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中收获德育新果实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简介】
   南京市银城小学在2016年成为南京市首批德育示范基地。学校坚守对话教育,力求在已有的德育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学生的“胆识”和“创造”,推出凸显银城德育课程的新主张:创造可能,培养有胆识、有创造、追求无限可能的银城学子。2017年6月,学校成功申报江苏省首批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的实践探索”,尝试在现代德育“主体间性”视角下,以儿童对话为平台,以道德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学生成长为追求,促进多向建构的德育变革活动。
  摘要:在德育为先的大背景下,銀城小学关注德育前沿,结合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现象,畅想并努力探索德育新途径——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对话式道德学习以契合儿童的方式,真正地把儿童当作是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个体,让儿童与自我对话,与课堂对话,与课程对话,与活动对话,通过建构良好的道德学习生态,提升儿童道德品格,构建道德育人新模式。
  关键词:对话式;道德学习;德育范式;品格提升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1A-0021-05
  一、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的提出背景
  1.基于学校特色的对话教育思考
  学校一直以来坚持开展“对话教育”,贯彻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大力推进立德树人工作。学校始终聚焦对话、聚焦儿童,把研究道德学习场域中的“儿童对话”作为重要途径,创生“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工作阵地,事事是德育内容”的良好氛围。
  目前的道德学习途径单调,多以灌输、说教为主,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道德学习缺乏可操作性、丰富性、多元性;道德教育不能贴近儿童人格的塑造和心理建设,多采用强制性的方法来进行道德规范的教育,着重他律……反思这些教育现象,深入思考实践中生成的问题,我们更加关注“对话”要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探寻儿童的内心世界,让儿童成为儿童,让道德学习真实发生。学校期待借助品格提升工程这一项目,打开对话时空,打开对话视野,建构对话理念下灵动的德育课程;希望创生理想的校园生活,把学校变成儿童的家园,儿童的乐园。
  2.基于学校德育主张的不懈追求
  “创造可能”是学校德育的教育主张。儿童从出生开始,就不断地在学习各种能力,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教育的责任就是开发和保护这种可能性。每个儿童都具有自我适应和成长的内在力量。教师的责任是聆听儿童的声音,尊重儿童神奇的生命过程,满怀信心地等待儿童,让儿童成为自己的主人。银城小学坚持16年的对话研究,让这里成为儿童的世界,创造儿童成长的多种可能,绽放儿童权利的无限精彩。
  3.基于儿童道德成长本质的再探索
  成尚荣先生在《教育:走向儿童可能性的开发》一文中指出,“儿童代表着自由,寻求自由是儿童的天性。教育不只是规范儿童,更重要的是解放儿童,让儿童获得自由思想的空间。”[1]道德成长是儿童成长的核心。道德学习必须真正地把儿童当作是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去关照、宽容、锤炼他们,让儿童的道德成长得以“诗意地栖居”,激活儿童的生命力,让他们与自我对话,与伙伴对话,在大自然中对话,在学习情境中对话,让融入情感的积极向上的道德观,以最稳定的状态驻存在儿童的内心世界,伴随儿童终身。“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的实践探索”的开展,可以有效触动道德学习的深刻变化,建构良好的道德学习生态,更加聚焦儿童的生命成长,深入推进学校品格提升工程的创新实践。
  二、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的内涵解读
  1. 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的校本诠释
  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是在现代德育“主体间性”视角下,在和谐、联系和发展的理念支撑下,从传统德育的范畴中拓展开去,以儿童对话为平台,以道德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学生成长为追求,是促进多向建构的德育变革活动[2]。
  这里的“对话”强调平等和民主,期待儿童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用一种智慧点燃另一种智慧。对话式道德学习以契合儿童的方式,真正地把儿童当作是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个体,让儿童与自我对话,与课堂对话,与课程对话,与活动对话。
  2. 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的总体目标
  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的总体目标是在道德学习场域中,确立“主体间性”,在多维互动中,建构道德主体;以对话为道德学习方式,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与规范联系起来,统一知情意行;创设丰富的活动,让儿童在相互交流和合作活动中发展道德思维,在一体化的德育体系中收获成长。
  三、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的整体架构
  1.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的整体框架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学校的德育教育要有顶层设计,经全体师生不断研究商讨后,共同制定“儿童道德六年发展指标”,生成看得见的德育,形成“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实施纲要”,引领项目科学地发展,形成基本操作范式,让项目目标落实到操作层面。
