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吴忠)清真产业园因宁夏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银川综合保税区建设而诞生,经2012年底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依托吴忠金积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发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的工业园区,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清真乳制品、清真肉制品、清真粮油制品、清真功能饮品、清真调味品、清真休闲食品、清真营养食品、清真保健品以及穆斯林服饰、日用生活品和工艺品等产业。自规划建设以来,按照“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谋划、大企业入驻”的要求,以着眼国际、国内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加工生产前沿和领军发展为目标,积极招商引资和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加快建设中国(吴忠)清真产业园,力争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集聚区。
一、发展现状
自2006年10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务院审核公告将吴忠金积工业园区确立为省级工业园区开始,期间挂宁夏立德慈善产业园区牌子,到现在规划建设中国(吴忠)清真产业园,始终坚持把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和发展,清真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品门类丰富多样,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2014年底,园区实现清真产业产值68亿元,占全市清真产业产值的38%;实现利税3亿元,占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的31.9%。中国(吴忠)清真产业园已经成为宁夏发展清真产业的核心区和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先导区。
1.园区产业分工明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园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有清真乳制品、清真粮油制品、清真调味品、清真休闲食品、清真饮品保健品、穆斯林服饰6大门类。入园企业由小到大,规模档次不断提升,由最初的千万元企业入驻,到现在20亿元以上企业入驻,而且不断升温,招商引资由饥不择食向择优而食蜕变。截至目前,入园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企业69家,规模以上企业47家。伊佳穆斯林服饰、回味香清真食品等9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宝迪清真食品工业园、伊利乳业15万吨液态奶、麒阳清真食品等10个投资过5亿元的项目进展顺利。
2.产品种类多样,市场销售畅通。园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品主要有纯牛奶、雪花面粉、胡麻油、火锅底料、枸杞果汁、回族朝觐服200余种。培育了“夏进乳业”“沙漠王子”“万绨旎民族服饰”“红山河”“宁杨”“曼苏尔”等一批全区乃至全国知名品牌。一些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1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东南亚、中东、欧美、中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清真乳制品:年产值34亿元、销售额28亿元,占园区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主要产品有纯牛奶、酸牛奶、麦香奶、枸杞红枣奶、核桃奶、枸杞养生奶、爵品特选牛奶、甜牛奶、炼乳牛奶、儿童益智牛奶等。
(2)清真粮油制品:年产值2.8亿元、销售额1.9亿元。主要产品有雪花粉、家庭粉、饺子粉、特一粉、胡麻油、调和油、葵花油、亚麻籽油及小磨纯香胡麻油、浓香胡麻油、精制胡麻油等。
(3)清真调味品:年产值6062万元、销售额5700万元。主要产品有火锅底料、香辣鸡、麻辣水煮鱼、麻辣烫、新疆大盘鸡、麻辣豆腐、香辣酱、劲道油辣子、香菇牛肉丝、香菇辣子鸡、精品辣丝、珍椒香辣、火锅专用牛油、胡麻油火锅底料、清汤火锅、夹馍肉酱、香菇拌面酱、香辣虾等。
(4)清真休闲食品:年产值4500万元、销售额4000万元。主要产品有八珍凤爪、香辣鸡脖、香辣鸡翅、香辣鸡腿、枸杞泡椒凤爪、五香壳蛋、沙拉、餐包、笨蛋、土司、紫芋薯、无水蛋糕、牛角、椰子包等。
(5)清真饮品保健品:年产值1165万元、销售额1000万元。主要产品有枸杞果汁、枸杞露、枸杞醋饮。
(6)穆斯林服饰:年产值8亿元、销售额7亿元。主要产品有回族礼仪服、餐饮服、阿拉伯大袍、朝觐服、婚礼服、礼拜帽、坎肩、缠头及盖头、围巾等。
3.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服务功能渐趋完善。先后投资4.34亿元完善了供水、供电、供气、排污、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成使用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标准化厂房19.7万平方米、64栋。设计研发中心、认证检测中心、交易物流中心、工业技术中心、应急物资储备库等公共服务平台正在建设中。
