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开放而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56280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谈话导入,资料激情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一位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课前老师看到同学们都查阅了一些资料。相信你们对法布尔都有一定的了解,谁来说说。
  生:我知道法布尔非常喜欢昆虫,他写了一本书《昆虫记》,共十卷,全世界有名呢!
  生:我知道法布尔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上过正规学校,靠自学成才的,后来还考上了硕士学位。
  师:你还知道他的身世,真不错!
  师:是呀,法布尔的一生是与昆虫相伴的,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他的童年。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法布尔,走进他那多彩的童年生活中去。
  
  二、联系生活,个性解读
  
  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细细品读他童年的一个故事,看看这个故事中哪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阅读)
  生:“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不知是谁在唱歌。”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我听过纺织娘的叫声,很单调的。可法布尔却觉得它在唱歌,说明法布尔很喜欢昆虫。
  生(迫不及待地):是的,是的,我也听过,在夏天的晚上“轧吱轧吱……”很烦人的。
  师:是呀,大家都听过纺织娘的叫声吧,“轧吱轧吱”单调而重复,可在法布尔的耳中却是那样美妙动听,可见法布尔是多么喜爱纺织娘。对这一段话还有谁想谈谈的?
  生:法布尔三天前就注意到这只纺织娘了,他日思夜想了三天了,可见法布尔多喜欢纺织娘呀!
  生:“不知是谁在唱歌”可见法布尔都已经把纺织娘当作自己的小伙伴、好朋友了。
  生:从“终于”这个词上我可以想到法布尔抓这只小虫子很不容易,他肯定碰到了不少困难,吃了不少苦。
  师:同学们读书多细致呀,一个词也不放过,真好!那究竟是一只怎样的纺织娘啊?
  “瞧,这就是那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它可是法布尔日思夜想了三天的宝贝,此时法布尔终于抓到了,他多高兴呀!看,他的小眼睛里满是笑意。”谁来读这句话?(生读略)
  师:真是又惊又喜,多么美丽的纺织娘呀!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多么想拥有一只这样的纺织娘啊!(再指名读)
  生:听了他的朗读,我的眼前浮现出那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我也想读读。
  师:让我们随着法布尔一起去欣赏这只美丽可爱的纺织娘吧!(生齐读)
  师:正是因为喜欢,纺织娘的叫声在法布尔的耳中是那样动听;正是因为喜欢,在法布尔的眼中纺织娘才会那样美丽!让我们再读读,再一次去体会体会。
  师:故事中还有哪儿给你的印象很深?……
  
  三、课内激情,延伸课外
  
  师:这些小虫子就像一位位大师牵着小法布尔的手走进了一个个奇妙的昆虫世界,最终他踏进了科学的殿堂,写下了不朽的巨著《昆虫记》。
  出示《昆虫记》的介绍资料:今天,老师带来了其中的一段文字,让我们从这段文字中窥一斑而观全貌,领略一下《昆虫记》的非凡魅力。(生读略)
  (课后学生或买或借,都投入到阅读《昆虫记》的热潮中。后来教师又用了一节课举办了一次《昆虫记》的读书交流会,学生有的朗读精彩片断,有的介绍其中的昆虫。有的谈读后感,效果很好!)
  解读:
  整堂课,学生的感情紧紧随着法布尔的故事不断变化着。法布尔得到了小虫子,学生眉飞色舞,欣喜万分;法布尔被责骂了,学生无比难过;法布尔成功了,学生无限向往。可以说,学生真正是被法布尔的故事迷住了。细细品味,发现这堂课正是因为开放而精彩。
  
