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今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打好语文基础的功底,是每一位执教者的神圣使命。能艺术地将识字方法运用到课堂,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育者不能懈怠的根本职责。
关键词:课改 识字 趣味 引导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段话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任务,以及教学的意义都讲得非常透彻。可见,社会新阶段对文字的要求非常高。然而,作为识字的起始阶段——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任务则显得格外重。再加上一二年级语文教材要求学生认识至少1600至1800个汉字,这对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给施教者的压力也非常大。识字、写字又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提出“认写分开”“认识”“学会”的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但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如何快捷地掌握字形是难点,解决了这一问题就为提前阅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那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下面我就字形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教会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实验证明学生在充分自学中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是培养识字能力的捷径。当然,自学不是说教师不教了,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获得知识。这样所获得的知识才扎实牢固,而且学生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当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一边出示生字卡片一边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好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拆部件”“增减笔画”……如学习“全”字时,有的学生说“金”字去掉两颗豆豆,就是全;有的学生说大“王”头上有个人,就是“全”。又如,学习“值”字时,有的学生说是在“直”字旁边有人才值日的“值”,从而明白“值日、值周”是必须有人才可以的。再如,学习“精、清、情、请、蜻”时,我和学生把它们的偏旁部首进行对比联系来记忆,并且编儿歌:“爱吃米饭才精神,妈妈爱我是亲情,礼貌讲话先说请,小河流水清又清,小虫中间有蜻蜓”;学习“懂”字时,我们把它拆成“忄、艹、重”,并配上儿歌“竖心旁,草字头,重友谊,懂礼貌”,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情绪,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促使有意注意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练习每种方式前都要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而且还要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以下介绍我常用的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编口诀。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口诀”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明”,日月一起最明亮;“种”,禾苗种在水田中;“晒”,日头西下真晒人;“烟”,因为着火所以冒烟。
2.找朋友。教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卡片打乱,发给每人一张,请他们到讲台前来或者自由组合出新字,或者按老师读出的生字组合,全体学生认读和评议。这样,不但使学生在愉悦当中学会了生字,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3.抢卡片。教师把许多卡片摆在讲桌上,指名2至3人站在黑板前,按教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张小贴画,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教师可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碧”字时,教师可边讲故事边写笔画:“小王和小白并排坐在石头上读书。”
5.猜字谜记字形。在识字教学中,原原本本把字摆出来,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了。教师可以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型,也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如“告”即“一口咬掉牛尾巴”,“春”即“三人一起看日出”。
三、不拘泥于课本,养成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至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能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我一般要求学生在利用节假日和每天临睡前阅读一篇课外故事,并做记录由家长签名,这样不但巩固和提高了学生对已学生字的记忆深度,又培养了阅读习惯,提前为中、高年级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看、听、说、他、她、它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会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但开始时,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拔高要求,否则将“弄巧成拙”,扼杀学生阅读的热情。在具体操作中,我采取了“分层要求,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优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能直呼的就直呼,要求复述故事的大意;中等生先读生字,再借助拼音一段一段地读,不求快,但求读音准确;稍差的学生阅读比较困难,便引导他们“找朋友”,即从书中找出自己学过的生字,并用铅笔在其下打一小点。这样,人人都在“阅读”,人人都能“阅读”,包括“找朋友”的学生也“读”得兴致勃勃。日积月累,打点的字越来越多,学生便可以自由阅读了。这一过程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读”中有所得,在“读”中获得发展。
四、处处留心皆学问。在生活中拓宽识字领域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也不失为一个课外延伸的好办法。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真彩”油画棒、“森达”皮鞋、“老陈”面包、“蒙牛”牛奶、“立白”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一定非常兴奋!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物品名称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下课时,互相考一考,那样一定是“乐在其中”!而且长此以往,学生会在不知不觉当中积累远远多于课本要求的生字词。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让“苦学”变成了“乐学”。此外,教师还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功欲,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教育境界。
关键词:课改 识字 趣味 引导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段话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任务,以及教学的意义都讲得非常透彻。可见,社会新阶段对文字的要求非常高。然而,作为识字的起始阶段——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任务则显得格外重。再加上一二年级语文教材要求学生认识至少1600至1800个汉字,这对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给施教者的压力也非常大。识字、写字又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提出“认写分开”“认识”“学会”的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但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如何快捷地掌握字形是难点,解决了这一问题就为提前阅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那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下面我就字形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教会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实验证明学生在充分自学中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是培养识字能力的捷径。当然,自学不是说教师不教了,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获得知识。这样所获得的知识才扎实牢固,而且学生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当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一边出示生字卡片一边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好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拆部件”“增减笔画”……如学习“全”字时,有的学生说“金”字去掉两颗豆豆,就是全;有的学生说大“王”头上有个人,就是“全”。又如,学习“值”字时,有的学生说是在“直”字旁边有人才值日的“值”,从而明白“值日、值周”是必须有人才可以的。再如,学习“精、清、情、请、蜻”时,我和学生把它们的偏旁部首进行对比联系来记忆,并且编儿歌:“爱吃米饭才精神,妈妈爱我是亲情,礼貌讲话先说请,小河流水清又清,小虫中间有蜻蜓”;学习“懂”字时,我们把它拆成“忄、艹、重”,并配上儿歌“竖心旁,草字头,重友谊,懂礼貌”,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情绪,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促使有意注意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练习每种方式前都要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而且还要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以下介绍我常用的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编口诀。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口诀”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明”,日月一起最明亮;“种”,禾苗种在水田中;“晒”,日头西下真晒人;“烟”,因为着火所以冒烟。
2.找朋友。教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卡片打乱,发给每人一张,请他们到讲台前来或者自由组合出新字,或者按老师读出的生字组合,全体学生认读和评议。这样,不但使学生在愉悦当中学会了生字,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3.抢卡片。教师把许多卡片摆在讲桌上,指名2至3人站在黑板前,按教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张小贴画,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教师可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碧”字时,教师可边讲故事边写笔画:“小王和小白并排坐在石头上读书。”
5.猜字谜记字形。在识字教学中,原原本本把字摆出来,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了。教师可以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型,也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如“告”即“一口咬掉牛尾巴”,“春”即“三人一起看日出”。
三、不拘泥于课本,养成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至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能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我一般要求学生在利用节假日和每天临睡前阅读一篇课外故事,并做记录由家长签名,这样不但巩固和提高了学生对已学生字的记忆深度,又培养了阅读习惯,提前为中、高年级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看、听、说、他、她、它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会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但开始时,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拔高要求,否则将“弄巧成拙”,扼杀学生阅读的热情。在具体操作中,我采取了“分层要求,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优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能直呼的就直呼,要求复述故事的大意;中等生先读生字,再借助拼音一段一段地读,不求快,但求读音准确;稍差的学生阅读比较困难,便引导他们“找朋友”,即从书中找出自己学过的生字,并用铅笔在其下打一小点。这样,人人都在“阅读”,人人都能“阅读”,包括“找朋友”的学生也“读”得兴致勃勃。日积月累,打点的字越来越多,学生便可以自由阅读了。这一过程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读”中有所得,在“读”中获得发展。
四、处处留心皆学问。在生活中拓宽识字领域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也不失为一个课外延伸的好办法。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真彩”油画棒、“森达”皮鞋、“老陈”面包、“蒙牛”牛奶、“立白”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一定非常兴奋!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物品名称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下课时,互相考一考,那样一定是“乐在其中”!而且长此以往,学生会在不知不觉当中积累远远多于课本要求的生字词。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让“苦学”变成了“乐学”。此外,教师还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功欲,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教育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