4.吸纳就业不断扩大,人才培育工作扎实。随着园区入园企业不断增多,对用工需求也成倍增加,每年用工需求量达3000人,目前园区总共吸纳10500名产业工人就业。以加快推进清真产品国家质量认证、产品和技术研发、专业化人才团队建设为重点,组织企业参加国家相关部委举办的各类培训,重点开展技能培训、市场营销、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和生产经营管理等专业培训,为清真产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聘请青海伊佳等5家清真产业企业负责人和8名区内外专家学者为园区发展顾问,对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布局、招商引资等提供决策咨询。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对园区所有的培训对象按行业类别、职业特点进行院校合作培训、企业现场培训、基地集中培训,开展分期、分批、分类、分专业轮流培训。
5.清真产业认证成效明显,国际接轨取得实质进展。积极争取设立宁夏清真食品国际贸易认证受理中心,结合国家、自治区有关标准,研究制订了《清真产业园清真行业生产标准》,监督指导企业加强原料监管、规范工艺流程,确定红山河、德富胜等33家企业为清真(HALAL)认证标准化生产试点企业,伊利等10家企业为工业旅游示范企业,园区被授予“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宁杨、伊宁和等30家企业获得宁夏清真食品(HALAL)认证,万胜公司获得美国清真(HALAL)认证,完成质量体系认证企业50家,正在争取获批马来西亚清真认证代理资质。
6.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融资环境逐步优化。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园区管委会努力打造一流工业园区服务标准,凡到园区投资的企业都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实行园区干部联系企业服务责任制,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企一策、特事特办”,努力做到小事不出企业、大事不出园区。积极对接自治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质检局等相关部门,制订了清真食品检测中心建设方案,正在建设。加强与伊佳、宝迪等企业的沟通联系,确定了进口保税仓库和出口检验仓库的设置条件及申报审批程序,并报请银川海关指导评估,基本达到海关验收条件。编制完成了清真产业园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方案,已引进深圳国栋聚亿、中国清真网、阿里巴巴烽火者3家电商在园区运营。先后组织25家入园企业参加融资上市培训,目前金瑞清真食品公司已在天交所挂牌上市。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园区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配套完善。一是公共服务平台。为加快产业园建设,实现清真产业突破发展,园区管委会租用人人乐公司配送中心办公楼设立了清真认证、清真食品检测、技术研发、高端人才培育、电子商务、仓储物流等6个服务中心,受场地、人才、设备所限,发挥作用非常有限。二是供气。目前园区企业用气只有新南天然气一家供应,每户企业接入费为25万元,比银川高出三分之一,企业普遍反映接入成本太高。现用气按每立方米4.2元收取,比烧煤费用还高。三是环保。目前园区企业已达到209家,每天产生数量不小的工业和生活垃圾,但垃圾清运、道路清扫、公共垃圾箱等环卫配套设施、设备滞后,影响了园区的对外形象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四是排污。随着园区的快速发展和入园企业的不断增加,现有3万吨污水处理能力已不能满足园区发展和企业生产需求,迫切需将污水处理能力改造提升到6万吨。
2.制约园区加快发展的瓶颈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认证。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与HACCP)、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0)认证工作,认证费用较高,一般一个认证项目1.8万元,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费用太高。清真食品在生产、销售环节缺乏规范管理,标准化程度低,产品包装和宣传策划落后,清真食品产业与国际贸易“哈俩里”规则尚未完全接轨,开拓中东等国际市场的能力弱。二是检测。园区检测设备落后,缺乏专业性食品检测技术人员,检测场所不符合食品检测相关要求,存在人员操作设备不熟练,检测技术不到位,检测结果不准确等问题。成立吴忠清真产业园清真食品检测中心资金缺口较大。三是原料供应。尽管吴忠发展清真产业所需资源的品质较好,建立了现代化的奶牛养殖基地和蔬菜生产基地等,但总量仍然无法支撑大规模普通清真食品的产供需求,这对于上规模企业的原料供应保障来说是个潜在的危机。宝迪清真食品园建成后年屠宰加工牛8万头、羊200万只、鸡5000万只,目前全市牛、羊、鸡年屠宰量分别为20万头、300万只、1000万只,宝迪产能需求量非常大,但吴忠市牛羊鸡屠宰总量还不够(因为现有的屠宰产品不可能全部供应宝迪一家企业)。四是技术研发。园区只有不到1/4的清真企业建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大多数小企业处于创业阶段,研发资金短缺,科技研发能力不强,持续创新无法保证。