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兵方队受训记

来源 :青岛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WSHAW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35周岁的生日。继1959年之后,25年来我国首次在天安门前通过阅兵形式公开检阅人民武装力量。被誉为“水下尖兵摇篮”的海军潜艇学院首次负责组建水兵方队。
  1999年,当年轻的水兵带着改革开放以来海军建设的骄人业绩和当代中国水兵的自信和豪迈,又一次迈着铿锵有力的脚步,英姿飒爽地通过天安门时,中国沸腾了、全世界沸腾了,人们看到新中国人民海军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
  2009年,伟大祖国迎来了六十岁的生日。天安门广场阅兵式隆重举行。海军潜艇学院第三次担负起水兵方队的组建任务,接受胡锦涛主席的检阅……
  “十一”前夕,我们近距离接触了最年轻的水兵和水兵方队。这支受阅部队中唯一一支来自青岛的方队让人倍感亲切。
  
  最年轻的方队
  
  1984年、1999年,以及今年参加国庆阅兵,海军潜艇学院抽组的水兵方队队员均由新兵组成,这在国内外阅兵史上是一个特例。新兵的平均年龄只有19岁,是阅兵村里“最年轻”的方队。在天安门前,在金水桥畔,他们向祖国证明着“温室”里长大的新一代水兵的价值取向和勇于吃苦、敢于奉献的优良品德。
  
  入选“高压线”
  
  2008年11月11日,海军潜艇学院接到命令,抽组水兵方队,代表海军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乍一看来,离2009年10月1日还有接近1年的时间,但稍微懂得阅兵的人都知道,时间已经迫在眉睫。
  11月底,潜艇学院面向全国各地招收的1600名潜艇兵陆续入营,水兵方队挑选参加受阅预选队员工作也正式开始。
  青岛2008年的冬天出奇的冷,一批新兵站在潜艇学院训练基地操场上不知所措,心理嘀咕着:参军到部队怎么又量起身高了。尽管紧裹着厚厚的棉衣,但他们仍然在队列里瑟瑟发抖,眼睛里流露出不安和紧张。
  “下一个,脱掉鞋子、摘掉帽子做好准备!”随着口令,测量完身高的新兵们被分为两批,一批进入一幢4层高的楼房,一批被班长们带向其他营房。进入楼房的新兵们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荣幸地成为参加建国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的预选队员。
  挑选队员的条件十分苛刻,体征不达标的不选,动作姿态难以训练成型的不选、政审不合格的不选,吃苦精神不强的不选,思想波动过大的不选,心理测试不正常的不选,这些条件和要求是“高压线”,任何人都碰不得。
  在1600名潜艇兵内,经过层层严格挑选,410名新兵最终入选,这个数字距抽组600名预选队员的数量还相差很大。
  经海军同意,水兵方队在龙海青副方队长的带领下,顶着寒风冒着大雪,先后奔赴旅顺、威海等地,从北海舰队和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各新兵训练基地挑选预备队员。一星期后,近200名新兵先后报到。自此,来自北京、天津、山东、湖南、湖北、浙江等13个省市的近600名新兵组成了新一代水兵方队,开始了入伍训练。他们大多数是“90后”的青年学生,平均身高1米78,50%以上是独生子女。
  
  一切为了大局
  
  2009年2月23日,对于绝大多数队员来说,是一个让人激动和兴奋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的入伍基础训练考核成绩决定着谁将要转入正式的受阅训练,这意味着成绩合格的队员即将进入阅兵村。但有相当一部分预选队员,却不得不离开水兵方队了。
  120名预选队员被集中在会议室,默默听着窗外那能穿越山峦的口号声,泪水流了下来。“不,我就是要参加阅兵!”这是二中队的一名战士,他在训练期间因患病误了一个训练科目,考核成绩不合格,被淘汰了。“让我去吧,上不了训练场,让我为战友们修鞋我也干!”又一名因训练伤的战士喊道。
  这些从没离开过父母的孩子,为了能参加阅兵,经历了太多……心情平静之后,他们真正理解了军人要讲大局、讲集体利益的含义。为此,他们满含泪水选择了服从。
  
  进驻阅兵村
  
  阅兵村是军事重地,14个方队参阅人员在集训的半年时间内,不得离开阅兵村半步。“村”内外有四道警戒线,另外,天上有直升机大队昼夜飞行。四道警戒线和直升机大队组成一个无形的大网,外人想进入必须层层审报。阅兵村成为一个神秘的“村落”。
  水兵方隊被安排在第6营区。战士们训练之余,自己动手植树、种草,装饰自己的“家”,他们还用各色花草在房子周围“画”出了各色图案。“中国水兵展世纪风采,建功深蓝筑海上长城”的巨大宣传画,展示出了新一代水兵的豪言壮志,鲜花绿草拥簇着“严格标准、科学组训、竭尽全力、团结拼搏、不辱使命、誓创一流”的受阅口号,昭示着新一代水兵完成受阅任务的强大自信心和决心。
  
  “阅兵脸”和“斑马背”
  
