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式太极拳的历史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l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精武》杂志1998年第11期署名黄林鹏、其题为“杨式太极长拳”一文。其文章下半部分,黄先生对《杨式秘传129式太极长拳》一书有不同看法,这些看法意味着三个方面:1、社会上别人也有太极拳何说秘传;2、褚桂亭先生当时不可不知此拳;3、129式长拳传系不清楚。总的概括起来就是针对“秘传”二字而来。黄先生虽然对各式太极长拳情况知之不少,但是他对129式长拳的来历却不太清楚,因此,其见解也在所难免。
  为了对129式长拳的历史与师承脉络清晰起见,能使广大的长拳读者进一步了解“129式长拳”的来历,阐明其何谓秘传,本人作为老师赵桂恒叙述该拳的来历的直接见闻者、继承者、该书的作者,有必要将该拳的来历阐明。


  在129式长拳的命名上,其中有“秘传”二字,放上这二字,作者是否企图把这本书神秘化,或用“秘传”二字去否定社会上其它太极长拳存在?其实都不是,而是尊重历史事实,秘传就是秘传,并无虚假。
  社会上确实也有太极长拳,比如陈微明先生的108式长拳、59式长拳。作者在别的地方还见到过98式、103式长拳。但是他们都与129式不同。拳是人编的,也是人练的,只要有一定经验的拳师,都能编出类似的套路来。一个拳有一个拳的来历,各有其师承,不能因为看到某地有太极长拳就武断地去否定129式太极拳的真实来历。
  129式太极长拳,是一代宗师杨澄甫先生所创编,早在1910年后期,杨公将此拳秘传于陈月坡。陈月坡何许人也?他是杨公澄甫最早的拜门弟子。在杨门众多的弟子序名中陈月坡排为第一。这可在杨式太极拳传人傅钟文先生和傅远声先生所著的《杨式太极拳教法练法》的一书中找到答案。
  老师赵桂恒对我说:陈月坡在二十世纪初就拜杨澄甫为师,由于他为人忠厚,好学肯吃苦,尊师重道,而且他具有练武的天赋,所以深受其师的厚爱。因此,杨公就将一套自己创编的快慢相同、刚柔相济,还留有陈式太极拳痕迹的129式长拳秘传于陈月坡。当时杨公并未教于他人,这岂不是秘传。陈月坡在20年代初期就离开其师去北方一带传授杨式太极拳。至于后来杨公有无向别的弟子教了太极长拳,或者别人也编排了什么太极长拳,命名什么套路几式,风格怎样,那应该另作别论。这不能与当初杨秘传于陈的129式太极长拳混为一谈。


  陈月坡于30年代由北南下到达上海,因当时人地生疏居住其师弟褚桂亭家,后因种种原因离开,有缘遇到在沪的同门师弟赵桂恒,赵接到家中热情相待。为了感谢赵对他的忠诚厚待,以传教129式太极长拳予赵以示报德。陈月坡在上海一年多时间中未将此拳传给别人,而独传于赵,这也可称之为秘传。
  笔者老师赵桂恒是一个十分朴实忠厚的老人,他没有扯谎的本事,而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都非常尊敬他。他绝不会向别人学的拳说成是陈月坡教的,从任何角度去考虑都没有这个必要。陈月坡又是响当当的杨门大弟子,太极造诣很深,又有雄厚的功夫,否则他也难以走南闯北。他除了向杨公澄甫俯首勤学之外,绝不可能以失掉杨门大弟子的资格,另向他人去学什么太极长拳。129式长拳的传系非常清楚,结束语是:杨澄甫创编,秘传于陈月坡;陈月坡在上海秘传赵桂恒;赵桂恒授予若干徒弟(包括“长拳”一书的作者)。
  □
其他文献
提起电影《少林寺》,稍上点年纪的人无不感慨万千,回想起八十年代初,《少林寺》在世界各地上映之时,盛况空前,美国的纽约、旧金山,泰国的曼谷,澳大利亚的悉尼,菲律宾的马尼拉,均打破了华语片的卖座纪录。据说,纽约金都戏院的大门玻璃被狂热的观众挤破了。该院的经理称像这样“爆棚”盛况真是少有。《少林寺》在香港上映期间,成为香港当时卖座最高的功夫片和第五部收入超过千万元的影片。而此前,只有李小龙、成龙的影片有
期刊
当今世界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也即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不断适应时代需要开发着新兴的产业。当好莱坞大片《豪门恩怨》之类的肥皂剧,迪斯尼乐园,流行音乐,全球传播业,《时代》杂志和《读者文摘》……这些大众文化产品席卷整个世界时,乃至抵达非洲最贫困的角落,再加上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牛仔裤,美国文化走进了世界每一个家庭。文化就是经济,文化就是市场,文化要进入市场,进入