五是人才。一方面,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目前,园区企业的全部从业人员中,高中以下学历的仍占大部分,与工业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相比,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总量明显不足。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很少,尤其是一些关键岗位的高技能人才非常短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层级结构不合理,普工多,中高级人才少;专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建设需要的适用型人才短缺,如工业自动化,企业技术改造等,而学历较低的管理、财经类人才相对较多;人才分布不合理,基层特别是企业生产一线人才缺乏,传统的加工制造业人才较多,清真产业、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人才不足。人才队伍不够稳定,园区多数企业对吸纳的人才只给工资,不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从而影响了人才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另外,企业人才开发途径有待拓宽,目前政府为企业提供人才服务的手段相对单一。
三、加快中国(吴忠)清真产业园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吴忠主城区经过近几年大规模建设,城市环境、品质和服务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和改善,展现了一个美丽城市的形象,但毗邻城市的金积镇和金积工业园区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却不尽如人意,显得比较破旧,与打造中国清真产业城的硬件条件还相差甚远。建议将金积工业园区和吴忠主城区采取产城融合形式推进一体化建设发展,将金积镇和金积工业园区合署办公,统筹谋划城镇、产业、企业等发展,打造产城融合样板区。市、区两级政府一体化规划建设主城区和金积镇,着力改善园区交通、电力、给排水、天然气、排污和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公共配套服务为支撑,重点发展与园区相配套的居住、商务、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功能设施,努力改善营商环境;以创新发展为动力,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多种力量共同构造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设计、研发、实验、检测和技术咨询等服务。力争通过2-3年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使金积镇和金积工业园区尽快赶上主城区的城市软硬件设施,将一个靓丽清新、服务功能完善的清真产业城展现给国内外客人。
2.加快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截至目前,园区有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加工企业69家,其中清真食品类占绝大多数。如果一味发展清真食品产业,一是原料跟不上,宝迪一家的原材料供应都很困难;二是近几年我国在粮食、油料、乳制品、肉制品、坚果等方面开始大量进口,甚至进行海外投资掌控原料资源来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如中国企业投资新西兰乳业、双汇购买美国最大的肉品企业、中国在南美建设大豆生产进口基地,在马来西亚建设棕榈油基地等,说明我们不可能有充足的农产品加工成一般的或普通的清真食品输出,尤其是出口到伊斯兰国家进行低附加值竞争,或满足其日常普通的消费需求;三是即便我们生产的清真食品出口伊斯兰国家人群,将面临认证互认、是不是符合对方饮食习惯和口味等诸多麻烦。就穆斯林用品产业与清真食品产业相比较而言,穆斯林用品产业原材料廉价,入市门槛低,走出国门难度小,但目前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因此,建议适当调整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比重,加大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包括服饰、挂饰、商务礼品、旅游产品、餐饮用具、生活用品,各种工艺品开发等等,以比较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与此,对园区内印刷包装产业和企业逐步外迁到牛首山发展,园区内单纯发展清真产业。
