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分析与提升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ru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从提高就业质量的角度,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为例,提出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044-02
  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就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直接为国家社会经济提供一线技能型的人力资源支撑。高等职业教育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规模已经是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基于规模的“外延式”发展向基于质量的“内涵式”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质量最直观的体现形式就是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近年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每年向行业、企业输送400多名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行业发展需求使毕业生成为企业的“抢手”人才,该专业也是学院每年就业率较高的专业之一。除此之外,企业对毕业生的较高好评率以及“麦可思”第三方的调查数据充分说明,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有较高的就业质量。新形势下,“高就业率”或“一次就业率”已经不能成为就业的主要标准,“就业难”已不能成为可考虑的因素,如何提高就业的稳定性、薪酬待遇、晋升机会、职业发展等就业质量问题,成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也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一、高职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就业工作中,将就业率作为衡量办学质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无可厚非,但就业质量的好坏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就业率的高低,还应包括专业对口率,工作稳定性,薪酬待遇,满意度,工作环境保障,培训、晋升机会及自主创业率等。
  1.片面追求就业率,急功近利。多数高职高校将毕业生初次、最终就业率看作就业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制定了各种奖惩制度,保证高就业率。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在这种环境下将就业归入学生毕业时的事务性工作,在学生临近毕业时开始重视就业教育,通过班会的形式强调就业的重要性,在奖励制度的影响下,催促学生签订就业合同。多数学生在辅导员、班主任的催促下,甚至担心就业会与毕业资格挂钩,不得不临时签订就业协议应付了事,这就导致了学生不去单位工作,造成虚假就业,或者硬着头皮做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影响就业稳定性和专业对口率,对学生长远的职业发展不利。
  2.就业指导缺少系统性、专业性。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提升,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学生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形势日趋复杂,这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更多的新挑战。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大多是从事学生管理的辅导员、班主任,在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缺乏专业性指导,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程度低,基本上从事毕业材料的收集、提高就业率、档案整理派遣等事务性工作。行政人员、专业教师及教学、学生工作、就业工作等部门之间对就业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如何分工及有机整合尚未理顺,对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如何完善尤其是学生入学后接受就业教育的系统性,认识并不清晰。
  3.校企合作与就业的冲突。许多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推出企业冠名“订单班”、“工学交替”等模式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但在实行过程中,出现合作不深入的情况,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合理的培养、培训方案,缺乏职业规划,甚至可能将学生“卖给”企业,导致他们在企业的“存活率”不高,影响就业质量。另外,参加校企合作班的学生错过很多参加招聘会的机会,就业选择面窄,等实习结束后再择业就会比较困难,如果学生不能按期签约,或为了能提早离开企业,随便签约以申请离开,结果造成虚假就业。
  4.缺少就业跟踪调查,职业发展关注不高。一些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去向的调查、关注不够,表现在毕业生离校后,学校把精力转移至在校生的教育、教学、招生等方面,认为就业率达到要求,就业跟踪调查就可以放一放;认为学生已经毕业,学校的义务就基本结束了。从事就业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会功利性地对待就业,在学生毕业后,根本无暇关注他们的就业动态情况,再加上学校对这方面并不重视,没有出台相应的制度、措施。而且,学生毕业后,由于工作性质和地域性的关系,学校与学生的联系难度增加,客观上也会影响跟踪调查工作的开展。
  二、提高就业质量的措施
  针对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影响就业质量的因素,结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及就业工作实践,提出四点有效的措施。
  1.构建“课堂—养殖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关系着毕业生的竞争力。职业院校要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专业课程合理设置,开设课堂养殖场,采用课堂工作间等教学模式,实现知识、理论、实践的一体化,让学院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实现有效对接,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增强其就业核心竞争力。例如,学院引入国家级龙头企业江苏高邮鸭集团进驻校企合作示范区,共建“校中厂”,为“课堂—养殖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提供平台。“课堂—养殖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三个学年六个学期划分为4个阶段,让学生从课堂到养殖场“工学交替”,把五大养殖任务课程搬到养殖场,彻底改变“黑板上养殖”的现状。围绕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基本素养、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顶岗综合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养、繁、防、销、管”的岗位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加强职业规划指导,提升就业竞争力。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养殖类行业、企业就业。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和行业的快速发展,畜牧兽医专业具有较大的就业空间和较好的就业前景。“90后”毕业生选择工作存在偏向“重脑力、轻体力”,喜欢工作轻松且高薪的职业,职业观、择业观不明确等特点。针对就业现状,职业规划指导尤其重要,通过规划课程、讲座、规划比赛以及其他形式的教育指导,引导畜牧兽医学生深刻意识到行业的特点,对自我进行正确定位,找出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所在,形成核心竞争力。除此之外,职业规划教育的重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鼓励他们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学校应提供学生创业孵化平台,让竞赛获奖的创业设计作品进驻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创业指导教师手把手地指导下进行创业实验、实践,提升创业氛围、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素养,有助于培养更多的“鸡老板”、“猪老板”。   3.职业指导全程化,就业服务个性化。相当多学生在进校后对自身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没有形成充分的、完全客观的认知,表现出前景迷茫,影响就业。开展专业教育,利用专业教育使学生客观认识所学专业和畜牧业的内在发展特性,培养其在职业技能、动手操作等方面的竞争优势,脚踏实地地工作,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以谋求职业发展。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介绍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让学生在进校后感知企业,塑造职业素养,为职业选择预热,减少迷茫。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客观评价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找准定位。开展就业指导活动,通过就业类社团活动、模拟招聘、创意大赛、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就业创业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就业教育氛围。完善职位需求、就业政策、指导咨询、网上招聘等就业信息服务平台,调动一切力量采集适合毕业生的有效就业信息,并在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向毕业生发布,定期安排职业指导教师进行现场咨询指导,及时解答学生所关心的问题。针对就业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咨询指导,引导他们正确地评价自己,找出优劣势,冷静分析面临的就业形势和职业环境,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找准就业定位和奋斗方向。