期刊
翻开武术史,我们不难发现,根植在同一生存空间的武术,虽有很多流派,但取长补短的互融有了武术共同动作的特点,如手到眼到,手眼相随,步随身行,身随步到,上下照应,意领身随,一气呵成。细读近百年来拳坛留芳者,大都走过了这样一个相似的历程:从尚招,重力的刚猛拳法,改革归一到“重意不尚招、内外合一、刚柔并济”的拳法修习。可以说拳法的这种改革带来了实战结果——质的飞跃。但由于“名利”认知价值的趋使等历史原因,
期刊
阿乙—这个『置身城市又永远无法介入其中的外乡人』,用自己独有的方式书写生命。  从警校毕业,到一个荒僻的乡下做警察,然后调至县城(后来还借调去组织部),撰写领导讲话、破案通讯,阿乙的写作之路颇为传奇。  2002年,26岁的阿乙离职前往郑州,此后先后抵上海、广州、北京,从事体育编辑及文学编辑等工作。2015年,他以作家身份参加纽约书展。北岛曾感慨说:“就我的阅读范围所及,阿乙是近年来最优秀的汉语小
期刊
清朝著名学者黄百家的《内功心法》,是内家拳训练法则,它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内家拳的训练要领。内家拳并非狭义上的一种拳术,而是泛指所有追求整体劲力的拳术。其发力是从人体内的腰脊开始,而不像外家拳打的是局部劲力,发力是从人体四肢开始的。黄百家在《内功心法》中写道:“不丁也不八,平视头略拔。腰要如束带,肩要卷紧压。二肘顾二肋,二股跨其夹。三尖要相照,劲力内心发。神清意自得,绳墨传无差。”下面结合本人习武认识
期刊
传统武术各流派,其核心部分都有一些基本训练套路,譬如查拳的十路弹腿、八卦掌的老八掌、形意拳的五行拳、陈式太极拳的一路大架等。就是这些基本训练方式,构成了该武术流派的风格。  武术也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格斗,因为其中普遍蕴涵着一些格斗技术,以理性思维把这些格斗技术,从感性的非技术状态中提取出来,加以去粗存精、系统地整理,就是武术的技击术。技击术是用以在格斗中战胜对手的战术方法,我们可以把这种技击术称之为
期刊
在大成拳中,后矛前盾的技击桩法,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矛盾式站桩。此桩的内劲效应越充分,则越利于其它功法的应用与发挥,不但如此,到了一定的桩功阶段,还可以前手为盾,后手为矛而衍生出种种的技击之法。  首先,桩法的正确与否则是练好矛盾桩的前提。其桩式要领:  1、须调整好两脚丁八步的位置,这包括两脚的前后、横向距离及方向;  2、要正确做到裹胯;  3、上肢肩架要正确,其中包括两臂的高度、角度及两手的位
期刊
《精武》杂志1999年第六期的李小龙特辑,图文并茂,从方方面面深入透晰了功夫之王李小龙以及他的截拳道。  我是《精武》的忠实读者,一口气认真细致地看完了所有关于李小龙的文章。发现其中有些内容由于翻译者对广东语言不明,且对咏春拳技术名词也少接触吧,译得不够具体,如,《李小龙制定的武术训练计划》一文中的“我的训练表”,肯定让众多读者如获至宝,但又看得不够明白,难免会一头雾水。  笔者是一个咏春拳手,跟
期刊
益生菌被发了太多“好人卡”,以至于人们几乎都淡忘了它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一百多年前,俄国免疫学家梅哥尼科夫(Metchnikoff)注意到保加利亚的农民比较健康长寿。他把原因归结于他们所食用的发酵牛奶中含有的活细菌,益生菌这个概念就此产生。此后,科学家们逐渐认可了这个概念,认为补充足够数量、适当种类的活细菌,有助于人类增强免疫力、抵抗细菌感染。  但这种显微镜下的微生物,果真具有广告宣传中强大的
期刊
我认识的一个年轻人,由于受祖父的影响,从小习武,但是却酷爱技击。为领悟武术的真谛,他到一武校深造。学满还家,其祖父想看看孙儿到底学了些什么。于是,年轻人调息、运气,开始演练所学的各种散打技术。尽管年轻人一拳一脚暗含一定功力,但是其祖父还没看完便大发雷霆,花钱学的就这么几下子,这算什么?怎么不学几趟套路回来!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年轻人学得一身真功夫,却还得学什么套路?但是,这并不是笑话,也不是虚构的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