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借助地域资源在历史与社会课中开展研学旅行?有效提高学生研学旅行效益?本文以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为基本方法,以地域资源的开发为切入点,以师生的合作探究、共同发展、人文素养的熏陶为课程理念,根据我校所特有的丰富的地域资源,从我校在历史与社会课中开展研学旅行的做法和成效等方面阐述了开发地域资源,实施研学旅行课程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地域资源;历史与社会;研学旅行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历史与社会课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性质。其中,实践性是指本课程强调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合作的参与过程,采取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旅游局等10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指出:研学旅行要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开展主题串连式研学线路,各地教育、旅游等部门指导推动结合地域特色,按一定主题,精心筛选打造 3-5 条面向本区域的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为此,我校历史与社会教研组对已有的地域资源加以优选和整合,结和学生的成长需求,进行整体、有序的开发和享用,对在历史与社会课中丰富研学旅行的实施途径和策略进行了一些探索,突显我校历史与社会课的特色。
一、利用地域资源,开发途径(内容主题化)
(一)纸山文化系列
我校境内的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连碓造纸作坊群为代表的纸山文化,是古法造纸在现代的传承和延续,自元朝传入以来,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目前保留最原始、最古老、最完整的造纸术,被称为中国造纸术的“活化石”,现中国古法造纸文化园正在建设中。她不仅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旅游价值、也有艺术价值与情感价值。我们设计了《时代的列车能否载着泽雅屛纸同进》研学旅行主题,通过查询文献了解纸山历史、参观造纸的工艺流程、体验感受纸农生活,撰写调查报告等,挖掘、整理与宣传纸山文化。
(二)感受自然系列
农村最丰富的莫过于它的自然资源。我校地处省级风景名胜区,这里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秀丽,文化底蕴浓厚,名胜古迹荟萃,素有温州“西雁荡”之美誉。境内翠屏疊嶂、悬岩峡谷,水帘瀑布、卵石溪滩;原始水车、古老水碓,茂林绿竹、似海如浪,云雾缭绕,烟霞飘飘,如一幅连绵不绝的典雅水墨山水画卷,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天然原始韵味无穷。有永宁漫水桥、寂照禅寺、原始沼泽、凌云古刹等古迹。因此我们设计了《泽山雅水》研学旅行主题,让学生走出课堂,在他们最熟悉的自然景物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学会品美、说美、写美。
(三)民间文化系列
民间文化可称为下层文化,其范围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俗事物。我们这里除了秀丽的自然风光外,山民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积累形成了许多民间文物史迹,民间风俗习惯,民间文学艺术等等,并流传至今。古朴的风俗民情、优美动听的民间故事,以及谚语、民谣、对联等,这些正是我们开发研学旅行课程的最佳资源。因此,我们因势利导,将其挖掘、整理开发设计了《正月十三周岙挑灯》等研学旅行主题。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既接受了科学、文化、审美教育,体验了学习活动的乐趣,又得到人文、历史、艺术、民俗等潜移默化的薰陶,实现了多个层次的综合。
(四)红色记忆系列
校所在地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二战”时期作为浙南地下党的重要根据地,许多地下党领导曾在此留下了革命的足迹,与老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境内有多处红色史迹。我们设计了《横亘百里 红色纸山》等研学旅行主题,引导学生在寻访革命遗迹,走访老革命老党员,查询资料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体会今天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二、“地域资源”在研学旅行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其教学活动由教师——学生的单一途径变为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等多元途径。教学流程是:教师提供研学旅行的背景材料;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自然、人文资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感悟其中的内涵,获取新知识和感想;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提炼分类加工整理;分小组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且提出新的看法和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平等,合作探究,共同体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程的吸引力。
(二)开元化的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大致包括三个步骤:一是文化体悟;二是实践体验;三是畅想体会。(见表1)
(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其学习方式由传统的课内转变为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具体地表现为:1.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变化:即有课堂内的背景知识介绍,也有外出采访、调查、收集资料等课外实践活动。2.学习者的身份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与学生一起进行合作、学习的探究者,学习活动之间的互动可以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也可以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从一维途径扩展为多维途径。3.学习的任务发生变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当地文化进行探究,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4.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以研学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
总之,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实施研学旅行课程,使当地的自然、人文资源价值得到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的实施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其所强调的体验性学习和感悟性实践,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同时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目的。实践证明:研学旅行课程在实践中开发,在活动中发展,推动了我校新课程的改革进程,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奠定坚实的课程基础。
参考文献:
[1]瓯海·泽雅专刊[Z].2004(2).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吴萍华.利用地域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教育校本课程[J].基础教育参考,2008(8).
