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探陶令诗文之“真善美”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o_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大多兼有真善美各因素,能给人以知识的濡养,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今天我就陶渊明的诗文谈谈对文学作品中真善美的发掘和感悟。
  “真”是陶潜诗文中蕴藏的丰厚宝藏,他的诗文没有繁冗、华丽的铺陈,亦少艰涩生疏的用典,读在口中,犹如随心而出的话语,然又非他不能为也。如他在《归园田居》其三中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这俨然一位农人在闲聊自己的庄稼长势和劳作过程。《归去来兮辞》中其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分明是他在对朋友絮语自己辞官之初的心境。然而正是如此真挚的语言,让每一位读者读到一篇篇真情真性的诗文,其诗文不仅给予我们宝贵的写作经验,即在生活中发掘和体悟纯真的本质,而且更予我们为文和为人的态度以垂范。
  陶渊明的诗文大多作于归隐之后,每一篇都是他在现实生活中或喜或悲、或忧叹或超然的真实记录,绝非无病呻吟或故作清高的伪饰之作,如《归去来兮辞》中,“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让我们感受到陶渊明伫立船头,轻快地驶向家园时急切愉悦轻松的心情。而“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诸句中其回归田原的满足之感跃然纸上。陶渊明以真情赋予诗文,使诗文拥有了亘古的魅力。我们也看到了一位风骨铮铮,无论清贫抑或困顿,都始终保持着真实的自我,不肯牺牲自由人格的本色诗人。
  “善”是陶氏诗文的光华,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沐浴到了许多人性的光辉。《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感受到陶渊明追求的淡泊高远的精神境界;有感于时代的晦暗,他在《桃花源诗》及《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桃源世界:“桃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他向往的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压迫和残害的社会。而自古以来,这个虚拟的世外桃源给现实中苦难的人们带来多少希望和安慰。他也关心时政,在《赠羊长史》中:“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体现鲜明的民族感情。另外在《读山海经》中的几篇,他对神话传说中一些不屈的英雄形象,表示了同情、仰慕和赞美,在《咏荆轲》中“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分明流露出作者心中的慷慨激昂之情。陶氏诗文的人性光辉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有肉,有气节有胆魄的陶渊明,让读其诗品其文的人在精神上拥有了仰望的空间,从而得到灵魂的升华。
  “美”是陶渊明诗文带给我们的终极体验。陶诗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田园不仅是现实的客观存在,更是被他理想化、纯美化的自然的写照。诗中的田园,成为了陶渊明在痛苦世界中的精神避难所,也为后世读者领略淳美世界提供了良途。生活中不如意常十之八九,然陶渊明却能将那一、二分美景写来令人满腹清芬。语句虽简淡平素,但读来意味隽永,余味悠长。如《归园田居》其一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几句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视线由远及近,使整个画面显出悠远、恬淡、静穆、平和的韵味。陶渊明的诗文凸显了自然世界的美丽、纯净,汉魏六朝,文风绮靡,而“陶渊明的诗文无异于在花团锦簇中伸出一枝青枝绿叶,又好像在珠光宝气浓妆艳抹的妇人中走来一位不加修饰的清纯少女”。返璞归真,崇尚自然,但正因如此,其诗文如天地万物般历万世而不衰,随时间流逝而更加清丽净美。
  陶渊明诗文的真善美,亦陶渊明本人真善美的外化,真亦是善,善即是美。曹雪芹在《红楼梦》《咏菊》诗中道“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那菊的高尚品格实是陶渊明品格的折射,孰言不是呢?
其他文献
当夜如黑色锦缎般铺展而来,四下里一片寂静,一切都已进入甜蜜的梦乡,而我却激动得辗转难眠。悄悄凭窗临风,在静静聆听的那一刻,我用左手握着右手。苍穹中星光点点,那点点的星儿如一只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穿过左手,将满腔的柔情倾洒在我的右手上,我的手心顿时萌发出幸福的感觉。而那思想的潮水也澎湃激荡,铿然震慑着我的心灵。  隔着深深的郁闷的空间,我的昔日在哭:“唉,现在的学生,人情淡薄,总把老师的好心当作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特殊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而将信息技术与特校图书馆教育功能进行有效整合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目前,特校图书馆要打破传统的书刊资料馆藏观念,积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管理书刊,建立资源信息库,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有效促进教职工更新特殊教育知识.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促进学生超越残障,提高学习能力,平等参与社会。  一、让图书馆成为教职工的信息资源库  图书馆
期刊
阅读是人类接受前人文化的最基本手段。文化主要是靠文字来进行传递的。一个人在学习阶段,就主要是阅读各种教材和参考书籍,来接受前人所创造的文化遗产。张隆华主编的《语文教育学》认为:“阅读从认知文字呼号开始,经过大脑的分析,领会课文的含义,体会课文的感情,并凭着课文练习阅读的技能,发展阅读能力。”《语文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平“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深刻的
期刊
新材料作文,其实就是传统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相结合的产物。它既区别于传统的材料作文,又吸收了话题作文的先进理念。这种有着鲜明特点的作文形式,因其高度的开放性给予了考生更多的写作自主权,为考生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因此受到不少省市命题者的青睐。面对这种新作文题型,怎样准确地审题呢?要准确地审题,必须把握三条“原则”,掌握四个“妙招”。  下面首先简明地说说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原则”。  原则一:熟
期刊
阅读是我们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元素、知识的学习途径。在语文的学习中,现代文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自己的学习以及语文教学的实践,就现代文阅读方法谈一下自己粗浅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体味阅读法  这是一种阅读文章的重要方法,这种阅读方法的最大特点在于透彻理解文章的精髓,体察作者的人生经验和对社会的见解,以及选材构思、表现手法、遣词、修辞等写作特点。对于
期刊
虽然导语短小,但它却是教学流程的起点,也影响着课堂流程的落点,决定着课堂的最终走向,更关乎着课堂最终的效益。好的导语设计,应该建立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认知差距上,建立在文本所承载的教学目标上。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兴趣点,洞悉求知激发点,明确情感增长点,这样的设计,才能目中有人,才能切合实际,才能不走进花俏语言的误区。  第一组:分类设计  示例一:《伟大的悲剧》的对话导语设计  1、很多人都喜欢旅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的确,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言文时应首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时效性。现在,结合我多年的教学探索,谈谈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是如何启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的。  首先,适当导入,创设情境。把学生领到文言文的课堂中来,让学生感到走进去的乐趣。例如在学习《木兰诗》时,先把电影《花木兰》里面的精
期刊
如何跳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开辟一个适应现代素质教育需要的新途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巧借电教媒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独具魅力,因为它不但能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而且能在训练技能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能力技巧,其收效令传统教学模式望尘莫及。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巧借电教媒体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体会。  一、电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求知欲,提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教师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达到理想的境界。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创设情境,以境育人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 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情境,渲染一种与教材情感基调相一致的氛围,悄悄地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学生就能很快进
期刊
一直以来,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而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作文批改,始终是令语文教师头痛的一件事。语文教学中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笔者翻阅了近百位学生的作文,了解到作文批改方式非常单调,一般为单向式批改,即教师在作文本上给学生作文写上等级性评价,如:“优”、“良”、“合格”,或干脆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