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辽东地区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在体育价值观念上存在误区;农村体育缺乏资金支持,体育活动开展次数少;农村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滞后;农村体育公共管理服务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
关键词:新农村;体育文化;现状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文化建设居于核心层面,关涉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农村体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能够引导农民建立起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新农村视野下的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研究,选取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为个案研究样本。
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大梨树村22个村民组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15个村民组,抽取380名农民,20名村干部。发放农民问卷380份,回收问卷368份,回收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358份,有效回收率为97%;发放村干部问卷20份,回收问卷2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8份,有效回收率为90%。
二、结果与分析
1.农村体育精神文化现状分析
(1)村民的体育观念。“劳动是否能代替体育”和“体育锻炼必要性”的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劳动可以代替体育活动”的占33.4%,认为不可以的占31.5%。认为体育锻炼“非常必要”和“很有必要”的共占38.8%,认为“不必要”和“完全不必要”的共占22.0%。可见村民在体育的价值观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误区,这是影响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根源所在。(2)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有83.7%的村民认为参与体育活动对自身身体素质提高并未起较大作用,可见,农民缺乏花钱买健康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不愿意参加花钱又花时间的体育锻炼。
2.农村体育物质文化现状分析
(1)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村庄体育场馆设施满意度的调查数据显示,56%的村民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感到不满意,认为室外体育健身场地不多,项目单调,当前村里的体育文化基础设施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需要。村庄体育物质环境满意度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村缺乏体育物质文化环境的主动创新意识,体育宣传途径少、方式单一,宣传意识和力度差,没有形成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缺乏有效的宣传体系和网络平台。(2)主要经费来源。调查数据显示,大梨树村体育建设经费村财政开支占36.7%,民间集资占36.6%,企业赞助占32.2%,政府拨款占10.3%。新农村体育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反映出政府对新农村体育在资金的投入上还不够,民间融资毕竟具有不确定性,要使新农村体育上轨道、上规模离不开政府的扶持。
3.农村体育制度文化现状分析
(1)体育活动组织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农村体育活动有健全的体育文件、制度、条例的只有23.2%,没有的占12.9%,大部分都是不健全的。没有群众体育指导员的占87.6%,说明农村体育管理制度还是相当欠缺。(2)体育政策法规。对体育法规的认识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这三个政策法规回答“知道并了解”占6.8%,可见农民对政府颁布的体育法规了解非常有限。加强体育法规的宣传力度是推动农村体育发展的一个不可忽略的举措,否则体育政策法规容易停留在政府机关层面。
4.农村体育行为文化现状分析
(1)锻炼项目的选择。调查数据显示,东北大秧歌是农民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在实际参与的项目中也是排在第一位。大梨树村每个村民组都有自己的秧歌队,每到节假日还开展村民小组之间的比赛,已成为了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毽球和篮球排在第二、三位,因为丹东市是全国的毽球城和篮球城,毽球和篮球运动有一定的群众基础。(2)锻炼场所的选择。调查数据显示,锻炼场所排在前五位的是:公共活动场所、学校体育场所、自家庭院、河畔、田间路边。农村的居住环境一般都比较宽敞,有条件的家庭在自家庭院里都可以添置一些简易的体育设施,所以自家庭院也是体育锻炼的理想场所。(3)体育人口的消费。数据显示,实物消费排第一位,说明村民还停留在以物质消费为主、精神消费其次的消费观上。体育博弈性消费排在第二位,说明农民体育人口对体育彩票市场的热情很高。
三、对策及建议
1.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创建和谐农村体育文化
做到以农民为中心,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致力于提高农村居民的体育思想、道德素质和体育科学文化水平,为农民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加大体育资金投入,完善体育基础设施
针对农村体育资金不足的现状,政府需加大对农村体育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适当扩大体育场地资源,鼓励、支持体育活动和竞赛。
3.培养农村体育指导员,引导村民进行体育锻炼
加强和完善农村群众体育组织与社会体育活动队伍建设,发挥基层体育工作的服务功能,营造全民健身活动氛围。
4.利用现代媒体发展农村体育文化的多样性
提倡宣传方式多样化,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电影、电视、录像、网络等传播工具进行宣传,让群众及时有效地了解体育活动信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杨小明,田雨普.农村传统文化对农民体育发展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3):14-17.
[2]苏波,王俊智,李亚龙,杨肃非.对构建和谐社会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成人教育,2011(10):89-90.
[3]潘玮,张勇.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价值及其制约因素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1,3(8):42-44.
