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北平》在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这个专题表达的是故园之思。这种主题的文章学生并不陌生,其实,对故乡的怀恋是人类普遍的情绪,但如何表达,各有千秋。
老舍在北平生活了27年,北平是生他养他的故土,他说“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这种爱是融进了血里和心灵里的爱,是人们共有的故乡情结。在文章中,他先以浓烈炽热的情怀告白了对北平的爱,把这份爱比作了对母亲的爱,这种质朴无华的表达引起了人们的深深共鸣,这是老舍用比喻直接表达爱。另一方面,他把对北平的那份刻骨铭心的爱,表现在了对点点滴滴的北平生活的描绘刻画中。这种爱的表達,它静水深流,它润物无声。在实际的学习中,如果没有很好地引导对老舍的质朴简单的语言进行深入的鉴赏,这深蕴在其中的真情实感,我们是很难真正触抚到的。本文试从以下三点进行鉴赏。
一、平凡事物中蕴真情
老舍说,“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作为北平城里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这种清闲安适的生活就是他的真实生活的写照,平淡又真实。他回忆“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红酸枣和老城墙都是北平平凡又典型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老舍在第四段提到老城墙,还用来说明北平有个边际,能摸着,这样就感觉心里踏实,不像巴黎太旷,摸不着,心里没着落,寂苦。这种对比一下子就突出了老城墙给人的安全感,它在保护着北平的百姓,让人们心里有了依靠。这就是母亲,这就是家,这就是摇篮,老舍在反复强调他对北平的深深的依恋啊!句子用了感叹号,充满了欣喜,是老舍在深情回忆,充满怀念。
这样的事物在文章中出现了很多,如小蝌蚪,嫩蜻蜓,香片茶,尤其在讲到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的时候,这些北平人家最普通寻常不过的事物密集地出现,老舍写“草花儿”,很便宜,好养活。那些新鲜自然的蔬菜,青菜,白菜,韭菜……红红绿绿,让生活也有了“诗一般的美丽”。“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老舍对这么新鲜自然的物产充满的自信和自豪跃然纸上!这种爱,源于对真实生活的深情回忆和眷恋,老舍信手拈来,头头是道。
二、场景描绘中隐热情
生活中总有些场景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老舍说,“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得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地描画它,它是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一条活泼的鱼儿来”。他写北平的某个情景,“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这是老舍在回忆他小时候的事情吧,坐在石上看小蝌蚪和嫩蜻蜓,淡淡的白描式的叙述里,是一种简单快乐安适生活的满足。
再如,他写花,说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是说它便宜好养活还会吸引蝴蝶,画面富有情趣。这些明白如话的语言没有“花若盛开蝶自来”的别致,也没有杜甫“留连戏蝶时时舞”的古典,却别有一番风味,淡雅如菊,诗意就在这里:语言简淡,却饱含着对生活的欢喜和热情。这就是老舍写景语言的魅力。比起徐志摩的“浓得花不开”的艳丽,朱自清的铺陈腾挪,这种纯朴清新,更需要语言的锤炼。老舍自己就说:“我的文章写得那样白,那样的俗,好像毫不费力,实际上,那不定改了多少遍。”
三、细节刻画中见深情
老舍也是个写细节的高手,细节是要从生活的海洋中提炼筛选出来的。孔庆东说读老舍的散文“如同一位谦恭而亲善的故友,向你讲述他见过的一事一景”,而在这一事一景中,老舍以其精确而敏锐的观察力,在细节描摹中表达了对北平的深深的眷念。
他回忆童年的蜻蜓,这个在生活中最是普通,但是老舍用了一个“嫩”字,就很新奇,嫩蜻蜓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美好的生活,表现了此时此刻心境的平和,简单,书写了北平生活的安适、自在,如同孩子在摇篮里安睡。老舍的回忆里有这么细小的东西,说明他记得很深刻。我们都有过体验,一个人,记忆越清晰,越深刻,越说明他对这个东西的刻骨铭心。可以说,在老舍的笔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虫,都浸润了感情。
跟嫩蜻蜓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既写出了北平韭菜的新鲜劲儿,照应了前文的“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自然,又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能把普通的蔬菜写得那么细致入微,老舍是有多么地热爱着北平啊。
傅庚生说:“创作者之深情,渗透于作品中,出其至诚,映现于文字。欣赏之者,亦宜细细咀嚼,然后乃可得之。”(《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老舍的《想北平》的语言风格一如他的其它散文,像亲友茶语饭后的谈话那样,亲切,自然,却言浅意深,回味无穷,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细细咀嚼”的心,重视文本细读,破解字里行间的情感密码,从老舍特有的简淡的语言文字中读出丰富的情感蕴藉,有效地提升言语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