  4.校企互动,为学生提供就业平台。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推行“企业订单式”、“现代学徒制”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不断深化产教研融合、协作的育人机制。综合对部分企业的调研和对学生就业取向的分析,选取学生满意度高且行业的优势企业作为“订单班”企业。这些企业涉及养殖、销售、管理等各个方向,它们各具特点,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岗位需求,根据对毕业生实习有提高、入职有保障、职业有发展的原则帮助学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目前已经与正大集团、中粮集团、光明食品集团、双胞胎集团等12个国内知名农牧企业建立了6种合作模式,这些企业涵盖养猪业、牛羊业、饲料业、水产业、宠物业等,学生可以根据就业方向,自愿选择加入“校企合作班”,针对性地学习企业课程,提高岗位适应性和综合职业素养。“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由教师与师傅联合培养人才的一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实行“招生即招工”的制度。学院与光明食品集团上海农场合作开办了2012级“现代学徒制”养猪与猪病防制专业方向特色班,校企共同制订适合现代化养猪生产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合作育人、合作就业。
  三、结语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关系着民生,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承载着每个家庭的希望,是每个青年学生“中国梦”的最直接体现。政府、学校、行业应三方联动,不断探索、创新育人机制,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这才是检验就业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参考文献:
  [1]方黛春.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及提升[J].出国与就业,2011,(4).
  [2]王振,黄雪飞.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
  [3]王利刚,张响英,张力.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探索[J].大学教育,2013,(22).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高段教学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而课堂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充分地将阅读和写作融合在一起,以促进和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本文通过举例法、论述法等方法,根据小学高段的特点,简述了将随文练笔应用到小学高段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采用随文练笔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文练笔;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摘要: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环境激素与生殖健康》需要灵活综合各种教学方式,以深入浅出地解释具体定义、机制,求科普与通俗;以描述数据和图片方式讲解具体事例,求学生心灵认识的共鸣;以探索性地深入分析问题和现象,求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环境激素;公共选修课;生殖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4-0153-02   已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高校排球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高校的场地、器材设施不足,很难满足学生上课的需求;排球专业教师师资力量不足。  关键词:民族;高校;体育教育;排球普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摘要:本文以牛津上海版5BM4U2 Western holidays为例,从单元统整、内容整合、语境带动、语用体验四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下分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特点。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分课时教学目标;语用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226-02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标准》(
摘要:近年来,医药类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滞后于专业课程的改革,没有发挥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为此,医药类高职院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视域下改革公共基础课程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提升教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关键词:就业导向;医药类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3-0218-02 
摘要:高校师范生实习是将所学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付诸实施的一个环节,是高校培养高素质教师,实现专业对接的一个环节。处于实习阶段的师范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往往处于比较模糊和尴尬的境地。这种介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特殊身份的实习生也往往面临着角色冲突而带来的苦恼。本文通过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实习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角色冲突的探究,分析其角色定位与角色冲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从而纠正定位偏差,矫正冲突现
摘要:现在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在父母长辈的溺爱下,敏感、依赖、软弱等情形普遍存在。在幼儿园,老师们对幼儿也是倍加呵护,在活动、游戏过程中,始终灌输着正面、积极、美好的东西。这样,当困难来临时,孩子们常常出现缺乏面对问题的勇气,甚至逃避问题。这种状态对幼儿期孩子良好的个性发展将会产生极为不利的作用,因此,本文尝试着,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加入一些角色冲突,运用策略来缓解幼儿活动中的害怕心理,引导幼儿
摘要:国际商务硕士教育的宗旨是为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应用能力强的精英型国际商务人才。这决定了国际商务硕士的培养模式必须有别于以往学术专业硕士的培养,要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决定了实践教学体系在整个人才培养模式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定位,梳理国际商务硕士培养模式,结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务硕士开展实践教学的经验,探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商务硕士实践教学体
摘要: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是教育部在2012年新颁布的一个特设专业,隶属于自动化类专业。文章简述了该专业的历史渊源、当前状况以及发展前景。对该专业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实践教育环节进行了思考,旨在提高该专业的专业建设水平。  关键词: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5-0096-
摘要:本研究探究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活动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对如何在混合式教学中实现网络资源建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提出相关建议。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发现:混合学习优于仅利用网络促进传统教学的方式,学生网上学习的时间与学习成绩成正比,学生与教师网上交流的次数对学生学业具有显著的正影响。  关键词:网络资源;课堂教学;学生成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