  学校在国家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融合各学科教材中的道德元素,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对道德学习内容进行调整、设计、创新,形成了“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的基本框架”(见图1),提升儿童道德品格,构建道德育人新模式。
  此框架围绕“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的五大核心内容——“价值观引领”“文化认同”“品格养成”“身心健康”“国际理解”进行设计。“学科课程”渗透道德学习元素,将德育“寓于”“ 融于”教学活动,做到“有机”“有效”;“活动课程”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引发道德行为,更关注活动中的体验和成长;“实践课程”将道德学习与真实的生活链接,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学会道德辨析和道德选择,发展道德理性能力;“协同课程”广泛挖掘资源,建立完善的家校联动网络,拓宽了道德学习的路径;“环境课程”发挥校园文化、互联网平台、校刊宣传等隐性的德育功能,在潜移默化中与学生进行有益的心灵对话和情感交流。围绕“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实施“学科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环境育人”,追求知情意行的融合统一。   2.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的项目特征
  (1)以儿童为本。以儿童为本是道德学习的核心和关键。儿童意味着“还没有”和“不成熟”: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喜欢在游戏活动中认知;他们有自己的学习节奏,或许慢点,或许需要等待。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充分关注儿童的认知方式和节拍,不匆忙追求速度和眼前的效率,让对话变得更真实,让交流变得更有趣,让儿童去发现自我的价值。
  (2)按照对话式展开。对话促进儿童道德品格的提升,道德学习应当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项目的开展首先要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儿童的道德意识。“对话式”既表现为答疑解惑,又表现为沟通引导,还表现为相互切磋。对话式道德学习体现了对儿童的尊重,改变了传统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不再是教化者,学生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充满情感的对话中,让学生自觉地内化道德学习内容,提升教育的实效。
  (3)活动化体悟。活动是儿童道德品格提升的实践样态。对话式道德学习具有亲历性,需要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实现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在活动之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习得优良的品格,是形成道德体悟与精神提升的最好方式。
  (4)价值观辨析。儿童品格提升的关键是正确价值观的不断形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我们需要让儿童在知行两条线中不断进行价值辨析,这是从知入手实现体悟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基本操作步骤为: 引入道德事件、提出价值观问题、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反思选择。这一过程都离不开对话,离不开平等的主体间性。
  四、儿童对话式道德學习的实践与创新
  1.研发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的课堂范式
  (1)主题链范式。主题链范式根据学生的道德现状选择一个主题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具身实践,在活动中反馈评价学生的表现,然后总结实践经验形成可以螺旋发展的道德学习系统。银城小学的“小小模联会”,是一个促进儿童生长的实践主题链模联会,迄今已开展了六届。从国际礼仪的研究,到关注儿童的创新能力,一届一个国际理解主题,专门指向解决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逐步提升学生品格。如第五届模拟联合国会议——“礼仪,让世界更美好”在2018年鼓楼教育国际化系列活动中精彩召开。学生们围绕国际礼仪这个话题,自己召开模拟联合国会议,在真实的教育场域中与“主席”对话,与“各国代表”对话,自信地介绍各个国家的成人礼,真实体验国际会议的流程、礼仪,学会了自由磋商,在有主持的核心讨论中,拟定议案形成决议。这样的对话式道德学习使学生们收获的是国际视野,是家国情怀,是和平观念。
  (2)教材链范式。教材链范式聚焦各学科教材中与道德学习有关的元素,并进行跨单元、跨学科的整合,设计丰富的道德学习内容,并允许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分享的过程中提升道德理解能力。如以“我的朋友”为元素,我们串联了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我想和你们一起玩》,语文教材中的《三个小伙伴》以及绘本故事《我有友情要出租》,音乐教材中的《找朋友》,美术教材中的《友谊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的《夸夸我的好朋友》,组成“很高兴遇见你”主题活动,在跨学科的整合中全面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活动链范式。根据科尔伯格提出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儿童的道德成长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的连续过程,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而前后阶段之间有质的差异,也有一定的交叉。活动链范式研发“六年季”成长活动系列,按照学生道德成长关键节律进行设计,关注儿童在活动中的感悟、分享及意义建构。如“六年季”中的10岁“牙芽节成长礼”活动中,学生们亲手种下了一颗种子,通过呵护新芽的成长、在与小芽的互动对话中懂得了珍爱和尊重生命。学生在和父母一起说成长的故事、拍创意十岁照的过程中,与父母的沟通对话使他们更加懂得感恩父母,获得了成长的喜悦。这样的道德学习秉承着全员德育的理念,“一个都不能少,每个都参与”,这是学校对关注每一个生命的责任和情怀。