  “白天看脸,晚上看背”。在阅兵村近万人当中,只要看到层次分明“阴阳脸”,或者是黑白相间的“斑马背”,不用问,那肯定就是水兵方队的队员。
  水兵帽是无帽檐的圆形,帽后的黑色飘带随风飘舞,点缀着一张张英俊的笑脸,为队员们增添了几分神气。因为没有帽檐,久而久之,暴露在强光之下的部分,就形成了鲜明的烙印,被帽子遮住的地方,也就是眉毛两指以上的额头是白色的,以下全是黑黝黝的。训练间隙,队员们摘下帽子擦拭汗水时,都“彼此嘲笑”,说对方像刚从水里跑出来的“孙猴子”,此情此景,让人心里涌出无限的感动和敬意。
  “斑马背”的形成跟海魂衫有关。澡堂里,训练一天的队员们脱下海魂衫,边洗澡边嬉闹时,海魂衫痕迹清晰可见,这是太阳的杰作。海魂衫上白色部分能反光,而深蓝色部分就不同了,对应的皮肤晒痕明显,看上去如斑马一样,因此得名。
  
  流行语:“没问题”
  
  “怎么样,能不能坚持?”看到一瘸一拐的队员,无论谁问,都会得到相同的回答:没问题!
  没问题的背后有说不出的苦。受阅训练以来,平均每名队员踢坏了4双皮鞋。100%的队员脚上打起了血泡,有的战士脚上同一个地方水泡套着血泡,旧的血泡没消,新的血泡又起,时间一长,血泡变成了茧,茧又裂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一落脚就是钻心的疼痛。平时走路一瘸一拐,然而一到训练场上,他们都是精神抖擞。有谁能想到,这群平均年龄才19岁的孩子,80%以上患过训练伤,30%的战士出现尿血现象。但没有一名战士因此被吓倒,没有一名战士因此而退缩。
  一中队战士袁盛杰,19岁,父亲是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家庭条件非常富裕。入伍前,他从没吃过苦。但在阅兵训练场上,他的腿练肿了,脚跟又磨出大血泡,整个脚肿得穿不进鞋,每做一个动作都要忍受着巨大疼痛。他的大腿肌肉拉伤,为了减少疼痛,每次训练前,先做几次剧烈活动,等疼麻木了再上训练场。
  冯海宝,这位从湖南湘潭大学走出来的新闻专业的高才生,曾是北京电视台一名让人羡慕的工作人员,但为个圆当兵的梦想,他毅然走进受阅队队伍。今年5月的一天,因为训练时间紧张,很长时间没有给家里打电话的他,利用吃饭的时间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奶奶的身体怎么样了?”父亲吱吱唔唔地告诉他:奶奶在一个月前去逝了。这个消息如晴天劈雷,泪水随着脸颊流下来。“奶奶走时很平静,你只要好好地训练……”当天他就高烧39度,医生给他开了全休假条,但他还是坚持挺立在了训练场。
  年轻的水兵,用坚强的毅力挑战着训练的极限,他们明白,在这支“零起点”的方队,只有加倍付出,才能在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让黑色飘带扬起当代水兵的骄傲和自豪!
  