[4]卢春宏.辽东地区新农村体育活动的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8.
关键词:新农村;体育文化;现状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文化建设居于核心层面,关涉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农村体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能够引导农民建立起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新农村视野下的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研究,选取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为个案研究样本。
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大梨树村22个村民组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15个村民组,抽取380名农民,20名村干部。发放农民问卷380份,回收问卷368份,回收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358份,有效回收率为97%;发放村干部问卷20份,回收问卷2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8份,有效回收率为90%。
二、结果与分析
1.农村体育精神文化现状分析
(1)村民的体育观念。“劳动是否能代替体育”和“体育锻炼必要性”的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劳动可以代替体育活动”的占33.4%,认为不可以的占31.5%。认为体育锻炼“非常必要”和“很有必要”的共占38.8%,认为“不必要”和“完全不必要”的共占22.0%。可见村民在体育的价值观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误区,这是影响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根源所在。(2)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有83.7%的村民认为参与体育活动对自身身体素质提高并未起较大作用,可见,农民缺乏花钱买健康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不愿意参加花钱又花时间的体育锻炼。
2.农村体育物质文化现状分析
(1)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村庄体育场馆设施满意度的调查数据显示,56%的村民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感到不满意,认为室外体育健身场地不多,项目单调,当前村里的体育文化基础设施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需要。村庄体育物质环境满意度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村缺乏体育物质文化环境的主动创新意识,体育宣传途径少、方式单一,宣传意识和力度差,没有形成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缺乏有效的宣传体系和网络平台。(2)主要经费来源。调查数据显示,大梨树村体育建设经费村财政开支占36.7%,民间集资占36.6%,企业赞助占32.2%,政府拨款占10.3%。新农村体育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反映出政府对新农村体育在资金的投入上还不够,民间融资毕竟具有不确定性,要使新农村体育上轨道、上规模离不开政府的扶持。
3.农村体育制度文化现状分析
(1)体育活动组织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农村体育活动有健全的体育文件、制度、条例的只有23.2%,没有的占12.9%,大部分都是不健全的。没有群众体育指导员的占87.6%,说明农村体育管理制度还是相当欠缺。(2)体育政策法规。对体育法规的认识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这三个政策法规回答“知道并了解”占6.8%,可见农民对政府颁布的体育法规了解非常有限。加强体育法规的宣传力度是推动农村体育发展的一个不可忽略的举措,否则体育政策法规容易停留在政府机关层面。
4.农村体育行为文化现状分析
(1)锻炼项目的选择。调查数据显示,东北大秧歌是农民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在实际参与的项目中也是排在第一位。大梨树村每个村民组都有自己的秧歌队,每到节假日还开展村民小组之间的比赛,已成为了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毽球和篮球排在第二、三位,因为丹东市是全国的毽球城和篮球城,毽球和篮球运动有一定的群众基础。(2)锻炼场所的选择。调查数据显示,锻炼场所排在前五位的是:公共活动场所、学校体育场所、自家庭院、河畔、田间路边。农村的居住环境一般都比较宽敞,有条件的家庭在自家庭院里都可以添置一些简易的体育设施,所以自家庭院也是体育锻炼的理想场所。(3)体育人口的消费。数据显示,实物消费排第一位,说明村民还停留在以物质消费为主、精神消费其次的消费观上。体育博弈性消费排在第二位,说明农民体育人口对体育彩票市场的热情很高。
三、对策及建议
1.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创建和谐农村体育文化
做到以农民为中心,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致力于提高农村居民的体育思想、道德素质和体育科学文化水平,为农民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加大体育资金投入,完善体育基础设施
针对农村体育资金不足的现状,政府需加大对农村体育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适当扩大体育场地资源,鼓励、支持体育活动和竞赛。
3.培养农村体育指导员,引导村民进行体育锻炼
加强和完善农村群众体育组织与社会体育活动队伍建设,发挥基层体育工作的服务功能,营造全民健身活动氛围。
4.利用现代媒体发展农村体育文化的多样性
提倡宣传方式多样化,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电影、电视、录像、网络等传播工具进行宣传,让群众及时有效地了解体育活动信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杨小明,田雨普.农村传统文化对农民体育发展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3):14-17.
[2]苏波,王俊智,李亚龙,杨肃非.对构建和谐社会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成人教育,2011(10):89-90.
[3]潘玮,张勇.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价值及其制约因素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1,3(8):42-44.
[4]卢春宏.辽东地区新农村体育活动的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