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被移植到了学校,紧张的学习生活让那些幼小 的心灵渐渐承受不住,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利用思想品德教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讲授学生们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与学生的亲切感、信任感,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心理辅导 加强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并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了学校。学生们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而且到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学生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他们准备的各种补习,连看电视也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那些幼小的心灵渐渐承受不住,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尤其重要,作为长期身处一线的老师来探讨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
1.教师在确定好讲授的内容后,要广泛搜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生中的实际事例和他们能感兴趣的相关历史典籍、奇闻轶事,充实到备课中
最好是形成一个尽可能简明扼要的讲课提纲,以事例、故事贯穿始终。例如,我在讲述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时联系材料讲述了十五岁年龄群面临的四大危机:
1.1 视力下降者骤增。视力有问题的占51.4%之多。
1.2 心中苦闷无处说。14岁知心朋友多,而15岁没一个知心朋友。有难题或苦闷时选择“闷在心里对谁也不说”。
1.3 亲子关系最为紧张。临近中考是亲子关系中最敏感、最紧张、最疏远的一年。
1.4 渴望独立被压抑。这个时期的学生是心理极不稳定的危险群体。易成长恐慌,作错误抉择。如辍学、网恋、出走、酗酒、少女怀孕、自杀等行为。这些事例紧贴学生实际生活,使他们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认识。
2.教师在讲课中,要尽量引用一些学生的“时尚用语”和学生近期普遍关心的话题
这样,一方面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亲切感;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觉你了解他们,增强信任感。例如,学生在作业中喜欢使用大量的网络言语:“作业写到晚上10点钟真是杯具”(“杯具”是“悲剧”的谐音);“7456”代表“气死我了”;“+u”意为“加油”;“腹黑”代表表里不一的人。针对这种状况,教师要对学生正确引导,强调作业既不能太多也不能没有,因为适当的压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我既讲清了道理,又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3.教师在讲课的开头和结尾,最好讲一个恰如其分、又出乎意料的故事
开头可以通过故事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兴趣和对老师的敬畏;结尾可以通过故事突出你总体要学生引起重视的问题,加深印象。例如,在讲授《挫折难免》时,首先强调战胜挫折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我讲述了《守住信念》中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地质勘探小组在原始森林里迷了路,经验丰富的队长不幸被毒蛇咬伤了。老队长弥留之际,取出一个圆形的石头,对队员们说:“这块就是我们要找的矿石,价值非凡,你们一定要设法走出森林,把这块石头拿回去作鉴定。”队员们十分小心地护着这块石头,历经艰难,终于走出了森林。但化验结果表明,那块石头根本不是有价值的矿石,而是一块十分普通的石英石。如果没有信念,队员们能扛得住吗?既然我们是男人,再苦再累都得挺住。而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又讲了一个名人面对挫折的故事: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年轻时患有腿疾,一天他在楼梯上用手臂支撑锻炼行走,累得满头大汗。有人看见后笑他,他一字一顿地吐出这样几个字:“我必须面对我的耻辱!”这算耻辱吗?这只能算是上帝给他的一次磨难和考验,借此来考验他的意志和承受力,以便“降大任于斯人”。他成功了。这些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4.教师要不断学习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自我防御机制一般是无意识地发生作用的,但如果我们有意识地使用一下,可以使人相对轻松地生活。尽管它有自欺的一面,但它确实是一种心理自我维护的武器,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最常见的方法有:
4.1 濳抑法。即把理智上不能接受的欲望、情感、动机压抑下去,不会为此感到紧张焦虑。例如,某个女生和一个男生经常在一起,于是传言四起,同学们都说他们在谈恋爱,该女生听后深感冤枉。虽然她内心深处不一定没有这种愿望,但她无法接受“他倆在谈恋爱”这一现实,于是就将这一动机濳抑了。
4.2 自我安慰法。当人的动机和行为受挫时总会找个理由自圆其说,虽然理由不会,但在一定时候可起到心理保护作用。如《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行为反应。
4.3 转移法。是把对某一事物的愿望或情绪不自觉地转移到另一事物上。例如,在学校被人瞧不起的学生,常把对同学和老师的怨气转到家人身上,以此平静心情。
