学习又会引发更深入的思考,正所谓教学相长,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循环,学然后知不足,知识在这样的循环中积累,教学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走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