  (4)规则链范式。规则链范式将学生置于情境化的规则中,既赋予他们权利,也要求他们履行责任与义务,培养规则意识,逐步形成儿童道德发展的规则。学生的道德学习离不开习惯的培养:规则是统一的,“儿童生活20个细节”“ 10会10能”人人都能做到;规则是童趣的,上楼歌、打水歌、如厕歌、擦手歌……每首歌都朗朗上口,便于操作;规则是聚焦的,一年级21个班,1000多名学生,在一个独立的校区里一起学习生活,需要“一年级小口令”来引导他们……
  2.开发有生命力的特色校本德育课程
  “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是融于课程教学的、潜移默化的学习,是以儿童喜欢的对话方式沟通,是多元的、互动的、有意义的分享。我们强调以课程中的德育元素为载体,融入体现建设新时代的德育内容,体现融会贯通,实现德知合一。学校以一批德育领跑者为领头羊组建一支支研究团队,进行德育子项目的研究,开发出一个个有着银城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如校本课程“童辨”,以“生活德育”为出发点,对接学校的教育理念“对话世界,世界对话”,期待培养有胆识、会分享、乐表达的银城学子。童辨是开放的,在《叮当》杂志上,有学生们“辨”的成长轨迹。“假如我是校长”的专栏,让学生们转化角色,用管理的眼光视角去观察校园,或探讨校园现象,或提出建议……在校园智能网平台、微信平台、班级平台上,有学生们线上、线下的互动,充分扩大了德育学习的领域,形成了共同成长的开放性对话空间。在深受学生喜爱的“叮当辩论会”上,学生们纷纷找寻热点话题,展开了一场场有趣的辩论。如在“人工智能离我们远吗”这场辩论中,学生们通过自主研究、积极学习,从美国说开去,在思想的不断碰撞中,放眼世界,与社会对话,与伙伴对话,与专家对话,这样的道德学习收获颇丰。
  3.建立儿童权利系统
  银城小学的“儿童权利系统”从四个方面构建:
  第一,论证儿童权利。“儿童权利”从何而来?从“儿童对话”中衍生。全校师生及家长共同讨论、提出提案,通过17场学生辩论、9场学生校长圆桌会议、18个案例研究、2000多份家庭调查问卷的反复论证,共同制定出一系列的儿童约定——“儿童权利公约”“儿童交往公约”“儿童权利日指南”“儿童权利漫画”。   第二,搭建权利平台。儿童权利的彰显需要学校提供施展的平台。我们设置了五大德育项目平台——学生校长、红蓝超人志愿队、银铃六小、银铃话吧、校园宣讲团,多渠道多方位地给学生创造实践、体验的机会,赋予学生参与校园管理的权利,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校园的管理中来,承担维护校园秩序的义务。在对话同伴、对话规则中,学生以不同身份真实地体验校园,学会了积极互动、沟通,自主权、交往权得到充分的释放。
  第三,成立专属节日。“儿童权利日”是学校为学生量身定制的特色德育活动节日。儿童权利不能被无限放大,也不能被随意赋予。我们从儿童心理出发,调研全校学生的需求,设计出四个主题系列。“小老师”系列赋予学生选择做主的权利,“小伙伴”系列赋予学生交往分享的权利,“小调皮”系列赋予学生游戏合作的权利,“小秘密”系列赋予学生拥有秘密的权利。例如,我们将“选同桌”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体验到被尊重的感觉。学生们借助沟通、交流、协商等方式,有的在自由选择中感受被需要、受欢迎的满足感,有的品尝到失落、苦恼的滋味。有落单的学生怎么办?还是让学生们自己去解决。学生们在儿童权利日里,不仅增强了自我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在畅通、开放的对话场域里,学会了多元学习。
  第四,完善综合评价。我们优化学校原有的评价体系,遵循重选择、重综合、重能力、重过程的原则,改变单一的评价主体为多方参与评价;在各学科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生生互评、自我反思中完成综合评价;丰富评价途径,实现评价途径的生活轉向,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与校园学习活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如银城学子每人拥有一本“银铃护照”,学校通过组织每月的积分兑换、五色银铃卡的发放,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激励性评价,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以各年段的“五力指标”的多个维度(见表1)评选“银铃学子”和“银铃学子进步星”,达到评价全覆盖,全面育人。
  五、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的成效与反思
  在深入践行“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的实践探索中,学生的道德素养不断提升——更具有开放的眼光,懂得关心国家大事,学做校园的小主人;更具有包容的心态,学会了在思辨中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学着理解他人,关爱身边每一个人;更懂得沟通与交流,善于分享与合作……期间,在学校中成长了百名学生校长、百名学生辩手、百名学生志愿者、百名叮当达人。
  同时,通过“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项目的开展,学校构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成长出一批德育骨干和研究型教师,成立了“银铃班主任工作室”,衍生了20个各具特色的德育项目,产生了1个“斯霞奖”,10名学校德育工作领跑者,52名市、区优秀班主任,100名最美教师。
  儿童的道德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更多更大更丰富的场域和视角,需要我们珍视每一个儿童。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对“儿童道德六年发展指标”进行再论证、再修改,努力构建更加科学多元的教育评价。同时,进一步深化拓展“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的教育时空,打破学科界限,在新时代中寻找更多“德育场”,助力儿童品格提升,努力做好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成尚荣.教育:走向儿童可能性的开发[J].江苏教育, 2007(3):24-26.
