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痛经 按摩治疗
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甚至疼痛难忍为主要症状的妇科疾病,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发作。痛经按其疼痛的原因、部位、性质和时间的不同分为实证、虚证。凡经前、经期疼痛剧烈难忍,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者,多因寒凝、气滞或血瘀等因所致属实证,凡经期后疼痛多因肝肾或气血方虚所致属虚证。几年来,笔者采用按摩治疗痛经3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l临床资料
36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43岁;病程最短的1年,最长的5年。其中已婚lO例,未婚26例,以上病人均由妇产科检查确诊。
2治疗方法
2.1 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其左侧。用两手掌以推、揉、攘法在患者腰背柱两旁及腰骶部施术5分钟,按压肾俞、八髎穴以酸胀感为度,横搓骶部八髎穴以透热为度,揉压腰阳关、次髎、委中、昆仑穴等。
2.2患者仰卧位双下肢屈曲,医者站于其左侧,双手掌环形揉摩患者小腹部,手法要求深沉缓慢,然后再以颤法施术数遍。揉压气海、天枢、关元、中极、三阴交、足三里、血海穴等。
2.3患者坐位医者站于其后,左手扶患者额部,右手拇指揉压患者百会、风府穴,然后用右手拇指、食指揉按患者风池穴,最后双手拇指点按患者肩井穴,拿肩部3-5遍。每次治疗25~30分钟,每次月经前5天开始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3疗效结果
痊愈:疼痛消失,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显效:痛经明显减轻;好转:痛经有所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
36例患者中,痊愈25例,显效8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
4典型病例
刘某,女,17岁,2004年5月18日初诊。痛经2年。每值经前1天开始小腹胀痛,痛热剧烈需服去痛片止痛。近1年口服止痛药效果不佳,来诊时正值经期第2天,月经量多有血块,腹痛,血块排出后痛稍减,舌质暗有瘀点,脉沉弦,证属气滞血瘀型痛经,经上述手法治疗3个疗程已痊愈,1年后随访未复发。
5体会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以青年妇女较为多见,每因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感寒冷饮,寒湿伤于下焦,气血不足,行经滞而不畅等引起,其病机虽复杂,但不外乎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冲任失调。本套按摩手法以推、揉、搓、颤为基础手法,配以揉压穴位,起到调和气血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如:关元穴为任脉经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足三里穴健补脾胃,以资气血之源,冲任调和,经血则按时而行;次髎穴可调经止痛;肾俞穴为肾之背俞穴,能滋补肾精以治其本,再配以三阴交、血海等穴。三阴交穴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调理气血,活血通经;百会穴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可调补经气,和络止痛,诸穴相合可以调整人体阴阳气血,使补益之中兼有通滞之效。治疗本病应注意选择治疗时机。若能在月经前5天即开始治疗,常可提高疗效,防患于未然,按摩适用于各型痛经患者,有见效快,操作简单。作用持久,无不良反应之特点,患者易于接受。
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甚至疼痛难忍为主要症状的妇科疾病,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发作。痛经按其疼痛的原因、部位、性质和时间的不同分为实证、虚证。凡经前、经期疼痛剧烈难忍,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者,多因寒凝、气滞或血瘀等因所致属实证,凡经期后疼痛多因肝肾或气血方虚所致属虚证。几年来,笔者采用按摩治疗痛经3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l临床资料
36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43岁;病程最短的1年,最长的5年。其中已婚lO例,未婚26例,以上病人均由妇产科检查确诊。
2治疗方法
2.1 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其左侧。用两手掌以推、揉、攘法在患者腰背柱两旁及腰骶部施术5分钟,按压肾俞、八髎穴以酸胀感为度,横搓骶部八髎穴以透热为度,揉压腰阳关、次髎、委中、昆仑穴等。
2.2患者仰卧位双下肢屈曲,医者站于其左侧,双手掌环形揉摩患者小腹部,手法要求深沉缓慢,然后再以颤法施术数遍。揉压气海、天枢、关元、中极、三阴交、足三里、血海穴等。
2.3患者坐位医者站于其后,左手扶患者额部,右手拇指揉压患者百会、风府穴,然后用右手拇指、食指揉按患者风池穴,最后双手拇指点按患者肩井穴,拿肩部3-5遍。每次治疗25~30分钟,每次月经前5天开始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3疗效结果
痊愈:疼痛消失,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显效:痛经明显减轻;好转:痛经有所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
36例患者中,痊愈25例,显效8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
4典型病例
刘某,女,17岁,2004年5月18日初诊。痛经2年。每值经前1天开始小腹胀痛,痛热剧烈需服去痛片止痛。近1年口服止痛药效果不佳,来诊时正值经期第2天,月经量多有血块,腹痛,血块排出后痛稍减,舌质暗有瘀点,脉沉弦,证属气滞血瘀型痛经,经上述手法治疗3个疗程已痊愈,1年后随访未复发。
5体会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以青年妇女较为多见,每因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感寒冷饮,寒湿伤于下焦,气血不足,行经滞而不畅等引起,其病机虽复杂,但不外乎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冲任失调。本套按摩手法以推、揉、搓、颤为基础手法,配以揉压穴位,起到调和气血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如:关元穴为任脉经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足三里穴健补脾胃,以资气血之源,冲任调和,经血则按时而行;次髎穴可调经止痛;肾俞穴为肾之背俞穴,能滋补肾精以治其本,再配以三阴交、血海等穴。三阴交穴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调理气血,活血通经;百会穴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可调补经气,和络止痛,诸穴相合可以调整人体阴阳气血,使补益之中兼有通滞之效。治疗本病应注意选择治疗时机。若能在月经前5天即开始治疗,常可提高疗效,防患于未然,按摩适用于各型痛经患者,有见效快,操作简单。作用持久,无不良反应之特点,患者易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