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建构:选“点”铺“面”,层层推进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dezuz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历史在于知道过去的真实和真实的过去。”但由于时间的跨度,历史事件在学生看来往往只是“遥远的传说”,缺乏真实的感受与体验。为解决这一教学疑难,教师须合理地选“点”铺“面”,引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下面,笔者借助《春天的故事》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选择代表性的事件“点”
  
  《春天的故事》一课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社会从贫穷走向富强的那段历史,重点讲述了中共中央作出的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使中国告别计划经济体制,摆脱了定额分配的贫困面貌,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改革开放中所实施的一些重要举措,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欣欣向荣的局面。但对学生而言,他们对计划经济时代艰难生活的历史缺乏认知。因此,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个具有历史代表性的“点”——票证,以“票证说历史”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
  【案例片段】
  1.导入票证: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当中国人民对未来生活充满无限憧憬的时候,大洋彼岸一个响当当的人物(美国总统杜鲁门)却说了这样一句话:任何一个政府都无法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这是为什么?在物资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当时的中央政府采用了怎样的办法来解决人们的生活问题呢?
  (导入《中央关于实行生活物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展示票证,概说票证的用途。)
  2.提供票证,引导观察,交流票证信息:(1)什么是票证;(2)票额大小;(3)时间期限;(4)使用范围。
  3.印象生活:同学们,请想一想,假如你就生活在靠这种票证生活的年代,会遇到哪些困难?结合课前搜集的材料,说说当时人们的生活。
  【案例解析】
  1.用一个点,以小见大,见证一段历史
  用票证作为本科教学的“点”,其重要意义在于,首先,它曾经是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生活的见证,没有票证就无法生活,票证是人们的命根;其次更在于,它浓缩和见证了中国社会那一段艰难的时期,集中反映了当时生活物资极度匮乏的状况。
  2.用一个点,直观展现,迎合学生兴趣
  历史不只是文字上的记录,用实物来展现文字上记录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感性、更真实的过去。当他们亲眼看到、触摸到这些历史的证物后,干涩的历史便不再单调,探究的热情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3.用一个点,丰富外延,便于学生搜集
  用票证作为一个重要教学点的意义还在于,它与学生父辈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利于学生开展必要的课前搜集和体验。
  
  二、铺设多维度的教学“面”
  
  历史是一个系统知识链,仅仅依赖于一个“点”的简单分析,是无法让学生深刻感悟的。只有把“点”拓展和延伸成“面”,才能让学生对历史形成完整的认识。为此,我利用票证作为教学支撑点,引导学生将视角延伸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中,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
  【案例片段】
  1.交流票证种类
  师:说说你们手上都有些什么票证?它们都有什么用?
  生:布票,可以用来买布。
  生:粮票,可以用来买吃的。
  
其他文献
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趋势塑造教育:正面影响:提升学生幸福感》报告指出,拥有良好情绪的儿童成长为幸福、自信、健康的成年人的可能性更高,这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为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提升其幸福感,OECD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并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如压力、欺凌、焦虑和抑郁。二是鼓励学生参与校外志愿活动,与校外朋友进行社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拥有时光感的课堂会让人感到清澈高远,给人以力量,让课堂生命体从有限走向无限。教师追求教学立意大音希声、致宏远,用“工夫”“功夫”去构建教学情境、尽精进,在课堂互动实现时光融合、创造生命。这正是值得追求的教师幸福之路。  课堂教学;时光感;教师职业幸福  关 键 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编码G41 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8)08-00-03  课堂
摘 要 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深度教学,借助基于意义的教学目标和物我融合的教学情境,开展基于议题引领的教学活动,并强化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价值和评价,将核心素养培育落到实处。  关 键 词 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深度教学;生活与哲学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6-000-04  深度教学起源于郭元祥教授自2007年以来开展的教学改
中原战乱时,这里是最温暖的怀抱,接纳并呵护一代代新老“客家人”,他们彼此关爱,相依相伴;闭关锁国时,这里是透气的窗口,引丝丝海风,让古老帝国保持与世界仅有的联系;民族危急时,这里是抗争的前沿,英雄辈出,敢为人先。这便是岭南广州,一个充满着包容、开放和进取精神的神奇地方。  “一湾清水绿,两岸荔枝红。”荔湾,得名于“荔枝湾”,旧称西关,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岭南文化
德育是学校教育普遍而持久的目的。华中师大教育学团队向来重视德育研究,特别是成立道德教育研究所,为德育理论研究与德育实践探索搭建了新的平台。这里编辑的一组文章,就是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在“德育论坛”的一次认识成果。此次论坛的中心议题是“多元、多面、多维的德育观”。四位博士生分别论述了“身体的德育”“生命的德育”“人性的德育”和“精神的德育”。  《呼唤关照儿童身体的德育》,指出传统德育对儿童身体的思考是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训练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整个中学阶段,写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书面表达旨在考查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是对知识输出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反思  【作者简介】陈敏,松溪一中英语组。  一、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反思  高考英语作文占25分,它有着不可忽视的比重,足以说明写作在高中教学中也相当重要。但事实上,我国目前中小英语教学中往往比较忽视这一
刘晓玲在《当代教育科学》2017年第8期《场域间性:学校道德教育的空间突围》一文中指出,在场域间性的视角下,学校德育存在三方面的困境。第一,学校德育的目标取向是培养有德性的学生。这一目标本身就包含着将德育空间扩展到“社会”空间的内在要求。但现实的情况是,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无法用其掌握的知识真切地体会如何认知、参与、适应社会。课程目标与课程实践间存在着脱节。第二,学校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带来了教育
课程育人是学校德育的基本路径。而要想让课程真正发挥育人功能,学生的体验必不可少。基于这样的认识,成都市锦江区在区域性体验德育课程建设上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之路。  一、 树理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德育目标  十八大以来,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锦江区紧扣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在“锦江学子”
师爱是内生的。因此,用规定来要求“爱”,远没有用温暖去呵护爱有效。老师也是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他们也需要爱的温暖。如果只是一味付出却没有得到关爱,产生职业倦怠乃至出现心理疾病,都是必然的。  在生态体验理论指导下,成都实验区从课题研究者到教育行政管理者,再到具体的学校,通过爱的研究和实践,构建起如海洋一般丰富多样的德育生态。  同样是在生态体验理论指导下,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五幼儿园致
摘 要基于“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德育理念,借助午读演讲、常态演说、语言社团等形式,让学生勇敢开口表达,爱上口才表达活动;将口才培养融入常态化的校园活动,为学生的青春成长“烙印”;整合活动内容,以灵活的评价方式,提供展示口才与自信的舞台,激励师生不断成长。  表达能力;关键能力;口才培养  关 键 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编码G41 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8)0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