3.加快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在资源环节,建议由市农牧局负责,加快发展高效生态、有机绿色农牧业基地,加大高端产品的开发和技术投入,提高奶牛的产奶质量与产量,改善肉牛品质。同时开辟内蒙古、甘肃、陕西、青海牛羊肉原料的供应基地为我所用。在研发环节,建议由市科技局负责,用现代新技术、新方法对传统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进行市场化“改造”,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趋势。因此,要尽快建立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研发中心,重点在标准制定、传统产品市场化改造、新产品开发三个方面为吴忠清真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在认证环节,建议由市商务局和民族宗教局负责,要以宁夏率先获得国家认可的清真认证标准为契机,建设和完善伊斯兰国家普遍认同的清真食品认证体系,通过在核心区建设国际合作区,吸引伊斯兰国家认证机构和生产、商贸等企业入驻园区,开展符合伊斯兰国家清真产品认证要求的园区认证服务和生产活动,以此培育吴忠清真产业国际认证的资质和检测水平,使核心区成为以国际互认的认证体系为支撑的西部地区向西开放的“领头羊”。在交易环节,建议由市商务局负责,在园区建设面向伊斯兰国家的跨境贸易专业化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和展示中心,形成国内外有影响的跨境贸易“吴忠渠道”,建设“市场在吴忠,交易在全国、在全球”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交易、展示大市场,引入国际国内龙头电商企业,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在物流环节,建议由市商务局负责,利用银川综合保税区和清真认证开放窗口作用,积极申请建立吴忠保税拓展区,抓住自治区实施银川吴忠同城化发展机遇,合作开发银川机场空港保税物流基地,在园区建设物流仓储及配送基地,构筑银川吴忠一体化发展的清真产业商贸物流系统,促进吴忠市清真产品的市场扩散和出口。
4.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吴忠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人力资源,特别是一流的企业家资源。要重点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产业技工等各类高技能人才,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学历或非学历教育资源,鼓励行业协会积极参与产业人才培养。吴忠市经济欠发达,人才聚集效应较弱,还很难吸引到太多优秀人才,但却可以“借脑”——请高级人才来吴忠进行短期的合作、指导和培训,包括聘请经济顾问、技术顾问等。建议继续和国内一流科研单位保持联络,利用外脑,建立吴忠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智库,提供更加科学化、前瞻化的智力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发展依赖于企业主的素质提高。目前,吴忠市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的企业主大多不具备企业家精神,视野不够开阔,对现代市场和科学管理的认识不够,缺乏长远战略意识及品牌意识,不具有充分的竞争意识,且接受培训的机会不多。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出面统一安排,进行系统化、制度化的普及企业主培训,逐步提高企业主的素质和管理能力。为加快加强与中东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沟通交流合作,建议在吴忠市回民学校(从小学到高中)开设阿拉伯语课程,使之成为吴忠市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在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伊斯兰文化和阿拉伯语的高级研修班,为吴忠培养能“走出去”的人才。■
(执笔人:徐 东 刘占华)
责任编辑:章 立
一、发展现状
自2006年10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务院审核公告将吴忠金积工业园区确立为省级工业园区开始,期间挂宁夏立德慈善产业园区牌子,到现在规划建设中国(吴忠)清真产业园,始终坚持把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和发展,清真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品门类丰富多样,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2014年底,园区实现清真产业产值68亿元,占全市清真产业产值的38%;实现利税3亿元,占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的31.9%。中国(吴忠)清真产业园已经成为宁夏发展清真产业的核心区和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先导区。
1.园区产业分工明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园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有清真乳制品、清真粮油制品、清真调味品、清真休闲食品、清真饮品保健品、穆斯林服饰6大门类。入园企业由小到大,规模档次不断提升,由最初的千万元企业入驻,到现在20亿元以上企业入驻,而且不断升温,招商引资由饥不择食向择优而食蜕变。截至目前,入园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企业69家,规模以上企业47家。伊佳穆斯林服饰、回味香清真食品等9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宝迪清真食品工业园、伊利乳业15万吨液态奶、麒阳清真食品等10个投资过5亿元的项目进展顺利。
