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它可以让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历史学习,同时,也能为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获得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自己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第一,运用信息技术,丰富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它具有形象直观、图文声像并茂、内容丰富、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丰富多样的。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基于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和建构,有利于对知识的存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材特点及教学实践,正确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展台、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掌握文章的内容,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享受有趣的历史学习。
如教学《秦王扫六合》一课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我先给学生播放了课前编辑的影视剧《秦始皇》片段。学生观看后,激情高涨,对秦始皇赞叹不已。然后再请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秦王扫六合的历史史实。
第二,运用信息技术,增加了学习信息,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
历史教学如果只仅仅依靠教科书、教师、参考资料等,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可通过文化机构、传播媒体、学校、社区、参观访问和网络技术等多渠道获得。”因此,信息技术体现了强大的优势,可以收集更多的历史学习信息资源,能把教师、学生、图书馆和数据库信息有机结合,增加教学信息量,使历史资源得到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双方基于多媒体计算机操作平台,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活动,通过沟通、讨论,激发活动,实现资源的共享。
如上完《三国鼎立》一课后,为了使学生的知识面不只是停留在书本,不只是对曹操、刘备、周瑜、诸葛亮等主要人物有所了解,还要知道其他人物,让学生课后收集《三国演义》故事里的其他人物角色,然后举办一期“三国群英传”的黑板报。学生合作很快,一些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一些上图书馆查找资料,然后把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数据汇总,这样学习小组的学生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对现有知识进行了扩展和延伸。更重要的是,学生也接受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第三,运用信息技术,利用了网络资源,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种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强调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被动地参与更多,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们可以共享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程度来选择各自的学习内容、方式、方法和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和独立学习的天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该引导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
如在《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中,我发现课本对讲的非常简单,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我组织学生上网查询,扩大阅读。当学生坐在电脑前,会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没有陌生感,没有约束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学习。这样,他们有了更多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空间,学生的自主精神得到了体现,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富有魅力,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一,运用信息技术,丰富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它具有形象直观、图文声像并茂、内容丰富、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丰富多样的。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基于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和建构,有利于对知识的存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材特点及教学实践,正确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展台、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掌握文章的内容,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享受有趣的历史学习。
如教学《秦王扫六合》一课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我先给学生播放了课前编辑的影视剧《秦始皇》片段。学生观看后,激情高涨,对秦始皇赞叹不已。然后再请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秦王扫六合的历史史实。
第二,运用信息技术,增加了学习信息,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
历史教学如果只仅仅依靠教科书、教师、参考资料等,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可通过文化机构、传播媒体、学校、社区、参观访问和网络技术等多渠道获得。”因此,信息技术体现了强大的优势,可以收集更多的历史学习信息资源,能把教师、学生、图书馆和数据库信息有机结合,增加教学信息量,使历史资源得到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双方基于多媒体计算机操作平台,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活动,通过沟通、讨论,激发活动,实现资源的共享。
如上完《三国鼎立》一课后,为了使学生的知识面不只是停留在书本,不只是对曹操、刘备、周瑜、诸葛亮等主要人物有所了解,还要知道其他人物,让学生课后收集《三国演义》故事里的其他人物角色,然后举办一期“三国群英传”的黑板报。学生合作很快,一些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一些上图书馆查找资料,然后把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数据汇总,这样学习小组的学生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对现有知识进行了扩展和延伸。更重要的是,学生也接受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第三,运用信息技术,利用了网络资源,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种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强调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被动地参与更多,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们可以共享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程度来选择各自的学习内容、方式、方法和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和独立学习的天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该引导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
如在《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中,我发现课本对讲的非常简单,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我组织学生上网查询,扩大阅读。当学生坐在电脑前,会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没有陌生感,没有约束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学习。这样,他们有了更多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空间,学生的自主精神得到了体现,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富有魅力,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