4.4 补偿法。是指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挫,或因自己的生理缺陷、行为过失遭失败时,选择其他能获得成功的活动来代替,借以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与自信。“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多关心理解他们,多与他们进行沟通,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心理辅导 加强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并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了学校。学生们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而且到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学生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他们准备的各种补习,连看电视也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那些幼小的心灵渐渐承受不住,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尤其重要,作为长期身处一线的老师来探讨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
1.教师在确定好讲授的内容后,要广泛搜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生中的实际事例和他们能感兴趣的相关历史典籍、奇闻轶事,充实到备课中
最好是形成一个尽可能简明扼要的讲课提纲,以事例、故事贯穿始终。例如,我在讲述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时联系材料讲述了十五岁年龄群面临的四大危机:
1.1 视力下降者骤增。视力有问题的占51.4%之多。
1.2 心中苦闷无处说。14岁知心朋友多,而15岁没一个知心朋友。有难题或苦闷时选择“闷在心里对谁也不说”。
1.3 亲子关系最为紧张。临近中考是亲子关系中最敏感、最紧张、最疏远的一年。
1.4 渴望独立被压抑。这个时期的学生是心理极不稳定的危险群体。易成长恐慌,作错误抉择。如辍学、网恋、出走、酗酒、少女怀孕、自杀等行为。这些事例紧贴学生实际生活,使他们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认识。
2.教师在讲课中,要尽量引用一些学生的“时尚用语”和学生近期普遍关心的话题
这样,一方面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亲切感;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觉你了解他们,增强信任感。例如,学生在作业中喜欢使用大量的网络言语:“作业写到晚上10点钟真是杯具”(“杯具”是“悲剧”的谐音);“7456”代表“气死我了”;“+u”意为“加油”;“腹黑”代表表里不一的人。针对这种状况,教师要对学生正确引导,强调作业既不能太多也不能没有,因为适当的压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我既讲清了道理,又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3.教师在讲课的开头和结尾,最好讲一个恰如其分、又出乎意料的故事
开头可以通过故事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兴趣和对老师的敬畏;结尾可以通过故事突出你总体要学生引起重视的问题,加深印象。例如,在讲授《挫折难免》时,首先强调战胜挫折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我讲述了《守住信念》中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地质勘探小组在原始森林里迷了路,经验丰富的队长不幸被毒蛇咬伤了。老队长弥留之际,取出一个圆形的石头,对队员们说:“这块就是我们要找的矿石,价值非凡,你们一定要设法走出森林,把这块石头拿回去作鉴定。”队员们十分小心地护着这块石头,历经艰难,终于走出了森林。但化验结果表明,那块石头根本不是有价值的矿石,而是一块十分普通的石英石。如果没有信念,队员们能扛得住吗?既然我们是男人,再苦再累都得挺住。而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又讲了一个名人面对挫折的故事: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年轻时患有腿疾,一天他在楼梯上用手臂支撑锻炼行走,累得满头大汗。有人看见后笑他,他一字一顿地吐出这样几个字:“我必须面对我的耻辱!”这算耻辱吗?这只能算是上帝给他的一次磨难和考验,借此来考验他的意志和承受力,以便“降大任于斯人”。他成功了。这些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4.教师要不断学习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自我防御机制一般是无意识地发生作用的,但如果我们有意识地使用一下,可以使人相对轻松地生活。尽管它有自欺的一面,但它确实是一种心理自我维护的武器,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最常见的方法有:
4.1 濳抑法。即把理智上不能接受的欲望、情感、动机压抑下去,不会为此感到紧张焦虑。例如,某个女生和一个男生经常在一起,于是传言四起,同学们都说他们在谈恋爱,该女生听后深感冤枉。虽然她内心深处不一定没有这种愿望,但她无法接受“他倆在谈恋爱”这一现实,于是就将这一动机濳抑了。
4.2 自我安慰法。当人的动机和行为受挫时总会找个理由自圆其说,虽然理由不会,但在一定时候可起到心理保护作用。如《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行为反应。
4.3 转移法。是把对某一事物的愿望或情绪不自觉地转移到另一事物上。例如,在学校被人瞧不起的学生,常把对同学和老师的怨气转到家人身上,以此平静心情。
4.4 补偿法。是指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挫,或因自己的生理缺陷、行为过失遭失败时,选择其他能获得成功的活动来代替,借以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与自信。“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多关心理解他们,多与他们进行沟通,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