【关键词】地域资源;历史与社会;研学旅行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历史与社会课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性质。其中,实践性是指本课程强调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合作的参与过程,采取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旅游局等10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指出:研学旅行要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开展主题串连式研学线路,各地教育、旅游等部门指导推动结合地域特色,按一定主题,精心筛选打造 3-5 条面向本区域的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为此,我校历史与社会教研组对已有的地域资源加以优选和整合,结和学生的成长需求,进行整体、有序的开发和享用,对在历史与社会课中丰富研学旅行的实施途径和策略进行了一些探索,突显我校历史与社会课的特色。
一、利用地域资源,开发途径(内容主题化)
(一)纸山文化系列
我校境内的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连碓造纸作坊群为代表的纸山文化,是古法造纸在现代的传承和延续,自元朝传入以来,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目前保留最原始、最古老、最完整的造纸术,被称为中国造纸术的“活化石”,现中国古法造纸文化园正在建设中。她不仅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旅游价值、也有艺术价值与情感价值。我们设计了《时代的列车能否载着泽雅屛纸同进》研学旅行主题,通过查询文献了解纸山历史、参观造纸的工艺流程、体验感受纸农生活,撰写调查报告等,挖掘、整理与宣传纸山文化。
(二)感受自然系列
农村最丰富的莫过于它的自然资源。我校地处省级风景名胜区,这里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秀丽,文化底蕴浓厚,名胜古迹荟萃,素有温州“西雁荡”之美誉。境内翠屏疊嶂、悬岩峡谷,水帘瀑布、卵石溪滩;原始水车、古老水碓,茂林绿竹、似海如浪,云雾缭绕,烟霞飘飘,如一幅连绵不绝的典雅水墨山水画卷,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天然原始韵味无穷。有永宁漫水桥、寂照禅寺、原始沼泽、凌云古刹等古迹。因此我们设计了《泽山雅水》研学旅行主题,让学生走出课堂,在他们最熟悉的自然景物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学会品美、说美、写美。
(三)民间文化系列
民间文化可称为下层文化,其范围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俗事物。我们这里除了秀丽的自然风光外,山民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积累形成了许多民间文物史迹,民间风俗习惯,民间文学艺术等等,并流传至今。古朴的风俗民情、优美动听的民间故事,以及谚语、民谣、对联等,这些正是我们开发研学旅行课程的最佳资源。因此,我们因势利导,将其挖掘、整理开发设计了《正月十三周岙挑灯》等研学旅行主题。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既接受了科学、文化、审美教育,体验了学习活动的乐趣,又得到人文、历史、艺术、民俗等潜移默化的薰陶,实现了多个层次的综合。
(四)红色记忆系列
校所在地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二战”时期作为浙南地下党的重要根据地,许多地下党领导曾在此留下了革命的足迹,与老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境内有多处红色史迹。我们设计了《横亘百里 红色纸山》等研学旅行主题,引导学生在寻访革命遗迹,走访老革命老党员,查询资料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体会今天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二、“地域资源”在研学旅行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其教学活动由教师——学生的单一途径变为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等多元途径。教学流程是:教师提供研学旅行的背景材料;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自然、人文资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感悟其中的内涵,获取新知识和感想;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提炼分类加工整理;分小组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且提出新的看法和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平等,合作探究,共同体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程的吸引力。
(二)开元化的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大致包括三个步骤:一是文化体悟;二是实践体验;三是畅想体会。(见表1)
(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其学习方式由传统的课内转变为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具体地表现为:1.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变化:即有课堂内的背景知识介绍,也有外出采访、调查、收集资料等课外实践活动。2.学习者的身份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与学生一起进行合作、学习的探究者,学习活动之间的互动可以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也可以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从一维途径扩展为多维途径。3.学习的任务发生变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当地文化进行探究,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4.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以研学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
总之,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实施研学旅行课程,使当地的自然、人文资源价值得到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的实施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其所强调的体验性学习和感悟性实践,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同时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目的。实践证明:研学旅行课程在实践中开发,在活动中发展,推动了我校新课程的改革进程,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奠定坚实的课程基础。
参考文献:
[1]瓯海·泽雅专刊[Z].2004(2).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吴萍华.利用地域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教育校本课程[J].基础教育参考,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