  [2] 顾润生,谈燕燕.让儿童在对话中“自在”发展[J].江苏教育, 2019(23):26-27.
  责任编辑:李韦
  A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Children’s Dialogue-Based Moral Learning
  TAN Yanyan
  (Nanjing Yincheng Primary School, Nanjing 210036, China)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prioritizing moral education, our school focuses on the forefront of moral education to explore the new approach to moral education by combining with the problems in practice, namely, children’s dialogue-based moral learning. Such learning adapts to children’s features and truly regards them as one unique individual, letting them have dialogues with themselves, with classroom, with curriculum, and with activity. Construction of good ecology of moral learning can improve children’s moral character and construct the new mode of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 dialogue; moral learning; moral education paradigm; character promotion
  *本文系2017年度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的实践探索”(苏教基〔2017〕12号)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9-05-05
  作者简介:谈燕燕,南京市银城小学(江苏南京,210036),小学一级教师,南京市教科研先进个人。
其他文献
摘要:結合“畜禽解剖生理”课程的特点,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之中,力求将传统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的各自优势“取舍折中”,并与实训教学有机融合,培育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2C/03C-0063-04  自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摘要: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路径,搭建五大平台,践行了国际化办学五项举措,让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教师具有国际化理念,学校更具国际化氛围,从而探索出了一条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路径;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C-0029-03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常
摘要:为改变初中生写作现状和传统写作教学观念,根据统编版教材的改革与调整,应努力创设积极语用环境,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拓展创意写作路径,完善评价方式。基于积极语用理念的创新写作教学将给作文教学注入源头活水,也会让学生有感而发,彰显个性。  关键词:积极语用;初中生创意写作;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7B-0101-03  “
摘要:在实践教学中因班级人数多,出现教师无法 “点对点”释疑、纠错、评价需求以及课堂掌控难度大等突出矛盾。“学生助教”模式的实践,为解决实践教学难题探索出了一条新的教学模式改革之路。  关键词:学生助教;教学模式;专业技能;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C-0028-03  一、“学生助教”模式产生的动因  “学生助教”模式是在“分
摘要:学校变革过程的复杂性要求变革的当事人必须厘清其中的关键要素及重要关系,师师关系和师生关系是学校变革中最为关键的两对关系。师师关系要从当前的“表层共事者”走向“深层合作者”,师生关系要从权威型、民主型走向独立型。这要求学校在变革中打造“三位一体”的理念内核和由内及外的路径群,实现师师与师生关系从“实然”向“应然”的转变。  关键词:学校变革;师师关系;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
吴玉国 教师,你幸福吗?  潘 娜 用“对话”构建道德规范的共同体  潘 娜 天然去雕饰,真情育美德  朱彩虹 以教育叙事为载体的教师校本培训的思考与行动  李 华 相长有道  左 延 美术老师该像什么  袁 玥 研究课:换种思路来教学  许光新 浅谈有效情境的指向意义  顾丽芬 心理效应在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中的运用初探  钱科英 杨 萍 绿色意蕴的写意流淌  张 敏 让每个孩子沐浴阳光  孙春福
摘要:SECI理论模型提出,教师知识转化有四种基本模式,即社会化、外显化、融合化、内隐化。SECI模型为教师培训在知识转化方面提供了理论框架。借助知识管理工具,可以为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提供支持和服务,设计培训支持系统,开展教师混合式培训,能有力促进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转化,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优秀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分享和辐射。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转化;混合式培训  中图分类号:G42 文
徐林祥教授和郑昀博士合著的《语文美育學》,作为顾之川先生主编的“中国语文教育研究丛书”之一,于2018年6月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构建了语文美育理论的新框架,是语文美育研究进入成熟阶段乃至语文美育学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的重要标志,在学术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中国历来有着重视美育的传统。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特别是“乐”教,就蕴含着美育的内容;春秋时期的孔子教学“六经”,也蕴含着美育的因素。近
摘要:苏州市吴江区屯村实验小学自1996年开始以写字教学为突破口,实现从一所农村薄弱学校到江苏省实验小学的蜕变,逐步构建学校“耕墨”课程,形成学校书法教育特色。学校通过对问题的梳理,从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建构、教学时空拓展等维度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形成基础性、拓展性和实践性三条线索建构的“耕墨”课程模型。同时,充分挖掘基础性、拓展性和实践性课程的教育功能,以“墨”育人,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均衡发
摘要: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是推进全省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开展学业水平测试几年来,在制度建设、组织架构、考纲研制、题库开发、系统完善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对引导学校规范办学、深化课程改革、构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立交桥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