参考文献:
老舍《景物的描写》
老舍《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老舍在北平生活了27年,北平是生他养他的故土,他说“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这种爱是融进了血里和心灵里的爱,是人们共有的故乡情结。在文章中,他先以浓烈炽热的情怀告白了对北平的爱,把这份爱比作了对母亲的爱,这种质朴无华的表达引起了人们的深深共鸣,这是老舍用比喻直接表达爱。另一方面,他把对北平的那份刻骨铭心的爱,表现在了对点点滴滴的北平生活的描绘刻画中。这种爱的表達,它静水深流,它润物无声。在实际的学习中,如果没有很好地引导对老舍的质朴简单的语言进行深入的鉴赏,这深蕴在其中的真情实感,我们是很难真正触抚到的。本文试从以下三点进行鉴赏。
一、平凡事物中蕴真情
老舍说,“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作为北平城里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这种清闲安适的生活就是他的真实生活的写照,平淡又真实。他回忆“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红酸枣和老城墙都是北平平凡又典型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老舍在第四段提到老城墙,还用来说明北平有个边际,能摸着,这样就感觉心里踏实,不像巴黎太旷,摸不着,心里没着落,寂苦。这种对比一下子就突出了老城墙给人的安全感,它在保护着北平的百姓,让人们心里有了依靠。这就是母亲,这就是家,这就是摇篮,老舍在反复强调他对北平的深深的依恋啊!句子用了感叹号,充满了欣喜,是老舍在深情回忆,充满怀念。
这样的事物在文章中出现了很多,如小蝌蚪,嫩蜻蜓,香片茶,尤其在讲到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的时候,这些北平人家最普通寻常不过的事物密集地出现,老舍写“草花儿”,很便宜,好养活。那些新鲜自然的蔬菜,青菜,白菜,韭菜……红红绿绿,让生活也有了“诗一般的美丽”。“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老舍对这么新鲜自然的物产充满的自信和自豪跃然纸上!这种爱,源于对真实生活的深情回忆和眷恋,老舍信手拈来,头头是道。
二、场景描绘中隐热情
生活中总有些场景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老舍说,“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得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地描画它,它是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一条活泼的鱼儿来”。他写北平的某个情景,“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这是老舍在回忆他小时候的事情吧,坐在石上看小蝌蚪和嫩蜻蜓,淡淡的白描式的叙述里,是一种简单快乐安适生活的满足。
再如,他写花,说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是说它便宜好养活还会吸引蝴蝶,画面富有情趣。这些明白如话的语言没有“花若盛开蝶自来”的别致,也没有杜甫“留连戏蝶时时舞”的古典,却别有一番风味,淡雅如菊,诗意就在这里:语言简淡,却饱含着对生活的欢喜和热情。这就是老舍写景语言的魅力。比起徐志摩的“浓得花不开”的艳丽,朱自清的铺陈腾挪,这种纯朴清新,更需要语言的锤炼。老舍自己就说:“我的文章写得那样白,那样的俗,好像毫不费力,实际上,那不定改了多少遍。”
三、细节刻画中见深情
老舍也是个写细节的高手,细节是要从生活的海洋中提炼筛选出来的。孔庆东说读老舍的散文“如同一位谦恭而亲善的故友,向你讲述他见过的一事一景”,而在这一事一景中,老舍以其精确而敏锐的观察力,在细节描摹中表达了对北平的深深的眷念。
他回忆童年的蜻蜓,这个在生活中最是普通,但是老舍用了一个“嫩”字,就很新奇,嫩蜻蜓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美好的生活,表现了此时此刻心境的平和,简单,书写了北平生活的安适、自在,如同孩子在摇篮里安睡。老舍的回忆里有这么细小的东西,说明他记得很深刻。我们都有过体验,一个人,记忆越清晰,越深刻,越说明他对这个东西的刻骨铭心。可以说,在老舍的笔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虫,都浸润了感情。
跟嫩蜻蜓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既写出了北平韭菜的新鲜劲儿,照应了前文的“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自然,又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能把普通的蔬菜写得那么细致入微,老舍是有多么地热爱着北平啊。
傅庚生说:“创作者之深情,渗透于作品中,出其至诚,映现于文字。欣赏之者,亦宜细细咀嚼,然后乃可得之。”(《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老舍的《想北平》的语言风格一如他的其它散文,像亲友茶语饭后的谈话那样,亲切,自然,却言浅意深,回味无穷,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细细咀嚼”的心,重视文本细读,破解字里行间的情感密码,从老舍特有的简淡的语言文字中读出丰富的情感蕴藉,有效地提升言语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
参考文献:
老舍《景物的描写》
老舍《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