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36例颌面中部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受伤原因、性质、程度、骨折的部位等的不同,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采用适宜的治疗方法,半年后复查36例颌面中部骨骨折患者中,面部对称及咬合关系恢复正常者35例(35/36),占97.23%,仅1例复杂骨折伴骨质缺损无法完全复位,术后面部畸形不对称。结论:面中骨骨折应积极抢救生命,病情平稳后应尽早复位固定,能口腔内能明显暴露时,在口内行切口进行手术,合并多骨骨折时,应行半冠状或冠状切口手术。
关键词 颌面中部骨 骨折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1.033
面中部骨骨折常伴有全身合并症,骨折范围常涉及眶、鼻等。如果延误诊断或处理不当,易造成生命危险和遗留面部畸形及机能障碍。在积极抢救生命的同时,面中部骨折应及早治疗。因其对咀嚼功能、人体形貌的破坏及其心理障碍远远重于其他部位。现就笔者1996~2005年间治疗的面中部骨骨折36例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996~2005年治疗36例面中部骨骨折的患者,男31例,女5例;年龄18~62岁,平均39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坠落伤,打击伤,爆炸伤。颧骨颧弓骨折8例,上颌骨骨折15例,颧骨颧弓上颌骨骨折13例。临床症状:颧骨颧弓骨折主要有颧眶区凹陷、青肿,张口受限,眶下区麻木;颧上颌骨骨折还可以表现为咬合错乱,如伴有眶爆裂伤则有眼球凹陷、移位、视力障碍和复视。
治疗方法: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8例颧骨颧弓骨折采用口内前庭沟切口和颞部发际切口,行颧牙槽嵴固定,3例伴颧弓粉碎性骨折复位后从颞部充填碘纺纱条于颧弓下起支撑作用,15例上颌骨骨折采用口内前庭沟切口,颧牙槽嵴固定,咬合关系紊乱者先对好合关系,然后在颧牙槽嵴和梨状孔侧缘固定。对有眶下缘台阶明显、眶下区麻木者,作下睑下缘切口,眶下缘复位固定。13例颧骨颧弓上颌骨,鼻骨复合骨折骨折,采用冠状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行复位固定。
结 果
手术治疗后4~12个月复查,达到面部对称及咬合关系恢复正常者32例(32/36),占88.8%。在冠状切口治疗的患者中有8例面神经颞支损伤,表现为额纹消失,但半年后复查仅1例未完全恢复。出现咬合不适者经术后继续颌间牵引、调合后,已基本恢复正常。1例复杂骨折伴骨质缺损无法完全复位,术后面部畸形不对称,1例术后视力未恢复。
讨 论
面中部骨骨折,交通事故是首要的原因,其次是打击伤。面中骨骨折后,因骨折段向下、后方移位,易引起呼吸道梗阻而危及生命,应及时发现,积极救治。应特别注意对颅脑、颈椎、胸腹等严重合并伤的判断和抢救。面中骨骨折的确定性治疗须待伤情稳定后进行,但也不宜延误时机,应尽早复位固定,以免引起错位愈合、面部畸形、功能障碍等后遗症而增加晚期处理的难度。
手术进路应根据骨折的部位在相应的面部隐蔽部位作小切口,口腔内能明显暴露者在口内作切口进行手术,如颌骨、鼻骨、颧骨、眶骨等数骨均有不同程度骨折时,应采用半冠状或冠状切口。
当骨折波及眶底,造成眶底向下移位,若因骨折片移位伤及视神经,可致失明。因眼球移位引起的复视,可通过骨折复位或骨移植恢复眼眶解剖形态而得以纠正;面中骨折常同时合并眼部损伤、视功能障碍,如复视、视力减退甚至光觉缺失,本组2例因面中骨折合并眼失明者,1例无外眼及眼球的损伤,视神经损伤可能是引起失明的直接原因。眼球未损伤,视力完全丧失是由于膨大的血肿压迫眼动脉,造成视神经局部缺血时间过长,或骨折碎片损伤视神经所致,可因供血血管破裂致缺血性损害,还可因骨管变形,骨碎片及管内或神经鞘内出血压迫致损害。伤后5天至2~3周内,可见到不同程度的视神经萎缩和视网膜动脉变细。可因伤后眼底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引起,采用血管扩张剂做球后注射多有效。视神经损伤性视力丧失4~5天后仍不恢复或视力逐渐恶化及有明显视神经管骨折者,均应尽早手术,开放视神经管顶部,解除血肿、骨碎片等的压迫,有时可挽救视力。
对于某些严重的面中骨骨折,应用颌间固定及内固定常不足以克服其向后移位及面中部塌陷,须作向前的牵引。临床上可采用口外颅颌固定法,即用头颅部固定上颌骨,制作石膏帽加钢丝支架,向前牵引上颌骨。也可采用头颅支架颅颌固定、悬吊帽等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洪,丁加根,等.颧骨复合体骨折切口选择的临床评价.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20(2):246.
