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知识传授,往往只靠老师讲,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变为抽象的,不但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也失去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机会。笔者则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打破传统的做法,让学生大胆实践,手脑并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为例,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应从预习知识,明确目标开始 ,从而设计实践方案,预备器材,进而组织实践,动手操作,然后总结交流,动脑思考。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对学生们来说是一个难点,原因是这些内容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比化学、物理课中的实验一样,如果不让学生亲自实践,就达不到预定的效果,学生感到解决问题很困难。应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问题。
一、预习知识,明确目标是前提
课前笔者先布置预习作业,使学生先打下必需的知识基础,作业内容如下:解直角三角形指的是什么?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告诉同学们,我们将要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问题中的仰角、俯角问题,同学们回去后认真预习这节内容,明天我们去测量学校前面的电信通讯塔的高度。学生们听后,一片沸腾,高兴极了。嘴里说:“数学课还能到外面去上。”于是,我把全班学生分成A组、B组、C组。每组规定了正副组长各一名,让他们自己预习教材,设计方案,准备测量工具。看明天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那个小组想出办法巧妙。学生们听后非常兴奋和新鲜,各个小组都自己积极准备去了。
二、设计方案,预备器材是基础
第二天,天气真好,晴空万里。我早早地来到教室,学生们陆续都到校了,学生们准备了很多工具,有自制的测角器、皮尺、竹竿、木棍、锤子等。各组的组长把设计方案也交上来。A组的方法是测得塔尖的仰角是45度,量出测量点和塔底的距离就是塔的高度。C组的同学想出的方法和A组的方法一样。B组的同学想出了两个方法。B组的第一个方法和A组的方法一样,第二个方法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如(图3),测出AB、BC、DA的长度,用比例式AB∶BC=AD∶DE求出塔的高度。我肯定了他们的设计方案,决定实施。
三:组织实践,动手操作是关键
同学们用自制的测角器测出<A=45,测量出AC的长度就是通讯塔的高度。(图1)我再看同学们干的可热闹了,有的在塔座边楔木棍,有的同学用自制的测角器寻找与塔尖成45度仰角的点A。不一会答案出来,同学们围拢过来,“老师我们A组测量结果是60.12米”“老师我们B组测量结果是60.04米”“C组测量结果是60.22米”。听完同学们的答案,我说:“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的测量过程看看有没有操作不当的地方。”同学们想了又想说:“没有啊。”我对同学们说:“我把你们的操作示意图画出来看看错在什么地方。” 如图2。
图画完了,同学们马上喊起来:“老师我们测量的是DE的长度,不是电信通讯塔的高度。”我紧跟着问:“该怎么办。”同学们一起说:“找塔座的中点。”很快答案出来了。同学们都兴奋得说:“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很不简单,一点也不能马虎。”
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的中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很少,在数学课上表现的更加突出,学生理论知识学得非常好,但是要使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错误百出,甚至不知从何处入手。因此教师应当多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这时B组的同学们按第二个方法测量起来。我让A组和C组的同学在旁边观看B组的同学的操作过程。B组的同学们的第二方案,如图3。
已知:BC是一只竹竿。测出AB、BC、DA的长度,用比例式 AB∶BC=AD∶DE求出塔的高度。
这次同学们做得很顺利,结果我们也很满意。同学们的积极性也很高。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了另外一种方法,我们要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测量电信通讯塔的高度,应该怎么设计方案呢?这时C组的一位同学说:“老师,你看我这样设计行不行,在图1中让角A是任意一个锐角,用皮尺量出AC的长度,在用角A的正切值乘以AC,计算出BC的长度,就是电信通讯塔。我和同学都说这种方法好。各组都用这种方法进行了实践,效果很好。
正像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节课正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解决了教材中的一个难点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我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的知识,而且巩固了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和研究。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对学生们来说是一个难点,原因是这些内容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比化学、物理课中的实验一样,如果不让学生亲自实践,就达不到预定的效果,学生感到解决问题很困难。应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问题。
一、预习知识,明确目标是前提
课前笔者先布置预习作业,使学生先打下必需的知识基础,作业内容如下:解直角三角形指的是什么?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告诉同学们,我们将要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问题中的仰角、俯角问题,同学们回去后认真预习这节内容,明天我们去测量学校前面的电信通讯塔的高度。学生们听后,一片沸腾,高兴极了。嘴里说:“数学课还能到外面去上。”于是,我把全班学生分成A组、B组、C组。每组规定了正副组长各一名,让他们自己预习教材,设计方案,准备测量工具。看明天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那个小组想出办法巧妙。学生们听后非常兴奋和新鲜,各个小组都自己积极准备去了。
二、设计方案,预备器材是基础
第二天,天气真好,晴空万里。我早早地来到教室,学生们陆续都到校了,学生们准备了很多工具,有自制的测角器、皮尺、竹竿、木棍、锤子等。各组的组长把设计方案也交上来。A组的方法是测得塔尖的仰角是45度,量出测量点和塔底的距离就是塔的高度。C组的同学想出的方法和A组的方法一样。B组的同学想出了两个方法。B组的第一个方法和A组的方法一样,第二个方法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如(图3),测出AB、BC、DA的长度,用比例式AB∶BC=AD∶DE求出塔的高度。我肯定了他们的设计方案,决定实施。
三:组织实践,动手操作是关键
同学们用自制的测角器测出<A=45,测量出AC的长度就是通讯塔的高度。(图1)我再看同学们干的可热闹了,有的在塔座边楔木棍,有的同学用自制的测角器寻找与塔尖成45度仰角的点A。不一会答案出来,同学们围拢过来,“老师我们A组测量结果是60.12米”“老师我们B组测量结果是60.04米”“C组测量结果是60.22米”。听完同学们的答案,我说:“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的测量过程看看有没有操作不当的地方。”同学们想了又想说:“没有啊。”我对同学们说:“我把你们的操作示意图画出来看看错在什么地方。” 如图2。
图画完了,同学们马上喊起来:“老师我们测量的是DE的长度,不是电信通讯塔的高度。”我紧跟着问:“该怎么办。”同学们一起说:“找塔座的中点。”很快答案出来了。同学们都兴奋得说:“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很不简单,一点也不能马虎。”
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的中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很少,在数学课上表现的更加突出,学生理论知识学得非常好,但是要使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错误百出,甚至不知从何处入手。因此教师应当多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这时B组的同学们按第二个方法测量起来。我让A组和C组的同学在旁边观看B组的同学的操作过程。B组的同学们的第二方案,如图3。
已知:BC是一只竹竿。测出AB、BC、DA的长度,用比例式 AB∶BC=AD∶DE求出塔的高度。
这次同学们做得很顺利,结果我们也很满意。同学们的积极性也很高。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了另外一种方法,我们要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测量电信通讯塔的高度,应该怎么设计方案呢?这时C组的一位同学说:“老师,你看我这样设计行不行,在图1中让角A是任意一个锐角,用皮尺量出AC的长度,在用角A的正切值乘以AC,计算出BC的长度,就是电信通讯塔。我和同学都说这种方法好。各组都用这种方法进行了实践,效果很好。
正像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节课正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解决了教材中的一个难点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我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的知识,而且巩固了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