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意识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ji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俗话说:“书读百变,其意自现”。语文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阅读的过程,在阅读中和作者对话的过程。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中学的语文教师应该将阅读能力作为中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目前,许多语文教师把“以读为本”作为一种语文的教学模式,甚至是一种教学理念。在“以读为本”的语文课堂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我在教学中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和各自的教学重难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自设问题,带着问题去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当让学生只是带着老师的问题读书,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而应当让他们自己去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主动地解决问题。学生读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与作者进行思想碰撞、情感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不少文章的题目,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的欲望去读书。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我设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提的问题是什么?不少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问题,如爸爸的花儿是什么花?为什么会落?这些问题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会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主动性,会激发学生主动地到文中找答案,会使读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活动。变成了寻求知识探究答案的主动地阅读过程。随着学生认识的不断深化,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正体现了课堂学习动态的生成性特点。
  二、情境再现,带着渴望去读
  中学课本中有不少以境取胜、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用生动的情境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激发他们走近课文的愿望,诱发他们接触课文的渴望。我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先让学生通过电脑视频直接感受安塞腰鼓的力量,再结合朗读视频让学生有了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后再读时,每个学生在自由读文时也不自觉的变的声情并茂了。学生也渐渐地进入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认识作者描绘的事物的特点,感受作者的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与作者形成情感的共鸣。这样的过程既是学生和作者交流的过程,又是学生学会学习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三、深入思考、带着探究去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可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造能力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不少课文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最后一课》结尾就留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学习此文后不少学生都问下课后怎样了?又发生了什么事?我就引导学生去思考:你认为最合理的结尾该是什么,试着说一说。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推理思维能力。像这样的创造性的超越课文的阅读,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能激发学生去学习读书,不必统一要求学生怎样去读,可以让他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只要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感,读有所悟就行。学生读进心里去了,自然而然地读书的兴趣就来了,有了兴趣,就不愁读不好书了。以读促思,以疑促读,读思结合,经历了这样自主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认识在发展,体验在加深,个性在张扬,学生获得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发现的喜悦,探究的兴趣,顿悟的惊喜,思考的快乐。
其他文献
解读思想情感是阅读诗歌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由于诗歌语言含蓄精炼,且跳跃性比较大,学生们在阅读时难以读懂悟透,下面介绍较易掌握的几种突破方法:  1.看标题  诗歌的标题,往往具有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的功能,如《题李凝幽居》《邯郸冬至夜思家》《书愤》《春夜喜雨》《哀江头》。  2.看作者  了解作者生平,做到知人论世。  3.看题材  ①别离诗(去国、离家、别人):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的凄凉
期刊
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和当代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教材中的教读课、自读课都应不同程度的过好朗读关。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意味,既能受到熏陶感染,又能锻炼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阅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学生就可以在准确的有感情的朗读中获得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
期刊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很多优秀教师在培养优等生中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在转化后进生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大部分教师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群体——中等学生。  中等生的问题更具隐蔽性,因为中等生不像后进生那样冲动暴露,也不像优等生那样经常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照顾,他们的问题多藏在或压抑在心里,缺少疏导和释放,他们的需求多被轻视和忽略,难以得到尊重和满足,这就使得他们更不愿主动反映自己的现状和需求,他们在班级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辅助手段,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课内外阅读教学中,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随着网络阅读的进一步实验和发展,语文网络阅读显现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硬件设备的不充足。由于语文网络阅读的广泛应用,网络阅读几乎与教材同步,应用频率越来越高,然而,计算机教室却没有增加,这样各科教学不免出现了争抢教室现象,硬件设备的不充足将严重阻碍语文网络阅读的进
期刊
一个大雪天,我因上班的路上滑了一跤,崴了腳,但我仍然一瘸一拐的坚持到教室给同学们上课。当我走到离教室不远处,听到班里一个淘气的学生说:“哈哈,快看啊来了一个瘸子”,引得大家都向窗外看。许多学生在小声地提醒着那个学生,他们可能都认为按照平常我的脾气这一回教室里肯定要“电闪雷鸣”了。  我开始也挺生气,在教室的外面慢慢平息了一下自己的心态,微笑着走进教室,亲切地对同学们说:“今天下雪路滑,老师不小心摔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学的作文教学中,如能充分把握作文教学的契机,培养学生乡土情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关注家乡一草一木,了解家乡的人情风俗,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具体,言之有情。昔日泥泞的小路如今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昔日杂草丛生的放牛坡如今成了披红挂绿的“花果山”,昔日低矮的小瓦屋如今变成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这足以让学生感慨和自豪,是学生写作的最好素材,在作文教学中要抓住这一契机,
期刊
导入是语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时间不多,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一个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求知大门的钥匙,更是架起教学目标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的金桥。好的开场白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让文中所写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感猛烈叩击学生心扉,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让学生跨越时空,激发兴趣,丰富想象,激活思维,受到情感熏陶。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或渲染一种气氛,或创设一种情境,或高唱一首歌,或竞
期刊
一、颂其诗,知其人,论其世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也,是尚友也。”孟子提出的“知人论世”,应该是文学评论中最早的理论了。鲁迅先生对此也有精辟的阐释:“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本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很容易近乎说梦的。”  在平时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一般不提倡对作者及写作背景做过多的介绍。但我认为诗歌教学有其特殊之处,一首小诗往往凝
期刊
一、首先当善用幽默的语言,来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一些调查证明,在学生列举的他们所喜欢的教师特征中,幽默一直是名列前茅的。课堂上,教师若能自然挥洒幽默艺术,就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更能巧妙地化解矛盾与疑难,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轻松地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二、其次当丰富评价语言,来点燃学习激情  纵观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很多教师在学习“新课标”以后,在平等对话精神的感召下,课堂评
期刊
习作批改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既费时又费力的艰苦工作,通常是教师花了很多精力进行“精批细改”,但大多数学生并不能领悟教师的批改意见,因而收效甚微。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誊写完习作后,便长吁一口气,然后把习作本一合,自以为万事大吉,既不读一遍,又不去修改,就交给组长完事;在作文本批改下发以后,他们也是急忙翻看一下,甚至连老师的批注、批语都无暇顾及,就置之不理。学生把写作文完全当成一
期刊