2.产品种类多样,市场销售畅通。园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品主要有纯牛奶、雪花面粉、胡麻油、火锅底料、枸杞果汁、回族朝觐服200余种。培育了“夏进乳业”“沙漠王子”“万绨旎民族服饰”“红山河”“宁杨”“曼苏尔”等一批全区乃至全国知名品牌。一些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1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东南亚、中东、欧美、中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清真乳制品:年产值34亿元、销售额28亿元,占园区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主要产品有纯牛奶、酸牛奶、麦香奶、枸杞红枣奶、核桃奶、枸杞养生奶、爵品特选牛奶、甜牛奶、炼乳牛奶、儿童益智牛奶等。
(2)清真粮油制品:年产值2.8亿元、销售额1.9亿元。主要产品有雪花粉、家庭粉、饺子粉、特一粉、胡麻油、调和油、葵花油、亚麻籽油及小磨纯香胡麻油、浓香胡麻油、精制胡麻油等。
(3)清真调味品:年产值6062万元、销售额5700万元。主要产品有火锅底料、香辣鸡、麻辣水煮鱼、麻辣烫、新疆大盘鸡、麻辣豆腐、香辣酱、劲道油辣子、香菇牛肉丝、香菇辣子鸡、精品辣丝、珍椒香辣、火锅专用牛油、胡麻油火锅底料、清汤火锅、夹馍肉酱、香菇拌面酱、香辣虾等。
(4)清真休闲食品:年产值4500万元、销售额4000万元。主要产品有八珍凤爪、香辣鸡脖、香辣鸡翅、香辣鸡腿、枸杞泡椒凤爪、五香壳蛋、沙拉、餐包、笨蛋、土司、紫芋薯、无水蛋糕、牛角、椰子包等。
(5)清真饮品保健品:年产值1165万元、销售额1000万元。主要产品有枸杞果汁、枸杞露、枸杞醋饮。
(6)穆斯林服饰:年产值8亿元、销售额7亿元。主要产品有回族礼仪服、餐饮服、阿拉伯大袍、朝觐服、婚礼服、礼拜帽、坎肩、缠头及盖头、围巾等。
3.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服务功能渐趋完善。先后投资4.34亿元完善了供水、供电、供气、排污、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成使用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标准化厂房19.7万平方米、64栋。设计研发中心、认证检测中心、交易物流中心、工业技术中心、应急物资储备库等公共服务平台正在建设中。
4.吸纳就业不断扩大,人才培育工作扎实。随着园区入园企业不断增多,对用工需求也成倍增加,每年用工需求量达3000人,目前园区总共吸纳10500名产业工人就业。以加快推进清真产品国家质量认证、产品和技术研发、专业化人才团队建设为重点,组织企业参加国家相关部委举办的各类培训,重点开展技能培训、市场营销、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和生产经营管理等专业培训,为清真产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聘请青海伊佳等5家清真产业企业负责人和8名区内外专家学者为园区发展顾问,对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布局、招商引资等提供决策咨询。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对园区所有的培训对象按行业类别、职业特点进行院校合作培训、企业现场培训、基地集中培训,开展分期、分批、分类、分专业轮流培训。
5.清真产业认证成效明显,国际接轨取得实质进展。积极争取设立宁夏清真食品国际贸易认证受理中心,结合国家、自治区有关标准,研究制订了《清真产业园清真行业生产标准》,监督指导企业加强原料监管、规范工艺流程,确定红山河、德富胜等33家企业为清真(HALAL)认证标准化生产试点企业,伊利等10家企业为工业旅游示范企业,园区被授予“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宁杨、伊宁和等30家企业获得宁夏清真食品(HALAL)认证,万胜公司获得美国清真(HALAL)认证,完成质量体系认证企业50家,正在争取获批马来西亚清真认证代理资质。
6.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融资环境逐步优化。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园区管委会努力打造一流工业园区服务标准,凡到园区投资的企业都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实行园区干部联系企业服务责任制,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企一策、特事特办”,努力做到小事不出企业、大事不出园区。积极对接自治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质检局等相关部门,制订了清真食品检测中心建设方案,正在建设。加强与伊佳、宝迪等企业的沟通联系,确定了进口保税仓库和出口检验仓库的设置条件及申报审批程序,并报请银川海关指导评估,基本达到海关验收条件。编制完成了清真产业园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方案,已引进深圳国栋聚亿、中国清真网、阿里巴巴烽火者3家电商在园区运营。先后组织25家入园企业参加融资上市培训,目前金瑞清真食品公司已在天交所挂牌上市。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园区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配套完善。一是公共服务平台。为加快产业园建设,实现清真产业突破发展,园区管委会租用人人乐公司配送中心办公楼设立了清真认证、清真食品检测、技术研发、高端人才培育、电子商务、仓储物流等6个服务中心,受场地、人才、设备所限,发挥作用非常有限。二是供气。目前园区企业用气只有新南天然气一家供应,每户企业接入费为25万元,比银川高出三分之一,企业普遍反映接入成本太高。现用气按每立方米4.2元收取,比烧煤费用还高。三是环保。目前园区企业已达到209家,每天产生数量不小的工业和生活垃圾,但垃圾清运、道路清扫、公共垃圾箱等环卫配套设施、设备滞后,影响了园区的对外形象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四是排污。随着园区的快速发展和入园企业的不断增加,现有3万吨污水处理能力已不能满足园区发展和企业生产需求,迫切需将污水处理能力改造提升到6万吨。