2 李冬仙,卢凤山.颧上颌骨骨折82例临床总结.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14(2):153
关键词 颌面中部骨 骨折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1.033
面中部骨骨折常伴有全身合并症,骨折范围常涉及眶、鼻等。如果延误诊断或处理不当,易造成生命危险和遗留面部畸形及机能障碍。在积极抢救生命的同时,面中部骨折应及早治疗。因其对咀嚼功能、人体形貌的破坏及其心理障碍远远重于其他部位。现就笔者1996~2005年间治疗的面中部骨骨折36例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996~2005年治疗36例面中部骨骨折的患者,男31例,女5例;年龄18~62岁,平均39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坠落伤,打击伤,爆炸伤。颧骨颧弓骨折8例,上颌骨骨折15例,颧骨颧弓上颌骨骨折13例。临床症状:颧骨颧弓骨折主要有颧眶区凹陷、青肿,张口受限,眶下区麻木;颧上颌骨骨折还可以表现为咬合错乱,如伴有眶爆裂伤则有眼球凹陷、移位、视力障碍和复视。
治疗方法: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8例颧骨颧弓骨折采用口内前庭沟切口和颞部发际切口,行颧牙槽嵴固定,3例伴颧弓粉碎性骨折复位后从颞部充填碘纺纱条于颧弓下起支撑作用,15例上颌骨骨折采用口内前庭沟切口,颧牙槽嵴固定,咬合关系紊乱者先对好合关系,然后在颧牙槽嵴和梨状孔侧缘固定。对有眶下缘台阶明显、眶下区麻木者,作下睑下缘切口,眶下缘复位固定。13例颧骨颧弓上颌骨,鼻骨复合骨折骨折,采用冠状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行复位固定。
结 果
手术治疗后4~12个月复查,达到面部对称及咬合关系恢复正常者32例(32/36),占88.8%。在冠状切口治疗的患者中有8例面神经颞支损伤,表现为额纹消失,但半年后复查仅1例未完全恢复。出现咬合不适者经术后继续颌间牵引、调合后,已基本恢复正常。1例复杂骨折伴骨质缺损无法完全复位,术后面部畸形不对称,1例术后视力未恢复。
讨 论
面中部骨骨折,交通事故是首要的原因,其次是打击伤。面中骨骨折后,因骨折段向下、后方移位,易引起呼吸道梗阻而危及生命,应及时发现,积极救治。应特别注意对颅脑、颈椎、胸腹等严重合并伤的判断和抢救。面中骨骨折的确定性治疗须待伤情稳定后进行,但也不宜延误时机,应尽早复位固定,以免引起错位愈合、面部畸形、功能障碍等后遗症而增加晚期处理的难度。
手术进路应根据骨折的部位在相应的面部隐蔽部位作小切口,口腔内能明显暴露者在口内作切口进行手术,如颌骨、鼻骨、颧骨、眶骨等数骨均有不同程度骨折时,应采用半冠状或冠状切口。
当骨折波及眶底,造成眶底向下移位,若因骨折片移位伤及视神经,可致失明。因眼球移位引起的复视,可通过骨折复位或骨移植恢复眼眶解剖形态而得以纠正;面中骨折常同时合并眼部损伤、视功能障碍,如复视、视力减退甚至光觉缺失,本组2例因面中骨折合并眼失明者,1例无外眼及眼球的损伤,视神经损伤可能是引起失明的直接原因。眼球未损伤,视力完全丧失是由于膨大的血肿压迫眼动脉,造成视神经局部缺血时间过长,或骨折碎片损伤视神经所致,可因供血血管破裂致缺血性损害,还可因骨管变形,骨碎片及管内或神经鞘内出血压迫致损害。伤后5天至2~3周内,可见到不同程度的视神经萎缩和视网膜动脉变细。可因伤后眼底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引起,采用血管扩张剂做球后注射多有效。视神经损伤性视力丧失4~5天后仍不恢复或视力逐渐恶化及有明显视神经管骨折者,均应尽早手术,开放视神经管顶部,解除血肿、骨碎片等的压迫,有时可挽救视力。
对于某些严重的面中骨骨折,应用颌间固定及内固定常不足以克服其向后移位及面中部塌陷,须作向前的牵引。临床上可采用口外颅颌固定法,即用头颅部固定上颌骨,制作石膏帽加钢丝支架,向前牵引上颌骨。也可采用头颅支架颅颌固定、悬吊帽等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洪,丁加根,等.颧骨复合体骨折切口选择的临床评价.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20(2):246.
2 李冬仙,卢凤山.颧上颌骨骨折82例临床总结.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14(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