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數感,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方面,它是受后天影响,通过学生个体实践与体验感知,从而获得的一种能力、一种思维乃至一种品质。学生数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促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指导观察,建立数感
观察是思考的前提,是学生接触事物、发展数感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有序观察,继而从中发现相应问题,挖掘数学规律。
比如,针对“0的认识”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0”的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这方面内容有着丰富的感知。通过观察让学生认识到“0”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作用,“0”的本领真大。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让他们自发思考,继而自主得出结论。这种观察上的“放”,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这样不仅便于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还能易于被他们接受,更好地培养其数感。
二、建构平台,发展数感
在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从相应的“数”中体验乐趣,产生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活动,尽可能地给学生的活动搭建平台,让他们在自主交流合作中感知“数”,理解“数”,真正推促其数感的发展。
比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知。具体来说,可以直接给学生100根小棒,让他们自己数数,看谁数得快、数得好。学生数的方法有多样,有一个个数的,也有分组数的,或者10个10个地数。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0根10根地数,有什么好处?大多学生回答说,不容易出错。这时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点,对学生进行追问:为什么10根10根地数不容易出错?这样的思考,学生对数的认识已经从一个个地数发展到一组一组地数,这是一种质的飞跃,同样也是学生数感的又一次发展。
三、强化估算,优化数感
对于数感来说,估算也是其中一个重点。估算不仅可以反映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样也能反映学生对情境中数的范围与数量的一种大致理解。
比如,针对“保护环境,爱护地球”这一活动,为了给学生更直接形象的感知,笔者曾这样设计问题,要求学生直接对此估算。即:“如果全国每个小朋友每天浪费一张纸,那么一天会浪费多少张纸?一周会浪费多少?一月、一年呢?”这样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接着,笔者再次引导学生认识千克、吨等单位概念,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估算。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还可以通过估算认识到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便推促其准确把握数学知识,整合各方面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行探索估算规律,自行运用估算,继而巩固估算能力,优化其数感。
四、解决问题,巩固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教师要尽可能挖掘教材中与生活之间联系的点,以便触发学生的生活灵感,引发学生讨论,尝试在问题解决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巩固数感。
比如,针对“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内容的教学,笔者曾通过多媒体出示“全班43人乘坐观光车去游玩,其中每辆观光车限坐6人,请问至少需要几辆车?怎样做才合理?”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激情。通过计算与思考,很容易看出需要8辆车。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最终懂得了如何选择恰当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继而最终巩固数感。
总之,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思维方式,其养成需要持之以恒不断积累。而对于数学核心素养最直接的表现则是数感,教师更需要重视,并且尽可能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实际,合理充分运用教材,以便真正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数感。继而持之以恒,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浦头镇高汉小学)
(责任编辑 冉 然)
一、指导观察,建立数感
观察是思考的前提,是学生接触事物、发展数感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有序观察,继而从中发现相应问题,挖掘数学规律。
比如,针对“0的认识”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0”的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这方面内容有着丰富的感知。通过观察让学生认识到“0”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作用,“0”的本领真大。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让他们自发思考,继而自主得出结论。这种观察上的“放”,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这样不仅便于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还能易于被他们接受,更好地培养其数感。
二、建构平台,发展数感
在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从相应的“数”中体验乐趣,产生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活动,尽可能地给学生的活动搭建平台,让他们在自主交流合作中感知“数”,理解“数”,真正推促其数感的发展。
比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知。具体来说,可以直接给学生100根小棒,让他们自己数数,看谁数得快、数得好。学生数的方法有多样,有一个个数的,也有分组数的,或者10个10个地数。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0根10根地数,有什么好处?大多学生回答说,不容易出错。这时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点,对学生进行追问:为什么10根10根地数不容易出错?这样的思考,学生对数的认识已经从一个个地数发展到一组一组地数,这是一种质的飞跃,同样也是学生数感的又一次发展。
三、强化估算,优化数感
对于数感来说,估算也是其中一个重点。估算不仅可以反映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样也能反映学生对情境中数的范围与数量的一种大致理解。
比如,针对“保护环境,爱护地球”这一活动,为了给学生更直接形象的感知,笔者曾这样设计问题,要求学生直接对此估算。即:“如果全国每个小朋友每天浪费一张纸,那么一天会浪费多少张纸?一周会浪费多少?一月、一年呢?”这样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接着,笔者再次引导学生认识千克、吨等单位概念,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估算。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还可以通过估算认识到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便推促其准确把握数学知识,整合各方面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行探索估算规律,自行运用估算,继而巩固估算能力,优化其数感。
四、解决问题,巩固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教师要尽可能挖掘教材中与生活之间联系的点,以便触发学生的生活灵感,引发学生讨论,尝试在问题解决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巩固数感。
比如,针对“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内容的教学,笔者曾通过多媒体出示“全班43人乘坐观光车去游玩,其中每辆观光车限坐6人,请问至少需要几辆车?怎样做才合理?”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激情。通过计算与思考,很容易看出需要8辆车。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最终懂得了如何选择恰当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继而最终巩固数感。
总之,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思维方式,其养成需要持之以恒不断积累。而对于数学核心素养最直接的表现则是数感,教师更需要重视,并且尽可能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实际,合理充分运用教材,以便真正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数感。继而持之以恒,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浦头镇高汉小学)
(责任编辑 冉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