2.制约园区加快发展的瓶颈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认证。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与HACCP)、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0)认证工作,认证费用较高,一般一个认证项目1.8万元,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费用太高。清真食品在生产、销售环节缺乏规范管理,标准化程度低,产品包装和宣传策划落后,清真食品产业与国际贸易“哈俩里”规则尚未完全接轨,开拓中东等国际市场的能力弱。二是检测。园区检测设备落后,缺乏专业性食品检测技术人员,检测场所不符合食品检测相关要求,存在人员操作设备不熟练,检测技术不到位,检测结果不准确等问题。成立吴忠清真产业园清真食品检测中心资金缺口较大。三是原料供应。尽管吴忠发展清真产业所需资源的品质较好,建立了现代化的奶牛养殖基地和蔬菜生产基地等,但总量仍然无法支撑大规模普通清真食品的产供需求,这对于上规模企业的原料供应保障来说是个潜在的危机。宝迪清真食品园建成后年屠宰加工牛8万头、羊200万只、鸡5000万只,目前全市牛、羊、鸡年屠宰量分别为20万头、300万只、1000万只,宝迪产能需求量非常大,但吴忠市牛羊鸡屠宰总量还不够(因为现有的屠宰产品不可能全部供应宝迪一家企业)。四是技术研发。园区只有不到1/4的清真企业建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大多数小企业处于创业阶段,研发资金短缺,科技研发能力不强,持续创新无法保证。五是人才。一方面,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目前,园区企业的全部从业人员中,高中以下学历的仍占大部分,与工业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相比,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总量明显不足。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很少,尤其是一些关键岗位的高技能人才非常短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层级结构不合理,普工多,中高级人才少;专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建设需要的适用型人才短缺,如工业自动化,企业技术改造等,而学历较低的管理、财经类人才相对较多;人才分布不合理,基层特别是企业生产一线人才缺乏,传统的加工制造业人才较多,清真产业、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人才不足。人才队伍不够稳定,园区多数企业对吸纳的人才只给工资,不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从而影响了人才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另外,企业人才开发途径有待拓宽,目前政府为企业提供人才服务的手段相对单一。
三、加快中国(吴忠)清真产业园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吴忠主城区经过近几年大规模建设,城市环境、品质和服务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和改善,展现了一个美丽城市的形象,但毗邻城市的金积镇和金积工业园区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却不尽如人意,显得比较破旧,与打造中国清真产业城的硬件条件还相差甚远。建议将金积工业园区和吴忠主城区采取产城融合形式推进一体化建设发展,将金积镇和金积工业园区合署办公,统筹谋划城镇、产业、企业等发展,打造产城融合样板区。市、区两级政府一体化规划建设主城区和金积镇,着力改善园区交通、电力、给排水、天然气、排污和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公共配套服务为支撑,重点发展与园区相配套的居住、商务、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功能设施,努力改善营商环境;以创新发展为动力,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多种力量共同构造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设计、研发、实验、检测和技术咨询等服务。力争通过2-3年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使金积镇和金积工业园区尽快赶上主城区的城市软硬件设施,将一个靓丽清新、服务功能完善的清真产业城展现给国内外客人。