  一、课堂在延伸中拓展
  
  这堂课之所以对学生充满“诱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布尔传奇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要激发学生对法布尔探究的兴趣,仅仅凭借课文是很难实现的。本课中,教师正是巧妙地利用课外阅读,做到了这点。上课伊始,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法布尔的资料,课堂从课外阅读中延伸来,学生在交流中被法布尔的人生经历所吸引,从而把注意力投入到课文中。同时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到了搜集资料所带来的乐趣,这一乐趣也会更大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个性在阅读中张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本课中教师就较好地做到了这点。在学习法布尔的两个故事时,教师没有喋喋不休的分析,也没有设计琐碎的问题,教学只是紧紧围绕“故事中哪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展开,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因为学生与法布尔是同龄人,法布尔的不少情感体验学生都体验过,故事中的不少场景情节,学生都似曾相识。因此,学生在阅读中惊喜地发现着,积极地思考着,为法布尔的喜而喜,为法布尔的忧而忧,为法布尔的执著而惊叹、钦佩不已。在讨论交流时学生直抒胸臆,畅所欲言,“我口说我心”,融入了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其他文献
温岭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是中国内地新千年、新世纪第一缕曙光首照地,是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的滨海城市。全市辖11个镇5个街道,人口116万,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市之一。  几年来,我校依托“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国防教育基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二师烈士陵园为阵地,以少先队工作为龙头,对学生开展系列革命传统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收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学校也逐步形成了“立足基地,
新课程改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使我们的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精彩,可谓是开创了教育史上的春天。与此同时,我们的考试命题也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一、语言由“生硬”变“人性”    课改实验后的试卷注意人文性,关注学生考试时的情感与态度。一般都比较亲切,有一段优美的导语,起到良好的心理暗示作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考试,拉近试卷与学生的距离。还把“填空、选
语文新的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笔者认为教师要凭借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感知体悟,激励学生表情达意,从而达到丰富学生的情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较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的目的。    一、开掘情感源流──蓄情    小语教材中蕴孕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者如能善于把握好这些情感因素,开掘情感的源流,就能使学生较好地蕴积情感的“储备量”,这方面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1.定好情感基调。文章
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探究学习,是指在科学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运用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是网络技术与科学课程教学整合的具体形式。绘声绘色的网页、丰富多彩的内容,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又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学习方式。    一、网络教学有利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科学课上,像《食物链和食物网》这样传统的环保类型课,无非是教师讲、学生听。我遵循小而具体、新而有趣、有一定层次、富有启
许多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痛,对着作文题目愁眉苦脸,不知如何下笔。为何会出现以上的这种局面呢?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表达的欲望。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去挖掘写作素材,使作文教学朝着激起学生表达欲望的方向发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最终写出真情实感。    一、走近生活,引发情感    美学家罗丹曾说过:“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有人说:“生成使课堂更加美丽”,还有人说:“生成是不可预约的美丽。”在逐渐活跃的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很好地处理课堂中的生成,将成为教师的另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一、精心预设巧织锦    预设与生成绝非水火不容,而是矛盾的统一体。生成,离不开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生成,是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预设,是实现生成的必要途径。  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进行精心、周密的预设,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
有很多人认为低年级的孩子应充分给他们写话的自由权,学生喜欢写什么,就让他写什么,喜欢怎么写,就让他怎么写,能写多少,就让他写多少。但是笔者认为自由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如果放任自流,那么学生就不知到底该写什么,该怎么写,写话兴趣很难持续,甚至有可能枯竭。所以教师必须在起始阶段引导他们睁大眼睛审视,竖起耳朵倾听,敞开心灵感悟,抓住一切可以写话的材料用心加以点拨、指导,让学生感悟到身边发生的许多事都可以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8—99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猪八戒吃饼干的动画。  提问:猪八戒吃了哪些形状的饼干?每种饼干各有多少块?(学生只能说出有几种形状的饼干,说不清每种饼干有多少块。)  谈话:没看清楚是吧。再看一遍,数一数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的饼干各有多少块。  再次播放动画(学生还是数不清楚每种饼干的块数1
在一堂数学课上,教师问学生,“6 6 6 6”等于多少?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用加法计算,因为乘法还没教。这时一位戴眼镜的男学生自己站了起来,还很得意地说:“四六二十四。”这位老师一下子愣住了,看了他一眼说:“××说得对吗?我们待会儿再讲,先打个问号吧!”刚才那位很有自信的学生扶了一下镜框无趣地坐了下来……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些“越位”的学生。那么这些“越位”的想法、回答是不是就要被“封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的广阔背景应是现实生活。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从“生活”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让学生接触事物,激发他们的作文情感,产生强烈的作文冲动,开启写作的灵感之门。同时,赋作文教学以生活为载体,让孩子敞开灵性的大门,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    一、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