  钢铁精神永不倒
  
  6月的一天,北京气温近40度,连续一个星期的高温已经打破近8年最长纪录,中央气象台发布了高温橙色警报。这天,要对阅兵村进行航拍,水兵方队按照要求严格部署,训练场如火如荼,营区内干净整洁,所有人员秩序井然。
  就在这时,水兵方队一号岗位的哨兵何自强突然晕倒,当头顶飞机响起时,他被震醒,从草坪上艰难地爬起,回到岗台上,站立起来,军姿笔挺。可是不到两分钟,他又晕倒了,此时双肘已摔得鲜血淋淋,但他再次爬了起来,军姿笔挺……第三次,何自强又倒下了,重重地摔在地上,完全不省人事。距他最近的海军陆战方队的哨兵急忙赶了过来,把已经处于昏迷状态的何自强送到了营房……
  当天何自强正发高烧,队里又在参加合练,抽不出人去站岗,本应该全休养病的何自强主动请缨,代替上训练场的战友去站岗。当部队训练回来,年仅19岁的小战士,面对自己的分队长和战友,顿时失去了刚强,扑到分队长怀里哭了起来。年轻的中尉分队长韩志存也哽咽了。“还是个孩子啊!”方队领导们此刻都有了“家长”的心疼和感慨。
其他文献
海军潜艇学院是培养国家战略军事力量的院校,也是潜艇部队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的摇篮。这所军校承担着中国军队潜水、援潜救生、水下脱险、水下爆破等应急性、高危性的专业教学训练任务;这里有全国最大的60米水下饱和氧舱实验室,举世瞩目的神舟七号航天员的负压训练也曾在这里进行。  然而,在这个略带神秘色彩的军校中,却时常见到一队队不同肤色的外国军人在接受中国教官的训练。10年前开始的“外训”工作,是中国军校的特
期刊
“天涼好個秋”,一年之中最美的時光,莫過於此時楓紅銀杏黃的季節。日光溫潤,滿目繽紛,天高和爽,桂花馥鬱,真想把所有美好的詞語都拿來形容秋天。  風乍起,空氣清新舒暢,秋天總是來的靜謐,來的安詳。村上春樹在《有餐車多好》中寫道,“秋天的陽光醇厚柔潤,在建築物頂端閃閃發光。河流、樹林、軟綿綿的草地,雲絮從上面緩緩飄移。”似乎秋日裡的天空多出一份柔和。太陽沒有了夏日的焦燥,卻依然燦爛明媚。在這裡時常可以
期刊
與宗教有關的事物總帶著些許神秘色彩,也帶著些許讓人心懷敬畏的神聖。在夏末還未全然褪去的潮濕空氣中邂逅青島的教堂,擇一塊被太陽烤得溫暖的石階而坐,或是走進其中,凝望著牧師肅穆的神情,安靜的聆聽唱詩班莊嚴卻不失優美的歌聲,這樣孤獨又溫柔的情緒,怕是難以在其他任何一處景色裡尋覓。  教堂是進行宗教活動和宗教傳播的重要場所,是基督教三大流派(天主教、基督新教、東正教)舉行彌撒禮拜等宗教事宜的地方,在青島較
期刊
即墨以齊魯名城載入史冊,有悠久的歷史,更有燦爛的文明,話滄桑,數風流,這座千年古城留存的輝煌過往、傳奇典章,鼎盛人文,數不勝數……其中位於即墨田橫鎮的雄崖所古城穿越歷史的硝煙,古韻猶存,成為歷史的見證,是山東省保護最為完好、青島市唯一的明代抗倭歷史遺存。  昔日海防要地 抗倭寇  雄崖守禦千戶所設立於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因其東北部白馬島上有雄偉赭色斷崖而得名。雄崖所位於青島即墨市田橫鎮最
期刊
一個喚醒城市記憶的地方,一座品味經典、科普充電、對話國際時尚潮流的藝術殿堂——依託原國棉五廠物理空間打造的青島紡織博物館,讓人無端想起金色陽光漫撒的錦緞絲綢,充滿巧奪天工的神秘感。  一座天然的紡織遺址公園  記者走進青島紡織博物館,仿佛進入了一個天然的紡織遺址公園。因其是在老紡織廠遺址上開發建設,從進入園區的那一刻,便即刻開啟了美妙的參觀旅程。園區內的每一棟建築、每一臺設備乃至每一棵綠植、每一處
期刊
對於“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村民來說,想要“吃海”,好的工具必不可少,從“木杆網”、“石窟網”、“蒲網”到漁網,織漁網、曬漁網一度成為沿海漁村處處可見的生活圖景,同時從生產工具的變革中,可以一窺紅島漁獵史的演變和發展。  從“木杆網”“石窟網”到漁網  傳說在5000年前的炎黃時代,“漁祖”郎君,也就是伏羲氏,從南洋來到膠州灣北岸(今紅島後韓家村一帶),發現這裡地域遼闊,水產資源豐富,就在此居住下
期刊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門類,是傳統文化核心、深邃、精妙的組成部分,也是最能代表中華民族獨特創造力與哲學意韻的藝術形式之一。在青島這片土地上,歷經幾千年傳承發展,孕育了膠南瑯琊台秦刻石、平度天柱山北魏刻石、嶗山道教刻石及明清書法名家群、近現代康有為等歷史文化名人等人文遺跡,歷代書法的基因串起青島“山、海、城”的文化密碼,形成了源遠流長、開放包容的書法文化。尤其是以康有為為代表的近現代歷史文化名人為青
期刊
景在變,家不變。在路上,時間變得很慢,生命變得很厚實,每一眼風景、每一公里,每一次停靠,都成為生命丈量的單位,每一次日出日落都變得新鮮而生動。是車也是家,是流動的風景,也是溫暖的歸宿,作為一種浪漫、輕奢的旅行方式,房車旅行在中國正從夢想變成現實!  老約翰:開著房車三赴歐亞大陸  房車旅遊在歐美已經風行了一個世紀之久,如今早就形成了產業,據說,遊艇、私人飛機、房車並稱為歐美三大休閒工具。老約翰名叫
期刊
10月1日上午8点半,在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楼广场前举行了盛大地升国旗仪式。全市3000多名各界代表、人民群众满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升旗仪式,表达了对祖国60华诞的祝福。全市宣传文化部门和各有关单位,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题,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精心组织了五大板块600余项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2009年以来在岛城广泛开展的“颂歌献祖
期刊
鄉情是什麼?是離家47年後重新踏上故土的那一刻的心安,是尋著記憶能一下找到回家的路,是將祖祖輩輩的姓氏、來源整理出來,尋找飄散在各地的親人……從臺灣回來的藍孝惠老人,用他的經歷書寫著“鄉情”,用他的心血踐行著“尋根”。  月是故鄉明  那是一棟非常特別的石頭樓,花崗岩外牆、歐式紅色尖頂,院子裡種滿了花花草草……記者在青島市嶗山區藍家莊社區見到了今年82歲的藍孝惠老人。“我就是出生在這個村兒,12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