2.加快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截至目前,园区有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加工企业69家,其中清真食品类占绝大多数。如果一味发展清真食品产业,一是原料跟不上,宝迪一家的原材料供应都很困难;二是近几年我国在粮食、油料、乳制品、肉制品、坚果等方面开始大量进口,甚至进行海外投资掌控原料资源来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如中国企业投资新西兰乳业、双汇购买美国最大的肉品企业、中国在南美建设大豆生产进口基地,在马来西亚建设棕榈油基地等,说明我们不可能有充足的农产品加工成一般的或普通的清真食品输出,尤其是出口到伊斯兰国家进行低附加值竞争,或满足其日常普通的消费需求;三是即便我们生产的清真食品出口伊斯兰国家人群,将面临认证互认、是不是符合对方饮食习惯和口味等诸多麻烦。就穆斯林用品产业与清真食品产业相比较而言,穆斯林用品产业原材料廉价,入市门槛低,走出国门难度小,但目前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因此,建议适当调整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比重,加大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包括服饰、挂饰、商务礼品、旅游产品、餐饮用具、生活用品,各种工艺品开发等等,以比较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与此,对园区内印刷包装产业和企业逐步外迁到牛首山发展,园区内单纯发展清真产业。
3.加快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在资源环节,建议由市农牧局负责,加快发展高效生态、有机绿色农牧业基地,加大高端产品的开发和技术投入,提高奶牛的产奶质量与产量,改善肉牛品质。同时开辟内蒙古、甘肃、陕西、青海牛羊肉原料的供应基地为我所用。在研发环节,建议由市科技局负责,用现代新技术、新方法对传统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进行市场化“改造”,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趋势。因此,要尽快建立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研发中心,重点在标准制定、传统产品市场化改造、新产品开发三个方面为吴忠清真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在认证环节,建议由市商务局和民族宗教局负责,要以宁夏率先获得国家认可的清真认证标准为契机,建设和完善伊斯兰国家普遍认同的清真食品认证体系,通过在核心区建设国际合作区,吸引伊斯兰国家认证机构和生产、商贸等企业入驻园区,开展符合伊斯兰国家清真产品认证要求的园区认证服务和生产活动,以此培育吴忠清真产业国际认证的资质和检测水平,使核心区成为以国际互认的认证体系为支撑的西部地区向西开放的“领头羊”。在交易环节,建议由市商务局负责,在园区建设面向伊斯兰国家的跨境贸易专业化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和展示中心,形成国内外有影响的跨境贸易“吴忠渠道”,建设“市场在吴忠,交易在全国、在全球”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交易、展示大市场,引入国际国内龙头电商企业,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在物流环节,建议由市商务局负责,利用银川综合保税区和清真认证开放窗口作用,积极申请建立吴忠保税拓展区,抓住自治区实施银川吴忠同城化发展机遇,合作开发银川机场空港保税物流基地,在园区建设物流仓储及配送基地,构筑银川吴忠一体化发展的清真产业商贸物流系统,促进吴忠市清真产品的市场扩散和出口。
4.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吴忠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人力资源,特别是一流的企业家资源。要重点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产业技工等各类高技能人才,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学历或非学历教育资源,鼓励行业协会积极参与产业人才培养。吴忠市经济欠发达,人才聚集效应较弱,还很难吸引到太多优秀人才,但却可以“借脑”——请高级人才来吴忠进行短期的合作、指导和培训,包括聘请经济顾问、技术顾问等。建议继续和国内一流科研单位保持联络,利用外脑,建立吴忠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智库,提供更加科学化、前瞻化的智力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发展依赖于企业主的素质提高。目前,吴忠市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的企业主大多不具备企业家精神,视野不够开阔,对现代市场和科学管理的认识不够,缺乏长远战略意识及品牌意识,不具有充分的竞争意识,且接受培训的机会不多。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出面统一安排,进行系统化、制度化的普及企业主培训,逐步提高企业主的素质和管理能力。为加快加强与中东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沟通交流合作,建议在吴忠市回民学校(从小学到高中)开设阿拉伯语课程,使之成为吴忠市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在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伊斯兰文化和阿拉伯语的高级研修班,为吴忠培养能“走出去”的人才。■
(执笔人:徐 东 刘占华)
责任编辑:章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